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前任挖坑後人填坑?劉徹發現了一舉滅亡匈奴的機會!
盤點敗家皇帝,開國太祖們傻眼了 作者:張石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場的大漢群臣看到這裏,心中也都鬆了一口氣。
諸侯國解決了,國內也沒出什麽亂子。
這意味著群臣不必擔心像之前一樣出什麽幺蛾子了。
不用擔心被波及連累了!
劉恆有些無語地捏了捏眉心,道:
“這不就是以勢壓人麽?劉徹這小子,倒是真會給自己臉上貼金啊。”
劉邦笑道:
“這小子是純純沾了衛青的光,若是沒有衛青坐鎮的話,恐怕諸侯國全都要造反了。”
“有衛青在,倒也算是一個非常精準的時機,頭腦還是很不錯的。”
蕭何正色道:
“劉徹陛下的確是天縱英才,這個時間點選得正好,應該能解決諸侯國的問題。”
曹參陳平等人也連聲稱是,對劉徹大加讚揚。
黃老學派的根基是功臣集團,功臣集團雖然會爭奪皇權,但它本身利益是和朝廷綁定的。
若朝廷能直接吞並所有諸侯國,對功臣集團來說是大大的好事,這意味著功臣集團又能獲得更多的官職和權利,何樂而不為呢?
劉恆感慨道:
“劉徹這小子的運氣是真不錯啊,什麽好事都讓他趕上了。”
劉邦嘿了一聲,道:
“運氣?這天底下哪裏有運氣這種說法,劉徹若是不奮鬥,不爭,不集權,不提拔衛青,哪裏來的推恩令?”
“嗯,單單從他做的這些事情來看,已經是大漢非常罕見的明君了。”
“難怪將來能成就千古大帝之名。”
劉恆忙道:
“父皇謬讚了,劉徹這小子還是運氣好,若是沒有父皇您開創大漢,哪裏有他什麽事?”
畢竟是劉恆的親孫子,作為爺爺,該謙虛還是得謙虛幾句。
劉邦哈哈大笑:
“好你個恆兒,祖父的架子擺的還挺足的。”
“嗯,還好,現在大漢的製度已經改革得七七八八,若是早幾年看到這個視頻,朕可真是有的忙了。”
群臣連連點頭稱是。
若是早幾年看到劉徹這部視頻,那在場的許多人腦袋上的官帽,甚至是自家的爵位都會被劉邦無情的擼掉。
現在改革基本上已經完成,大家都用各種形式融入了新的大漢統治秩序之中,反而是不需要太擔心這個問題。
貞觀世界之中,李世民笑了起來。
“千古第一陽謀?這個說法倒是有點意思。”
李治看了一眼李世民,試探性地開口道:
“父皇覺得算嗎?”
李世民想了想,道:
“算其實也能算,的確也是陽謀嘛。”
“但歸根結底,漢武帝主要還是在收拾西漢開國時期傳下來的爛攤子罷了。”
“差不多一百年的時間啊,隻能說,開國時候的製度設計是真的太重要了。”
李治連連點頭,心有戚戚焉。
一個開國時候埋下的坑,要用三代皇帝近百年的時間去解決。
若是開國時候沒有這種坑,這三代皇帝們就能騰出手來去做更多的事情,對大漢來說豈不是更好。
房玄齡正色道:
“西漢畢竟隻是第二個大一統王朝,對整個國家的製度探索的確不夠成熟。”
長孫無忌也道:
“漢高祖在消滅異姓諸侯王時,其實就能將這些諸侯國直接並入朝廷治下。”
“他之所以做出分封的決定,應該還是擔心蕭何曹參為首的功臣集團。”
這兩位乃是大唐中負責修訂《隋書》主要負責人,對曆史自然是有很深研究的。
李治愣了一下:
“擔心功臣集團?”
李世民看著李治懵懂的表情,不由笑了。
“功臣集團當然是要擔心的,你看就算是有諸侯王的情況下,功臣集團都能誅殺呂氏扶立文帝,能讓漢景帝被迫屈服。”
“若是最開始就沒有諸侯王,恐怕西漢皇帝們分分鍾就被功臣集團架空了,漢文帝以下基本都是傀儡,會變成春秋時代晉國六卿幹政的形狀了。”
晉國六卿?
李治迅速在腦海中找到了相應的曆史記載。
晉國的傳承,在最開始是經曆過小宗篡位大宗變故的。
晉文侯的弟弟姬成師(曲沃桓叔)一脈經曆過數十年的戰爭,奪取了晉文侯一脈的正統,成為了新的晉國統治者,史稱“曲沃代翼”。
本身就是通過歪路子上位的,姬成師的後代們就特別提防自家的叔叔、弟弟們,把這些公族都殺了個幹幹淨淨。
導致的結果就是,沒有了公族子弟對國君的拱衛,臣子們反而做大。
最終形成了範氏、中行氏、智氏、韓氏、趙氏、魏氏六卿聯手架空朝堂,晉國君主變成了六卿手中的提線木偶。
在一番殘酷的廝殺過後,範氏、中行氏被驅逐出晉國,原本大優勢的智氏於勝利在望之際被趙氏絕地反擊,聯合魏氏、韓氏所滅。
獲得勝利的趙氏、魏氏、韓氏鑒於之前的廝殺實在過於殘酷,也不敢打下去了,就約定大家直接把晉國瓜分,自立為國。
這就是“三家分晉”。
李治想到這裏,有些驚訝地開口道:
“父皇的意思是,若沒有諸侯國在外作為屏障,西漢可能會也被功臣集團瓜分?”
李世民笑道:
“這幾乎是必然的。呂雉為什麽當不上第一個女皇帝,就是因為她的權術手段太弱了。”
“呂雉僅僅控製了西漢諸侯王,卻無法消滅功臣集團,導致功臣集團反而趁著外麵諸侯王被打壓的時機悄悄做大。”
“所以才有了呂雉死後功臣集團反攻倒算呂氏,甚至能決定皇帝廢立的事情。”
“都說女人頭發長見識短,這句話在呂雉身上可謂展現得淋漓盡致。”
“真正的威脅功臣集團不知道去打壓,反而隻看著眼前的威脅劉姓諸侯王,呂氏不死全族才怪了。”
“哼,什麽呂後,連觀音奴的一根手指頭都比不上!”
說到最後,李世民的表情有些懷念,又有些哀傷。
他想起了他的一生摯愛,已經過世的長孫皇後。
李治在懷念母親的同時,心中開始梳理起了西漢建立的整個權力鬥爭脈絡。
最開始,主要的矛盾是異姓諸侯王。
劉邦帶著皇族子弟和功臣集團一起消滅了異姓諸侯王。
此時,劉邦開始擔心起功臣集團將來會對劉姓未來皇帝造成威脅。
於是就分封了大量劉姓諸侯王在外,而且讓諸侯王們一個個成為國中之國,擁有大量兵馬對朝廷內部的軍功集團進行威懾。
但呂雉上來之後,選擇和功臣集團合作,把劉邦的兒子弄死了一大片,劉姓諸侯王一時間無力和朝廷對抗,功臣集團趁機做大。
呂雉死後,功臣集團覺得這是一個控製朝政的絕佳良機,一舉發動,滅掉呂氏,扶立皇帝。
劇本到這裏,其實劉家的天下已經很困難了。
但偏偏功臣集團看走了眼,選了漢文帝劉恆!
劉恆看起來老實巴交,一臉的傀儡君王之相。
結果這位漢文帝的權術手腕玩的飛起,在功臣集團和諸侯王之間左右橫跳,硬是撐住了皇帝的逼格,把持住了最高權力。
扮豬吃虎的最高境界!
從漢文帝和竇漪房生的小兒子劉武就可以看得出來。
漢文帝本身就當過諸侯王(代王),他對諸侯國的危害心知肚明。
那為何漢文帝還要特地給嫡次子劉武分疆裂土,而且還封到中原富庶地區的梁國?
因為梁國距離長安近!
一旦功臣集團敢有什麽異動,梁王劉武分分鍾就帶著梁國大軍殺進關中,來支援大哥漢景帝劉啟。
就問你功臣集團敢不敢動吧。
結果上來的漢景帝,是個愣頭青。
上來就要幹諸侯王。
功臣集團一看,嘴巴都笑歪了。
你趕緊弄死諸侯王吧,我們支持!
但漢景帝又玩了一個騷操作。
在弄死諸侯王的同時,漢景帝還要把儒家士人扶起來,順便將功臣集團也一起弄死。
這功臣集團就不願意了。
於是在七國之亂中,漢景帝被坑了一波大的。
七國之亂後,漢景帝也迴過神來了。
諸侯國的確是大患,可近在咫尺的功臣集團,更是大漢的禍害!
所以漢景帝結束了七國之亂後,明明可以一鼓作氣把其他藩王諸侯國都削了,但他就是不削。
再削藩,就是幫助功臣集團進一步掌權,就是在削弱漢景帝自己。
這個大坑又丟給了劉徹。
而劉徹通過一連串的操作,改革軍隊、設立內朝、架空丞相、扶持出無敵的大將軍衛青等等。
終於,功臣集團被劉徹完全搞下台了。
終於,諸侯國也被劉徹一紙推恩令給弄得土崩瓦解了。
李治越想,心中越是佩服。
“漢武大帝,真不愧是漢武大帝啊!”
從權臣集團手中奪迴最高權力,暴打北方遊牧異族,削平諸侯國。
這些事情中做到任何一件,都足以成為史書留名的明君。
劉徹卻一口氣做了三件,而且是在三十歲之前全部完成!(推恩令頒布這一年,劉徹虛歲三十,實歲二十九。)
這樣的人,不是千古大帝,誰是?
什麽叫天縱奇才,這就是真正的天縱奇才!
李治帶著敬佩的目光,繼續注視著金幕。
他迫不及待,想要親眼見證漢武帝更多的表演。
紙上得來終覺淺,須知此事——還得看金幕。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劉徹看著麵前的匯報,露出笑意。
“很好,基本上所有的諸侯王都願意推恩了。”
“非常不錯。”
這一刻,劉徹覺得主父偃死得其所。
一個臣子的死亡,對於劉徹來說並不是什麽特別值得關注的事情。
整個大漢無數子民都想著給朕效力,死了一個主父偃還有更多的主父偃。
怕啥?
僅僅死一個所謂的寵臣,就能解決推恩令這種大問題,實在是太值得了!
【推恩令剛剛結束,劉徹就麵臨了下一個問題。】
“陛下,國庫的用度有些超支了。”
“若是再這麽持續下去,恐怕再來幾場戰役,國庫就入不敷出了。”
負責上計的官員非常忠實地對著劉徹做出稟報。
“什麽?”劉徹聞言頓時大怒。
“文帝和皇考整整兩代時間的積蓄,能這麽快就用完?”
“拿來,朕仔細審閱審閱!”
劉徹這麽一審閱,發現上計的數據還真沒問題。
漢朝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裏,已經和匈奴爆發了四次戰爭。
每一次戰爭,消耗的錢糧都是天文數字。
尤其是騎兵。
騎兵被稱為兵中之王,維護騎兵的成本也是天文數字。
根據漢朝官方的統計,一名騎兵全身上下,包括戰馬、盔甲、武器在內的花費,足以養活二十名步兵!
劉徹除了第一次的馬邑之圍外,後麵的三次戰爭基本上都出動了三萬以上的騎兵。
最粗略的估算一下,劉徹相當於每一次戰爭都出動了六十萬步兵,消耗的資源是天文數字。
四次戰爭,就把漢文帝和漢景帝“文景之治”留下來的殷實國庫快要打空了。
在確定了這個情況後,劉徹也陷入了為難之中。
過了片刻,劉徹緩緩道:
“既如此,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裏,朕就先休養生息,讓國內民眾先過一段安穩的日子吧。”
【在這個時代可沒有什麽印鈔機的說法,沒錢就是沒錢,不可能憑空變出來。】
【劉徹迫於現實,隻能暫時停止對匈奴進行大規模戰爭的行動。】
【無獨有偶,匈奴方麵此刻也發生了一件大事,導致無暇和漢朝開戰。】
鏡頭一轉,到了匈奴王庭之中。
“大單於!”
王帳中,一片悲泣之聲。
匈奴帝國的第三任單於,冒頓單於之孫,老上單於之子,當代軍臣單於結束了他對匈奴帝國整整三十五年的統治,離開了人世。
得知軍臣單於的死訊後,匈奴所有貴族立刻雲集王庭。
下一任單於是誰?
下一任單於繼位後,誰會雞犬升天,誰又會被殘酷打壓?
每一個人都渴望著在接下來的博弈中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好處。
動亂爆發了。
這一天,王庭之中,多支軍隊激烈地廝殺在了一起。
無數匈奴人揮舞著兵器,拉著長弓,拚命地射殺對麵的同胞。
草原上的狼王,必須要以鮮血才能決出!
數日的激戰後,多支匈奴貴族不敵敗退,紛紛撤出了王庭。
鏡頭很快聚焦到了其中一支落荒而逃的隊伍。
在這支隊伍的最中央,軍臣單於的兒子,匈奴左賢王於單傷痕累累,臉上帶著不敢置信的表情。
“伊稚斜,竟然背叛了本王!”
左賢王本來就是匈奴的太子,於單本來就該是匈奴接下來毫無懸念的下一任單於。
可就在於單覺得自己十拿九穩的時候,卻遭受了伊稚斜的背叛!
本該盡心輔佐於單,成為匈奴帝國肱股之臣的伊稚斜,勾結其他諸多匈奴貴族,突襲於單的軍隊。
於單根本沒料到這個親叔叔會背叛自己,猝不及防之下被伊稚斜打得大敗。
“左賢王,我們現在去哪?”
聽著部下的詢問,於單的心中一片悲涼。
他左賢王所部的精銳,已經在王庭之戰中被伊稚斜消滅殆盡。
沒有了軍隊,於單這個左賢王就什麽也不是。
即便於單能順利逃迴左賢王本部,那些留守的人也會背叛他,甚至主動將於單的首級獻給伊稚斜。
這就是匈奴人千百年來代代相傳的弱肉強食法則。
強者主宰一切,包括弱者的性命!
不,不能迴左賢王駐地了。
於單目光閃爍了一下,咬牙切齒地開口道:
“走,我們南下,去投奔漢朝!”
於單想得很清楚。
漢朝皇帝劉徹已經和匈奴帝國打了四次大戰,相互之間的仇怨是無法化解的。
隻有劉徹才能保護於單,讓於單免於伊稚斜的追殺!
於單不再遲疑,帶著身邊最後一點忠心耿耿的部下,朝著南方狂奔而去。
遠處,西漢王朝巍峨的長城,在群山間遙遙在望。
“什麽,於單前來投降大漢?”
皇宮之中,劉徹在聽到這個消息後,也露出了非常意外的表情。
圍繞著究竟是否要接受於單的投降,漢朝內部也爆發了一番巨大的爭論。
支持者認為,接受於單投降是一件好事,將來也會有更多的匈奴貴族在情況不妙的時候選擇投降漢朝,讓漢朝更多地探明匈奴內部的情況。
反對者認為,匈奴人向來狡詐不可信任,這個於單也是如此,應該直接把於單斬殺,正好震懾整個草原上的匈奴人。
劉徹沉吟良久,做出了決定。
“朕要見一見於單。”
於單來到了皇宮大殿中。
在眾人的注視下,這位曾經的匈奴左賢王戰戰兢兢地跪下。
“於單見過大漢皇帝陛下!”
劉徹和顏悅色地開口:
“起來吧,你且和朕說一說,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情。”
都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於單自然也不會再有任何隱瞞。
聽著於單的陳述,在翻譯的幫助下,漢朝君臣們很快就明白了匈奴內部發生的事情。
“左賢王被篡位,單於的弟弟左穀蠡王伊稚斜成為了新的單於?”
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劉徹心中頓時一動。
這可是一個好機會啊。
若是組織的好,或許漢朝就能有機會趁著匈奴內亂,直接將匈奴一鼓而定,徹底讓這個北方的遊牧帝國退出曆史的舞台!
諸侯國解決了,國內也沒出什麽亂子。
這意味著群臣不必擔心像之前一樣出什麽幺蛾子了。
不用擔心被波及連累了!
劉恆有些無語地捏了捏眉心,道:
“這不就是以勢壓人麽?劉徹這小子,倒是真會給自己臉上貼金啊。”
劉邦笑道:
“這小子是純純沾了衛青的光,若是沒有衛青坐鎮的話,恐怕諸侯國全都要造反了。”
“有衛青在,倒也算是一個非常精準的時機,頭腦還是很不錯的。”
蕭何正色道:
“劉徹陛下的確是天縱英才,這個時間點選得正好,應該能解決諸侯國的問題。”
曹參陳平等人也連聲稱是,對劉徹大加讚揚。
黃老學派的根基是功臣集團,功臣集團雖然會爭奪皇權,但它本身利益是和朝廷綁定的。
若朝廷能直接吞並所有諸侯國,對功臣集團來說是大大的好事,這意味著功臣集團又能獲得更多的官職和權利,何樂而不為呢?
劉恆感慨道:
“劉徹這小子的運氣是真不錯啊,什麽好事都讓他趕上了。”
劉邦嘿了一聲,道:
“運氣?這天底下哪裏有運氣這種說法,劉徹若是不奮鬥,不爭,不集權,不提拔衛青,哪裏來的推恩令?”
“嗯,單單從他做的這些事情來看,已經是大漢非常罕見的明君了。”
“難怪將來能成就千古大帝之名。”
劉恆忙道:
“父皇謬讚了,劉徹這小子還是運氣好,若是沒有父皇您開創大漢,哪裏有他什麽事?”
畢竟是劉恆的親孫子,作為爺爺,該謙虛還是得謙虛幾句。
劉邦哈哈大笑:
“好你個恆兒,祖父的架子擺的還挺足的。”
“嗯,還好,現在大漢的製度已經改革得七七八八,若是早幾年看到這個視頻,朕可真是有的忙了。”
群臣連連點頭稱是。
若是早幾年看到劉徹這部視頻,那在場的許多人腦袋上的官帽,甚至是自家的爵位都會被劉邦無情的擼掉。
現在改革基本上已經完成,大家都用各種形式融入了新的大漢統治秩序之中,反而是不需要太擔心這個問題。
貞觀世界之中,李世民笑了起來。
“千古第一陽謀?這個說法倒是有點意思。”
李治看了一眼李世民,試探性地開口道:
“父皇覺得算嗎?”
李世民想了想,道:
“算其實也能算,的確也是陽謀嘛。”
“但歸根結底,漢武帝主要還是在收拾西漢開國時期傳下來的爛攤子罷了。”
“差不多一百年的時間啊,隻能說,開國時候的製度設計是真的太重要了。”
李治連連點頭,心有戚戚焉。
一個開國時候埋下的坑,要用三代皇帝近百年的時間去解決。
若是開國時候沒有這種坑,這三代皇帝們就能騰出手來去做更多的事情,對大漢來說豈不是更好。
房玄齡正色道:
“西漢畢竟隻是第二個大一統王朝,對整個國家的製度探索的確不夠成熟。”
長孫無忌也道:
“漢高祖在消滅異姓諸侯王時,其實就能將這些諸侯國直接並入朝廷治下。”
“他之所以做出分封的決定,應該還是擔心蕭何曹參為首的功臣集團。”
這兩位乃是大唐中負責修訂《隋書》主要負責人,對曆史自然是有很深研究的。
李治愣了一下:
“擔心功臣集團?”
李世民看著李治懵懂的表情,不由笑了。
“功臣集團當然是要擔心的,你看就算是有諸侯王的情況下,功臣集團都能誅殺呂氏扶立文帝,能讓漢景帝被迫屈服。”
“若是最開始就沒有諸侯王,恐怕西漢皇帝們分分鍾就被功臣集團架空了,漢文帝以下基本都是傀儡,會變成春秋時代晉國六卿幹政的形狀了。”
晉國六卿?
李治迅速在腦海中找到了相應的曆史記載。
晉國的傳承,在最開始是經曆過小宗篡位大宗變故的。
晉文侯的弟弟姬成師(曲沃桓叔)一脈經曆過數十年的戰爭,奪取了晉文侯一脈的正統,成為了新的晉國統治者,史稱“曲沃代翼”。
本身就是通過歪路子上位的,姬成師的後代們就特別提防自家的叔叔、弟弟們,把這些公族都殺了個幹幹淨淨。
導致的結果就是,沒有了公族子弟對國君的拱衛,臣子們反而做大。
最終形成了範氏、中行氏、智氏、韓氏、趙氏、魏氏六卿聯手架空朝堂,晉國君主變成了六卿手中的提線木偶。
在一番殘酷的廝殺過後,範氏、中行氏被驅逐出晉國,原本大優勢的智氏於勝利在望之際被趙氏絕地反擊,聯合魏氏、韓氏所滅。
獲得勝利的趙氏、魏氏、韓氏鑒於之前的廝殺實在過於殘酷,也不敢打下去了,就約定大家直接把晉國瓜分,自立為國。
這就是“三家分晉”。
李治想到這裏,有些驚訝地開口道:
“父皇的意思是,若沒有諸侯國在外作為屏障,西漢可能會也被功臣集團瓜分?”
李世民笑道:
“這幾乎是必然的。呂雉為什麽當不上第一個女皇帝,就是因為她的權術手段太弱了。”
“呂雉僅僅控製了西漢諸侯王,卻無法消滅功臣集團,導致功臣集團反而趁著外麵諸侯王被打壓的時機悄悄做大。”
“所以才有了呂雉死後功臣集團反攻倒算呂氏,甚至能決定皇帝廢立的事情。”
“都說女人頭發長見識短,這句話在呂雉身上可謂展現得淋漓盡致。”
“真正的威脅功臣集團不知道去打壓,反而隻看著眼前的威脅劉姓諸侯王,呂氏不死全族才怪了。”
“哼,什麽呂後,連觀音奴的一根手指頭都比不上!”
說到最後,李世民的表情有些懷念,又有些哀傷。
他想起了他的一生摯愛,已經過世的長孫皇後。
李治在懷念母親的同時,心中開始梳理起了西漢建立的整個權力鬥爭脈絡。
最開始,主要的矛盾是異姓諸侯王。
劉邦帶著皇族子弟和功臣集團一起消滅了異姓諸侯王。
此時,劉邦開始擔心起功臣集團將來會對劉姓未來皇帝造成威脅。
於是就分封了大量劉姓諸侯王在外,而且讓諸侯王們一個個成為國中之國,擁有大量兵馬對朝廷內部的軍功集團進行威懾。
但呂雉上來之後,選擇和功臣集團合作,把劉邦的兒子弄死了一大片,劉姓諸侯王一時間無力和朝廷對抗,功臣集團趁機做大。
呂雉死後,功臣集團覺得這是一個控製朝政的絕佳良機,一舉發動,滅掉呂氏,扶立皇帝。
劇本到這裏,其實劉家的天下已經很困難了。
但偏偏功臣集團看走了眼,選了漢文帝劉恆!
劉恆看起來老實巴交,一臉的傀儡君王之相。
結果這位漢文帝的權術手腕玩的飛起,在功臣集團和諸侯王之間左右橫跳,硬是撐住了皇帝的逼格,把持住了最高權力。
扮豬吃虎的最高境界!
從漢文帝和竇漪房生的小兒子劉武就可以看得出來。
漢文帝本身就當過諸侯王(代王),他對諸侯國的危害心知肚明。
那為何漢文帝還要特地給嫡次子劉武分疆裂土,而且還封到中原富庶地區的梁國?
因為梁國距離長安近!
一旦功臣集團敢有什麽異動,梁王劉武分分鍾就帶著梁國大軍殺進關中,來支援大哥漢景帝劉啟。
就問你功臣集團敢不敢動吧。
結果上來的漢景帝,是個愣頭青。
上來就要幹諸侯王。
功臣集團一看,嘴巴都笑歪了。
你趕緊弄死諸侯王吧,我們支持!
但漢景帝又玩了一個騷操作。
在弄死諸侯王的同時,漢景帝還要把儒家士人扶起來,順便將功臣集團也一起弄死。
這功臣集團就不願意了。
於是在七國之亂中,漢景帝被坑了一波大的。
七國之亂後,漢景帝也迴過神來了。
諸侯國的確是大患,可近在咫尺的功臣集團,更是大漢的禍害!
所以漢景帝結束了七國之亂後,明明可以一鼓作氣把其他藩王諸侯國都削了,但他就是不削。
再削藩,就是幫助功臣集團進一步掌權,就是在削弱漢景帝自己。
這個大坑又丟給了劉徹。
而劉徹通過一連串的操作,改革軍隊、設立內朝、架空丞相、扶持出無敵的大將軍衛青等等。
終於,功臣集團被劉徹完全搞下台了。
終於,諸侯國也被劉徹一紙推恩令給弄得土崩瓦解了。
李治越想,心中越是佩服。
“漢武大帝,真不愧是漢武大帝啊!”
從權臣集團手中奪迴最高權力,暴打北方遊牧異族,削平諸侯國。
這些事情中做到任何一件,都足以成為史書留名的明君。
劉徹卻一口氣做了三件,而且是在三十歲之前全部完成!(推恩令頒布這一年,劉徹虛歲三十,實歲二十九。)
這樣的人,不是千古大帝,誰是?
什麽叫天縱奇才,這就是真正的天縱奇才!
李治帶著敬佩的目光,繼續注視著金幕。
他迫不及待,想要親眼見證漢武帝更多的表演。
紙上得來終覺淺,須知此事——還得看金幕。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劉徹看著麵前的匯報,露出笑意。
“很好,基本上所有的諸侯王都願意推恩了。”
“非常不錯。”
這一刻,劉徹覺得主父偃死得其所。
一個臣子的死亡,對於劉徹來說並不是什麽特別值得關注的事情。
整個大漢無數子民都想著給朕效力,死了一個主父偃還有更多的主父偃。
怕啥?
僅僅死一個所謂的寵臣,就能解決推恩令這種大問題,實在是太值得了!
【推恩令剛剛結束,劉徹就麵臨了下一個問題。】
“陛下,國庫的用度有些超支了。”
“若是再這麽持續下去,恐怕再來幾場戰役,國庫就入不敷出了。”
負責上計的官員非常忠實地對著劉徹做出稟報。
“什麽?”劉徹聞言頓時大怒。
“文帝和皇考整整兩代時間的積蓄,能這麽快就用完?”
“拿來,朕仔細審閱審閱!”
劉徹這麽一審閱,發現上計的數據還真沒問題。
漢朝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裏,已經和匈奴爆發了四次戰爭。
每一次戰爭,消耗的錢糧都是天文數字。
尤其是騎兵。
騎兵被稱為兵中之王,維護騎兵的成本也是天文數字。
根據漢朝官方的統計,一名騎兵全身上下,包括戰馬、盔甲、武器在內的花費,足以養活二十名步兵!
劉徹除了第一次的馬邑之圍外,後麵的三次戰爭基本上都出動了三萬以上的騎兵。
最粗略的估算一下,劉徹相當於每一次戰爭都出動了六十萬步兵,消耗的資源是天文數字。
四次戰爭,就把漢文帝和漢景帝“文景之治”留下來的殷實國庫快要打空了。
在確定了這個情況後,劉徹也陷入了為難之中。
過了片刻,劉徹緩緩道:
“既如此,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裏,朕就先休養生息,讓國內民眾先過一段安穩的日子吧。”
【在這個時代可沒有什麽印鈔機的說法,沒錢就是沒錢,不可能憑空變出來。】
【劉徹迫於現實,隻能暫時停止對匈奴進行大規模戰爭的行動。】
【無獨有偶,匈奴方麵此刻也發生了一件大事,導致無暇和漢朝開戰。】
鏡頭一轉,到了匈奴王庭之中。
“大單於!”
王帳中,一片悲泣之聲。
匈奴帝國的第三任單於,冒頓單於之孫,老上單於之子,當代軍臣單於結束了他對匈奴帝國整整三十五年的統治,離開了人世。
得知軍臣單於的死訊後,匈奴所有貴族立刻雲集王庭。
下一任單於是誰?
下一任單於繼位後,誰會雞犬升天,誰又會被殘酷打壓?
每一個人都渴望著在接下來的博弈中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好處。
動亂爆發了。
這一天,王庭之中,多支軍隊激烈地廝殺在了一起。
無數匈奴人揮舞著兵器,拉著長弓,拚命地射殺對麵的同胞。
草原上的狼王,必須要以鮮血才能決出!
數日的激戰後,多支匈奴貴族不敵敗退,紛紛撤出了王庭。
鏡頭很快聚焦到了其中一支落荒而逃的隊伍。
在這支隊伍的最中央,軍臣單於的兒子,匈奴左賢王於單傷痕累累,臉上帶著不敢置信的表情。
“伊稚斜,竟然背叛了本王!”
左賢王本來就是匈奴的太子,於單本來就該是匈奴接下來毫無懸念的下一任單於。
可就在於單覺得自己十拿九穩的時候,卻遭受了伊稚斜的背叛!
本該盡心輔佐於單,成為匈奴帝國肱股之臣的伊稚斜,勾結其他諸多匈奴貴族,突襲於單的軍隊。
於單根本沒料到這個親叔叔會背叛自己,猝不及防之下被伊稚斜打得大敗。
“左賢王,我們現在去哪?”
聽著部下的詢問,於單的心中一片悲涼。
他左賢王所部的精銳,已經在王庭之戰中被伊稚斜消滅殆盡。
沒有了軍隊,於單這個左賢王就什麽也不是。
即便於單能順利逃迴左賢王本部,那些留守的人也會背叛他,甚至主動將於單的首級獻給伊稚斜。
這就是匈奴人千百年來代代相傳的弱肉強食法則。
強者主宰一切,包括弱者的性命!
不,不能迴左賢王駐地了。
於單目光閃爍了一下,咬牙切齒地開口道:
“走,我們南下,去投奔漢朝!”
於單想得很清楚。
漢朝皇帝劉徹已經和匈奴帝國打了四次大戰,相互之間的仇怨是無法化解的。
隻有劉徹才能保護於單,讓於單免於伊稚斜的追殺!
於單不再遲疑,帶著身邊最後一點忠心耿耿的部下,朝著南方狂奔而去。
遠處,西漢王朝巍峨的長城,在群山間遙遙在望。
“什麽,於單前來投降大漢?”
皇宮之中,劉徹在聽到這個消息後,也露出了非常意外的表情。
圍繞著究竟是否要接受於單的投降,漢朝內部也爆發了一番巨大的爭論。
支持者認為,接受於單投降是一件好事,將來也會有更多的匈奴貴族在情況不妙的時候選擇投降漢朝,讓漢朝更多地探明匈奴內部的情況。
反對者認為,匈奴人向來狡詐不可信任,這個於單也是如此,應該直接把於單斬殺,正好震懾整個草原上的匈奴人。
劉徹沉吟良久,做出了決定。
“朕要見一見於單。”
於單來到了皇宮大殿中。
在眾人的注視下,這位曾經的匈奴左賢王戰戰兢兢地跪下。
“於單見過大漢皇帝陛下!”
劉徹和顏悅色地開口:
“起來吧,你且和朕說一說,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情。”
都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於單自然也不會再有任何隱瞞。
聽著於單的陳述,在翻譯的幫助下,漢朝君臣們很快就明白了匈奴內部發生的事情。
“左賢王被篡位,單於的弟弟左穀蠡王伊稚斜成為了新的單於?”
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劉徹心中頓時一動。
這可是一個好機會啊。
若是組織的好,或許漢朝就能有機會趁著匈奴內亂,直接將匈奴一鼓而定,徹底讓這個北方的遊牧帝國退出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