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禎年間,羅刹國就已經有小規模的開拓隊抵達了外東北地區,並建立了多個據點。
而到了現在,羅刹人已經在遠東之地,建立了雅庫之克,布拉茨克,巴爾古津,基摩斯克,布塔裏斯克,鄂霍次克等諸多堡壘據點,而這些地方,還是極為寒冷。
鄂霍次克堡是前幾年剛剛建立,而這個堡的建成,標誌著羅刹打通了整個西伯利亞,羅刹國第一次接觸到太平洋。
斯特羅甘諾夫家族就是負責攻略整個西伯利亞的家族,而這個家族,對更為溫暖的南方,垂涎欲滴,而當時清廷還未徹底衰弱,因此在和清軍交手了幾次後,斯特羅甘諾夫家族,就暫時停止了繼續南下的步伐,轉而穩固根基,積蓄實力,並建立了尼布楚堡壘。
到了現在,斯特羅甘諾夫家族已經可以召集出八百人的軍隊,以及一支由七百餘人組成的哥薩克騎兵。
斯特羅甘諾夫,波格丹公爵,從一些零散的消息中得知,控製東方的清國,已經徹底衰弱了,被更南方的一個國度所擊敗。
波格丹意識到,這個消息,對他們而言,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要趁著清國衰弱的時候,出兵,征服黑龍江流域,將所有不願意臣服的部落,盡數覆滅,那裏,更溫暖,也更適合生存。
這些年,清廷的主要精力,都放在關內,先是和明廷交戰,隨後是南方的各個勢力,再最後是孟浚這個清廷的一生大敵,因此對羅刹對遠東的擴張,采取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策略,清廷希望在徹底控製關內後,再把羅刹人趕走。
可惜,事與願違,清廷數敗,自湖廣一戰後,一蹶不振,勢力已經逐漸衰弱,更加沒有精力去管更北邊的事。
波格丹帶著一隊哥薩克騎兵,剛剛洗掠了一個小部落,波格丹讓人將那些茅草屋全部放火點燃。
波格丹翻身上馬,正要帶著部下離開,一個羅刹軍官,帶著一個已經投靠羅刹的野女真部落首領,走了過來。
“大公閣下,我們得到了最新的消息,南麵的乾人,已經攻破了清國的都城,清國可以說,已經滅亡了!”
波格丹聞言,大喜,他的臉上露出了興奮的表情,他們一直不敢南下,就是不敢輕易招惹清軍,畢竟他們從遙遠的西方而來,人力物力,和清國有著巨大的差距,而且羅刹也是和清軍交過手的,知道那是一個國家,而不是一個不開化的部落。
現在聽到清國覆滅的消息,那麽對波格丹而言,就是南下最好的時機,他前幾天才剛剛得到清國衰弱的消息,沒想到這麽快,清國就覆滅了。
波格丹哈哈大笑,隨後下令,讓部隊準備集結,他要帶著大部隊,南下,接收清國覆滅後,留下的空白統治。
……………………
沈陽城。
自從趙用平攻克沈陽後,清軍連首都,都被乾軍攻克的後續影響,很快就顯現了出來。
乾軍幾乎不費什麽勁,就控製了清廷在關外的大部分版圖,到了孟浚抵達沈陽的時候,清廷的核心區域已經全部被乾朝所控製,清廷隻剩下了一個赫圖阿拉城,和四周的廣袤的山區。
沈陽曾經是遼東大城,人口眾多,隻是在努爾哈赤攻克沈陽後,原來的遼民,不是被殺,就是被擄到各旗為奴,或是逃離了遼東。
如今趙用平攻克沈陽,城中的八旗和眷屬,又已經撤離了這裏,城中留下的少部分人口,又因為戰爭激烈,死傷頗重。
可以說,沈陽城如今什麽都沒有,街市大空,百業蕭條,好在遼西走廊通暢,而且乾軍也能從海上運輸物資。
孟浚來到了盛京皇宮,大略的看了看宮城,相比於京城,還有金陵的皇宮,無論是規模還是建築,都相差甚遠。(現在的沈陽皇宮,是經過了康熙到乾隆很多年的陸續修建)
孟浚看了會,覺得沒啥意思,在這住,還不如住到軍中,更加的安心,而就在孟浚剛剛離開宮城時,趙用平告訴了孟浚一個奇聞。
那就是北邊的一些投靠乾朝的女真部落,說羅刹人已經出現在龍江流域,對一些部落進行殘酷的統治。
“羅刹……”孟浚皺著眉頭,不自覺的念出這個詞,在康熙時曾經和羅刹在尼布楚打了一仗,孟浚知道,既然乾朝替代了大清朝,那麽未來,他必然會和羅刹會有一戰。
這時,孟浚問道:“和漠南蒙古諸部的會盟事務,都準備好了嗎?”
趙用平道:“迴陛下,都已準備就緒,三日後,在沈陽城外,各部首領,會共同覲見陛下。”
趙用平說完後,有些遲疑的說道:“陛下,蒙古問題,曆朝曆代都難以解決,不知陛下可有良策?”
“清廷覆滅,難道蒙古諸部還敢反抗我朝?”孟浚聞言,略有些詫異,他覺得,清廷都滅了,哪個頭鐵的部落還敢來和他掰一掰手腕。
趙用平迴道:“陛下,即便現在可以讓他們臣服,但是隻要隨著時間推移,若不能遏製草原兼並,那麽將來遲早有一天,草原還是會出現一個統一的部落,到那時,必然會再次威脅中原!況且,曆朝曆代,幾乎就沒有真正意義上,控製過草原。”
漢朝擊敗匈奴,匈奴西遷,後來鮮卑崛起,後來的柔然,再到突厥,唐朝擊敗突厥,迴鶻,契丹又崛起,最後是蒙古帝國,由此可見,中原並非不能擊敗草原,但是卻很難對草原進行有效控製。
孟浚深吸一口氣,哈哈一笑,道:“草原弱肉強食,畏威而不懷德,本次會盟,朕要大閱諸軍!”
而清朝對蒙古的控製,無疑是成功的,其中很多措施,也值得孟浚進行借鑒。
以武壓之,必然短時間內可以讓蒙古諸部,不敢生出反叛的心思,但這隻能短時間遏製,而孟浚準備許開邊市,給於蒙古諸部好處,並規定蒙古各部首領之子,必須到乾朝進學,同時在各部必須駐有使節,用以調和各部矛盾,絕不允許再出現一個強大的部落。
而到了現在,羅刹人已經在遠東之地,建立了雅庫之克,布拉茨克,巴爾古津,基摩斯克,布塔裏斯克,鄂霍次克等諸多堡壘據點,而這些地方,還是極為寒冷。
鄂霍次克堡是前幾年剛剛建立,而這個堡的建成,標誌著羅刹打通了整個西伯利亞,羅刹國第一次接觸到太平洋。
斯特羅甘諾夫家族就是負責攻略整個西伯利亞的家族,而這個家族,對更為溫暖的南方,垂涎欲滴,而當時清廷還未徹底衰弱,因此在和清軍交手了幾次後,斯特羅甘諾夫家族,就暫時停止了繼續南下的步伐,轉而穩固根基,積蓄實力,並建立了尼布楚堡壘。
到了現在,斯特羅甘諾夫家族已經可以召集出八百人的軍隊,以及一支由七百餘人組成的哥薩克騎兵。
斯特羅甘諾夫,波格丹公爵,從一些零散的消息中得知,控製東方的清國,已經徹底衰弱了,被更南方的一個國度所擊敗。
波格丹意識到,這個消息,對他們而言,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要趁著清國衰弱的時候,出兵,征服黑龍江流域,將所有不願意臣服的部落,盡數覆滅,那裏,更溫暖,也更適合生存。
這些年,清廷的主要精力,都放在關內,先是和明廷交戰,隨後是南方的各個勢力,再最後是孟浚這個清廷的一生大敵,因此對羅刹對遠東的擴張,采取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策略,清廷希望在徹底控製關內後,再把羅刹人趕走。
可惜,事與願違,清廷數敗,自湖廣一戰後,一蹶不振,勢力已經逐漸衰弱,更加沒有精力去管更北邊的事。
波格丹帶著一隊哥薩克騎兵,剛剛洗掠了一個小部落,波格丹讓人將那些茅草屋全部放火點燃。
波格丹翻身上馬,正要帶著部下離開,一個羅刹軍官,帶著一個已經投靠羅刹的野女真部落首領,走了過來。
“大公閣下,我們得到了最新的消息,南麵的乾人,已經攻破了清國的都城,清國可以說,已經滅亡了!”
波格丹聞言,大喜,他的臉上露出了興奮的表情,他們一直不敢南下,就是不敢輕易招惹清軍,畢竟他們從遙遠的西方而來,人力物力,和清國有著巨大的差距,而且羅刹也是和清軍交過手的,知道那是一個國家,而不是一個不開化的部落。
現在聽到清國覆滅的消息,那麽對波格丹而言,就是南下最好的時機,他前幾天才剛剛得到清國衰弱的消息,沒想到這麽快,清國就覆滅了。
波格丹哈哈大笑,隨後下令,讓部隊準備集結,他要帶著大部隊,南下,接收清國覆滅後,留下的空白統治。
……………………
沈陽城。
自從趙用平攻克沈陽後,清軍連首都,都被乾軍攻克的後續影響,很快就顯現了出來。
乾軍幾乎不費什麽勁,就控製了清廷在關外的大部分版圖,到了孟浚抵達沈陽的時候,清廷的核心區域已經全部被乾朝所控製,清廷隻剩下了一個赫圖阿拉城,和四周的廣袤的山區。
沈陽曾經是遼東大城,人口眾多,隻是在努爾哈赤攻克沈陽後,原來的遼民,不是被殺,就是被擄到各旗為奴,或是逃離了遼東。
如今趙用平攻克沈陽,城中的八旗和眷屬,又已經撤離了這裏,城中留下的少部分人口,又因為戰爭激烈,死傷頗重。
可以說,沈陽城如今什麽都沒有,街市大空,百業蕭條,好在遼西走廊通暢,而且乾軍也能從海上運輸物資。
孟浚來到了盛京皇宮,大略的看了看宮城,相比於京城,還有金陵的皇宮,無論是規模還是建築,都相差甚遠。(現在的沈陽皇宮,是經過了康熙到乾隆很多年的陸續修建)
孟浚看了會,覺得沒啥意思,在這住,還不如住到軍中,更加的安心,而就在孟浚剛剛離開宮城時,趙用平告訴了孟浚一個奇聞。
那就是北邊的一些投靠乾朝的女真部落,說羅刹人已經出現在龍江流域,對一些部落進行殘酷的統治。
“羅刹……”孟浚皺著眉頭,不自覺的念出這個詞,在康熙時曾經和羅刹在尼布楚打了一仗,孟浚知道,既然乾朝替代了大清朝,那麽未來,他必然會和羅刹會有一戰。
這時,孟浚問道:“和漠南蒙古諸部的會盟事務,都準備好了嗎?”
趙用平道:“迴陛下,都已準備就緒,三日後,在沈陽城外,各部首領,會共同覲見陛下。”
趙用平說完後,有些遲疑的說道:“陛下,蒙古問題,曆朝曆代都難以解決,不知陛下可有良策?”
“清廷覆滅,難道蒙古諸部還敢反抗我朝?”孟浚聞言,略有些詫異,他覺得,清廷都滅了,哪個頭鐵的部落還敢來和他掰一掰手腕。
趙用平迴道:“陛下,即便現在可以讓他們臣服,但是隻要隨著時間推移,若不能遏製草原兼並,那麽將來遲早有一天,草原還是會出現一個統一的部落,到那時,必然會再次威脅中原!況且,曆朝曆代,幾乎就沒有真正意義上,控製過草原。”
漢朝擊敗匈奴,匈奴西遷,後來鮮卑崛起,後來的柔然,再到突厥,唐朝擊敗突厥,迴鶻,契丹又崛起,最後是蒙古帝國,由此可見,中原並非不能擊敗草原,但是卻很難對草原進行有效控製。
孟浚深吸一口氣,哈哈一笑,道:“草原弱肉強食,畏威而不懷德,本次會盟,朕要大閱諸軍!”
而清朝對蒙古的控製,無疑是成功的,其中很多措施,也值得孟浚進行借鑒。
以武壓之,必然短時間內可以讓蒙古諸部,不敢生出反叛的心思,但這隻能短時間遏製,而孟浚準備許開邊市,給於蒙古諸部好處,並規定蒙古各部首領之子,必須到乾朝進學,同時在各部必須駐有使節,用以調和各部矛盾,絕不允許再出現一個強大的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