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內心深處有些糾結,巴達維亞和呂宋之間還隔著個婆羅州,上麵的渤泥和蘇祿兩個較大的國家,且都是信奉天方教。


    雖說鄭家在這一片海域上,這些小國都要給鄭家麵子,但是大軍遠征,後勤補給如果從呂宋運往巴達維亞去,那這補給線實在太過於脆弱了。


    若是把渤泥當成一個中轉站,那其中的風險實在太大,想到這,鄭成功不禁暗罵一聲,天子真是想一出是一出!


    鄭成功想了兩日,還是沒能下定決心出兵,隨後鄭成功召集水師部下,召開私下軍議,而諸將皆言,巴達維亞遠隔大洋,攻之不易,若欲伐巴達維亞,必須控製婆羅州,最少,也要控製渤泥沿海港口,非如此,不可出兵。


    便是再樂觀的將領,也不敢說有必勝之把握,反而是一個個皆是勸說鄭成功,現在還是要把建設呂宋,作為當下的第一要務。


    鄭成功聞之,於會上默默頷首,又思索了數日,終決計暫不出兵,隨即命陳永華修書告知青鸞衛自己的決定。


    陳永華於信中洋洋灑灑的詳述用兵巴達維亞之艱難,言:“欲征巴達維亞,險阻重重,海路漫漫,風波無常,戰船續航維艱,一難也,彼處夷人經營數年,城堅池深,防禦完備,久蓄戰力,攻堅不易,二難也,遠涉重洋,糧草轉運耗時費力,且途中易遭截擊,補給堪憂,三難也。


    周遭局勢複雜,渤泥,蘇祿各邦態度未明,若貿然興兵,恐半路受敵,此四難也。今呂宋初定,百廢待舉,人心未固,根基尚淺,此時分兵遠征,實非明智之舉。”


    這封書信,直到十月份才送入京城,孟必安看完書信後,連夜入宮,送至孟浚桌前。


    而孟浚攻伐巴達維亞的設想還隻是停留在戰略上,在朝廷之中,孟浚並未透露分毫,陳永華的這封書信,孟浚看後,也覺得此並非推脫之言。


    大軍遠征,必需要保證後路的安全,若是越過渤泥,後勤難以保證,而且現在渤泥,蘇祿還未向乾朝稱臣納貢。


    婆羅洲這個地方,已經遭到了葡萄牙,西班牙以及荷蘭人的輪番進攻,如今鄭家所占據的馬尼拉,原先也是渤泥治下,不過此時的渤泥國,其本島之地,還未被西方殖民者攻陷。


    鄭成功也知道馬尼拉,曾經是渤泥的地盤,雖然馬尼拉是鄭成功從西班牙人手中奪取的,但鄭成功覺得,渤泥王應該會有所不滿,隻是如今鄭家的水師強悍,且背靠乾朝,渤泥並不願和鄭家起衝突,於是也就裝聾作啞罷了。


    孟浚沉思數日,值朝會之上,問詢於禮部官員,言:“朕聞浡泥往昔於前明之時,稱臣納貢,禮數恭謹,甚至有上表內附前明之舉,今我乾朝新立,四海安定,八方鹹服,獨渤尼至今未遣使來朝,所為何故?禮部諸卿,可有所聞?”


    禮部尚書孟鴻突然被孟浚這莫名其妙的話,有些給問懵了,孟鴻當了禮部尚書,自然是知道前明時各個藩屬國,可那渤泥國都很久沒朝貢了,要不是皇帝今天問起來,他都想不起這個國家來。


    不過,孟鴻也是頗有急智,聽到天子問詢,借著整衣斂容,拱手之時,腦中迅速想出應對之辭,孟鴻當即迴奏道:“陛下,前明末季,天下紛擾,中原板蕩,四方番邦外屬,距中土甚遠,消息難通。


    且渤泥國遠在海外,彼等或未知今日已有聖主臨朝,廓清宇內,再創新朝,是以未及遣使來賀,行朝貢之禮,望陛下寬宥其遲滯之罪。”


    孟鴻表示,可能是大家夥還沒收到消息,隨後孟鴻又說,禮部已經在籌備派往四方番邦的使船,通知他們過來朝貢。


    對這,孟浚覺得這就是瞎扯的話,乾朝都建立了五年多了,渤泥國怎麽可能沒收到消息,再說了,鄭成功和西班牙人在呂宋打了大半年了,渤泥國會不探查消息。


    不過,孟浚也知道這也是朝廷官員顧忌麵子,總不能說,就是渤泥國看不起乾朝,所以不來朝貢,那這不是讓人難堪嘛。


    而禮部的舉動,也在孟浚的意料之中,鄭成功不是說中間隔著渤泥國,水軍駐港,物資補給都很麻煩,那孟浚就讓渤泥國稱臣納貢。


    隻要一稱臣納貢,到時候乾朝不就可以行使宗主國的權利,到時候讓渤泥國出點兵,出點糧,再把幾個港口暫借給朝廷以做補給之用,那問題不就迎刃而解。


    這兩年下來,在孟浚的要求下,朝廷已經在鬆江造船廠,金陵造船廠,寧波造船廠,廣州造船廠,分批製造了適合在海上行駛的戰船,共計三十二艘海船。


    這戰船船底兩側向內傾斜,中間形成了一個三角形,這種船隻吃水可達一丈三四(四米多)深,在海上對抗風浪強於普通的福船。


    而這每艘船可載中型火炮四十六門,海員三百餘人,這些船隻已經陸續下水,到昭武六年,四月份,應該會全部完工。


    但孟浚對這支新建立的艦隊信心不足,他們隻有經過了戰爭的考驗,才能知道是否可堪一戰。


    在孟浚的催促下,孟鴻緊急派遣禮部官員萬雲國為使團之首,由張順率戰船十六艘護衛,沿海岸線,先至福建,再調南安郡王的海船二十艘,組成一支龐大的艦隊,出使婆羅州。


    至昭武五年,十二月初,使團抵達福州,而在此時,鄭家的船隊已經集結完畢,使團成員僅在福州歇息兩日,在熟悉海上風浪的鄭家向導指引下,揚帆起航。


    鄭成功看著浩浩蕩蕩的船隊,有些感慨的對陳永華說道:“天子,還真是對滿剌加勢在必得啊。”


    陳永華卻是搖搖頭道:“朝堂上,那群文官可是不知道天子是想攻伐巴達維亞,否則哪會如此風平浪靜。”


    鄭成功嗬嗬一笑,道:“出使渤泥國,是宣揚天朝之威,又非用兵海外,諸臣又怎會反對,隻是不知道屆時出兵之時,朝廷上下又會吵成什麽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義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筆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筆道人並收藏南明義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