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每一個人類最大的敵人。


    對司馬遷來說,能拿到曆史上完整版的《史記》,就可以節省非常多的時間。


    這是天大的好事!


    漢武帝表情突然變得嚴肅,道:


    “從今天開始,朕會派人對你撰寫《史記》進行協助,你也可以根據需要調閱你想要的資料。”


    “嗯,起居注除外。”


    司馬遷趕忙點頭應是。


    起居注是從漢武帝開始進行記載的,並不僅僅是記載漢武帝的日常生活,也包括了對接見大臣,商議國家大事等記錄。


    漢武帝的初衷是為了給後代皇帝一個參考,讓他們看看自己在麵臨大事的時候是怎麽去思考和決斷的。


    這裏麵包含了許多漢朝的隱秘和國家利益,是絕對不能泄露出去的。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起居注的撰寫也並不由司馬遷這個太史所負責。


    頓了頓,漢武帝又開口道:


    “今後,你每個月,嗯,每三個月都要把最新的史記編撰成稿送到朕這裏,朕要進行審閱。”


    必要的審核把關還是得做。


    在安排完這一切之後,漢武帝就將司馬遷打發走了。


    隨後,他看了一眼太子劉據。


    “據兒,這一次你做得很不錯。”


    若不是劉據在關鍵時刻敢於進諫的話,司馬遷現在多半已經是亡魂一條。


    漢武帝也反思了一下自己。


    最近這些年,漢武帝的性格明顯暴躁了不少。


    或許是真的老了……


    這位千古大帝無聲歎息,將視線重新轉向了金幕。


    金幕中,正是剛剛登基,充滿了少年激情和熱血的他。


    【太皇太後竇漪房和太後王娡對執政並無興趣,劉徹剛剛登基,就已經能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想法,運用皇帝的絕大多數權力。】


    【周亞夫死後,漢景帝嚴厲地打擊了一批黃老學派的功臣,這也讓劉徹能在剛剛執政後就立刻將東宮時教授自己知識的一批儒生提拔起來。】


    【其中,堅決主張“獨尊儒術”的趙綰被任命為禦史大夫。】


    年輕的漢武帝在書房中召見了趙綰等新提拔的心腹。


    “諸位,關於黃老學派的問題,應該怎麽解決?”


    劉徹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雖以黃老為主,但他作為太子跟隨漢景帝耳濡目染之下,對黃老學派並無好感。


    在劉徹看來,一個真正的帝王就應該大權在握,控製整個帝國,言出法隨!


    什麽狗屁的垂拱而治,一邊玩去。


    趙綰顯然早有想法,對著漢武帝開口道:


    “荀子曾雲:明主急得其人,而暗主急得其勢。”


    “當務之急是提拔一批忠於陛下的儒家士人進入朝堂和各地郡縣為官。”


    “若單單隻是從三公九卿著手,底層全是黃老,亦沒有太大作用。”


    劉徹非常讚同地點頭。


    黃老學派從大漢開國成為主流,至今已經七十多年。


    想要當官,就必須學黃老,不然你就當不了。


    在這樣的氛圍下,黃老學派從朝廷到基層都有一大批的擁躉。


    儒家弟子的確是天下諸子百家之冠不假,但黃老的人數也並不少,位於第二。


    而且儒家之中派別眾多,有魯儒(孔子原教旨主義),有孟氏之儒,有荀氏之儒,有公羊派,有穀梁派……等等。


    某些儒家派別因為對儒家經典著作的理解不同甚至勢同水火,最典型的就是同樣研究《春秋》的公羊派和穀梁派。


    因為對《春秋》中“微言大義”理解的不同,大漢建國以來,公羊、穀梁兩派儒家弟子相互廝殺而導致死亡的案件不下一百起。


    反之,黃老學派並不是道家,僅僅是道家中尊奉《黃帝內經》和《老子》的一個學派,內部思想高度統一。


    而且,黃老講究的“順其自然”“無為而治”思想,也注定了這個學派屬於學術氛圍非常寬容的一種。


    指望黃老學派因為研究分歧而內訌是不可能的。


    漢武帝緩緩道:


    “那諸卿的意思是?”


    趙綰道:


    “陛下,臣以為當下詔舉薦鄉野群賢,依照才能進行任官,如此便可體現出陛下對人才的重視。”


    這句話聽起來是非常正常的,皇帝治國都需要人才嘛。


    但搞政治的說話,總是喜歡層層套娃以免落人口實。


    很多時候,不能隻聽,還得想一想這些政治家們話語背後的意思。


    就好像趙綰剛剛這句話,重點其實就六個字“舉薦鄉野群賢”。


    那麽問題來了,所謂的“鄉野群賢”是個什麽群體呢?


    當然就是儒家中人。


    黃老學派現在勢力這麽龐大,隻要是學黃老的,有點才能的,還怕沒有當官的門路?


    隻有一直被牢牢壓製,同時人數又是最多的儒家中人,才是所謂“鄉野群賢”的最大構成者。


    舉薦鄉野群賢,說白了就是要大批提拔儒家士人為官!


    作為一個五歲就能演戲討老婆搶太子之位,九歲就敢瞪著周亞夫半小時的早熟之人,十六歲的劉徹並不缺乏這樣的理解能力。


    他立刻點頭道:


    “好,那卿等準備下詔吧。”


    【劉徹登基的第二年,也就是建元元年冬十月,他正式下詔,要求丞相、禦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諸侯國相等,向朝廷舉薦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


    【這些擁有舉薦權力的職位大部分都是黃老學派中人,故而劉徹的這份詔書並未引起黃老學派的警惕,隻認為是皇帝在登基之後習慣性的提拔新臣子。】


    【但很快,劉徹就將舉薦權下放,讓朝廷的中低級官員、郡中低級官員、縣中低級官吏們也獲得了可以舉薦的權力。】


    【不僅如此,劉徹還允許諸子百家的學子們毛遂自薦。】


    鏡頭中,漢武帝親筆寫就的詔書內容浮現:


    “……


    畫麵一轉,到了長安司馬門外公車令的衙署內。


    這座並不算大的衙署,此刻熙熙攘攘擠滿了人。


    單單從衣著樣式,就能看出諸子百家士子。


    有穿道袍的,有穿儒衫的,有頭戴獬豸冠的法家中人,還有陰陽家、縱橫家……


    這幅畫麵充分的體現出了黃老學派對民間學術的寬容。


    隻要這些諸子百家不進朝堂,不影響“天道”,那麽黃老學派就能“順其自然”、“無為而治”。


    不單單是衣著打扮,這些自薦的士子們年紀也有很大差別。


    有剛剛成年意氣風發的,有三四十歲成熟穩重的,甚至還有六七十歲的白發老翁。


    每一個人都心懷熱情,手裏捧著自己對治國理政的奏疏,迫切的希望能得到年輕皇帝陛下的賞識。


    他們的這些奏疏,都是要迴答漢武帝在《舉賢良詔》中提出的問題。


    “……夫五百年之間,守文之君,當塗之士,欲則先王之法以戴翼其世者甚眾,然猶不能反,日以仆滅,至後王而後止,豈其所持操或繆而失其統與……”


    “……伊欲風流而令行,刑輕而奸改,百姓和樂,政事宣昭,何修何飭而膏露降,百穀登,德潤四海,澤臻草木,三光全,寒暑平,受天之祜,享鬼神之靈,德澤洋溢,施乎方外,延及群生?”


    這份詔書其實就能看出年輕皇帝劉徹的雄心勃勃。


    劉徹要的並不是一時之間的臨時解決之策,他要的是皇帝統治的真理,要的是一個能讓大漢長治久安千百年的製度和辦法!


    他希望能有人站出來,解決他的這個問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一個人脫穎而出,進入了劉徹的視線。


    【董仲舒,儒家公羊派學者。】


    他年紀大約在四十五歲左右,劍眉鳳目,神采飛揚,卻又足夠成熟穩重,能給人留下非常深刻的第一印象。


    作為公羊派的學者,董仲舒所治的書籍為《公羊春秋》(又稱《春秋公羊傳》。)


    董仲舒師承出身齊地的大儒,漢景帝時期的儒家博士胡毋生。


    三十歲時,董仲舒正式傳授弟子。


    他傳授弟子的方式也很特殊,雖然和弟子們共處一室,但卻並不見麵。


    董仲舒在麵前掛上一道簾子,自己在簾子裏講課,弟子們在簾子外麵聽課。


    這也就造成了一個很神奇的現象,許多弟子跟隨董仲舒求學多年,卻連董仲舒的麵都沒見過。


    由於董仲舒知識過人,許多人聞訊前來拜在他門下求學,這也讓他的影響力迅速擴大。


    很快,董仲舒也被漢景帝任命為儒學博士。


    由於董仲舒所在的公羊派思想過於激進,被其他儒家學派所忌,擔心董仲舒會給儒家帶來當權黃老學派的雷霆打擊,故而董仲舒並沒有被選入東宮負責教授當時的太子劉徹。


    直到劉徹登基,下達旨意求賢,董仲舒的奏疏才和其他公車上書的士子們奏疏一起 ,送到了劉徹的案頭。


    禦書房中,劉徹打了一個哈欠,放下了手中一名來自法家士子的奏疏。


    “這些法家人,想法倒是挺不錯的,但晁錯……不合實際!”


    想到晁錯,劉徹就打消了啟用法家的念頭。


    法家做事,急急燥燥,晁錯就是前車之鑒。


    劉徹可以用法家的人,但絕對不會用法家思想來作為自己的治國綱領。


    一名太監走進來,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陛下,該安歇了。”


    劉徹看了一眼時間,隨口道:


    “朕再看一會。”


    等太監退下之後,劉徹歎了一口氣,自言自語道:


    “難道堂堂大漢,除了黃老之外,真的就沒有一個能幫助朕的思想學派了?”


    劉徹對於趙綰等儒者的主張其實也不夠滿意。


    孔孟的道理是很好的,但劉徹需要的不是道理,是製度、是辦法!


    在劉徹看來,孔孟所在的時代是封建諸侯國爭霸的時代,他們提出來的製度和辦法連封建諸侯都搞不定,更何況是如今大一統的漢朝?


    伴隨著這種無奈,劉徹又拿起了一份新的奏疏,隨意地掃了一眼最開頭的署名。


    “董仲舒,儒學博士……嗯,又是孔孟的長篇大論嗎?”


    看著看著,劉徹的表情漸漸變得專注了起來。


    “天人感應?有點意思……”


    這份奏疏中,根據儒家孔孟精要和《公羊春秋》,提出了“天人感應”這個詞。


    所謂的天人感應,簡單說就是這個世界存在一個和人間世界相互感應、影響的天道。


    人間安穩,天道就和諧。


    人間不安,天道就會隨之變動,反過來影響人間產生更大的動亂。


    那導致天道不安,人間動亂的根源是什麽呢?


    是人間不夠“大一統”。


    所謂的大一統,簡而言之,就是思想要統一。


    整個人間思想統一了,天道自然也就穩定了。


    國家也就強大了,君主自然也就會以萬世明君的身份載入史冊了。


    怎麽樣才能讓思想統一呢?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漢武帝摸了摸下巴,緩緩開口:


    “有點意思。”


    他繼續看了下去。


    在天道和人間中,有一個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皇帝!


    皇帝是天子,皇帝的一言一行不但能影響天道,也能影響人間。


    故而,皇帝便是天下間最至高無上的那個人,是天道在人世間的代言人。


    臣子和皇帝並不是平起平坐的,而是應該尊卑有別。


    皇帝是主,臣子是仆。


    所有臣子都應該尊奉皇帝的命令去辦事,不應該有任何的質疑。


    劉徹看到這裏,眉頭徹底舒展開來。


    “不錯,非常不錯!”


    這篇奏疏中,“天人感應”是對上天和人間的聯係闡述,“大一統”是對思想的闡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具體的製度和方法。


    最重要的是,最後這部分極力倡導的加強皇帝權威、權力,削弱臣子地位、權力的段落,簡直說到劉徹的心裏去了!


    劉徹在當太子後,多次跟隨父皇漢景帝劉啟上朝。


    他親眼見證劉啟在很多時候被周亞夫等大臣們懟得啞口無言,不得不收迴成命。


    劉徹是一定要改變這種情況的。


    這份奏疏,讓劉徹太滿意了。


    【董仲舒的上奏讓劉徹很高興,便連續三次追加問題。】


    【而董仲舒也連續三次做出了讓劉徹極其滿意的迴答,讓這位年輕的大漢皇帝看清了未來的道路。】


    【劉徹將董仲舒點為“舉薦賢良之首”,並親自召見了董仲舒。】


    畫麵中,董仲舒畢恭畢敬地對著劉徹行禮。


    劉徹也不廢話,開門見山。


    “董仲舒,朕想知道,你所謂的‘天人感應’,具體是如何?”


    董仲舒趕忙開口道:


    “迴陛下的話,所謂的天人感應,具體的表現就在於天災。”


    “若是君主所作所為與天道不合,那麽上天就會在人間降下初步的災禍。”


    “此時,隻要君主能及時悔改,順應天道,災禍自然就會消弭無蹤。”


    “可若是君主執迷不悟越錯越深,上天降下來的災禍也就會變得越來越嚴重,直到出現亡國滅種的危機。”


    劉徹聞言,愣住了。


    這什麽鬼?


    大漢這個時代,天災人禍其實是不少的。


    即便是文景之治這種公認的盛世期,大漢各地郡縣時不時都會爆發一些洪澇災害、旱災、雪災、蝗災、瘟疫等等。


    若按照這種天人感應的理論,豈不是出點什麽災禍都全是皇帝的錯了?


    扯淡!


    劉徹想到這裏,臉色就有些不太好看,但還是繼續問道: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當真能鑄造大一統?”


    董仲舒正色道:


    “迴陛下,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這是想要從世人平日的行為中來鑄就大一統。”


    “可縱觀如今天下,世人固然是書同文車同軌了,卻並未真正實現大一統。”


    “臣以為,這是因為秦始皇並未在思想上真正統一的緣故。”


    劉徹皺眉道:


    “思想上沒有統一?秦朝就是以法家思想治國的。”


    董仲舒道:


    “秦國雖然是以法家治國,但秦始皇在朝廷中設立了博士的官職,讓諸子百家的學者們擔任。”


    “臣以為,應該徹底禁絕所有諸子百家的學說,完全消滅他們,摧毀他們的書籍,不允許任何儒家之外的思想在大漢內部傳播。”


    “這樣,才是真正的大一統。”


    劉徹又一次陷入了沉吟中。


    思想上的大一統?


    聽起來好像還不錯。


    諸子百家的存在,對皇帝來說,會很亂。


    用黃老治國,會被儒家、法家和其他學派抨擊。


    用儒家治國,會被黃老、法家和其他學派抨擊。


    用法家治國,會被儒家、黃老和其他學派抨擊。


    ……


    總之,不管皇帝用什麽樣的思想治國,總會被大部分的思想學派抨擊。


    是真的亂,也是真的煩。


    以前春秋戰國諸侯爭霸的年代,諸子百家就代表著大部分的中層和底層士人。


    諸侯都需要拉攏數量龐大的中層、底層士人來增強國力,所以會允許“百家爭鳴”的出現。


    可現在大漢都已經統一了,並沒有什麽拉攏中底層世人的需要了。


    如今所有的士人都隻有給大漢效力這麽一個選擇!


    若是把士人們全部都變成同一個流派,那皇帝自然就不需要擔心這些了。


    假如天下都是儒家士子,皇帝以儒家思想治國,這些儒家士子們總不能再像以前一樣說皇帝用的治國思想是異端,是錯誤的了吧?


    當然,也不一定需要是儒家,也可以是法家等其他學派。


    但從眼前來看,儒家士子是天下最多的。


    那麽,用儒家一統思想界就是阻力最小,投入精力最少的選擇。


    又和董仲舒就各種細節問題探討了一番,年輕的皇帝緩緩點頭。


    原本遮掩在劉徹麵前的迷霧,此刻已經散去了許多。


    劉徹已經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這暫時還隻是一個大概的方向,前進的路上不可避免地還會有許多荊棘。


    但至少,劉徹知道該怎麽去走!


    劉徹又將目光投在董仲舒身上。


    在召見董仲舒之前,劉徹已經召集了身邊的儒家眾人,詢問過他們對董仲舒的看法。


    意見驚人的一致——不可用其在朝廷為重臣,否則必出大亂!


    劉徹原本覺得,這種意見應該是儒家內部的爭鬥傾軋。


    現在看來,言之有理。


    眼下的董仲舒隻不過還是一個博士,就敢說出什麽“天人感應”。


    天災人禍,全怪皇帝不守天道……


    一聽就是個史前巨坑!


    若是讓他當了朝廷重臣,那還了得?


    怕是劉徹剛趕走黃老,董仲舒就要代表儒家把新的韁繩套在劉徹的脖子上了。


    而且從父皇的教訓來看,就算儒家不反對,直接啟用董仲舒這種


    不過,董仲舒的確也是立功了,幫劉徹指明方向。


    劉徹沉吟片刻,點頭道:


    “你的想法對朕很有啟發,有功當賞。”


    董仲舒聞言,頓時露出了期待的表情。


    接下來陛下會給什麽官職呢?


    三公可能不太行,給個九卿也不錯啊。


    劉徹接著開口道:


    “朕任命你為江都國相,你可在江都用你的天人感應理論治國。”


    “若當真有所成效,朕再將你調迴中樞。”


    董仲舒愣住了。


    江都國相?


    江都國是七國之亂後,漢景帝撤銷叛亂諸國,在吳國的土地上新冊封的一個諸侯國。


    在江都國當國相,固然也算是一方大員,可比起董仲舒預想的三公九卿卻就差了很多。


    董仲舒本想說些什麽,又怕引來劉徹的怒火,隻能無可奈何地點頭道:


    “臣領旨謝恩。”


    離開大殿後,董仲舒先是有些鬱悶,但很快就露出了笑容。


    “無妨,等我把江都治理得風調雨順,民生富庶後,陛下一定會任用我為大漢丞相的。”


    自我打氣了一番,董仲舒快步離去。


    【不可否認,董仲舒的確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他的出現也為漢武帝指明了一條集中皇權的道路。】


    【但董仲舒,或者說公羊派本身的局限性注定了他不可能成為一個出色的執政官。】


    【終其一生,董仲舒也並沒有幹出什麽漂亮的政績,自然也不可能成為大漢丞相。】


    【反而是其他儒生,如嚴助、公孫弘等人被劉徹留在朝中為官。】


    【但凡事皆有利弊,正因為董仲舒離開朝廷前往地方赴任,反而讓他躲過了接下來的劫難。】


    看到這裏,大秦世界中,秦始皇若有所思。


    “思想上的大一統……”


    這個觀點對秦始皇來說,其實是很新穎的。


    正如金幕中董仲舒所言,秦始皇、或者說法家思想本身就更傾向於關心實際、現實的東西。


    “法”這個字,本來就是用來規定人們行為的。


    合法,就能做。


    違法,就不能做。


    法家雖然是一種思想,但對“思想”本身,卻並沒有做出規定。


    即便是金幕沒有出現之前,秦始皇也並未禁止諸子百家。


    秦始皇剛登基的時候,執政的秦國丞相呂不韋就是諸子百家中的“雜家”。


    當年齊國搞了稷下學宮,將裏麵的大學者們冊封為“祭酒”,特別出色的還會授予“大夫”的官職。


    於是,稷下學宮就成為了“百家爭鳴”的標誌地。


    秦始皇其實也是歡迎百家爭鳴的。


    一統六國之後,秦始皇還特地設立了“博士”這個官職,招攬諸子百家的大能前來鹹陽為官。


    至於所謂的“焚書坑儒”,焚的也不是諸子百家的書,坑的更不是什麽當世大儒。


    大秦法律的確非常細致嚴密,但在思想方麵,反而比很多後世朝代要寬鬆很多。


    一個最直觀的證據就是,秦朝時期並沒有大量諸子百家的著作經典被禁止宣傳,甚至被銷毀失傳的記錄。


    以秦法的嚴密性和國家機器的動員程度,秦始皇如果真想做,那是很容易的。


    秦始皇摸了摸下巴上的胡須,對著扶蘇道:


    “扶蘇啊,你覺得朕是不是需要對思想這方麵也管製一下?”


    扶蘇幾乎沒有做什麽思考,立刻就開口迴答道:


    “兒臣以為,大秦現在這種情況就很好!”


    秦始皇略微有些驚訝,但隨即釋然。


    “嗯,你比較偏向儒家。”


    扶蘇搖頭道:


    “不,父皇誤會了。兒臣雖然的確是比較偏向儒家,但兒臣是大秦太子,萬事自然還是以大秦社稷為先!”


    “兒臣之所以反對進行更多管製,是因為諸子百家對大秦的確是有促進作用的。”


    “沒有墨家中人,大秦在製造諸多機械的時候進展就不會那麽順利。”


    “沒有農家中人因地製宜,大秦在用化肥提升農田產量的時候效果也不會那麽顯著。”


    “沒有兵家的將軍,大秦在建立新式軍隊,對外發動戰爭也不會連戰連捷。”


    “沒有儒家眾多士子前往各地邊疆教化那些剛征服的異族,大秦對新征服各地的統治秩序也就沒有那麽快建立起來。”


    扶蘇洋洋灑灑說了一通諸子百家的作用,最後用肯定的語氣做出了總結。


    “或許在盤點視頻中的那個時代,的確需要一種思想流派來挑大梁,肩負起華夏繼續前進的任務。”


    “但在咱們如今大秦的這個時代,已經不需要這麽做了。”


    “大秦現在更需要的是各種思想火花的碰撞,這樣才能更進一步提升大秦國力,讓大秦變得更強!”


    秦始皇安靜地聽著扶蘇的長篇大論,露出了笑容。


    “不錯。”


    “扶蘇,你又成長了許多。”


    金幕中, 視頻繼續播放著。


    【在最開始的時候,功臣集團掌控的黃老學派對皇帝劉徹的舉賢令並沒有反對之心,還大力進行配合,舉薦了許多來自黃老學派的年輕才俊。】


    【但當來自儒家公羊派的董仲舒被劉徹點為賢良之首,並且得知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後,功臣集團們終於慌了。】


    畫麵一轉,幾名功臣集團的領袖跪在太皇太後竇漪房的麵前。


    “太皇太後,臣等並非是要反對陛下,但這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要掘了我們的根啊!”


    “我等從開國先祖至今忠心耿耿服侍劉氏皇族,難道就隻能落到這種下場嗎?”


    已經非常年邁的竇漪房聞言,老臉上也露出了憤怒的表情。


    “這個皇帝,實在是太胡鬧了!”


    自從周亞夫死後,功臣集團後繼無人。


    接替周亞夫的是功臣集團中的桃侯劉舍。


    但劉舍並不是一個有能力的領袖,做了不久就被罷免。


    接替劉舍的,是衛綰。


    罷免劉舍死,漢景帝自知時日無多,幹脆就來了一個大手筆。


    他任命接替桃侯劉舍的人並不是功臣集團的人選,而是他死去老爹在代國當諸侯王時候的老部下衛綰。


    衛綰是個什麽樣的人呢?


    簡單的說,一個底層出身的老實人。


    皇帝說啥就是啥,皇帝讓幹啥就幹啥。


    漢景帝挑選這個人選的時候,功臣集團當然也不是沒有反對。


    他們按照之前屢試不爽的套路,又悄悄跑去給當時的太後竇漪房告密。


    竇漪房也覺得不妥,就去詢問漢景帝,是不是又要拋棄黃老?


    漢景帝這時候就說了兩句話。


    第一句是:


    “皇考曾言,衛綰長者也,善待之。”


    這句話的意思是,衛綰是我爹留給我的忠臣,並不是什麽儒家法家的人,我用衛綰是合情合理的。


    第二句是:


    “衛綰忠厚,可侍奉少主。”


    這句話是明擺著告訴竇漪房,劉啟馬上就要死了,不能留一個雄心勃勃的丞相給僅僅隻有十六歲的“少主”劉徹。


    竇漪房一聽,直接沉默了。


    竇漪房支持黃老不假,但那是因為竇漪房覺得黃老才能保證丈夫、兒子、孫子和後代們皇位不絕。


    在涉及到皇位的立場上,竇漪房是絕對支持自己子孫後代的。


    於是忠厚老實的衛綰就上位了。


    衛綰主打的就是一個絕不得罪,無論麵對的是以前的漢文帝,曾經的漢景帝還是現在年輕的皇帝劉徹。


    劉徹提拔儒家中人趙綰當僅次於丞相的禦史大夫,衛綰沒吱聲。


    劉徹要舉賢良,衛綰同意。


    劉徹要點董仲舒為賢良第一,衛綰依舊不反對。


    總而言之,劉徹想幹啥就幹啥,衛綰這個丞相就一個聽命辦事。


    衛綰的確是漢景帝臨死前對功臣集團的殺招,也可能是漢景帝這輩子對功臣集團下出的最狠一步棋。


    在政壇上做事情是要講規矩,講製度的。


    從製度上來說,丞相才是那個能名正言順反駁皇帝旨意詔令的人。


    衛綰這個廢物占著茅坑不拉屎也不讓位,直接就讓功臣集團傻眼了。


    沒有丞相這個官職在手,他們壓根就限製不了皇帝!


    等劉徹上台,讓禦史大夫也落入儒家士人趙綰之手後,功臣集團就更麻煩了。


    趙綰可以利用禦史大夫的職權強力打擊儒家中人,可功臣集團卻不能像以前一樣用丞相的職權去限製禦史大夫了。


    以前還可以憑借黃老學派在朝廷中的絕對人數優勢,以不合作的方針政策讓劉徹這個皇帝政令不出皇宮。


    可現在,劉徹大筆一揮舉賢良。


    幾千上萬諸子百家的士子聚集在長安,等著授官呢。


    這種時候要是功臣集團不合作,劉徹直接就能免他們的官職,然後讓那些舉薦的賢良們頂替!


    眼下,功臣集團是真的被逼到絕境了。


    一旦當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那儒家就更有理由對功臣集團們占據的官職下手。


    短則一兩年長則三五年,功臣集團將會徹底失去對大漢朝政的影響力,從大漢政壇中消失。


    他們,已經被剛剛登基的十六歲皇帝劉徹逼上了絕路!


    這種時候了,也別提什麽臉麵這種東西。


    隻能寄希望於竇漪房這位太皇太後了。


    竇漪房惡狠狠地開口道:


    “此事老婦知道了,你們且迴去就是。”


    而另外一邊,剛剛登基的劉徹也是豪情萬丈,單獨召見了丞相衛綰。


    “衛卿家,你最近舉賢良的工作非常好,朕很滿意!”


    衛綰聞言,老臉立刻笑開了花。


    “都是陛下智珠在握,臣隻不過是為陛下鞍前馬後,還是陛下英明才有了如今大漢的新氣象!”


    劉徹嗯了一聲,對著衛綰道:


    “衛卿家,你覺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想法如何?”


    衛綰想都沒想就開口道:


    “董仲舒既然被陛下點為賢良之首,他的想法自然是對的!”


    劉徹越發高興了。


    “對對對,就是這樣!”


    父皇給朕留下的這個丞相,是多麽的忠厚老實,讓人喜歡啊。


    衛綰沉吟片刻,試探性地開口道:


    “陛下的意思是,讓臣以丞相的命令下詔,直接罷黜百家?”


    能讓漢文帝、漢景帝和劉徹祖孫三代都覺得“忠厚老實”的臣子,當然不可能僅僅是忠厚老實而已。


    體貼上意是必須的!


    劉徹笑開了花。


    “不,罷黜百家還是太過分了。”


    “朕覺得,申不害、商鞅、韓非,嗯,還有蘇秦、張儀的學術都是容易擾亂國家的,衛卿覺得呢?”


    衛綰立刻斬釘截鐵地開口道:


    “臣也覺得如此,臣迴去這就以丞相府的名義上書陛下,請罷這些人的學術,禁止在大漢朝廷出現!”


    【劉徹其實還是吸取了父親漢景帝教訓的,他並沒有直接針對黃老學派,而是先罷黜了法家和縱橫家兩大學派。】


    【但劉徹依舊低估了自家親奶奶,大漢太皇太後竇漪房。】


    這一天正是朝會,劉徹依照慣例上朝。


    這位年輕皇帝的心中充滿了激動。


    丞相衛綰是個俯首帖耳的廢物,禦史大夫趙綰則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最佳打手。


    在這兩位職位最高的大臣配合下,儒家的上位已經勢不可擋了!


    劉徹並不是什麽儒家的信徒,他之所以一手主導儒家上位,就是為了打破黃老學派功臣集團主導的舊製度,讓皇帝真正成為一言九鼎,無人可以掣肘的九五至尊!


    而現在,這個目標近在咫尺。


    “父皇啊父皇,你在天有靈,看到朕的作為,也應該感到欣慰了吧?”


    劉徹想到這裏,心中油然浮現出驕傲。


    父皇將近二十年在位都沒有做到的事情,朕剛剛登基就馬上實現了!


    等劉徹在皇位坐下,君臣見禮完畢,剛剛準備宣布朝會開始時,異變突生。


    側門裏又走進來一個太監,高聲道:


    “太皇太後駕到!”


    隨後,老邁的竇漪房緩緩出現。


    劉徹頓時一怔,心中湧現出不太好的預感。


    竇漪房今天突然駕臨朝會,事先竟然完全沒有和劉徹這個皇帝打招唿!


    但竇漪房的確是有資格來的。


    劉徹畢竟隻有十六歲,法理上來說,太皇太後和太後都有資格攝政!


    劉徹之所以能大展拳腳,是因為太皇太後竇漪房和太後王娡都選擇了不上朝,不幹擾。


    但,隻要她們想上朝,她們就能上朝。


    隻要她們想動用攝政的權力,十六歲的劉徹也無話可說,無法反對!


    就在這種極大的不安中,劉徹帶領群臣向竇漪房行禮。


    竇漪房走到劉徹身後一處垂著珠簾的坐席,緩緩坐下。


    等眾人行禮完畢,竇漪房的聲音直接響起。


    “衛綰何在?”


    丞相衛綰不敢怠慢,起身道:


    “老臣在此,不知太皇太後有何聖訓?”


    竇漪房的聲音繼續從珠簾後麵傳出,冷淡道:


    “衛綰啊,你是個忠厚的,但你也老了,今天就告老迴家,好生頤養天年吧。”


    大殿中,頓時傳出一陣低低的、無法抑製的嘩然聲。


    所有人都沒想到,竇漪房一上來,直接就廢了衛綰這個丞相!


    衛綰臉色大變,過了好一會才顫聲道:


    “老臣領旨。”


    行了一禮之後,衛綰失魂落魄的離開了大殿。


    劉徹看著衛綰離開的身影,表情也是劇變。


    衛綰雖然不是出身儒家的丞相,但衛綰對劉徹事無巨細完全配合,簡直比出身儒家的人做的還要更好!


    衛綰被罷相,意味著劉徹的改革失去了一大臂助。


    等衛綰離開之後,珠簾中又傳出了聲音。


    “竇嬰是個老實本分的,讓他來接替衛綰當丞相吧。”


    “皇帝,你覺得如何?”


    劉徹一時默然。


    竇嬰是誰?


    太皇太後竇漪房的侄子!


    而且,竇氏的家學就是黃老。


    這也就意味著,黃老學派又一次拿到了丞相的位置!


    但劉徹無法反對。


    按照法理,這個時候的太皇太後竇漪房才是真正擁有治國最高權力的人。


    劉徹隻能道:


    “朕沒有意見。”


    眾人目光頓時落在竇嬰身上。


    竇嬰臉上還殘存著震驚、意外的表情,顯然對今日之事並不知情。


    有太皇太後的任命和皇帝的同意,竇嬰就這麽成為了新任大漢丞相。


    等竇嬰謝恩完畢,珠簾中再度傳出竇漪房的聲音。


    “好了,老婦累了,今天就不繼續上朝了,你們跟皇帝繼續討論吧。”


    說完,竇漪房離開坐席,在太監們小心翼翼的攙扶和簇擁下離開了大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盤點敗家皇帝,開國太祖們傻眼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石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石堅並收藏盤點敗家皇帝,開國太祖們傻眼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