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群魔亂舞元老院。
fate:我貞德絕不坑爹 作者:大明總兵貞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反正皇甫嵩就不擔心這招沒用,毫不誇張的說一句這下麵三百多元老幾乎個個都有這樣或那樣的黑資料。
你要說他們十個槍斃十個,可能會有冤枉的,但你要說十個槍斃九個,那麽絕對有漏網的,元老們的作風這一點絕對不容置疑。
至於目的,皇甫嵩這一波明擺著就是來把水攪混的。
隻要自己能站在道德製高點罵死對麵,尼祿再挑個適當的時機就能直接出來一錘定音,新軍的事情就這麽蓋棺定論了。
元老們能混到這個位置也不是傻子,和皇甫嵩對噴了兩下之後就發現了皇甫嵩到底想要幹什麽?故爾重新努力把問題掰到新軍上麵來。
然而皇甫嵩畢竟是皇甫嵩,不管你怎麽說,老夫就盯著你有圖謀不軌之心想造反這一點往死裏罵。
要是別的罪名元老們還能忍受,但唯獨造反這一點是必須要給個解釋的,畢竟在封建帝製下沒有什麽比這個罪名更嚴重的了。
再加上尼祿是不是旁邊問一句是否真的想造反?光明正大下場拉偏架,皇甫嵩一時半會還真的強行拉住了他們,以一敵十幾餘而不落下風。
而元老院三百多號人自然也不可能全都與尼祿站在對立麵,與皇甫嵩互噴的其實也就二十來號人,其餘的除了保皇黨之外更多的是吃瓜群眾。
對於這種場麵,他們非但沒有感覺不適,反而感到格外新奇,雖然以前元老院也和菜市場差不多,不是我告你,就是你告我。
但像皇甫嵩這種一人頂著幾十人罵的場景還真是沒有見到過,聽著聽著自己也加了進去。
不是罵皇甫嵩,而是罵皇甫嵩對麵那幫家夥。他們雖不與皇甫嵩處於同一條戰線上,但並不代表這就沒有共同的敵人了。
隨著罵的人越來越多,就連保皇黨這種平時靠資曆養老的都混了進去,一起大罵對方圖謀不軌什麽之類的。
他們是保皇黨,並不是尼祿黨,這才對於尼祿的處境一直是趁早換個皇帝算了這種想法,而不是試著力挺尼祿。
但皇甫嵩這一波強悍的戰鬥力讓他們突然覺得尼祿這迴好像真的是要幹點正事,不是像以前那樣。
所以抱著試一試也不虧的想法,一直以來處於吃瓜群眾狀態的保皇黨也終於下海與對麵開撕。
不說物資上的資源提供什麽的,至少這波保皇黨終於站隊表現出想要挺尼祿的想法。
在這種混亂的情況下,一時間整個元老院還真變成了一個菜市場。
不是你告我,就是我告你,尼祿組建新軍的提議反倒沒人在乎了,新軍哪有趁機告倒對方重要?
就算有一兩個還能勉強發出聲音的也很快就會被人群淹沒下去,畢竟這種幾百人罵起來的場景,你一兩個人發聲真的很難聽得到。
而在上方的尼祿眼中,下麵的元老們則是明確的劃分為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自然是皇甫嵩,孤身一人卻是這場鬧劇的點火索,以一己之力罵得整個元老院一起熱鬧起來。
說實話,尼祿以前還從來沒見過玩栽贓陷害玩的這麽猛的人,平日裏根本看不出皇甫嵩還有這種戰鬥力。
第二部分是下海的保皇黨,對尼祿有了希望之後展現出來的戰鬥力也並不弱於其他的多少。
主打的就是一個老年人團體,隻敢動嘴,不敢動手,靠著資曆罵起人來能把年輕一輩壓得動彈不得。
第三部分則是那些趁亂摸魚,巴不得場麵更熱鬧些的煽風點火者。
對於他們來說,怎麽熱鬧怎麽搞,和誰有仇就罵誰,尼祿到底想要什麽他們才不管,嚴格來說就是一幫養老的樂子人。
第四部分才是尼祿眼中那些叛逆者,那些試圖架空自己的該死家夥。
以前皇甫嵩沒搞事情的時候,他們針對尼祿時保皇黨和其他元老一直屬於吃瓜狀態,除了幾個死忠於尼祿的人之外幾乎無人替尼祿發言。
這也導致了尼祿一直以為他們的實力非常龐大,畢竟默不作聲在那時候的尼祿眼中其實就是在支持他們,同樣跟叛逆者無異。
結果這一迴罵起來,尼祿突然發現原來他們的人數也就那樣,不過二三十人罷了,根本就不像自己以前想的那樣好幾百人。
而二三十人放在元老院中是什麽概念?
說句離譜點的,按照羅馬這個元老院製度,三百個元老中隻要有十分之一在幹正事,羅馬帝國就算不蒸蒸日上也能穩中有進,怎麽著也不會翻車。
換一個角度來講,就算尼祿一口氣直接把他們全砍了,區區二三十人對於行政效率來說其實也並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要不是除去行政效率,考慮到他們背後家族勢力能帶來的影響,尼祿這迴內心還真有把他們在這裏都砍死了這種想法。
反正當下世界帝國幾大毒瘤中從大排到小,羅馬的元老院雖然比不上安息的七大貴族,貴霜的婆羅門,漢室的世家門閥。
但要真說起來,元老們作死之後帶來的影響也不比那另外三個毒瘤差多少。
而且雖然這些東西搗亂都是一把手,但這些玩意又和國家綁定的太深,一旦動手就跟刮骨療毒一樣,甚至還更嚴重些。
故爾尼祿就算有這個心思,現在還是隻能在這上麵看下麵吵架,時不時還飆出兩句:我明天讓皇帝陛下殺了你!這種恐嚇詞。
尼祿就笑笑不說話,我要是有這個權力,我還得在上麵看你們吵架?我早就一錘定音,決定這破事兒了。
不過元老院垃圾歸垃圾,要說對比另外那三個毒瘤還是有一點強過他們的,至少元老院隻是打算削皇權,沒有真打算造反的心思。
而另外那三個,說句難聽點的基本都是有造反之心,尤其是漢世家,有一個算一個本質裏通通都是反賊,無非是把自己偽裝成白蓮花罷了。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話可不是白說的,漢世家對這句話記憶格外深刻。
畢竟這怎麽也是先輩留下來的東西呀,咱們要是不好好傳承,那豈不是辜負了老祖宗的心思?
你要說他們十個槍斃十個,可能會有冤枉的,但你要說十個槍斃九個,那麽絕對有漏網的,元老們的作風這一點絕對不容置疑。
至於目的,皇甫嵩這一波明擺著就是來把水攪混的。
隻要自己能站在道德製高點罵死對麵,尼祿再挑個適當的時機就能直接出來一錘定音,新軍的事情就這麽蓋棺定論了。
元老們能混到這個位置也不是傻子,和皇甫嵩對噴了兩下之後就發現了皇甫嵩到底想要幹什麽?故爾重新努力把問題掰到新軍上麵來。
然而皇甫嵩畢竟是皇甫嵩,不管你怎麽說,老夫就盯著你有圖謀不軌之心想造反這一點往死裏罵。
要是別的罪名元老們還能忍受,但唯獨造反這一點是必須要給個解釋的,畢竟在封建帝製下沒有什麽比這個罪名更嚴重的了。
再加上尼祿是不是旁邊問一句是否真的想造反?光明正大下場拉偏架,皇甫嵩一時半會還真的強行拉住了他們,以一敵十幾餘而不落下風。
而元老院三百多號人自然也不可能全都與尼祿站在對立麵,與皇甫嵩互噴的其實也就二十來號人,其餘的除了保皇黨之外更多的是吃瓜群眾。
對於這種場麵,他們非但沒有感覺不適,反而感到格外新奇,雖然以前元老院也和菜市場差不多,不是我告你,就是你告我。
但像皇甫嵩這種一人頂著幾十人罵的場景還真是沒有見到過,聽著聽著自己也加了進去。
不是罵皇甫嵩,而是罵皇甫嵩對麵那幫家夥。他們雖不與皇甫嵩處於同一條戰線上,但並不代表這就沒有共同的敵人了。
隨著罵的人越來越多,就連保皇黨這種平時靠資曆養老的都混了進去,一起大罵對方圖謀不軌什麽之類的。
他們是保皇黨,並不是尼祿黨,這才對於尼祿的處境一直是趁早換個皇帝算了這種想法,而不是試著力挺尼祿。
但皇甫嵩這一波強悍的戰鬥力讓他們突然覺得尼祿這迴好像真的是要幹點正事,不是像以前那樣。
所以抱著試一試也不虧的想法,一直以來處於吃瓜群眾狀態的保皇黨也終於下海與對麵開撕。
不說物資上的資源提供什麽的,至少這波保皇黨終於站隊表現出想要挺尼祿的想法。
在這種混亂的情況下,一時間整個元老院還真變成了一個菜市場。
不是你告我,就是我告你,尼祿組建新軍的提議反倒沒人在乎了,新軍哪有趁機告倒對方重要?
就算有一兩個還能勉強發出聲音的也很快就會被人群淹沒下去,畢竟這種幾百人罵起來的場景,你一兩個人發聲真的很難聽得到。
而在上方的尼祿眼中,下麵的元老們則是明確的劃分為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自然是皇甫嵩,孤身一人卻是這場鬧劇的點火索,以一己之力罵得整個元老院一起熱鬧起來。
說實話,尼祿以前還從來沒見過玩栽贓陷害玩的這麽猛的人,平日裏根本看不出皇甫嵩還有這種戰鬥力。
第二部分是下海的保皇黨,對尼祿有了希望之後展現出來的戰鬥力也並不弱於其他的多少。
主打的就是一個老年人團體,隻敢動嘴,不敢動手,靠著資曆罵起人來能把年輕一輩壓得動彈不得。
第三部分則是那些趁亂摸魚,巴不得場麵更熱鬧些的煽風點火者。
對於他們來說,怎麽熱鬧怎麽搞,和誰有仇就罵誰,尼祿到底想要什麽他們才不管,嚴格來說就是一幫養老的樂子人。
第四部分才是尼祿眼中那些叛逆者,那些試圖架空自己的該死家夥。
以前皇甫嵩沒搞事情的時候,他們針對尼祿時保皇黨和其他元老一直屬於吃瓜狀態,除了幾個死忠於尼祿的人之外幾乎無人替尼祿發言。
這也導致了尼祿一直以為他們的實力非常龐大,畢竟默不作聲在那時候的尼祿眼中其實就是在支持他們,同樣跟叛逆者無異。
結果這一迴罵起來,尼祿突然發現原來他們的人數也就那樣,不過二三十人罷了,根本就不像自己以前想的那樣好幾百人。
而二三十人放在元老院中是什麽概念?
說句離譜點的,按照羅馬這個元老院製度,三百個元老中隻要有十分之一在幹正事,羅馬帝國就算不蒸蒸日上也能穩中有進,怎麽著也不會翻車。
換一個角度來講,就算尼祿一口氣直接把他們全砍了,區區二三十人對於行政效率來說其實也並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要不是除去行政效率,考慮到他們背後家族勢力能帶來的影響,尼祿這迴內心還真有把他們在這裏都砍死了這種想法。
反正當下世界帝國幾大毒瘤中從大排到小,羅馬的元老院雖然比不上安息的七大貴族,貴霜的婆羅門,漢室的世家門閥。
但要真說起來,元老們作死之後帶來的影響也不比那另外三個毒瘤差多少。
而且雖然這些東西搗亂都是一把手,但這些玩意又和國家綁定的太深,一旦動手就跟刮骨療毒一樣,甚至還更嚴重些。
故爾尼祿就算有這個心思,現在還是隻能在這上麵看下麵吵架,時不時還飆出兩句:我明天讓皇帝陛下殺了你!這種恐嚇詞。
尼祿就笑笑不說話,我要是有這個權力,我還得在上麵看你們吵架?我早就一錘定音,決定這破事兒了。
不過元老院垃圾歸垃圾,要說對比另外那三個毒瘤還是有一點強過他們的,至少元老院隻是打算削皇權,沒有真打算造反的心思。
而另外那三個,說句難聽點的基本都是有造反之心,尤其是漢世家,有一個算一個本質裏通通都是反賊,無非是把自己偽裝成白蓮花罷了。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話可不是白說的,漢世家對這句話記憶格外深刻。
畢竟這怎麽也是先輩留下來的東西呀,咱們要是不好好傳承,那豈不是辜負了老祖宗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