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韓雄駐兵升龍城下之際,青鸞衛從安南南部的探查消息也在陸陸續續的迴到韓雄的手中。


    韓雄匯集消息,知道安南南部,其與北部大有不同,北麵因為李成棟的洗掠,大部分士紳家族根基盡毀,往日富貴之家已經不交,隻剩一片衰敗凋零之象,而南麵,雖也遭受戰火侵襲,以及李成棟的掠奪,損傷頗大,但本地勢力並未被連根拔起。


    青鸞衛匯報,在南麵,不少城鎮鄉村中,仍有一些頗具威望的家族,這些家族在當地仍有一定影響力,掌控著部分田產,商鋪,甚至一些家族還保留著一些私人武裝力量。


    不過所有的消息都證明,安南原有的統治基礎已經遭受到極大的破壞,韓雄認為,朝廷直轄安南的時機已經到了。


    而在升龍城中,經過輾轉反側的思索權衡後,楊大甫終於下定決心歸降乾朝,降了,富貴有保證,不降,他贏麵最多也就三成,而且富貴能不能延續三代都未可知。


    於是,楊大甫召集麾下親信將領,宣布了自己的決定:“諸位,安南曆經戰亂,數十萬的百姓隨著咱們背井離鄉,再打下去,恐怕就是生靈塗炭的結局。”


    楊大甫說了一句場麵話後,方才轉到眾人關心的事上,楊大甫表示,如今乾朝國力昌盛,實力雄厚,歸降朝廷,一則可保我等將士性命無憂,二則,大家夥打了這麽多年的仗了,也該享清福了,大家富貴返鄉,迴去起大宅,納美妾,豈不美哉。


    眾將聽聞,雖有人麵露猶豫之色,但見主帥的心意已定,且眾人都知道當下的局勢,最終皆是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隨後,楊大甫修書一封,派遣心腹送往城外大營,表明自己歸降的誠意與決心。


    韓雄見信,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安南之大,如今最大的一方軍頭,就是楊大甫,他降了,那張道瀛與羅成耀這兩個小軍頭,那更加沒有膽量敢反抗了,安南局勢定矣!


    隨後韓雄遣派信使,快馬加鞭將楊大甫歸降的消息傳遞京城,並言:“安南一地,今既歸降,可由朝廷直轄,納入版圖,此乃國家盛事,然新服之地,人心初定,諸事紛紜,治理之道,宜緩不宜急。


    驟施峻法,急行新政,恐生變故,擾動民心,故臣以為,朝廷施政,當以寬仁為本,撫綏為先,徐徐圖之。


    且吏治尤為關鍵,需選派清正廉潔之官吏赴任,並多加監察,如此,假以時日,兩代之後,安南百姓沐浴聖恩,漸習王化,必能永為朝廷赤子,自此邊疆自固,國勢愈隆,伏望陛下明察。”


    孟浚收到楊大甫的歸降書信,以及韓雄的急報後,甚是喜悅,任何一個天子,開疆擴土都會高興的。


    朝堂之上,孟浚環顧群臣,欣然說道:“楊大甫識時務而歸順,使將士免受疆場之苦,此乃我朝之幸,亦是安南百姓之福,朕意已決,當在安南之地設立廣南省,推行我朝體製,內外如是!”


    眾大臣紛紛稱賀:“陛下聖明!”


    文臣不愛打仗,但這種沒打起來,就能收複舊疆的事,大家夥也都很高興,因此,吏部急忙遴選這兩年來,考評上等的官吏,撥調安南。


    孟浚擔心調任的官員會認為安南乃是莽荒之地,而導致心存不滿,於是,令吏部明言,治安南之官吏,考評上等者,優先升擢起用。


    不久之後,朝廷旨意正式下達安南,改安南舊稱,新設廣南省,改升龍府為鎮南府,並擢楊大甫為侯爵,吳文獻為伯爵,而閻可義則被調至關中,於林士奇帳下聽用。


    楊大甫降了之後,安南故地,僅剩羅成耀,張道瀛二人,但這兩人勢孤難持,別說抵抗乾軍了,他們缺少了升龍府的糧草供應後,便連糧餉都難以維持下去。


    因此,隨著韓雄的使節抵達,二人紛紛歸降,韓雄一麵令二人趕赴鎮南府,聽從朝廷調遣,一麵,派遣軍將控遏二人部下。


    羅成耀,張道瀛二人,收到韓雄的命令後,不敢怠慢,當即帶著護衛,急奔鎮南府,雖然缺少了主將坐鎮,但無論是南麵的阮氏,還是西麵的高平莫氏,皆不敢有什麽小動作,深怕引起了韓雄的注意。


    至此,安南局勢趨穩,而羅成耀心中,對當初征伐高平莫氏失敗一事,耿耿於懷,其一見到韓雄,便大肆吹噓莫氏不臣之心,什麽高平莫氏狼子野心,什麽表麵恭順,實際上,悖逆之心路人都知道了。


    這聽的韓雄一愣一愣的,韓雄對莫氏其實並不太了解,隻知道莫氏好像是安南前朝之君的後代,從萬曆年間到現在,還沒覆滅。


    不過,韓雄此時隻想穩定局勢,暫時沒心情去管高平莫氏,然而,羅成耀見韓雄興致缺缺,於是又加大了詆毀的力度,什麽莫氏肆意僭越,所用禮儀規製,都快趕上天子了。


    隨後羅成耀又對韓雄說,“自從大……李成棟征伐莫氏兵敗後,羅某痛心疾首,如今王師已至,不如遣使,勒令其歸降,否則將再興義師,除此大患!”


    羅成耀一直說,表示朝廷兵威正盛,隻要遣使而去,莫氏必然不敢反抗雲雲,聽到後麵,韓雄有些動心,如今隨著安南平定,莫氏四麵都被乾朝所包圍,這莫氏要是不平,朝廷不是要在四麵布防,這也增加了軍費開支,還不如一舉平定。


    於是,韓雄聽信了羅成耀的話,遣派了一隊使者,奔赴高平,勸說莫氏之主,莫敬宇歸順朝廷。


    這莫氏能存在這麽多年,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明朝的支持,而明朝願意支持莫氏,便是實施以莫抑黎策略,所謂帝王之於夷狄,以不治治之,夷狄相攻,中國之利也。


    但是現在安南都變成的廣南省,那麽,莫氏就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價值,而失去了中原大國的庇護,莫氏覆滅也就近在眼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義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筆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筆道人並收藏南明義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