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當然認識眼前黝黑僧侶是如昔日支婁迦讖一樣的天竺法僧。


    支婁迦讖大概是在桓帝末年來到京都的,之後就為劉宏所賞識,一直被供養在白馬寺負責翻譯佛教經典。


    而支婁迦讖也是最早一批譯經僧,其人常用道家的玄學理念來拆解佛家教義,可以說為佛學思想傳入漢家上層做了最早的鋪墊。


    實際上,即便是小皇帝都耳聞一些佛家思想,因為如今宮裏的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都信這個。


    而這就不得不說到小皇帝那比較另外的祖父,桓帝劉誌了。


    桓帝可能是曆代第一位信奉佛教的皇帝了。


    許是因為非常厭惡黨人代表的清流,於是對其背後的儒家思想也產生排斥。


    於是,無論是從其精神世界的追求還是政治上的考慮,桓帝越發對佛教的思想產生了興趣。


    隻是那個時候,桓帝並不是從哲學角度信奉佛教,而是單純將這個作為和中土鬼神一樣的異域神明來信奉的。


    他直接在內宮西側廊廡內修建佛寺,祭祀浮圖,將其作為保佑自己的家神。


    而受桓帝的影響,當時一批天竺法僧就來到了京都受桓帝供養。如安世高、支婁迦讖、竺佛朔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而小皇帝劉辯昔日是被養在史道人身邊的,道觀就靠著內寺。所以小皇帝知道佛教的這些東西。


    他現在這麽問隻是單純的將話題引導到其他地方。


    果然,聽漢家小皇帝這一問後,於闐人忙介紹道:


    “那個年長的經師叫婁伽羅,而那個稍小的戒律師叫曇柯迦羅,二人非是師徒而是結伴而行。”


    隨後,這個於闐使者就頗為自豪的開始介紹了這兩位佛師。


    這二人是分別來自不同地區的,婁伽羅是來自於貴霜王朝、是大夏人,而曇柯迦羅是來自於中天竺,是地地道道的天竺人。


    原來自阿育王時代後期,佛教不但傳遍次大陸,更是一路影響到了地中海東部國家,如大月氏、康居、大夏、安息和西域的於闐、龜茲皆受佛教影響很深。


    如婁伽羅所稱的大夏,實際上是希臘人統治的國家,是當年亞曆山大東征後遺留在巴克特裏亞一帶的希臘人。


    換言之,婁伽羅其實是一個希臘人。


    但大夏之後被月氏所滅,但其佛教思想卻在月氏流傳。


    之後月氏奮發,東征西討,最終建立了貴霜王朝,統治著中亞到阿富汗尼斯坦、西北印、北印的龐大疆土,也是繼阿育王之後出現的最大的王國。


    也是在貴霜王朝的支持下,大乘佛教迅速發展,而且此時的佛教受到希臘文化和古羅馬文化的影響很深,在佛教雕塑上形成了特色的樣式,也即犍陀羅藝術。


    甚至現在修建在洛陽內宮西側廊廡的佛廟也是一座典型的斯科特大圓柱風格的建築,可以說和漢室的雕梁畫棟的皇家風格完全不同。


    從這一點,也可看出大漢之京都的兼容並蓄,海納百川。


    而現在依舊被供養在西廊廡寺廟的譯經僧大部分都是來自於貴霜地區的。


    說到這裏的時候,這個於闐使者從後麵侍者的箱子裏捧出一個精美的玉佛,其佛肌肉線條優美流暢,是一座典型的犍陀羅風格的佛像。


    而這尊玉佛就是於闐使團送給漢家小皇帝劉辯的大禮。其中還有一本經書,此經名為華嚴部經典,為梵文原本。


    劉辯不大懂這些,但對於於闐使者的知禮卻很是滿意,於是賞賜了一番後,就讓於闐使團參加後麵的重陽大宴。


    就在朝野上下以為小皇帝又是一個崇玄之人時,一場陰謀卻圍繞著這場宴會展開了。


    劉備也參加了重陽的盛宴,但在謝宴的時候,一個內侍突然塞給了劉備一麵黃帛,劉備隻是瞄了一眼就渾身汗毛戰栗,猛然塞入了袖子裏,然後若無其事。


    隻是再若無其事,他也忍不住去看向那個最上首的那個人,也就是小皇帝劉辯。


    因為這封黃帛上的字跡就是小皇帝的。


    隻是和劉備的忐忑不同,當時的劉辯卻笑意不斷,一點看不出心事來,不斷的和一眾大臣談笑風生,尤其是和他的舅舅何進更是有說有笑。


    而在看到劉備看來的目光後,劉辯更是施施然的舉起酒爵敬了劉備。


    劉備悚然,立即彎著腰伏在地上,隨後陪著飲下了這杯,隻是心中充滿了疑惑。


    那絹帛上到底寫了什麽,以至於皇帝要用這樣的方式來密詔自己呢?


    迴去的路上,劉備一直保持著震驚,直到迴到家中,他才小心的細看布帛的內容,隻見上麵寫了六個字:


    “十日後,白馬寺。”


    這一夜,劉備想到了很多,一夜未睡。


    十日後,他借口來到白馬寺,終於見到了那個人。


    而此人竟然就是小皇帝的侍者,也是他的老師,潁川名士鍾繇。


    等劉備從白馬寺再出來,他整個人都有點出魂了。


    因為鍾繇告訴劉備一個驚天的消息,那就是小皇帝需要他,恰如當年在血殿上需要他一樣。


    而這次的敵人,不是別人,正是小皇帝的舅舅何進。


    其實當劉備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直接忍不住和鍾繇發生了爭吵,問他到底知不道自己在幹些什麽。


    劉備非常不理解,為何又要政變,為何又是他去做那把刀,這些朝庭上的諸公腦子裏到底在想什麽?知不知道前線一直在打敗仗,而這個時候還要內鬥?


    鍾繇麵對有點歇斯底裏的劉備,表現的異常冷靜,他隻用了一句話就讓劉備泄氣了。


    其人道:


    “雛虎第一次打獵的時候,一旦是用牙齒咬死動物的,那它第二次還是會選擇用嘴咬。玄德,這是陛下的意思,他需要你這麽做。”


    於是劉備泄氣了。


    他明白自己一個北人在京都毫無根基,就隻有一班弟兄。而一直以來,小皇帝對他的支持,才使得劉備擁有了現在的地位。


    漢家軍功侯,一個劉備從來不敢妄想的位置。


    所以劉備沒有勇氣拒絕。


    在迴去的路上,劉備一直在想這件事。


    實際上,他早就應該看到小皇帝和大將軍何進之間的矛盾。說到底,大將軍到底還是跋扈了,一直孩視小皇帝。


    一開始,袁氏掌權,兩人還是維持著親情關係,而一旦袁氏倒塌後,兩人的關係急轉直下。


    實際上,就劉備自己都不一次聽到過何進曾大眾說,不是他,皇帝的位置輪不到劉辯做。


    也正是持有這樣的念頭,何進一直要更多的權力,就比如劉備這一支力量,何進就一直覬覦,多次向劉辯索要,但小皇帝一直沒同意。


    而之後何進又做了一件讓人懷疑的事情,那就是他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劉虞的兒子劉和。


    劉和這個人是隨其父一起入京的,但和其父的忠耿不同,這人一直很跳,常常活躍在市井,招攬一些遊俠亡命。


    而現在何進將女兒嫁給了劉和,即便以劉備不多的政治思維也會懷疑這背後是不是有什麽算計,更何況一直心思深沉的小皇帝呢?


    而且劉備還聽說了一件事,那時候他還在前線,據說大將軍何進曾請皇帝觀禮於西園,在那裏,由大將軍籌建的新軍正準備開赴前線。


    而為了演武,何進專門在西園舉行了一場秋狩以激勵這些將士。


    按照製度,照例由小皇帝來射第一箭的。


    但當一隻被綁好的雄鹿被送到小皇帝的車架前十步的位置,小皇帝竟然還三射不中。


    一直以來,小皇帝都不覺得個人武力有多重要,他行的是權謀,是役人術,是一言可驅萬人為用的帝王權力。


    但這一刻,在眾吏士的麵前,小皇帝感受到了窘迫。


    眼見著眾吏士驚詫私語的時候,何進看不過去了,直接登上小皇帝的車架上,伸手要那把弓箭。


    而出人意料的,小皇帝竟然下意識就將弓箭遞了過去。


    之後,何進引弓,一箭正中雄鹿咽喉。


    在那邊,當小皇帝剛剛將弓箭遞給何進的時候,車架下的鍾繇就意識到出大事了。


    而小皇帝也意識到不好,就要反悔再拿迴弓箭,然後就見到何進射中雄鹿的這一幕。


    當西園內飄蕩著吏士們歡唿大將軍神武的唱聲時,劉辯的臉色陰沉的可怕。


    本來劉備和其他人一樣,並沒有將西園秋狩這件事想多深,隻是單純的認為何進替小皇帝挽迴了顏麵。


    但在白馬寺內,鍾繇專門提起了這件事,正因為這件事的象征意味遠遠超過了其實質。


    皇權作為一種至高無上的權力,其所用的一切器物都具有排他性,也隱含了特殊的政治含義。


    在西園秋狩的那個場景,小皇帝乘坐的車輿,手上的弓箭,以及那頭雄鹿都是具有特殊政治含義的。


    而在那樣的場景下,何進竟然登上了小皇帝的車輿,而小皇帝一時不察還將弓箭主動遞給了何進,而何進最後還真的就射死了本該是屬於小皇帝的獵物。


    如此,一切大不一樣。


    於是,何進必須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犁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癡人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癡人陳並收藏犁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