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朝的聲譽,以及青鸞衛的保證,閻可義還是相信的,隻是得到這一切之前,首先要保證自己能活到那個時候,畢竟人要是沒了,什麽保證,那都是空話。
楊大甫清洗閻可義的舊部,不可避免的使其軍中的士氣下落,軍隊的指揮都受到影響,不過,閻可義據守的升龍城也不是鐵板一塊。
閻可義說破大天,那也算是弑主而立,特別是李成棟全府覆滅後,所有人都看清了閻可義的麵目,刺殺李成棟的是他,殺人全家滅口的也是他,雖然李成棟的名聲臭,但現在閻可義的名聲也沒好到哪裏去。
因此,閻可義為了穩固升龍城,一方麵大肆提拔低層軍官,一方麵又以自己的親衛填補骨幹,試圖以此來牢牢的把控住軍隊,若給其時間,那麽這個法子自然是沒有任何問題,隻是現在,閻可義缺少的,正是時間。
楊大甫大軍剛剛抵達升龍城後,便立刻就地取材,伐木以做攻城之用,同時派人在四麵城牆下,大聲宣讀閻可義弑主自立的行為。
喊叫的聲音從城外傳入城中,城牆上的守軍聽到這些話語,神色各異,而閻可義所提拔的軍官,和其親衛,紛紛嗬斥,言賊人這是亂我軍心雲雲。
隻是李成棟剛被刺殺不久,很多人對閻可義都有懷疑,軍心相疑,乃軍仗大忌。
在城樓上,閻可義聽到城外的宣讀聲,臉色也變得鐵青,他狠狠瞪著城外的楊大甫軍隊,雙手緊握,指節都有些泛白,閻可義恨聲道:“楊大甫,賊子,打仗就打仗,還要罵老子!”
楊大甫站在中軍大帳前,望著城牆上慌亂的景象,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他轉頭對身旁的吳文獻說道:“先亂其軍心民心,待攻城器械建好,便是攻城之時,閻可義,號稱悍將,這次我看他怎麽死的!”
吳文獻微微點頭,道:“確實,若不是大帥提拔,他閻可義怎麽可能名震安南。”
現在的吳文獻有些慶幸,幸好閻可義把自己派出去,若是現在還在城內,那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
就在楊大甫打造器械,準備攻城之時,一隊快馬奔馳而來,一入營,便疾奔主帳,求見楊大甫。
楊大甫看完軍信,麵露憂愁之色,一旁的吳文獻想問,又怕楊大甫懷疑自己,於是嘴巴張了張,卻又閉了起來。
好在楊大甫不疑有他,反而將軍報遞給吳文獻,吳文獻展開一看,皺著眉頭,道:“乾朝出兵了?”
“是啊,現在已經把北部防線都占了,看來,乾朝勢力伸進安南,隻是時間問題了。”楊大甫歎了口氣,緩緩說道。
吳文獻有些遲疑的說:“北部防線沒了,將軍就是打下升龍城,到時候想要把乾朝趕迴去,怕也並非易事啊!”
聽到這話,楊大甫摸了摸腦袋,一甩手,長唿一口氣,道:“管他呢,走一步看一步,先把升龍城打下來,砍了那姓閻的再說!”
……………………
在數日緊鑼密鼓的籌備後,楊大甫打造的攻城器械終於全部完工,隻見城外營帳林立,各式攻城器具羅列整齊,雖然看著很粗糙,但是遠遠望去,還是頗具威懾力。
李成棟治理安南數年,這幾年的時間裏,盡是平叛,殺人,掠奪土地,根本無心,也沒條件發展火器這種高科技產品。
要說火器,也就那點從兩廣搜刮而來,從前明留下來的老古董,這些老古董自從在阮氏象兵那用了一次後,也就再也沒用過了,因此這一戰,連古老的投石車都被楊大甫給造出來了。
投石車看著很是高大,大量不規則的石彈堆積在旁,隨著楊大甫的一聲令下,傳令兵的令旗揮舞,刹那間,戰鼓雷鳴,喊殺聲震天動地,大軍如洶湧的潮水般向升龍城湧去。
投石車率先發動攻擊,一枚又一枚石彈唿嘯著飛過攻城士兵的上空,如雨點般砸向城頭。
投石機雖難以對城牆造成破壞,但對士兵的生命,以及士氣卻是打擊甚大,有不少人被飛石擊中,慘叫著倒下。
與此同時,大批的士兵扛著飛橋迅速逼近,一架又一架的飛橋被放置在護城河上,形成了簡易的浮橋,許多士兵舉著盾牌,護衛著同袍加固橋梁。
隨著飛橋被固定住,大量的雲梯被推著向前,楊大甫的心腹部下,冒著城上如雨般的箭矢,迅速靠近城牆。
他們將雲梯靠在城牆上,隨著鐵鉤的落下,雲梯被死死的卡在城頭,許多士兵舉著盾,然後奮勇的攀爬而上。
城上的守軍見狀,紛紛用長槍,石塊奮力抵抗,或試圖將雲梯推倒,或將攀爬的士兵擊落。一時間,城牆上城下喊殺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鮮血染紅了城牆上下。
麵對楊大甫大軍如此猛烈的攻勢,閻可義雖竭力指揮抵抗,但城內早已人心惶惶。士兵們士氣低落,楊大甫三麵強攻,到處都是告急信,求援信,時間一久,便連閻可義都失去了信心。
其實本來以閻可義手中的一萬七千多人,隻要軍心穩固,楊大甫想要攻下升龍城,那也並非易事。
畢竟,升龍城一直都是安南鄭氏的國都,城牆厚實,堅固,且城中之糧,足以讓閻可義的一萬多人飽食三年。
隻是現在,軍心不穩,再加上李成棟死的蹊蹺,使得不少士兵對這場戰鬥心生抵觸,無心戀戰。
至黃昏時,三麵強攻下,西門城牆上的防禦逐漸出現漏洞,楊大甫部下已經有上百人登上了城牆,他們逐漸的占據城牆,而守軍卻多有潰散者,隨著越來越多的軍隊湧上城牆,城牆上的防線瞬間崩潰。
而城牆防線崩潰,也帶動著城門失守,後續大軍如決堤的洪水般湧入城中,城內頓時陷入一片混亂,大街小巷充斥著廝殺聲和哭喊聲,閻可義見大勢已去,率領著為數不多的親信試圖從南麵突圍。
從抵達升龍城,到攻破升龍城,楊大甫僅僅用了四天時間,楊大甫騎著馬,緩緩踏入城中,他的臉上洋溢著勝利的驕傲。
楊大甫清洗閻可義的舊部,不可避免的使其軍中的士氣下落,軍隊的指揮都受到影響,不過,閻可義據守的升龍城也不是鐵板一塊。
閻可義說破大天,那也算是弑主而立,特別是李成棟全府覆滅後,所有人都看清了閻可義的麵目,刺殺李成棟的是他,殺人全家滅口的也是他,雖然李成棟的名聲臭,但現在閻可義的名聲也沒好到哪裏去。
因此,閻可義為了穩固升龍城,一方麵大肆提拔低層軍官,一方麵又以自己的親衛填補骨幹,試圖以此來牢牢的把控住軍隊,若給其時間,那麽這個法子自然是沒有任何問題,隻是現在,閻可義缺少的,正是時間。
楊大甫大軍剛剛抵達升龍城後,便立刻就地取材,伐木以做攻城之用,同時派人在四麵城牆下,大聲宣讀閻可義弑主自立的行為。
喊叫的聲音從城外傳入城中,城牆上的守軍聽到這些話語,神色各異,而閻可義所提拔的軍官,和其親衛,紛紛嗬斥,言賊人這是亂我軍心雲雲。
隻是李成棟剛被刺殺不久,很多人對閻可義都有懷疑,軍心相疑,乃軍仗大忌。
在城樓上,閻可義聽到城外的宣讀聲,臉色也變得鐵青,他狠狠瞪著城外的楊大甫軍隊,雙手緊握,指節都有些泛白,閻可義恨聲道:“楊大甫,賊子,打仗就打仗,還要罵老子!”
楊大甫站在中軍大帳前,望著城牆上慌亂的景象,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他轉頭對身旁的吳文獻說道:“先亂其軍心民心,待攻城器械建好,便是攻城之時,閻可義,號稱悍將,這次我看他怎麽死的!”
吳文獻微微點頭,道:“確實,若不是大帥提拔,他閻可義怎麽可能名震安南。”
現在的吳文獻有些慶幸,幸好閻可義把自己派出去,若是現在還在城內,那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
就在楊大甫打造器械,準備攻城之時,一隊快馬奔馳而來,一入營,便疾奔主帳,求見楊大甫。
楊大甫看完軍信,麵露憂愁之色,一旁的吳文獻想問,又怕楊大甫懷疑自己,於是嘴巴張了張,卻又閉了起來。
好在楊大甫不疑有他,反而將軍報遞給吳文獻,吳文獻展開一看,皺著眉頭,道:“乾朝出兵了?”
“是啊,現在已經把北部防線都占了,看來,乾朝勢力伸進安南,隻是時間問題了。”楊大甫歎了口氣,緩緩說道。
吳文獻有些遲疑的說:“北部防線沒了,將軍就是打下升龍城,到時候想要把乾朝趕迴去,怕也並非易事啊!”
聽到這話,楊大甫摸了摸腦袋,一甩手,長唿一口氣,道:“管他呢,走一步看一步,先把升龍城打下來,砍了那姓閻的再說!”
……………………
在數日緊鑼密鼓的籌備後,楊大甫打造的攻城器械終於全部完工,隻見城外營帳林立,各式攻城器具羅列整齊,雖然看著很粗糙,但是遠遠望去,還是頗具威懾力。
李成棟治理安南數年,這幾年的時間裏,盡是平叛,殺人,掠奪土地,根本無心,也沒條件發展火器這種高科技產品。
要說火器,也就那點從兩廣搜刮而來,從前明留下來的老古董,這些老古董自從在阮氏象兵那用了一次後,也就再也沒用過了,因此這一戰,連古老的投石車都被楊大甫給造出來了。
投石車看著很是高大,大量不規則的石彈堆積在旁,隨著楊大甫的一聲令下,傳令兵的令旗揮舞,刹那間,戰鼓雷鳴,喊殺聲震天動地,大軍如洶湧的潮水般向升龍城湧去。
投石車率先發動攻擊,一枚又一枚石彈唿嘯著飛過攻城士兵的上空,如雨點般砸向城頭。
投石機雖難以對城牆造成破壞,但對士兵的生命,以及士氣卻是打擊甚大,有不少人被飛石擊中,慘叫著倒下。
與此同時,大批的士兵扛著飛橋迅速逼近,一架又一架的飛橋被放置在護城河上,形成了簡易的浮橋,許多士兵舉著盾牌,護衛著同袍加固橋梁。
隨著飛橋被固定住,大量的雲梯被推著向前,楊大甫的心腹部下,冒著城上如雨般的箭矢,迅速靠近城牆。
他們將雲梯靠在城牆上,隨著鐵鉤的落下,雲梯被死死的卡在城頭,許多士兵舉著盾,然後奮勇的攀爬而上。
城上的守軍見狀,紛紛用長槍,石塊奮力抵抗,或試圖將雲梯推倒,或將攀爬的士兵擊落。一時間,城牆上城下喊殺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鮮血染紅了城牆上下。
麵對楊大甫大軍如此猛烈的攻勢,閻可義雖竭力指揮抵抗,但城內早已人心惶惶。士兵們士氣低落,楊大甫三麵強攻,到處都是告急信,求援信,時間一久,便連閻可義都失去了信心。
其實本來以閻可義手中的一萬七千多人,隻要軍心穩固,楊大甫想要攻下升龍城,那也並非易事。
畢竟,升龍城一直都是安南鄭氏的國都,城牆厚實,堅固,且城中之糧,足以讓閻可義的一萬多人飽食三年。
隻是現在,軍心不穩,再加上李成棟死的蹊蹺,使得不少士兵對這場戰鬥心生抵觸,無心戀戰。
至黃昏時,三麵強攻下,西門城牆上的防禦逐漸出現漏洞,楊大甫部下已經有上百人登上了城牆,他們逐漸的占據城牆,而守軍卻多有潰散者,隨著越來越多的軍隊湧上城牆,城牆上的防線瞬間崩潰。
而城牆防線崩潰,也帶動著城門失守,後續大軍如決堤的洪水般湧入城中,城內頓時陷入一片混亂,大街小巷充斥著廝殺聲和哭喊聲,閻可義見大勢已去,率領著為數不多的親信試圖從南麵突圍。
從抵達升龍城,到攻破升龍城,楊大甫僅僅用了四天時間,楊大甫騎著馬,緩緩踏入城中,他的臉上洋溢著勝利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