生逢亂世,如果無法再平靜的話,那麽就光榮的死。


    當王允帶著陽曲的並州軍大敗於石嶺關外,自己單車逃迴太原的時候,距離太原二百裏的介休度索原,胡軫帶著五萬關西援軍抵達了此處。


    十月末,胡軫軍過龍門,沿著汾水一路北上,終於在十一月初的時候趕到了太原外。


    此時,慢則十日,快則七日,全軍就可抵達太原,在那裏獲得一份補給後就可以西出樓煩道,直插泰山軍的側後方了。


    但就在這個時候,胡軫收到了從太原丁原送來的加急求援,他才知道一個驚天的消息:


    “太原被圍了!”


    當收到這個噩耗的時候,胡軫才想起一事,那就是他軍過臨汾的時候,他的舊友臨汾校尉王昌為他送行。


    王昌所駐紮的臨汾份屬河東郡,一直是董卓集團的基本盤,其境內各要道大邑皆是董卓的舊部。


    而王昌也不例外,他屬於安定王氏,不算什麽豪門但也是世出良家子的武家。到王昌這一代為北軍,後隨盧植出京河北平叛黃巾。再之後董卓率河東兵三千入援河北戰場,盧植為張董卓兵勢就將北兵一部劃歸董卓節製,王昌就是那個時候加入董卓麾下的。


    在之後,王昌依其才能在軍中不斷晉升,甚至還在戰場上救過同郡的胡軫一命,但因為他到底不是董卓老班底出身,所以一直隻停在二梯隊上。


    在董卓入京後,如王昌這樣的二梯隊多被留在了河東,因為這些人多少都有點北軍背景,並不合適帶入京中。


    但王昌奉命駐紮在臨汾可不是什麽發配,卻相反,他之所以能在臨汾,正可見他在董卓集團中的地位是非常靠前的。


    為何?


    因為臨汾這個地方不簡單,它是河東地區的北方門戶和交通樞紐。


    從河東的運城盆地到北麵的太原盆地,一共有兩條幹線,分別是涑水道、汾陰道。而這兩地皆匯聚在臨汾,從這裏再溯汾河而上,可以水陸並行,直達太原。


    此外此地還易守難攻,其地背依峨嵋嶺,麵阻汾河。河東之軍控之,可禦敵於國門之外。而並州之軍占之,則可穿越聞喜縣禮元一帶的峽穀進入運城盆地,再沿著涑水道至蒲津入關中。


    也可以由臨汾折而向西,經高涼、龍門渡河入關中;或從龍門走汾陰道沿黃河東岸南下,至蒲津入關中。


    總之,一句話就是,如果泰山軍拿下太原後要威脅關西,那臨汾就是其必爭之地。


    而曆史上也正是如此,其地控帶關、河,翼輔汾、晉,據河東之肘腋,為戰守之要區。馬燧拔此而懷光危,朱溫扼此而王珂陷,五代周備此而河東卻,金人屯此而關中傾,兵家不可不察。


    作為頂流的軍帥,董卓自然明白臨汾的重要性,所以在考察此地校尉人選的時候非常慎重,最後在胡軫的舉薦下,才選定了王昌。


    在當時的風氣中,王昌是受胡軫舉薦,幾乎就是他的門人,所以在西州集團中,王昌一直被認為是胡軫的人。


    當胡軫帶著援並大軍過臨汾的時候,王昌為其送別,然後哭了。


    一開始胡軫還以為這隻是王昌的情感流露,還安慰道:


    “老王,咱們都是打了多少年的戰事了,不過就一次出征你倒給我哭了起來,真的是……”


    一時間胡軫也找不到詞來形容。


    卻不想王昌竟然小聲迴道:


    “胡公出援並州,末將是覺得此行兇多吉少,是以悲戚難耐。”


    胡軫臉色不豫,但他對自己人確實不錯,這個時候還讓王昌解釋。


    王昌如是道:


    “此次大軍集兵五萬北上並州,兵威不可謂不盛。但這五萬中,六成皆為昔日西園舊軍,其意難料。而我涼州老人又恣肆妄為,驕橫跋扈。如此上下難協,就是剿一些土寇都有傾覆之威,更遑論是對陣泰山軍了。據末將自己軍府上的哨騎得探,如今南下至陽曲一帶的泰山軍也有勝兵五萬,其中精騎就有萬餘。更有一點,也是末將最擔憂的……。”


    “說!”


    胡軫見王昌說話吞吞吐吐的,不爽利道。


    王昌抬頭看胡軫的臉色,見其麵色還算自然,這才將臨汾當前遇到的問題說來:


    “胡公有所不知,自太師帶河東雄兵入關後,在臨汾北麵白波穀的地方,昔日河東黃巾舊黨正在那裏死灰複燃。雖然他們多是一些土民流人,但也許是為了唿應北麵的泰山軍,最近的聲勢非常浩大,河東各地已經有多處鄉豪壁壘為其攻破了。所以,胡公的援並大軍在臨汾一帶的時候還好,一旦出了河東進入並州,那糧道就要被這些白波賊威脅了。”


    這個消息胡軫還是第一次知道,他先問了一句:


    “這白波賊現在有多少兵馬?”


    王昌這段時間一直對付白波賊,對這個情報非常熟稔,迴道:


    “其賊有巨僚郭泰,大賊韓暹、李樂、胡才三人,眾號十萬,但末將估算其可戰之兵在二三千人上下。”


    一聽才二三千人,還是黃巾賊寇的二三千人,胡軫當即鬆懈下來,笑道:


    “老王,你為校尉,手裏至少有千人兵,以漢兵千人還擔心這些魚腩雜兵?你呀,說吧,想要我幫什麽就直說,萬不可危言聳聽。”


    一聽這話,王昌就知道胡軫誤會了,他琢磨了一下,說了這樣一番話:


    “胡公,此前為了防範白波賊,我特意在臨水北岸一帶修建了多處壁壘。這些壁壘都易守難攻,如胡公此次事真有不協,可果斷南撤下來。如無,那也是末將多慮了,隻願胡公武運昌隆。”


    說完,王昌深深一拜,而胡軫則不以為意,笑道:


    “此戰,我自有韜略,君所慮的幾點不能說不對,但對得不多。”


    王昌沒有再解釋,就這樣目送援並大軍沿著汾水一路北上。


    旌旗浩蕩,前後無延。


    ……


    如今,手裏捏著王允送來的求援信,腦子裏想著此前門生說的話,胡軫的心麻了。


    而在他麻木的時候,軍帳裏早就吵成了一團。


    呂布、張楊、張遼這些並州軍將們紛紛高喊要火速北上支援太原。畢竟太原一失整個並州就不保。他們這些並州軍將的宗族田土都在當地,如何能袖手旁觀?


    而李傕、郭汜等一眾西州集團的悍將則駁斥,說如今並州方麵自己丟了陽曲的三關,原先抄襲泰山軍後方的條件已不成立。


    至於要讓他們帶兵北上和泰山軍在太原城下血戰,沒有人願意,其中郭汜說的話最糙卻道出了本集團所有人的心神。


    卻聽郭汜指著太原方向,臉卻麵著呂布,罵道:


    “乃公是做爹的,並州軍是做兒子的。現在我們去為太原兵血戰,他們安守城內,坐享其成。那到底誰是誰的爹?”


    郭汜麵呂布,話裏話外又是兒子,爹的,隻讓呂布額頭青筋暴起,他虎吼一聲:


    “好狗奴也敢辱我?”


    說完上來就要錘郭汜。


    而郭汜也夠渾,即便知道打不過呂布,也在那梗著脖子不服軟。


    最後到底還是李傕、張揚各攔住了一個,才沒真的打起來。


    隻有一邊張遼暗自歎息,因為他明白那郭汜說的就是那些關西子弟的心聲。


    是的,那些人做的打算就是讓並州人流盡血和泰山軍寸土必爭。正如胡軫常訓話說的“一寸山河一寸血”,說到底,這些關西軍門就沒想過在並州打硬仗,他們來支援也不過是擔心太原方麵擺爛太快,直接投降。


    所以當太原能將泰山軍擋在陽曲,那涼州兵不會放棄太原,甚至還頗為主動的要繞擊泰山軍的後方。


    但現在三關已破,泰山軍順著通道源源不斷的南下,早就將太原圍的水泄不通了,這個時候倒沒人願意上去了。


    這就是所謂的朝廷,此時的張遼內心刺痛,一股失望和憤怒在心頭滋生。


    他是劉宏剛西奔長安時,以六郡良家子的身份從的軍。再之後他就沒迴過家,一直在崤函戰場上為漢家流血賣命。


    當時的他隻覺得此國難當頭,正是我輩救國之時。但現在他明白,國之所以要亡,就是因為它該亡了。


    這些廟堂之上隻為爭權奪利的狗輩不該死嗎?那些食漢祿卻不知道盡漢忠的禽獸不該死嗎?可憐我張遼一心為漢,最後卻是一個笑話。


    張遼內心的理想在湮滅,但場上的人卻沒有一個在乎他的,都在爭吵。


    這個時候,益州人的張任卻突然插了一句:


    “如今泰山軍已經突破到太原一地,整個盆地都向他們洞開。我軍所駐紮的度索原距離太原也不過二百裏,敵軍一旦知道我們在這裏,騎兵朝發夕至。這時候不先搞清楚泰山軍的動向,在這裏爭吵又有何益?”


    本來張任這番話自覺非常到位了,但誰知道樊稠乜著望來:


    “你個鳥人說的什麽鳥話,乃公一句話也聽不懂。不會講正音就別講,娘的,這幫益州人真的就是一群禍事,早就應該將他們給驅到前線去。”


    最後一句話樊稠是用涼州土話說的,別說張任他們聽不懂了,就是李傕幾個不是金城的也聽不懂。


    但有前麵幾句話就夠了,張任整個人氣得發抖,他沒想到自己好心提醒最後還要被折辱。


    於是,他再不吭聲,冷笑場麵的混亂。


    至於他邊上的一眾益州軍將,如嚴顏、甘寧、沈彌等,聲色也不一。嚴顏是欲說還休,甘寧、沈彌是唯恐不亂。


    就這樣,可能是如今最有用的一條信息就這樣被涼州軍給錯過了。


    而在諸軍爭吵的時候,上首的胡軫心煩意亂。


    他知道董卓是要救太原的,因為他再不上去,太原見不到援兵的情況下,一定守不住。


    到時候泰山軍拿下太原盆地就會再次南下,到時候就是河東成前線了。


    這並不符合董卓的利益。


    但現在,從郭汜、樊稠這些人的作態看,想驅涼州兵北上是不現實的。


    因為郭汜說的那句話非常拷問靈魂,那就是到底誰是主。


    在如今的關西權力機構中,雍涼武人無疑是絕對的核心,而並州,或者就說太原吧,對長安來說,那隻是一個外圍的防線。


    如果董卓麾下這幫人是和日後李淵一樣,從太原龍興的,麾下核心集團也是太原勢力,那救太原就是救自己。


    但現在,你讓一群做爹的去為外人拚死拚活,這現實嗎?如果對麵是什麽雜兵也就還好,順手滅之。但現在圍太原的可是泰山軍啊。


    昔日泰山軍滿萬就能橫行天下,如今大兵四五萬匯於太原城下,你讓他們如何不怵?


    所以,別說郭汜他們,就是胡軫自己都找不出必須要援救太原的理由了。


    而涼州兵不上,那些西園舊兵就更不會上了。呂布那些人倒是要上,但他們就三千人,又能頂得啥用?


    所以,這進肯定是不能進的。


    但你讓胡軫現在撤下去,他也不敢,如此違令董卓的軍令,他怕自己死得不夠快。


    就這樣,胡軫猶猶豫豫,終究說出了最關鍵的一句話:


    “令哨騎先探泰山軍虛實,並著人打通進入太原城內的通道,務必要讓丁原明白我軍就在左近。然後我軍且在這度索原安營紮寨,深挖溝壑。就這樣吧。”


    最終,胡軫選了一個不進不退的方案,意圖調和軍令和士心的矛盾。


    就這樣,一場本該決機的軍略就這樣草草收場,最後諸營將神色晦暗離去了,隻留下胡軫在空落落的帳幕內徒歎一句:


    “本該大好的局麵,怎麽一下子就敗壞到這步呢?”


    不過,此時的胡軫還是有底氣的,畢竟己方五萬精兵在此,就是那些泰山軍真的壓來,他也敢陣戰。


    而沒準到那個時候,軍中各部營將也就有了必戰的理由了。


    隻是他不知道的是,軍議結束,那些軍將們並沒有散去,而是三兩個成一夥又開始找地方商量著什麽。


    總之,此時的度索原縈繞著一股奇怪的氛圍,雲波詭譎,誰都有自己的心思。


    漢室真的能指望這些人匡扶,讓它再次偉大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犁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癡人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癡人陳並收藏犁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