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梁山與唿延灼大戰之際,陸誠順手收了徐寧,手下又多了一員還算能打的將領。
至於那正在與梁山大戰的唿延灼,陸誠並沒有多大的興趣,且不說這唿延灼的性格如何,單單是唿延灼五十多歲的年齡,就讓陸誠失去了收為己用的興趣。
五十多歲的武將,就算是再能打,還能打幾年?
而且,年齡太大的武將,就算是給他強身丸幫他提升實力,價值也不大。
如今,陸誠麾下整個遼南地區的教育體係也已經建立起來,再過個兩三年,遼南地區講武堂中,也會培養出一批年輕優秀的軍事人才,那些人才會是未來陸誠麾下的中堅力量。
至於這梁山上的一百零八將,除去部分有用且人品沒有太大汙點的人才,其餘的大多數都是庸人、惡人,占山為王的土匪,開黑店賣人肉包子的人渣,挖墳盜墓的敗類,遊手好閑的潑皮無賴等等。
故而,陸誠也並沒有太多去關注梁山上的情況,隻是偶爾興趣來了,便讓情報部門匯報一下。
相比之下,江南的方臘還更讓陸誠感興趣。
方臘此人家中世代居住在睦州清溪縣,也就是後世的杭市,家中有一座漆園,原本也是富裕之家,卻經常被當地官員巧取豪奪,因此對官府懷恨在心。
與此同時,由於江南百姓飽受花石綱的坑害,對朝廷早有怨言。
方臘抓住時機,利用“食菜事魔”教,組織發動百姓,從而獲得了廣大百姓的擁戴。
所謂的“食菜事魔”,指的是五代到兩宋時期活躍的一個教派,該教派信奉摩尼為光明之神,因此也被稱為摩尼教,或者明教。又因為這個教派信奉吃素食,便被官方稱之為“食菜事魔”,摩尼也被翻譯成魔。
這是一個非正統的秘密,民間組織主要在農村傳播,教徒也主要是貧苦百姓。
方臘利用宗教的形式,獲得了一批忠實的粉絲和擁戴者,進而不斷的發展勢力,擴大影響,為將來的起義做著準備。
這個“明教”究竟是從何處發源,已經無從可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明教並沒有什麽“乾坤大挪移”之類的武功,那方臘雖然精通槍棒,武藝不凡,卻也並沒有超出盧俊義這一範疇。
就連那位負責修訂《萬壽道藏》的福州郡守黃裳,也隻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臣。
讓人查探黃裳和方臘,也算是陸誠隨意下出的一步閑棋,看看這兩人是否有什麽奇異之處,看看能否對自身武學進展有所觸動,結果卻是並沒有出乎意料,陸誠也並沒有太多失望。
在將一身武力提升到抱丹層次之後,陸誠雖然從未間斷錘煉自身氣血和勁力,但一直收效甚微,似乎前路已斷。
在執著了一段時間之後,陸誠便暫時放棄了對個人武力的提升,反正自己的未來還有很長,還有很多的機會可以鑽研武學,倒也不必急於一時。
路走不通,就停下來歇著,或者換一條路再走。
不過,在調查方臘的同時,陸誠也派遣了一部分人手,加入了方臘的教派之中,做起了臥底。
其實,曆史上的方臘起義隻進行了半年,方臘一大家子就被活捉,押送到京師處死。方臘手下的大將們倒是又支撐了近一年,才陸陸續續的全部被撲滅。
水滸世界中的方臘,或許實力更強一些,但終究注定失敗。
提前做出一些布置,就可以暗中掌控局勢,在江南埋下釘子,為將來做準備。
自從有了固定的根據地,可以安心搞發展,培育自己的人才,陸誠麾下能用之人也是越來越多,自然也就可以四處下棋,
除了遼南地區,在西軍之中,陸誠也通過董平,安插了不少人手。雖然那些人都還隻是最基層的軍官,暫時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但如果有一天陸誠與西軍對上,也能多一些內應。
在濟州府,武鬆如今也已經成長起來,一旦有問題,單憑武鬆手中的兵馬,也可以掌控整個濟州府的局勢。
政和七年(1117年)開春之後,遼南的揚威軍與金軍像是約定好了一樣,一南一北,一起向西,開始攻略遼國土地。
遼國五大京都,東南方向的東京遼陽,早已經落到了揚威軍手中。
如今,金國瞄準了遼國的上京臨潢府,陸誠的揚威軍則是瞄準了遼國的南京析津府,也就是後世的燕京。
這一場戰役,陸誠雖然親臨前線,卻也並未親自下場,而是坐鎮中軍,給楊誌、徐寧、呂方等將領壓陣,看著他們如何表現。
隨著一切準備完畢,楊誌率領從錦州、來州等地抽調的兩萬兵馬,一路來到了析津府城之下。
兩萬大軍在城外擺開陣勢,並沒有搞什麽花裏胡哨的鬥將,隻是讓火器營把幾十架投石車組裝好,隨後又推出三門火炮,對準了遠處的析津府。
上午巳時,當一切準備完畢,楊誌騎在馬上,抽出長刀向前一揮,準備好的投石車一起發射,三門火炮同時點燃,幾十個炸藥包和三枚炮彈徑直朝著析津府飛去。
“轟轟轟”伴隨著接連不斷的爆炸聲響起,遼國析津府城牆之上頓時亂成一片,守衛的兵卒們四散躲避。
十幾輪齊射過後,析津府城牆內外已經亂成一片,一些飛到城內的炸藥包,點燃了靠近城牆的民宅,城內燃起大火,徹底亂了起來。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沒有多少技巧,全靠技術的攻城戰。
當析津府的城門徹底被炸開的那一刻,也宣告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傍晚時分,析津府城內的大火已經熄滅,城頭上也插上了揚威軍的旗幟,士兵們在街頭維護秩序,官吏們在清點損失,盤點整個析津府的物資。
由於敗的太快,析津府除了東麵被進攻的城牆損失比較嚴重,還炸毀了不少民居之外,整體保存的還算完整。
陸誠與楊誌、徐寧等人走在街道上,隨口吩咐著一些戰後的安排:“楊誌,這析津府就交給你和徐寧來守。呂方和郭盛去守來州。至於錦州,就交給魯達吧。現在金遼兩國打的也比較激烈,你們也要配合好文官,做好經營。
遇到逃難的遼兵和遼國百姓,仔細甄別之後,妥善安置。遇到合適的戰機,就果斷出手。不要害怕失敗,我們如今也輸得起了……”
楊誌跟隨陸誠也有好幾年,經曆過不少戰鬥,也已經完全成長起來。
揚威軍拿下了析津府之後,北麵就是遼國的中京。
有揚威軍和金軍兩路夾擊,這遼國定然會比曆史上更早滅亡……
至於那正在與梁山大戰的唿延灼,陸誠並沒有多大的興趣,且不說這唿延灼的性格如何,單單是唿延灼五十多歲的年齡,就讓陸誠失去了收為己用的興趣。
五十多歲的武將,就算是再能打,還能打幾年?
而且,年齡太大的武將,就算是給他強身丸幫他提升實力,價值也不大。
如今,陸誠麾下整個遼南地區的教育體係也已經建立起來,再過個兩三年,遼南地區講武堂中,也會培養出一批年輕優秀的軍事人才,那些人才會是未來陸誠麾下的中堅力量。
至於這梁山上的一百零八將,除去部分有用且人品沒有太大汙點的人才,其餘的大多數都是庸人、惡人,占山為王的土匪,開黑店賣人肉包子的人渣,挖墳盜墓的敗類,遊手好閑的潑皮無賴等等。
故而,陸誠也並沒有太多去關注梁山上的情況,隻是偶爾興趣來了,便讓情報部門匯報一下。
相比之下,江南的方臘還更讓陸誠感興趣。
方臘此人家中世代居住在睦州清溪縣,也就是後世的杭市,家中有一座漆園,原本也是富裕之家,卻經常被當地官員巧取豪奪,因此對官府懷恨在心。
與此同時,由於江南百姓飽受花石綱的坑害,對朝廷早有怨言。
方臘抓住時機,利用“食菜事魔”教,組織發動百姓,從而獲得了廣大百姓的擁戴。
所謂的“食菜事魔”,指的是五代到兩宋時期活躍的一個教派,該教派信奉摩尼為光明之神,因此也被稱為摩尼教,或者明教。又因為這個教派信奉吃素食,便被官方稱之為“食菜事魔”,摩尼也被翻譯成魔。
這是一個非正統的秘密,民間組織主要在農村傳播,教徒也主要是貧苦百姓。
方臘利用宗教的形式,獲得了一批忠實的粉絲和擁戴者,進而不斷的發展勢力,擴大影響,為將來的起義做著準備。
這個“明教”究竟是從何處發源,已經無從可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明教並沒有什麽“乾坤大挪移”之類的武功,那方臘雖然精通槍棒,武藝不凡,卻也並沒有超出盧俊義這一範疇。
就連那位負責修訂《萬壽道藏》的福州郡守黃裳,也隻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臣。
讓人查探黃裳和方臘,也算是陸誠隨意下出的一步閑棋,看看這兩人是否有什麽奇異之處,看看能否對自身武學進展有所觸動,結果卻是並沒有出乎意料,陸誠也並沒有太多失望。
在將一身武力提升到抱丹層次之後,陸誠雖然從未間斷錘煉自身氣血和勁力,但一直收效甚微,似乎前路已斷。
在執著了一段時間之後,陸誠便暫時放棄了對個人武力的提升,反正自己的未來還有很長,還有很多的機會可以鑽研武學,倒也不必急於一時。
路走不通,就停下來歇著,或者換一條路再走。
不過,在調查方臘的同時,陸誠也派遣了一部分人手,加入了方臘的教派之中,做起了臥底。
其實,曆史上的方臘起義隻進行了半年,方臘一大家子就被活捉,押送到京師處死。方臘手下的大將們倒是又支撐了近一年,才陸陸續續的全部被撲滅。
水滸世界中的方臘,或許實力更強一些,但終究注定失敗。
提前做出一些布置,就可以暗中掌控局勢,在江南埋下釘子,為將來做準備。
自從有了固定的根據地,可以安心搞發展,培育自己的人才,陸誠麾下能用之人也是越來越多,自然也就可以四處下棋,
除了遼南地區,在西軍之中,陸誠也通過董平,安插了不少人手。雖然那些人都還隻是最基層的軍官,暫時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但如果有一天陸誠與西軍對上,也能多一些內應。
在濟州府,武鬆如今也已經成長起來,一旦有問題,單憑武鬆手中的兵馬,也可以掌控整個濟州府的局勢。
政和七年(1117年)開春之後,遼南的揚威軍與金軍像是約定好了一樣,一南一北,一起向西,開始攻略遼國土地。
遼國五大京都,東南方向的東京遼陽,早已經落到了揚威軍手中。
如今,金國瞄準了遼國的上京臨潢府,陸誠的揚威軍則是瞄準了遼國的南京析津府,也就是後世的燕京。
這一場戰役,陸誠雖然親臨前線,卻也並未親自下場,而是坐鎮中軍,給楊誌、徐寧、呂方等將領壓陣,看著他們如何表現。
隨著一切準備完畢,楊誌率領從錦州、來州等地抽調的兩萬兵馬,一路來到了析津府城之下。
兩萬大軍在城外擺開陣勢,並沒有搞什麽花裏胡哨的鬥將,隻是讓火器營把幾十架投石車組裝好,隨後又推出三門火炮,對準了遠處的析津府。
上午巳時,當一切準備完畢,楊誌騎在馬上,抽出長刀向前一揮,準備好的投石車一起發射,三門火炮同時點燃,幾十個炸藥包和三枚炮彈徑直朝著析津府飛去。
“轟轟轟”伴隨著接連不斷的爆炸聲響起,遼國析津府城牆之上頓時亂成一片,守衛的兵卒們四散躲避。
十幾輪齊射過後,析津府城牆內外已經亂成一片,一些飛到城內的炸藥包,點燃了靠近城牆的民宅,城內燃起大火,徹底亂了起來。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沒有多少技巧,全靠技術的攻城戰。
當析津府的城門徹底被炸開的那一刻,也宣告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傍晚時分,析津府城內的大火已經熄滅,城頭上也插上了揚威軍的旗幟,士兵們在街頭維護秩序,官吏們在清點損失,盤點整個析津府的物資。
由於敗的太快,析津府除了東麵被進攻的城牆損失比較嚴重,還炸毀了不少民居之外,整體保存的還算完整。
陸誠與楊誌、徐寧等人走在街道上,隨口吩咐著一些戰後的安排:“楊誌,這析津府就交給你和徐寧來守。呂方和郭盛去守來州。至於錦州,就交給魯達吧。現在金遼兩國打的也比較激烈,你們也要配合好文官,做好經營。
遇到逃難的遼兵和遼國百姓,仔細甄別之後,妥善安置。遇到合適的戰機,就果斷出手。不要害怕失敗,我們如今也輸得起了……”
楊誌跟隨陸誠也有好幾年,經曆過不少戰鬥,也已經完全成長起來。
揚威軍拿下了析津府之後,北麵就是遼國的中京。
有揚威軍和金軍兩路夾擊,這遼國定然會比曆史上更早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