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甫的話一出口,吳文獻的臉色瞬間變得煞白,隨即忙不迭擺手辯解:“楊將軍,這是汙蔑啊!在下對大帥忠心耿耿,怎會做出這等大逆不道之事!”
楊大甫眯起雙眼,冷哼一聲,道:“忠心?如今大帥已死,升龍府落入閻可義之手,你敢說與你毫無幹係?”
吳文獻眼珠子一轉,迴道:“老閻是大帥部下裏麵,軍中威望最高的一人,他突然叛變,我又怎麽可能攔的住。”
“那你說,大帥,究竟是怎麽死的?”
吳文獻連忙說道:“大帥是被閻可義刺殺的,當時我就在旁邊,因為害怕親兵以為我也是同夥,所以,我隻能跟著閻可義一起,逃出府中,而且,閻可義蓄謀已久,大帥一死,他就控製了升龍城,楊將軍,我也是勢孤難持啊!”
吳文獻見楊大甫麵露沉思之色,接著又說道:“大帥對我恩重如山,我就算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做出弑主之事!”
楊大甫哼了一聲,道:“那閻賊讓你過來做甚?”
吳文獻聽到這,心中略微的鬆了口氣,抱拳說道:“楊將軍,閻可義過來,就是擔心楊將軍直接歸降乾朝,到時,乾朝大軍南下,安南北部邊防全線崩潰,因此,派我來,是安撫將軍,以求北麵穩固。”
楊大甫哈哈大笑,道:“放屁,老子要替大帥複仇,大軍不日就將南下,降孟,老子暫時還沒這個想法!”
吳文獻心中暗罵一句莽夫,但口中卻是恭維道:“楊將軍果然是忠心耿耿,大帥有楊將軍這般部將,便是死了,也可瞑目了。”
對這種話,楊大甫並不感冒,他其實對吳文獻說的話,是真是假,心中並不在意,但吳文獻也是李成棟部下大將,他既然來了這,那楊大甫便能從中作些名頭。
於是隨後楊大甫召集軍議,在軍議上,楊大甫讓吳文獻將升龍府城所發生的事,一五一十的說給諸將聽。
而吳文獻自然是一推二五六,將自己從兵變中摘出來,所有的一切,都是閻可義幹的,他吳文獻什麽都不知情,他來這,完全也是被逼的。
在軍議之後,楊大甫通報全軍,言閻賊乃弑主之徒,人人得而誅之,隨後下令,全軍整頓,不日即將南下,為大帥複仇。
昭武六年,九月初,楊大甫匯集北部防線的全部兵力,共計四萬兩千餘人,並將所有的糧草輜重,盡數裝車,全師南下。
而對部下擔憂全軍南下,乾朝大軍是否會趁機發兵來攻,對此,楊大甫毫不在意的說道:“北麵來敵,那也是日後的事,現在不南下滅了閻賊,大禍就在眼前,為了擔憂以後可能發生的事,而忽略眼下的災難,那才是愚蠢之人。”
楊大甫覺得,即便乾朝真的南下,那自己也可以看看情況,若是真不可敵,那自己滅了閻可義,那也是有獻土之功,榮華富貴唾手可得,若乾朝沒有南下,那麽自己就是王侯之命,左右都是贏,隻是贏多贏少的問題,那自己為何不博一把。
楊大甫出兵的時間是急切了些,而這也是因為補給,現在升龍府定然不會再給楊大甫運送半點軍糧,拖久了,軍中後勤就會出大問題。
不過,因為楊大甫駐守北麵,是防禦乾軍的第一線,李成棟在時,安南之地的大部分物資,都優先供給,因此,此時的楊大甫軍中,軍糧尚可支撐半年之久,楊大甫認為,南下攻打升龍府,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不可能會拖到半年之久。
楊大甫望著行軍路上那隨風飄動的軍旗,心中豪情萬丈,無論局勢如何變化,他手握雄兵,那麽,足以在這亂世中闖出一條生路,絕不讓他人輕易拿捏。
………………
升龍府。
閻可義得知楊大甫清洗他在北部大營的舊部後,怒不可遏,但隨後聽聞楊大甫聚起大軍,聲言自己乃是弑主之徒,要南下為李成棟複仇後,閻可義氣得幾欲吐血。
本來閻可義和南麵的張道瀛,西麵的羅成耀都商議好了,結果這兩人聽說楊大甫要為李成棟複仇,竟然雙雙抱病,聲言不能理事。
閻可義自然明白,這兩個老狐狸,想要等自己和楊大甫分出勝負後,再看情況,是渾水摸魚,還是倒向勝者,他們二人,絕對不可能為了他閻可義去火中取栗。
此時的閻可義,缺少了兩路援兵,僅靠升龍府的兵力,很難扛的住楊大甫的進攻,雖然楊大甫清洗軍中,使得軍隊戰力下降,不過,就算如此,雙方的兵力差距還是很大。
閻可義將在升龍府一帶的軍隊全部集結起來,也不過一萬七千餘人,況且這些兵,剛剛經曆了兵變,雖然閻可義大開府庫,犒賞三軍,但這般舉動,隻能維持住軍心,絕對不可能打硬仗。
因此,閻可義緊急和青鸞衛派遣而來的聯絡人商議,希望乾朝能發兵南下,從背後攻擊楊大甫,屆時兩麵夾擊,定然能夠擊潰楊大甫。
這種大事,青鸞衛的聯絡人根本就決定不了,隻能一麵派人急報京師,一麵將安南之變告知駐守南寧的韓雄韓國公。
韓雄聞此驚變,大喜過望,遂下令大軍做好戰備工作,同時派遣斥候南下,偵查安南防線是否真的全部洞開。
而隨後斥候傳來消息,楊大甫全軍南下,安南北部防線已成空,無一兵一卒把守,而且看車轍,輜重錢糧已經全部隨大軍南下。
“看來天助我也!”韓雄喃喃自語道。安南防線空虛,這無疑是一個絕佳的進攻機會。
隻是兩國開戰,沒有朝廷的命令,私自動兵,乃是大忌,因此,韓雄雖心中急切,但還是八百裏加急,將安南之變,報於天子。
但如此良機,就這麽放過,韓雄如何能甘心,因此,韓雄遣派先鋒三千餘人,先行南下,沿著安南洞開的北部防線快速推進,占領戰略要地,隻要天子的命令一到,主力大軍便可長驅直入。
楊大甫眯起雙眼,冷哼一聲,道:“忠心?如今大帥已死,升龍府落入閻可義之手,你敢說與你毫無幹係?”
吳文獻眼珠子一轉,迴道:“老閻是大帥部下裏麵,軍中威望最高的一人,他突然叛變,我又怎麽可能攔的住。”
“那你說,大帥,究竟是怎麽死的?”
吳文獻連忙說道:“大帥是被閻可義刺殺的,當時我就在旁邊,因為害怕親兵以為我也是同夥,所以,我隻能跟著閻可義一起,逃出府中,而且,閻可義蓄謀已久,大帥一死,他就控製了升龍城,楊將軍,我也是勢孤難持啊!”
吳文獻見楊大甫麵露沉思之色,接著又說道:“大帥對我恩重如山,我就算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做出弑主之事!”
楊大甫哼了一聲,道:“那閻賊讓你過來做甚?”
吳文獻聽到這,心中略微的鬆了口氣,抱拳說道:“楊將軍,閻可義過來,就是擔心楊將軍直接歸降乾朝,到時,乾朝大軍南下,安南北部邊防全線崩潰,因此,派我來,是安撫將軍,以求北麵穩固。”
楊大甫哈哈大笑,道:“放屁,老子要替大帥複仇,大軍不日就將南下,降孟,老子暫時還沒這個想法!”
吳文獻心中暗罵一句莽夫,但口中卻是恭維道:“楊將軍果然是忠心耿耿,大帥有楊將軍這般部將,便是死了,也可瞑目了。”
對這種話,楊大甫並不感冒,他其實對吳文獻說的話,是真是假,心中並不在意,但吳文獻也是李成棟部下大將,他既然來了這,那楊大甫便能從中作些名頭。
於是隨後楊大甫召集軍議,在軍議上,楊大甫讓吳文獻將升龍府城所發生的事,一五一十的說給諸將聽。
而吳文獻自然是一推二五六,將自己從兵變中摘出來,所有的一切,都是閻可義幹的,他吳文獻什麽都不知情,他來這,完全也是被逼的。
在軍議之後,楊大甫通報全軍,言閻賊乃弑主之徒,人人得而誅之,隨後下令,全軍整頓,不日即將南下,為大帥複仇。
昭武六年,九月初,楊大甫匯集北部防線的全部兵力,共計四萬兩千餘人,並將所有的糧草輜重,盡數裝車,全師南下。
而對部下擔憂全軍南下,乾朝大軍是否會趁機發兵來攻,對此,楊大甫毫不在意的說道:“北麵來敵,那也是日後的事,現在不南下滅了閻賊,大禍就在眼前,為了擔憂以後可能發生的事,而忽略眼下的災難,那才是愚蠢之人。”
楊大甫覺得,即便乾朝真的南下,那自己也可以看看情況,若是真不可敵,那自己滅了閻可義,那也是有獻土之功,榮華富貴唾手可得,若乾朝沒有南下,那麽自己就是王侯之命,左右都是贏,隻是贏多贏少的問題,那自己為何不博一把。
楊大甫出兵的時間是急切了些,而這也是因為補給,現在升龍府定然不會再給楊大甫運送半點軍糧,拖久了,軍中後勤就會出大問題。
不過,因為楊大甫駐守北麵,是防禦乾軍的第一線,李成棟在時,安南之地的大部分物資,都優先供給,因此,此時的楊大甫軍中,軍糧尚可支撐半年之久,楊大甫認為,南下攻打升龍府,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不可能會拖到半年之久。
楊大甫望著行軍路上那隨風飄動的軍旗,心中豪情萬丈,無論局勢如何變化,他手握雄兵,那麽,足以在這亂世中闖出一條生路,絕不讓他人輕易拿捏。
………………
升龍府。
閻可義得知楊大甫清洗他在北部大營的舊部後,怒不可遏,但隨後聽聞楊大甫聚起大軍,聲言自己乃是弑主之徒,要南下為李成棟複仇後,閻可義氣得幾欲吐血。
本來閻可義和南麵的張道瀛,西麵的羅成耀都商議好了,結果這兩人聽說楊大甫要為李成棟複仇,竟然雙雙抱病,聲言不能理事。
閻可義自然明白,這兩個老狐狸,想要等自己和楊大甫分出勝負後,再看情況,是渾水摸魚,還是倒向勝者,他們二人,絕對不可能為了他閻可義去火中取栗。
此時的閻可義,缺少了兩路援兵,僅靠升龍府的兵力,很難扛的住楊大甫的進攻,雖然楊大甫清洗軍中,使得軍隊戰力下降,不過,就算如此,雙方的兵力差距還是很大。
閻可義將在升龍府一帶的軍隊全部集結起來,也不過一萬七千餘人,況且這些兵,剛剛經曆了兵變,雖然閻可義大開府庫,犒賞三軍,但這般舉動,隻能維持住軍心,絕對不可能打硬仗。
因此,閻可義緊急和青鸞衛派遣而來的聯絡人商議,希望乾朝能發兵南下,從背後攻擊楊大甫,屆時兩麵夾擊,定然能夠擊潰楊大甫。
這種大事,青鸞衛的聯絡人根本就決定不了,隻能一麵派人急報京師,一麵將安南之變告知駐守南寧的韓雄韓國公。
韓雄聞此驚變,大喜過望,遂下令大軍做好戰備工作,同時派遣斥候南下,偵查安南防線是否真的全部洞開。
而隨後斥候傳來消息,楊大甫全軍南下,安南北部防線已成空,無一兵一卒把守,而且看車轍,輜重錢糧已經全部隨大軍南下。
“看來天助我也!”韓雄喃喃自語道。安南防線空虛,這無疑是一個絕佳的進攻機會。
隻是兩國開戰,沒有朝廷的命令,私自動兵,乃是大忌,因此,韓雄雖心中急切,但還是八百裏加急,將安南之變,報於天子。
但如此良機,就這麽放過,韓雄如何能甘心,因此,韓雄遣派先鋒三千餘人,先行南下,沿著安南洞開的北部防線快速推進,占領戰略要地,隻要天子的命令一到,主力大軍便可長驅直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