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書房到府門的路程很短,但吳文獻和閻可義卻覺得今日這條路是那般的漫長,二人強裝鎮定的走出府門。
而此時吳文獻,閻可義兩人的親衛個個也是全神戒備,隻要府內有什麽動靜,他們就會殺進府去,救出自家主將。
閻可義一上馬,便低沉的說道:“走!”
吳文獻上了馬,方才察覺出自己的內襯都已經被冷汗打濕了,他也不敢停留,帶著親衛緊緊跟隨在閻可義的身後,離開了此地。
吳文獻和閻可義帶著親衛疾馳而去,馬蹄踏在路上,發出清脆而急促的聲響,仿佛敲打著每個人緊張的神經,因為所有人都清楚,他們現在是在幹什麽事。
與此同時,李成棟的府邸依舊沉浸在往日的秩序之中,奴仆們各司其職,往來忙碌,護衛們在各自崗位上站崗巡邏,絲毫沒有察覺到異樣。
閻可義早已經聯絡好心腹,隻等閻可義的命令一到便發動行動,隨著命令傳達,負責東門的心腹最先動手。
為首的心腹大喝一聲:“動手!” 手下眾人一擁而上,迅速將城門關閉,其餘守衛毫無防備,倉促間一時不知所措,而閻可義部下高聲宣布,“大帥已被賊人刺殺,為了防止賊人遁逃出城,即刻封鎖城門!”
南門,西門同樣沒有爆發廝殺,許多人皆是手持軍械,緊張的戒備著,唯有北門的守將,認為這是叛亂,強令守軍圍殺叛逆者?
一時間,喊殺聲,兵器碰撞聲,在北門處迴蕩,廝殺聲一起,附近的百姓皆是驚慌失措,紛紛逃迴家中。
同時雙方的斥候,一邊緊急向李成棟報信,另一邊則是向閻可義匯報,北門出了岔子。
而在李成棟的書房內,一切依舊看似平靜,突然,一名報信的軍士慌慌張張地衝進府內。
許多奴仆驚訝的看著這個毛毛躁躁的軍士,那名軍士急衝進書房外,大唿道:“大帥,北門有賊人叛亂!”
但那報信的軍士等了片刻,房中卻沒有一絲迴聲,現場詭異至極,這讓旁邊的侍衛不禁側目而視,因為他們都看到了大帥進入了書房,並沒有出來。
那軍士對著左右侍衛看了又看,隨後咬咬牙,壯著膽子上前,推開了房門,結果看了一眼,腳步踉蹌,差點摔倒在地。
隨即那軍士,竟是滿臉驚恐,聲音顫抖的喊道:“不好了,大帥……大帥被刺殺了!”
這猶如晴天霹靂的消息瞬間炸開,在書房外的侍衛猶如五雷轟頂,眾人如一窩蜂般,朝著李成棟所在的書房湧去。
當他們衝進內室,看到的是李成棟倒在血泊之中的慘狀,鮮血染紅了書桌下的地毯,衣物上滿是鮮血。
李成棟雙眼圓睜,死不瞑目,眾人圍在屍體旁,有的驚慌失措,有的悲憤交加,整個府邸瞬間陷入了巨大的恐慌與混亂之中。
“大帥死了!大帥被人刺殺了!” 消息像野火一般迅速在府內蔓延開來,奴仆們嚇的驚慌失措,有人想要逃出府,也有人躲入房中,瑟瑟發抖。
護衛們雖很混亂,但一些反應過來的李成棟心腹,急忙將府門封鎖,禁止任何人出入。
而在李成棟門外護衛的數人,此時已經被控製起來,這幾人一致說道,這段時間出入大帥屋裏的,隻有吳文獻和閻可義兩位將軍。
兇手是誰,已經是一目了然,再配合城門出事,這就是經典的兵變。
就在李成棟一方混亂之時,閻可義和吳文獻已經馳援北門,閻可義威望是軍中第二,他一到,就將反抗的守將控製住,隨後閻可義言,大帥被人刺殺,兇手就在府中。
閻可義在控製住四門,立刻派人去城外大營,宣布李成棟死亡的訊息,並表示要擁立大帥長子,但有違抗者,殺無赦!
大營忽聞驚變,眾人惶惶不安,隨後吳文獻暗中聯絡的人,紛紛出言支持閻可義,有人帶頭,支持的人愈來愈多。
大營主將雖是李成棟心腹,但李成棟也已經死了,況且此時大勢已去,因此,他也並未出聲反對。
隨著一陣急促的號角聲響起,城外大營的士兵,被緊急集結起來,閻可義見大局已定,親自奔赴大營,調大營兵兩千餘人,衝入升龍城中。
此時城內已經是極為混亂,甚至有些地痞流氓在趁機劫掠商戶,搶奪財物,以至於一片烏煙瘴氣,但此時吳文獻與閻可義都沒空去管,而是帶兵徑直衝向李宅。
吳文獻早已在城中接應,見到閻可義趕來,催馬靠近,低聲說道:“局勢已定,不過當務之急還是解決李宅之事!”
閻可義麵色陰沉,目光中透著狠厲,迴身大喊道:“刺殺大帥的賊人必定還藏在府中,絕不能讓他們逃脫!”
二人私下密議後,旋即率士兵直奔李宅,待抵達李宅時,李宅內外同樣混亂不堪。
李成棟的親衛有的還在試圖組織防禦,有的則試圖投靠吳文獻,特別是吳文獻的堂弟,更是拉攏眾人,結果雙方爆發了衝突,吳文獻之弟被殺,餘者作鳥獸散,四處奔逃。
閻可義翻身下馬,抽出長刀,刀鋒在黯淡的天色下閃爍著寒光。他對著身後士兵怒吼道:“刺殺大帥的賊人就在府中,一個不留,盡數斬殺!”
士兵們得令,有人遲疑,但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大量的士兵衝入府內。
李宅內的抵抗在數眾多的士兵衝擊下,根本難以維持,一眾士卒,遇敵便砍,毫不留情。
士兵們在府中逐屋搜查,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凡是遇到府中的人,不論男女老少,皆格殺勿論,一時間,李宅內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一些李成棟的家眷則躲在角落裏瑟瑟發抖,妄圖逃過一劫,卻被士兵們揪出,無情地斬殺,慘叫和求饒聲在李宅中迴蕩,久久不絕。
閻可義站在李宅外麵,冷冷地看著屋內血腥的場景,和那久久不熄的慘叫聲,但他的心中沒有絲毫憐憫。
吳文獻走上前來,與閻可義對視一眼,二人都明白,這場血腥的清洗,不僅是為了鏟除李成棟的殘餘勢力,更是二人的晉升之階,至於說擁立李成棟之子,那就是句空話,到時候隨便說是被賊人誤殺不就了結。
燥熱的八月末,曾經在安南地區不可一世的李成棟,死於部下兵變,結束了他充滿爭議與血腥的一生。
而此時吳文獻,閻可義兩人的親衛個個也是全神戒備,隻要府內有什麽動靜,他們就會殺進府去,救出自家主將。
閻可義一上馬,便低沉的說道:“走!”
吳文獻上了馬,方才察覺出自己的內襯都已經被冷汗打濕了,他也不敢停留,帶著親衛緊緊跟隨在閻可義的身後,離開了此地。
吳文獻和閻可義帶著親衛疾馳而去,馬蹄踏在路上,發出清脆而急促的聲響,仿佛敲打著每個人緊張的神經,因為所有人都清楚,他們現在是在幹什麽事。
與此同時,李成棟的府邸依舊沉浸在往日的秩序之中,奴仆們各司其職,往來忙碌,護衛們在各自崗位上站崗巡邏,絲毫沒有察覺到異樣。
閻可義早已經聯絡好心腹,隻等閻可義的命令一到便發動行動,隨著命令傳達,負責東門的心腹最先動手。
為首的心腹大喝一聲:“動手!” 手下眾人一擁而上,迅速將城門關閉,其餘守衛毫無防備,倉促間一時不知所措,而閻可義部下高聲宣布,“大帥已被賊人刺殺,為了防止賊人遁逃出城,即刻封鎖城門!”
南門,西門同樣沒有爆發廝殺,許多人皆是手持軍械,緊張的戒備著,唯有北門的守將,認為這是叛亂,強令守軍圍殺叛逆者?
一時間,喊殺聲,兵器碰撞聲,在北門處迴蕩,廝殺聲一起,附近的百姓皆是驚慌失措,紛紛逃迴家中。
同時雙方的斥候,一邊緊急向李成棟報信,另一邊則是向閻可義匯報,北門出了岔子。
而在李成棟的書房內,一切依舊看似平靜,突然,一名報信的軍士慌慌張張地衝進府內。
許多奴仆驚訝的看著這個毛毛躁躁的軍士,那名軍士急衝進書房外,大唿道:“大帥,北門有賊人叛亂!”
但那報信的軍士等了片刻,房中卻沒有一絲迴聲,現場詭異至極,這讓旁邊的侍衛不禁側目而視,因為他們都看到了大帥進入了書房,並沒有出來。
那軍士對著左右侍衛看了又看,隨後咬咬牙,壯著膽子上前,推開了房門,結果看了一眼,腳步踉蹌,差點摔倒在地。
隨即那軍士,竟是滿臉驚恐,聲音顫抖的喊道:“不好了,大帥……大帥被刺殺了!”
這猶如晴天霹靂的消息瞬間炸開,在書房外的侍衛猶如五雷轟頂,眾人如一窩蜂般,朝著李成棟所在的書房湧去。
當他們衝進內室,看到的是李成棟倒在血泊之中的慘狀,鮮血染紅了書桌下的地毯,衣物上滿是鮮血。
李成棟雙眼圓睜,死不瞑目,眾人圍在屍體旁,有的驚慌失措,有的悲憤交加,整個府邸瞬間陷入了巨大的恐慌與混亂之中。
“大帥死了!大帥被人刺殺了!” 消息像野火一般迅速在府內蔓延開來,奴仆們嚇的驚慌失措,有人想要逃出府,也有人躲入房中,瑟瑟發抖。
護衛們雖很混亂,但一些反應過來的李成棟心腹,急忙將府門封鎖,禁止任何人出入。
而在李成棟門外護衛的數人,此時已經被控製起來,這幾人一致說道,這段時間出入大帥屋裏的,隻有吳文獻和閻可義兩位將軍。
兇手是誰,已經是一目了然,再配合城門出事,這就是經典的兵變。
就在李成棟一方混亂之時,閻可義和吳文獻已經馳援北門,閻可義威望是軍中第二,他一到,就將反抗的守將控製住,隨後閻可義言,大帥被人刺殺,兇手就在府中。
閻可義在控製住四門,立刻派人去城外大營,宣布李成棟死亡的訊息,並表示要擁立大帥長子,但有違抗者,殺無赦!
大營忽聞驚變,眾人惶惶不安,隨後吳文獻暗中聯絡的人,紛紛出言支持閻可義,有人帶頭,支持的人愈來愈多。
大營主將雖是李成棟心腹,但李成棟也已經死了,況且此時大勢已去,因此,他也並未出聲反對。
隨著一陣急促的號角聲響起,城外大營的士兵,被緊急集結起來,閻可義見大局已定,親自奔赴大營,調大營兵兩千餘人,衝入升龍城中。
此時城內已經是極為混亂,甚至有些地痞流氓在趁機劫掠商戶,搶奪財物,以至於一片烏煙瘴氣,但此時吳文獻與閻可義都沒空去管,而是帶兵徑直衝向李宅。
吳文獻早已在城中接應,見到閻可義趕來,催馬靠近,低聲說道:“局勢已定,不過當務之急還是解決李宅之事!”
閻可義麵色陰沉,目光中透著狠厲,迴身大喊道:“刺殺大帥的賊人必定還藏在府中,絕不能讓他們逃脫!”
二人私下密議後,旋即率士兵直奔李宅,待抵達李宅時,李宅內外同樣混亂不堪。
李成棟的親衛有的還在試圖組織防禦,有的則試圖投靠吳文獻,特別是吳文獻的堂弟,更是拉攏眾人,結果雙方爆發了衝突,吳文獻之弟被殺,餘者作鳥獸散,四處奔逃。
閻可義翻身下馬,抽出長刀,刀鋒在黯淡的天色下閃爍著寒光。他對著身後士兵怒吼道:“刺殺大帥的賊人就在府中,一個不留,盡數斬殺!”
士兵們得令,有人遲疑,但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大量的士兵衝入府內。
李宅內的抵抗在數眾多的士兵衝擊下,根本難以維持,一眾士卒,遇敵便砍,毫不留情。
士兵們在府中逐屋搜查,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凡是遇到府中的人,不論男女老少,皆格殺勿論,一時間,李宅內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一些李成棟的家眷則躲在角落裏瑟瑟發抖,妄圖逃過一劫,卻被士兵們揪出,無情地斬殺,慘叫和求饒聲在李宅中迴蕩,久久不絕。
閻可義站在李宅外麵,冷冷地看著屋內血腥的場景,和那久久不熄的慘叫聲,但他的心中沒有絲毫憐憫。
吳文獻走上前來,與閻可義對視一眼,二人都明白,這場血腥的清洗,不僅是為了鏟除李成棟的殘餘勢力,更是二人的晉升之階,至於說擁立李成棟之子,那就是句空話,到時候隨便說是被賊人誤殺不就了結。
燥熱的八月末,曾經在安南地區不可一世的李成棟,死於部下兵變,結束了他充滿爭議與血腥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