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格開始撤離,不僅是林士奇一時不察,清使也極為惱怒,清使指責僧格背信棄義,收了元廷國璽,結果卻像是過來遊山玩水一樣。


    僧格冷笑道:“你們讓我出兵,我是不是出兵了,既然出兵了,又哪裏來的背信棄義!”


    說完後,不待使者繼續說些什麽,直接命人將其趕出帳外。


    僧格撤兵也不是一股腦的胡亂後撤,在大軍四麵,遊騎灑的到處都是,然而,問題最大的卻是那些因貪欲搜刮物資從而影響行軍速度的士兵身上。


    僧格剛剛登上大汗的位置,正是需要威望之時,因此,僧格明知命令部下拋棄那些什麽鐵鍋衣物這些物資是明智之舉,但僧格還是沒有下這個命令。


    而林士奇見僧格真的撤兵後,當即派快馬,傳令至梁三虎及吳眺二人,務必咬住僧格,最少也要把那幾十萬頭牛羊給留下來,自己則率主力追擊。


    ………………


    孟浚收到林士奇的急報後,心中一沉,連忙召集群臣,商討是否遣軍馳援關中,孟浚倒是不擔心西安及關中的安危,隻是林士奇手中並無多少騎兵,其部全是步軍,麵對騎兵還是落於下風。


    因此,孟浚遣黃成率騎兵一萬餘騎,馳援林士奇,隨著乾朝的馬政開始重新開始,以及茶馬交易的持續,讓孟浚得到戰馬的來源變的更廣。


    不過,黃成剛剛集結,還未出發,孟浚就收到林士奇再次發來的急報,僧格強攻西安城一日後,隨即撤兵。


    而林士奇數萬大軍圍追堵截,百般手段下,也隻留下僧格六千餘騎,加上僧格在西安城下的損失,漠西蒙古入寇,騎兵折損近萬人,林士奇得牛羊二十餘萬頭,戰馬一萬六千餘匹。


    孟浚扔下軍報,說道:“漠西蒙古騎兵眾多,跑的快啊,不過也無妨,等徹底解決了清廷,朕再興師問罪,日後重建安西都護府。”


    大乾,昭武二年三月底。


    孟浚決定在朝鮮先行發起進攻,再以黃成為主將,古爾布哈為副將將,率騎兵三萬,繞行漠南蒙古,進攻清廷鐵杆科爾沁部,同時命趙用平在山海關一帶,開始向遼西走廊發起進攻。


    大乾全麵伐清之戰,開始打響,自從清軍從關外興起後,北直隸,山東河南那是被清軍禍禍的不輕,明軍打一仗敗一仗,敗到後麵,北方的百姓聞清色變。


    如今天子要徹底蕩平遼事,百姓的心氣也被提了起來,即使三月間還是農忙之時,但朝廷所征發民夫的命令,鄉民們皆是踴躍上前,熱情高漲,毫無往日那般苦悶。


    在大運河之上,到處都是拉纖的漢子,一艘又一艘的船,從江南運輸物資到通州之地。


    而從通州到山海關,馬車,驢車,獨輪車,終日不絕,海上則是從登州運輸,啟航至濟州島,這一戰,乾朝將用兵十五萬,三路伐清。


    黃成,古爾布哈所部有三萬騎兵,朝鮮濟州島上則是高進庫為主,梁敏,楊三吾三鎮三萬餘人,山海關則以趙用平為主,薑鑲為輔,兩部共計七萬餘人,兼有水師兩萬餘眾,將在遼東廣闊的海域伺機登陸,分散清軍的兵力。


    孟浚出兵十三萬人,這動靜自然瞞不過濟爾哈朗等一眾八旗貴胄,濟爾哈朗等人極為惶恐,清軍在撤到關外後,經過一番擴兵,也不過八萬兵力,且其中也很多是老弱,戰鬥力和當初入關時可謂是天差地別。


    漠西蒙古將清使趕走後,自顧自的撤迴漠西,漠北蒙古早已不聽清廷的命令,漠南諸部也是陽奉陰違,清廷現隻靠一個科爾沁,才能勉強維持大清在漠南的地位。


    在諸事準備完畢後,孟浚於北郊祭天,頒布《討虜複遼檄》控訴自遼事起五十餘年,耗盡中國之財賦,城池變為廢墟,生民化為白骨。


    隨後孟浚親自朗誦,其語氣沉重的念道:“維昭武元年,駐蹕於北郊,舉目蒼穹,祭告天地,以明吾心,誓師於此,欲伐兇頑,以靖國難,恢複遼土,安我黎庶。


    憶往昔,遼事起,兵戈紛擾,國帑空虛,萬民塗炭,五十載矣,江山換顏,白骨累累,荒塚千裏。


    今集師百萬,聚天下之英豪勇士,興正義必勝之師,驅除韃虜,恢複河山,誓將敵酋首級懸掛門前,以慰先烈,望吾同袍,協力同心,矢誌不渝,收複遼東。”


    檄文發出,軍心振奮,濟州島上的乾軍率先進攻朝鮮全羅道。


    朝鮮和明廷一樣,軍隊腐朽不堪,清廷所以才能輕而易舉的吞下朝鮮,也虧了清廷想要用朝鮮來彌補丟失關內,因此搜刮極狠,所以朝鮮義軍那是人數眾多。


    隻是戰力確實感人,就如全羅道之地,按朝鮮王李淏的說法,全羅道有義兵兩萬,但實際上,博洛在全羅道的八旗駐軍隻有八百餘人。


    清廷在整個朝鮮的駐軍,不超過五千人,不過朝鮮八旗人數卻有五萬餘人,這五萬朝鮮八旗,其中又關聯著十餘萬的家眷,博洛靠著這些投靠的本地人才能勉強維持著朝鮮秩序。


    不過,這其中很多人也和朝鮮義軍暗地裏有聯絡,不然就靠朝鮮義軍的戰力,根本不可能還能一直生存下去。


    不過這一切在乾軍攻入全羅道後,就改變了現狀,清軍的統治基礎極為薄弱,清廷在朝鮮搜刮的那比關內還要狠,在關內,清軍很多城市都沒劫掠,而在朝鮮那是全方麵的剝削。


    控製朝鮮僅有兩年時間,朝鮮人口銳減,濟爾哈朗還時不時的征調民夫去遼西走廊一帶,修築防禦工事,濟爾哈朗對這些民夫毫不在意,也不打算讓這些人活著迴去。


    高進庫以及梁,楊三將,進入全羅道後,那百姓是蜂擁而來,想要加入乾軍,即便是民夫都是搶破了頭,別說工錢了,隻要有口飯吃就行。


    而高進庫進入全羅道,不顧李淏的拒絕,強行將李淏帶上軍前,並令人四處宣揚,朝鮮王又迴來了!


    (感覺漠西蒙古的戲份多了,所以我刪了一些(>_<))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義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筆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筆道人並收藏南明義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