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劉徹的猜疑,伴君如伴虎
盤點敗家皇帝,開國太祖們傻眼了 作者:張石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邦驚訝地看了一眼劉恆。
“說得對啊,朕之前怎麽就沒有想到呢?”
一條彈幕隨即出現。
【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你說說,你究竟是怎麽想的?李陵和路博德勾結的證據在哪?】
另外一個西漢世界中,劉徹揉了揉太陽穴,無可奈何地迴複了一條彈幕。
【漢武帝劉徹:老祖宗,朕這條世界線和金幕曆史完全不同,朕也不知道啊。】
發完這條彈幕後,漢武帝視線在大殿中移動著,鎖定路博德和李陵。
“你們兩個知道怎麽迴事嗎?”
路博德和李陵整齊搖頭。
現在的路博德已經是九卿級別的高官,李陵也早就實現了封侯的願望,成為大漢新崛起的名將之一。
他們看著金幕中的視頻,也挺懵逼的。
在曆史上,自己竟然是這樣子的嗎?
路博德想了想,試探性地開口道:
“或許,是金幕中的陛下有一些常人無法得知的渠道?”
漢武帝揉了揉太陽穴。
劉據目光閃爍,似乎明白了什麽。
帝王心術?
按照金幕裏的情況分析的話,路博德屬於是老將,李陵屬於人脈很廣的將三代。
對了,李陵之前還是侍中!
在金幕中劉徹改製之後,侍中其實就是文官中最有權勢的。
單純的武將或者文官,劉徹是不怕的。
可李陵如果以侍中之身立下大功,又得到路博德這種老將的支持,再加上李陵自己以及李廣、李敢留下來的人脈。
那問題就大了!
文武雙全的李陵,擁有了成為權臣的本質。
這一點,是衛青和霍去病都做不到的。
衛青霍去病都是劉徹的外戚,屬於劉徹半個自家人。
李陵不是。
衛青霍去病當年都是純粹的武將,不像李陵和文官集團有很深的交集。
不,應該說,李陵就是比較擅長打仗的文官!
甚至,因為李廣和李敢的死,李陵心中可能對劉徹乃至大漢皇族都有怨氣。
李陵甚至還有另外一個優勢,年輕!
今年李陵才三十來歲。
當年衛青霍去病威名遠播時,劉徹也正在壯年,完全可以壓製。
現在,劉徹五十八歲,馬上六十,隨時都可能會死。
劉徹一死,李陵有軍功,有路博德這些宿將的支持,有當侍中時候認識的一群文官,有李廣李敢留下來的人脈。
偏偏劉徹的太子劉據,又不是那種強勢的、能鎮住場麵的人。
這越想,就越危險啊。
劉據想到這裏,突然又多想了一層。
按照這種思維,恐怕金幕中的劉徹命令李陵單獨出擊,已經不是什麽懲罰李陵的問題了。
恐怕,劉徹就是希望李陵死在匈奴且鞮侯單於主力的攻擊下!
這樣,就能消除一個大漢朝將來的隱患。
也隻有這樣,才能解釋金幕中的劉徹為什麽會讓更熟悉地形的路博德按兵不動,隻讓李陵帶著五千步卒前往浚稽山了。
劉據直接出了一身冷汗。
路博德一封言辭中肯,從戰爭的角度來說絕對正確的奏章。
卻讓金幕中的劉徹下定決心,要置隨侍宮中多年,三代人效忠大漢的李陵於死地!
這,就是帝王心術嗎?
換一個昏君皇帝來,看到路博德這個奏章絕對不會想這麽多。
但,那是漢武大帝劉徹啊!
以劉徹的才智,別說是多想這一兩層,甚至多想個四五層都毫不稀奇。
李陵和路博德,兩名忠心耿耿,一心隻想要殺匈奴的將軍,也是因為劉徹想得太多了,反而落到這種下場。
劉據渾身已經被冷汗濕透。
這一刻,他深切地明白了一句話。
伴君如伴虎!
自己這個太子,名義上是儲君,但實際上還是臣子。
自己就真的安全嗎?
劉據想起前些天自己沒事頂撞劉徹的那句話,恨不得扇自己兩巴掌。
沒事找事!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李廣利帶著三萬騎兵在河西走廊飛馳,朝著天山而去。
抵達今日的宿營地後,上官桀前來稟報了一個消息。
“長安那邊傳來的情報,李陵這兩日就會從居延城北上,前往浚稽山處故布疑陣,吸引匈奴王庭主力的注意力。”
李廣利嗯了一聲,突然有些疑惑。
“之前不是說路博德和李陵一起會師北上嗎?”
“就李陵那小子一個人,能行?”
李廣利看不起李陵,也看不起李陵的祖父李廣,即便兩人的名字就差一個字。
李廣這種渣渣,憑什麽和西域大捷的貳師將軍李廣利相提並論?
上官桀答道:
“這就不清楚了,路博德可能是在後麵壓陣,隨時準備接應李陵吧?”
李廣利哦了一聲,淡淡道:
“行,隻要他們能拖住單於主力就行。”
“不過本侯還是有點不太放心,從明天開始,盡量加快速度吧。”
李廣利說話時,有點遺憾。
當年配合衛青霍去病的,好歹都是一些猛將、宿將。
怎麽到李廣利出征的時候,就讓李陵這種從來沒上過戰場的渣渣來配合呢?
算了算了。
能者多其勞吧。
居延城。
李陵想要探望路博德,卻在房子外麵被攔住了。
劉徹派來接手居延城的使者站在李陵麵前,似笑非笑。
“李將軍,事情還沒有調查清楚,你們兩個不合適見麵。”
“去吧,好好打你的仗就是了。”
李陵默然片刻,轉身離開。
很快,李陵帶著自己的五千多步卒離開居延城,朝著浚稽山出發了。
就在李陵往北的同時。
幾十名匈奴騎兵來到了受降城。
受降城中負責鎮守的漢軍士兵們立刻拿出弓弩,嚴陣以待。
不曾想,這些匈奴騎兵毫不畏懼,反而慢慢靠近了受降城。
最前方的那名匈奴貴族打扮之人掀起貂皮帽子,露出麵容,大叫道:
“我乃大漢浞野侯趙破奴,前番迫於無奈投降匈奴,如今找到機會,特來重歸大漢!”
原來這一行不是其他人,正是趙破奴和趙安國父子。
駐紮在此的守將公孫敖得知消息後大吃一驚,趕忙上城頭查看。
“還真是你,趙破奴!”
趙破奴急聲道:
“公孫兄,快派人送我去長安,我有十萬火急之事要向陛下稟報!”
“說得對啊,朕之前怎麽就沒有想到呢?”
一條彈幕隨即出現。
【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你說說,你究竟是怎麽想的?李陵和路博德勾結的證據在哪?】
另外一個西漢世界中,劉徹揉了揉太陽穴,無可奈何地迴複了一條彈幕。
【漢武帝劉徹:老祖宗,朕這條世界線和金幕曆史完全不同,朕也不知道啊。】
發完這條彈幕後,漢武帝視線在大殿中移動著,鎖定路博德和李陵。
“你們兩個知道怎麽迴事嗎?”
路博德和李陵整齊搖頭。
現在的路博德已經是九卿級別的高官,李陵也早就實現了封侯的願望,成為大漢新崛起的名將之一。
他們看著金幕中的視頻,也挺懵逼的。
在曆史上,自己竟然是這樣子的嗎?
路博德想了想,試探性地開口道:
“或許,是金幕中的陛下有一些常人無法得知的渠道?”
漢武帝揉了揉太陽穴。
劉據目光閃爍,似乎明白了什麽。
帝王心術?
按照金幕裏的情況分析的話,路博德屬於是老將,李陵屬於人脈很廣的將三代。
對了,李陵之前還是侍中!
在金幕中劉徹改製之後,侍中其實就是文官中最有權勢的。
單純的武將或者文官,劉徹是不怕的。
可李陵如果以侍中之身立下大功,又得到路博德這種老將的支持,再加上李陵自己以及李廣、李敢留下來的人脈。
那問題就大了!
文武雙全的李陵,擁有了成為權臣的本質。
這一點,是衛青和霍去病都做不到的。
衛青霍去病都是劉徹的外戚,屬於劉徹半個自家人。
李陵不是。
衛青霍去病當年都是純粹的武將,不像李陵和文官集團有很深的交集。
不,應該說,李陵就是比較擅長打仗的文官!
甚至,因為李廣和李敢的死,李陵心中可能對劉徹乃至大漢皇族都有怨氣。
李陵甚至還有另外一個優勢,年輕!
今年李陵才三十來歲。
當年衛青霍去病威名遠播時,劉徹也正在壯年,完全可以壓製。
現在,劉徹五十八歲,馬上六十,隨時都可能會死。
劉徹一死,李陵有軍功,有路博德這些宿將的支持,有當侍中時候認識的一群文官,有李廣李敢留下來的人脈。
偏偏劉徹的太子劉據,又不是那種強勢的、能鎮住場麵的人。
這越想,就越危險啊。
劉據想到這裏,突然又多想了一層。
按照這種思維,恐怕金幕中的劉徹命令李陵單獨出擊,已經不是什麽懲罰李陵的問題了。
恐怕,劉徹就是希望李陵死在匈奴且鞮侯單於主力的攻擊下!
這樣,就能消除一個大漢朝將來的隱患。
也隻有這樣,才能解釋金幕中的劉徹為什麽會讓更熟悉地形的路博德按兵不動,隻讓李陵帶著五千步卒前往浚稽山了。
劉據直接出了一身冷汗。
路博德一封言辭中肯,從戰爭的角度來說絕對正確的奏章。
卻讓金幕中的劉徹下定決心,要置隨侍宮中多年,三代人效忠大漢的李陵於死地!
這,就是帝王心術嗎?
換一個昏君皇帝來,看到路博德這個奏章絕對不會想這麽多。
但,那是漢武大帝劉徹啊!
以劉徹的才智,別說是多想這一兩層,甚至多想個四五層都毫不稀奇。
李陵和路博德,兩名忠心耿耿,一心隻想要殺匈奴的將軍,也是因為劉徹想得太多了,反而落到這種下場。
劉據渾身已經被冷汗濕透。
這一刻,他深切地明白了一句話。
伴君如伴虎!
自己這個太子,名義上是儲君,但實際上還是臣子。
自己就真的安全嗎?
劉據想起前些天自己沒事頂撞劉徹的那句話,恨不得扇自己兩巴掌。
沒事找事!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李廣利帶著三萬騎兵在河西走廊飛馳,朝著天山而去。
抵達今日的宿營地後,上官桀前來稟報了一個消息。
“長安那邊傳來的情報,李陵這兩日就會從居延城北上,前往浚稽山處故布疑陣,吸引匈奴王庭主力的注意力。”
李廣利嗯了一聲,突然有些疑惑。
“之前不是說路博德和李陵一起會師北上嗎?”
“就李陵那小子一個人,能行?”
李廣利看不起李陵,也看不起李陵的祖父李廣,即便兩人的名字就差一個字。
李廣這種渣渣,憑什麽和西域大捷的貳師將軍李廣利相提並論?
上官桀答道:
“這就不清楚了,路博德可能是在後麵壓陣,隨時準備接應李陵吧?”
李廣利哦了一聲,淡淡道:
“行,隻要他們能拖住單於主力就行。”
“不過本侯還是有點不太放心,從明天開始,盡量加快速度吧。”
李廣利說話時,有點遺憾。
當年配合衛青霍去病的,好歹都是一些猛將、宿將。
怎麽到李廣利出征的時候,就讓李陵這種從來沒上過戰場的渣渣來配合呢?
算了算了。
能者多其勞吧。
居延城。
李陵想要探望路博德,卻在房子外麵被攔住了。
劉徹派來接手居延城的使者站在李陵麵前,似笑非笑。
“李將軍,事情還沒有調查清楚,你們兩個不合適見麵。”
“去吧,好好打你的仗就是了。”
李陵默然片刻,轉身離開。
很快,李陵帶著自己的五千多步卒離開居延城,朝著浚稽山出發了。
就在李陵往北的同時。
幾十名匈奴騎兵來到了受降城。
受降城中負責鎮守的漢軍士兵們立刻拿出弓弩,嚴陣以待。
不曾想,這些匈奴騎兵毫不畏懼,反而慢慢靠近了受降城。
最前方的那名匈奴貴族打扮之人掀起貂皮帽子,露出麵容,大叫道:
“我乃大漢浞野侯趙破奴,前番迫於無奈投降匈奴,如今找到機會,特來重歸大漢!”
原來這一行不是其他人,正是趙破奴和趙安國父子。
駐紮在此的守將公孫敖得知消息後大吃一驚,趕忙上城頭查看。
“還真是你,趙破奴!”
趙破奴急聲道:
“公孫兄,快派人送我去長安,我有十萬火急之事要向陛下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