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大明黨派之爭,福王就藩,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盤點敗家皇帝,開國太祖們傻眼了 作者:張石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東林黨在剛剛建立的時候,由於多為在朝堂不得誌之人,勢力頗為弱小。】
【但隨著他們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朝廷之中也有許多人加入其中。】
【此時的大明朝廷之中,除去新生的東林黨外,還有浙黨、楚黨、齊黨、晉黨……】
【各種以地域、姻親、利益關係而誕生的黨派盤根錯節,相互攻訐。】
【臣子之間不再以國家利益為重,而是“非我一黨其心必異”,竭盡全力庇護和幫助自家黨派成員,不惜一切代價打壓其他黨派的成員。】
朱翊鈞坐在禦書房之中,嗬嗬地冷笑起來。
“好,亂起來好啊。”
“這些個混賬東西,以前不是喜歡團結一致的反對朕嗎?”
“朕現在就在宮裏看著你們狗咬狗,看你們將來還有沒有時間找朕的麻煩,哈哈哈!”
朱翊鈞笑了片刻,順手拿起一份奏折。
奏折上的內容顯露在金幕畫麵之中。
“……皇子朱常洵,已獲封福王數年,理當就藩。還請陛下下旨,著福王殿下早日就藩。”
朱翊鈞的臉色頓時一下子就變得陰冷了下去。
“混賬!這些該死的家夥,就不能給朕一點點開心的時間嗎?”
“朕已經讓常洵把太子的位置讓出來了,隻不過是讓常洵在京師陪一陪朕,這都要被他們置喙嗎?”
朱翊鈞怒氣衝衝地提起朱筆,在上麵批示。
“混賬之言,離間朕父子感情,著錦衣衛調查!”
【朱翊鈞或許忘了一點,那就是逆反心理並非他獨享,而是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
【當朱翊鈞對臣子們進行了多年的無視和壓製後,臣子們也同樣會抓住任何一個機會進行反擊。】
【福王朱常洵獲得冊封卻遲遲不就藩,太子朱常洛在皇宮內處境艱難,這又一次引起了文官集團的擔憂。】
【朱常洵脾氣性格酷似朱翊鈞,這正是文官集團的死穴,沒有人希望下一個皇帝還和朱翊鈞一樣。】
畫麵中,一名太監正在稟報:
“陛下,去年的礦稅……”
朱翊鈞打斷了太監的話。
“去年礦稅所有剩餘的銀兩,全部賜予福王。”
“啊?”太監愣了一下,很快領命。
想了想,太監又道:
“福王府建造已經花費了二十萬兩,將近其他藩王預算十倍,是否需要控製?”
朱翊鈞擺了擺手,道:
“二十萬兩算什麽?給朕好好的造,不管多少錢,一定要造得讓福王滿意!”
【最終,福王朱常洵在洛陽的藩王府邸總造價達到了二十七萬兩白銀,超出了其他所有皇子藩王府邸造價總和的三倍還多。】
【不僅如此,朱常洵大婚的花費為三十萬兩白銀,同樣遠超太子朱常洛。】
【隨著時間一年年過去,在萬曆四十年,群臣對福王朱常洵遲遲不就藩的忍耐也到了極限。】
畫麵中,此時的大明首輔葉向高對著朱翊鈞沉聲道:
“陛下,還請讓福王盡早就藩,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朱翊鈞擺了擺手。
“好,等明年春天就讓常洵就藩。”
【然而,到了萬曆四十一年夏天,朱常洵依舊沒有就藩,這引起了朝堂群臣更大的不滿。】
葉向高有些憤怒地站在朱翊鈞的麵前,開口道:
“若陛下執意不讓福王就藩,那老臣隻能乞骸骨告老,免受無數同僚詰難。”
說完,葉向高直接把辭職的奏折高高舉起。
朱翊鈞陷入默然。
登基四十年,朱翊鈞如今已經是一個五十歲的老者了。
他似乎也開始失去了一些叛逆的心思,緩緩地歎了一口氣。
“朕會和鄭貴妃商量一下。”
葉向高皺了皺眉,心中頗為不滿。
堂堂皇帝讓皇子就藩,怎麽還需要詢問一個妃子?
但葉向高也知道,鄭貴妃受寵多年,又是福王的親生母親,在後宮勢力龐大,確實難以得罪。
“請陛下早日決斷,內閣會立刻擬旨。”
朱翊鈞去找到了鄭貴妃。
將近四十歲的鄭貴妃依舊顯得頗為嫵媚端莊,聞言不由皺起眉頭,道:
“陛下,不是說好讓常洵孩兒能一直陪伴妾身的嘛。”
麵對鄭貴妃的撒嬌耍賴,朱翊鈞歎了一口氣。
“已經十一年了,時間夠久了。”
“也該去就藩了,再鬧下去,朕也壓不住那些大臣了。”
鄭貴妃忙道:
“陛下,您可是大明的主宰,這天底下哪裏有您辦不到的事情?”
朱翊鈞哼了一聲,突然想起了今天在禦書房看到的奏折。
那是一封曆數過去十年來,在大明各地因為礦稅而爆發的大小起義。
萬曆朝北方起義示意圖
萬曆朝南方起義示意圖
這些起義規模有大有小,大的往往能波及一個行省,小的也能影響至少一縣、一府之地。
【朱翊鈞突然發現,自己征收了這麽多年的礦稅,是真的讓大明變得遍地烽火了。】
【而礦稅隻有兩個受益者,一個是朱翊鈞本人,另外一個就是福王朱常洵。】
朱翊鈞看著麵前的鄭貴妃,緩緩道:
“這些年,為了補償朱常洵,朕已經做了很多對不起天下人、對不起常洛的事情了。”
“愛妃,朕知道你心裏不滿意,但常洛確實比常洵更適合繼承大統,也更被天下群臣喜愛。”
“你,不要鬧了。”
鄭貴妃聞言,俏臉頓時變得無比蒼白。
這位被朱翊鈞寵愛了幾十年的貴妃,她的心中有什麽東西砰一下破碎了。
過了片刻,鄭貴妃咬著牙,開口道:
“陛下,要讓常洵去就藩也行,妾身有幾個條件。”
“朝廷這邊至少要賜田地四萬頃給常洵,也好讓他將來能有點田產!”
朱翊鈞想了想,答應下來。
“朕會讓內閣商議此事。”
內閣接到朱翊鈞的旨意,直接炸鍋了。
葉向高一拍桌子,勃然大怒。
“簡直胡鬧!”
“如今全國土地隻有五百萬頃,一次將四萬頃劃撥給福王,朝廷就直接損失了整個天下百分之一的土地,這怎麽行?”
定了定神,葉向高咬牙道:
“兩萬頃,絕對不能再多了!”
【但緊接著,鄭貴妃又提出了更多的條件。】
一,籍沒張居正的財業,尚存官的撥歸福王府。
二,從揚州到安徽太平,沿江各種雜稅撥歸福王府。
三,四川鹽井的四成收益劃歸福府。
四,請淮鹽一千三百引。
對此,朱翊鈞也是一概答應。
【就在眾人都覺得鄭貴妃應該滿意的時候,這位貴妃竟然又提出了一項要求。】
鄭貴妃對著朱翊鈞道:
“陛下,明年就是太後大壽了。”
“常洵可是太後的孫兒,就讓常洵先等到太後大壽之後,再起身就藩,也顯得常洵的一片孝心。”
朱翊鈞啞然片刻,麵對鄭貴妃的撒嬌,還是答應下來。
這下子,文官們的反應更加的激烈了。
葉向高看著麵前由司禮監送來的,宣布朱常洵明年大壽之後才就藩的奏折,表情非常平靜地將這奏折推了迴去。
“去告訴司禮監諸位公公和陛下,這封奏折,內閣封還了。”
太監大吃一驚。
“葉閣老,你……”
葉向高麵無表情地開口。
“你耳聾了?迴去告訴司禮監和陛下,內閣封還這份旨意,不會對外頒發。”
“若是陛下想要頒發,盡管用中旨便是。”
【內閣雖然有封還聖旨的權力,但從內閣製度正式確立起,封還皇帝旨意的次數就少之又少。】
【葉向高極為罕見地動用了這種權力,便是在向朱翊鈞和鄭貴妃傳達大明整個文官集團的態度。】
【這下子,就連深居宮中多年李太後都看不下去了。】
白發蒼蒼的李太後,指著朱翊鈞破口大罵。
“這天下到底是朱家的還是鄭家的?”
“區區一個不是太子的孫兒,對老婦來說有甚麽要緊的?”
“太子常洛你不管,天天去看朱常洵那個癡肥如豬的東西做什麽?”
“讓那個豬孫子馬上滾出京城,老婦不想看到他!”
這番大罵,讓鄭貴妃冷汗淋漓,跪在地上一句話都不敢說。
朱翊鈞也是低著頭,沒有說話。
【然而,即便是李太後發火了,朱翊鈞也依舊對鄭貴妃的話聽信盲從,並沒有讓朱常洵去就藩。】
【李太後一氣之下,很快臥床不起,最終去世。】
【李太後去世之後,朝臣們的忍耐終於到了極限。】
京城,葉府。
葉向高環視一圈在場的幾名大明重臣。
這些重臣,分別是東林黨、浙黨、齊黨、楚黨、晉黨……
所有大明政壇黨派的當今領袖,全部聚集在此。
葉向高深吸一口氣,平靜開口:
“諸位,太後死了,皇宮裏再也沒有任何人能庇護太子殿下了。”
另外一名大明重臣微微冷笑。
“若是福王繼續留在皇宮裏,梃擊案的重演是遲早的事情。”
又有一名大明重臣緩緩道:
“沒了太後,太子身邊又都是鄭貴妃的人,恐怕都不需要什麽梃擊,隻要一碗毒藥就能讓太子死得悄無聲息,毫無破綻。”
葉向高沉聲道:
“不能再忍讓了,諸位。福王是絕對不能繼續留在京師的,必須要即刻就藩!”
“這一次,我們要讓鄭貴妃知道,我們是拿她沒有辦法,但如果福王不走,我們就毀了她的娘家鄭家,讓朝廷之中每一個敢阿附鄭氏的臣子永無出頭之日!”
“今天,我們就要聯手警告鄭家。但凡太子傷了一根汗毛,鄭家第二天就得舉族陪葬!”
又一名大明重臣冷冷一笑。
“鄭家?讓鄭家轉告鄭氏,到時候死的不止是他們,福王也得死!”
“鄭氏要是不相信我們的話,那就讓她走著瞧!”
所有的黨派領袖不約而同地點頭。
“就這麽辦!”
【內鬥多年,相互之間不知道結下多少仇怨的大明朝廷各個黨派,在“第二個朱翊鈞”即將出現的威脅下,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聯手。】
【李太後死後,雪片一般的奏折飛入宮中,數量甚至遠超當年國本之爭。】
【於此同時,鄭貴妃的勢力開始被各大黨派聯合起來,瘋狂打壓。】
【鄭家的諸多罪狀被一一翻出,都察院的禦史不停彈劾。】
【大量為了權勢而阿附鄭貴妃的官員一夜之間被孤立,遭遇了強力打擊。】
【許多原先屬於鄭貴妃一黨的官員非常迅速地改變了立場,同樣言辭激烈地上書皇帝,要求福王朱常洵立刻就藩!】
鄭貴妃臉色蒼白,跑來找朱翊鈞哭訴。
“陛下,那些人這一次是要整死常洵和妾身啊,你得為妾身做主啊。”
這一次,鄭貴妃終於害怕了。
她本以為,大明朝堂內鬥不休,不可能擰成一股繩來反對兒子朱常洵。
過去的十多年不都這樣嗎?
但這個恃寵而驕、目光短淺的女人並不明白,她的兒子越像朱翊鈞,大臣們就越不可能讓朱常洵登上這個皇位!
朱翊鈞歎了一口氣,看著鄭貴妃,目光也有些奇特。
“愛妃,你知不知道,這一次,是所有大臣都在反對你?”
鄭貴妃愣住了。
“陛下,您說什麽?”
朱翊鈞表情平靜地開口。
“愛妃,天下所有的臣民都反對你,都要求朕讓常洵立刻出京就封。”
“所有人,你明白嗎?”
“出了這座皇宮,就沒有任何人會支持常洵了。”
“朕問你,就算朕現在立刻下旨讓常洵當太子,你覺得他當得上嗎?”
“朕現在就可以告訴你答案,若是常洵當了太子,等朕死去之後,他第二天就會被天下所有人推翻,成為大明的亡國之君了。”
鄭貴妃的瞳孔徹底失去了焦距。
【萬曆四十二年二月,在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下,福王朱常洵終於離開京師,前往洛陽就藩。】
【這位福王顯然並不願意,他和他愚蠢的母妃一樣覺得自己還有爭奪皇位的機會。】
【從京師到洛陽這段距離,朱常洵用了整整三個多月,幾乎是龜爬一樣的速度抵達。】
【但任憑他再怎麽拖延,在整個文官士大夫集團的嚴防死守下,他沒有找到任何機會。】
【此後,直到太子朱常洛登基為止,文官集團各個黨派雖然依舊惡鬥不休,卻在保護朱常洛這件事情上取得了驚人的統一。】
畫麵中,一名又一名的大臣,借助各種機會接觸朱常洛,給朱常洛加油打氣。
“太子殿下放心,天下臣民都在掛念著您的安危。”
“這些狗奴才,誰若是敢為難您,您說一個名字,臣讓他在宮外的親族死絕!”
“殿下不必驚慌,天下人心在您這邊,就算是陛下也改變不了!”
幾乎每隔幾天,就有一份來自不同黨派官員的奏章送到朱翊鈞的禦案上。
內容出奇的一致,給陛下和皇太子問安!
這並非暗示,而是對朱翊鈞的明示。
陛下,我們可以讓你安安穩穩的當一輩子的皇帝。
但下一位皇帝,必須是太子朱常洛,不能是其他人!
【正是在這種全天下文官的強大壓力下,太子朱常洛雖然先後失去了母親恭妃和奶奶李太後的庇護,鄭貴妃和鄭家卻依舊不敢對朱常洛下手,最終讓朱常洛平平安安地活到了繼位之時。】
【朱常洛也是繼朱標之後,大明第二個獲得了整個文官集團全力支持的臣子。】
看到這裏,曆朝曆代的皇帝們大多哭笑不得。
劉邦忍不住發了一條彈幕。
【漢高祖劉邦:不是,這個朱翊鈞也太離譜了,這人怎麽能離譜到這種程度?】
【光武帝劉秀:說實話,被天下臣民厭惡的皇帝,王莽就算一個。但朕覺得,朱翊鈞和王莽也是不分伯仲啊。】
【宋太祖趙匡胤:你們也別說朕的大宋怎麽怎麽樣了,至少宋徽宗和宋欽宗可沒有被整個官員集團厭惡到這種地步吧?】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朕可以很肯定地告訴你們,直到朕這個時候,朱翊鈞也應該是華夏五千年唯一一個失去所有臣子信任的皇帝,別無他人。】
大明世界之中,一片鴉雀無聲。
朱元璋揉著太陽穴,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麽好。
朱允炆是離譜了點,敗家了點,但歸根結底,還是爭霸天下輸了。
朱祁鎮嘛,土木堡事變之前確實也是蠢材一個,但第二次登基後也改邪歸正迷途知返了,給朱元璋的觀感甚至比朱允炆還要好一點。
但這個朱翊鈞,就真的讓朱元璋無言以對了。
朱元璋無奈地開口。
“你們說說,這小子究竟怎麽做到的?”
一直以來慣用大嗓門的朱棣也說不出話了。
對啊,怎麽做到的?
皇帝掌控著一個國家的至高權力,有權力,就一定會有臣子願意跪舔。
朱翊鈞是怎麽能做到明明是皇帝,卻讓臣子們恨不得他馬上去死的?
朱高熾歎了一口氣,道:
“所以朱翊鈞叛逆了一輩子,最後卻發現,大明的所有臣子們都被他弄的叛逆了?”
眾人啞口無言,都覺得這簡直是一個絕妙的反諷。
叛逆了一輩子,最後的結果是發現身邊的所有人都背叛了自己……
朱元璋默然片刻,緩緩說出了兩個字。
“蠢材。”
“三個皇帝裏,朱翊鈞是唯一一個沒有打過敗仗的,卻是朕覺得最蠢的那一個。”
朱棣幹咳一聲,道:
“父皇,您也別急著下結論。”
朱元璋怒視朱棣。
“你什麽意思,莫非覺得朕說得不對?”
朱棣趕忙幹笑道:
“兒臣想說的是,朱翊鈞這小子都把國家折騰成這種樣子了,那接下來若是再爆發戰爭,大明恐怕就真打不贏了。”
朱元璋默然片刻,一腳踹了出去。
“烏鴉嘴!”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正當朱翊鈞的昏庸統治讓大明這個曾經的巨人被折磨得奄奄一息千瘡百孔之時,在大明的東北邊疆,一個雄心勃勃的挑戰者終於崛起了。】
畫麵中出現了一個對觀眾們來說也算比較熟悉的身影。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此時的努爾哈赤頭頂,戴著閃耀的王冠,身上穿著同樣閃耀的龍袍。
他一揮袖子,昂然就座,腦袋後麵的金錢鼠尾隨之飄揚。
在努爾哈赤的麵前,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恭敬侍立。
在四大貝勒的後方,是女真八旗諸貝勒、大臣。
再後麵,則是臣服於努爾哈赤的諸多臣子、部落酋長。
所有人分成整齊的八個陣營,在各自對應的旗下站立。
等努爾哈赤坐下之後,眾人整齊下跪。
“臣等見過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萬曆四十三年,已經基本統一了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時年五十八歲的努爾哈赤正式稱汗,重建對女真人來說代表著曾經夢想和榮光的“金”國,史稱“後金”。】
【非常諷刺的是,由於努爾哈赤的收買以及大明內部混亂的政治鬥爭,明朝在抗倭戰爭之後的十多年裏對努爾哈赤的擴張行為視而不見。】
【直到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的前一年,薊遼總督在稟報朱翊鈞的奏折上依舊口稱“努爾哈赤對大明極為恭順,毫無不敬之心”。】
畫麵中,朱翊鈞在得到了努哈爾赤建立後金的奏報之後大為憤怒。
“混賬東西,不是之前還說努爾哈赤對朕很恭順嗎?”
“連金國這個國號都弄出來了,你們還敢說他對朕恭順?”
“來人啊,立刻給朕集結大軍,朕要滅了努爾哈赤這個混賬東西,給遼東來第二次犁庭掃穴!”
在大明曆史上,成化皇帝朱見深曾經對女真發動過一次“犁庭掃穴”,史稱“成化犁庭”。
看到這裏,大清世界之中,弘曆忍不住嘴角翹起,露出一絲嘲諷笑意。
這一幕恰好被康熙看見。
康熙皺了皺眉頭,開口道:
“弘曆,你似乎有些不以為然?”
弘曆忙道:
“迴皇祖的話,孫臣看過明史,那個所謂的成化犁庭,明軍不過斬首六百三十餘人,俘虜二百四十餘人。”
“唯一值得稱道的,或許就是迫害了咱們愛新覺羅的先祖董山大人。”
“就這點戰績,朱翊鈞居然還有臉吹噓,說什麽第二次犁庭掃穴,怕不是要笑死人了!”
弘曆剛說完,胤禛的臉色頓時變得極為難看,一聲怒吼。
“無知小兒,給我閉嘴!”
【但隨著他們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朝廷之中也有許多人加入其中。】
【此時的大明朝廷之中,除去新生的東林黨外,還有浙黨、楚黨、齊黨、晉黨……】
【各種以地域、姻親、利益關係而誕生的黨派盤根錯節,相互攻訐。】
【臣子之間不再以國家利益為重,而是“非我一黨其心必異”,竭盡全力庇護和幫助自家黨派成員,不惜一切代價打壓其他黨派的成員。】
朱翊鈞坐在禦書房之中,嗬嗬地冷笑起來。
“好,亂起來好啊。”
“這些個混賬東西,以前不是喜歡團結一致的反對朕嗎?”
“朕現在就在宮裏看著你們狗咬狗,看你們將來還有沒有時間找朕的麻煩,哈哈哈!”
朱翊鈞笑了片刻,順手拿起一份奏折。
奏折上的內容顯露在金幕畫麵之中。
“……皇子朱常洵,已獲封福王數年,理當就藩。還請陛下下旨,著福王殿下早日就藩。”
朱翊鈞的臉色頓時一下子就變得陰冷了下去。
“混賬!這些該死的家夥,就不能給朕一點點開心的時間嗎?”
“朕已經讓常洵把太子的位置讓出來了,隻不過是讓常洵在京師陪一陪朕,這都要被他們置喙嗎?”
朱翊鈞怒氣衝衝地提起朱筆,在上麵批示。
“混賬之言,離間朕父子感情,著錦衣衛調查!”
【朱翊鈞或許忘了一點,那就是逆反心理並非他獨享,而是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
【當朱翊鈞對臣子們進行了多年的無視和壓製後,臣子們也同樣會抓住任何一個機會進行反擊。】
【福王朱常洵獲得冊封卻遲遲不就藩,太子朱常洛在皇宮內處境艱難,這又一次引起了文官集團的擔憂。】
【朱常洵脾氣性格酷似朱翊鈞,這正是文官集團的死穴,沒有人希望下一個皇帝還和朱翊鈞一樣。】
畫麵中,一名太監正在稟報:
“陛下,去年的礦稅……”
朱翊鈞打斷了太監的話。
“去年礦稅所有剩餘的銀兩,全部賜予福王。”
“啊?”太監愣了一下,很快領命。
想了想,太監又道:
“福王府建造已經花費了二十萬兩,將近其他藩王預算十倍,是否需要控製?”
朱翊鈞擺了擺手,道:
“二十萬兩算什麽?給朕好好的造,不管多少錢,一定要造得讓福王滿意!”
【最終,福王朱常洵在洛陽的藩王府邸總造價達到了二十七萬兩白銀,超出了其他所有皇子藩王府邸造價總和的三倍還多。】
【不僅如此,朱常洵大婚的花費為三十萬兩白銀,同樣遠超太子朱常洛。】
【隨著時間一年年過去,在萬曆四十年,群臣對福王朱常洵遲遲不就藩的忍耐也到了極限。】
畫麵中,此時的大明首輔葉向高對著朱翊鈞沉聲道:
“陛下,還請讓福王盡早就藩,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朱翊鈞擺了擺手。
“好,等明年春天就讓常洵就藩。”
【然而,到了萬曆四十一年夏天,朱常洵依舊沒有就藩,這引起了朝堂群臣更大的不滿。】
葉向高有些憤怒地站在朱翊鈞的麵前,開口道:
“若陛下執意不讓福王就藩,那老臣隻能乞骸骨告老,免受無數同僚詰難。”
說完,葉向高直接把辭職的奏折高高舉起。
朱翊鈞陷入默然。
登基四十年,朱翊鈞如今已經是一個五十歲的老者了。
他似乎也開始失去了一些叛逆的心思,緩緩地歎了一口氣。
“朕會和鄭貴妃商量一下。”
葉向高皺了皺眉,心中頗為不滿。
堂堂皇帝讓皇子就藩,怎麽還需要詢問一個妃子?
但葉向高也知道,鄭貴妃受寵多年,又是福王的親生母親,在後宮勢力龐大,確實難以得罪。
“請陛下早日決斷,內閣會立刻擬旨。”
朱翊鈞去找到了鄭貴妃。
將近四十歲的鄭貴妃依舊顯得頗為嫵媚端莊,聞言不由皺起眉頭,道:
“陛下,不是說好讓常洵孩兒能一直陪伴妾身的嘛。”
麵對鄭貴妃的撒嬌耍賴,朱翊鈞歎了一口氣。
“已經十一年了,時間夠久了。”
“也該去就藩了,再鬧下去,朕也壓不住那些大臣了。”
鄭貴妃忙道:
“陛下,您可是大明的主宰,這天底下哪裏有您辦不到的事情?”
朱翊鈞哼了一聲,突然想起了今天在禦書房看到的奏折。
那是一封曆數過去十年來,在大明各地因為礦稅而爆發的大小起義。
萬曆朝北方起義示意圖
萬曆朝南方起義示意圖
這些起義規模有大有小,大的往往能波及一個行省,小的也能影響至少一縣、一府之地。
【朱翊鈞突然發現,自己征收了這麽多年的礦稅,是真的讓大明變得遍地烽火了。】
【而礦稅隻有兩個受益者,一個是朱翊鈞本人,另外一個就是福王朱常洵。】
朱翊鈞看著麵前的鄭貴妃,緩緩道:
“這些年,為了補償朱常洵,朕已經做了很多對不起天下人、對不起常洛的事情了。”
“愛妃,朕知道你心裏不滿意,但常洛確實比常洵更適合繼承大統,也更被天下群臣喜愛。”
“你,不要鬧了。”
鄭貴妃聞言,俏臉頓時變得無比蒼白。
這位被朱翊鈞寵愛了幾十年的貴妃,她的心中有什麽東西砰一下破碎了。
過了片刻,鄭貴妃咬著牙,開口道:
“陛下,要讓常洵去就藩也行,妾身有幾個條件。”
“朝廷這邊至少要賜田地四萬頃給常洵,也好讓他將來能有點田產!”
朱翊鈞想了想,答應下來。
“朕會讓內閣商議此事。”
內閣接到朱翊鈞的旨意,直接炸鍋了。
葉向高一拍桌子,勃然大怒。
“簡直胡鬧!”
“如今全國土地隻有五百萬頃,一次將四萬頃劃撥給福王,朝廷就直接損失了整個天下百分之一的土地,這怎麽行?”
定了定神,葉向高咬牙道:
“兩萬頃,絕對不能再多了!”
【但緊接著,鄭貴妃又提出了更多的條件。】
一,籍沒張居正的財業,尚存官的撥歸福王府。
二,從揚州到安徽太平,沿江各種雜稅撥歸福王府。
三,四川鹽井的四成收益劃歸福府。
四,請淮鹽一千三百引。
對此,朱翊鈞也是一概答應。
【就在眾人都覺得鄭貴妃應該滿意的時候,這位貴妃竟然又提出了一項要求。】
鄭貴妃對著朱翊鈞道:
“陛下,明年就是太後大壽了。”
“常洵可是太後的孫兒,就讓常洵先等到太後大壽之後,再起身就藩,也顯得常洵的一片孝心。”
朱翊鈞啞然片刻,麵對鄭貴妃的撒嬌,還是答應下來。
這下子,文官們的反應更加的激烈了。
葉向高看著麵前由司禮監送來的,宣布朱常洵明年大壽之後才就藩的奏折,表情非常平靜地將這奏折推了迴去。
“去告訴司禮監諸位公公和陛下,這封奏折,內閣封還了。”
太監大吃一驚。
“葉閣老,你……”
葉向高麵無表情地開口。
“你耳聾了?迴去告訴司禮監和陛下,內閣封還這份旨意,不會對外頒發。”
“若是陛下想要頒發,盡管用中旨便是。”
【內閣雖然有封還聖旨的權力,但從內閣製度正式確立起,封還皇帝旨意的次數就少之又少。】
【葉向高極為罕見地動用了這種權力,便是在向朱翊鈞和鄭貴妃傳達大明整個文官集團的態度。】
【這下子,就連深居宮中多年李太後都看不下去了。】
白發蒼蒼的李太後,指著朱翊鈞破口大罵。
“這天下到底是朱家的還是鄭家的?”
“區區一個不是太子的孫兒,對老婦來說有甚麽要緊的?”
“太子常洛你不管,天天去看朱常洵那個癡肥如豬的東西做什麽?”
“讓那個豬孫子馬上滾出京城,老婦不想看到他!”
這番大罵,讓鄭貴妃冷汗淋漓,跪在地上一句話都不敢說。
朱翊鈞也是低著頭,沒有說話。
【然而,即便是李太後發火了,朱翊鈞也依舊對鄭貴妃的話聽信盲從,並沒有讓朱常洵去就藩。】
【李太後一氣之下,很快臥床不起,最終去世。】
【李太後去世之後,朝臣們的忍耐終於到了極限。】
京城,葉府。
葉向高環視一圈在場的幾名大明重臣。
這些重臣,分別是東林黨、浙黨、齊黨、楚黨、晉黨……
所有大明政壇黨派的當今領袖,全部聚集在此。
葉向高深吸一口氣,平靜開口:
“諸位,太後死了,皇宮裏再也沒有任何人能庇護太子殿下了。”
另外一名大明重臣微微冷笑。
“若是福王繼續留在皇宮裏,梃擊案的重演是遲早的事情。”
又有一名大明重臣緩緩道:
“沒了太後,太子身邊又都是鄭貴妃的人,恐怕都不需要什麽梃擊,隻要一碗毒藥就能讓太子死得悄無聲息,毫無破綻。”
葉向高沉聲道:
“不能再忍讓了,諸位。福王是絕對不能繼續留在京師的,必須要即刻就藩!”
“這一次,我們要讓鄭貴妃知道,我們是拿她沒有辦法,但如果福王不走,我們就毀了她的娘家鄭家,讓朝廷之中每一個敢阿附鄭氏的臣子永無出頭之日!”
“今天,我們就要聯手警告鄭家。但凡太子傷了一根汗毛,鄭家第二天就得舉族陪葬!”
又一名大明重臣冷冷一笑。
“鄭家?讓鄭家轉告鄭氏,到時候死的不止是他們,福王也得死!”
“鄭氏要是不相信我們的話,那就讓她走著瞧!”
所有的黨派領袖不約而同地點頭。
“就這麽辦!”
【內鬥多年,相互之間不知道結下多少仇怨的大明朝廷各個黨派,在“第二個朱翊鈞”即將出現的威脅下,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聯手。】
【李太後死後,雪片一般的奏折飛入宮中,數量甚至遠超當年國本之爭。】
【於此同時,鄭貴妃的勢力開始被各大黨派聯合起來,瘋狂打壓。】
【鄭家的諸多罪狀被一一翻出,都察院的禦史不停彈劾。】
【大量為了權勢而阿附鄭貴妃的官員一夜之間被孤立,遭遇了強力打擊。】
【許多原先屬於鄭貴妃一黨的官員非常迅速地改變了立場,同樣言辭激烈地上書皇帝,要求福王朱常洵立刻就藩!】
鄭貴妃臉色蒼白,跑來找朱翊鈞哭訴。
“陛下,那些人這一次是要整死常洵和妾身啊,你得為妾身做主啊。”
這一次,鄭貴妃終於害怕了。
她本以為,大明朝堂內鬥不休,不可能擰成一股繩來反對兒子朱常洵。
過去的十多年不都這樣嗎?
但這個恃寵而驕、目光短淺的女人並不明白,她的兒子越像朱翊鈞,大臣們就越不可能讓朱常洵登上這個皇位!
朱翊鈞歎了一口氣,看著鄭貴妃,目光也有些奇特。
“愛妃,你知不知道,這一次,是所有大臣都在反對你?”
鄭貴妃愣住了。
“陛下,您說什麽?”
朱翊鈞表情平靜地開口。
“愛妃,天下所有的臣民都反對你,都要求朕讓常洵立刻出京就封。”
“所有人,你明白嗎?”
“出了這座皇宮,就沒有任何人會支持常洵了。”
“朕問你,就算朕現在立刻下旨讓常洵當太子,你覺得他當得上嗎?”
“朕現在就可以告訴你答案,若是常洵當了太子,等朕死去之後,他第二天就會被天下所有人推翻,成為大明的亡國之君了。”
鄭貴妃的瞳孔徹底失去了焦距。
【萬曆四十二年二月,在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下,福王朱常洵終於離開京師,前往洛陽就藩。】
【這位福王顯然並不願意,他和他愚蠢的母妃一樣覺得自己還有爭奪皇位的機會。】
【從京師到洛陽這段距離,朱常洵用了整整三個多月,幾乎是龜爬一樣的速度抵達。】
【但任憑他再怎麽拖延,在整個文官士大夫集團的嚴防死守下,他沒有找到任何機會。】
【此後,直到太子朱常洛登基為止,文官集團各個黨派雖然依舊惡鬥不休,卻在保護朱常洛這件事情上取得了驚人的統一。】
畫麵中,一名又一名的大臣,借助各種機會接觸朱常洛,給朱常洛加油打氣。
“太子殿下放心,天下臣民都在掛念著您的安危。”
“這些狗奴才,誰若是敢為難您,您說一個名字,臣讓他在宮外的親族死絕!”
“殿下不必驚慌,天下人心在您這邊,就算是陛下也改變不了!”
幾乎每隔幾天,就有一份來自不同黨派官員的奏章送到朱翊鈞的禦案上。
內容出奇的一致,給陛下和皇太子問安!
這並非暗示,而是對朱翊鈞的明示。
陛下,我們可以讓你安安穩穩的當一輩子的皇帝。
但下一位皇帝,必須是太子朱常洛,不能是其他人!
【正是在這種全天下文官的強大壓力下,太子朱常洛雖然先後失去了母親恭妃和奶奶李太後的庇護,鄭貴妃和鄭家卻依舊不敢對朱常洛下手,最終讓朱常洛平平安安地活到了繼位之時。】
【朱常洛也是繼朱標之後,大明第二個獲得了整個文官集團全力支持的臣子。】
看到這裏,曆朝曆代的皇帝們大多哭笑不得。
劉邦忍不住發了一條彈幕。
【漢高祖劉邦:不是,這個朱翊鈞也太離譜了,這人怎麽能離譜到這種程度?】
【光武帝劉秀:說實話,被天下臣民厭惡的皇帝,王莽就算一個。但朕覺得,朱翊鈞和王莽也是不分伯仲啊。】
【宋太祖趙匡胤:你們也別說朕的大宋怎麽怎麽樣了,至少宋徽宗和宋欽宗可沒有被整個官員集團厭惡到這種地步吧?】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朕可以很肯定地告訴你們,直到朕這個時候,朱翊鈞也應該是華夏五千年唯一一個失去所有臣子信任的皇帝,別無他人。】
大明世界之中,一片鴉雀無聲。
朱元璋揉著太陽穴,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麽好。
朱允炆是離譜了點,敗家了點,但歸根結底,還是爭霸天下輸了。
朱祁鎮嘛,土木堡事變之前確實也是蠢材一個,但第二次登基後也改邪歸正迷途知返了,給朱元璋的觀感甚至比朱允炆還要好一點。
但這個朱翊鈞,就真的讓朱元璋無言以對了。
朱元璋無奈地開口。
“你們說說,這小子究竟怎麽做到的?”
一直以來慣用大嗓門的朱棣也說不出話了。
對啊,怎麽做到的?
皇帝掌控著一個國家的至高權力,有權力,就一定會有臣子願意跪舔。
朱翊鈞是怎麽能做到明明是皇帝,卻讓臣子們恨不得他馬上去死的?
朱高熾歎了一口氣,道:
“所以朱翊鈞叛逆了一輩子,最後卻發現,大明的所有臣子們都被他弄的叛逆了?”
眾人啞口無言,都覺得這簡直是一個絕妙的反諷。
叛逆了一輩子,最後的結果是發現身邊的所有人都背叛了自己……
朱元璋默然片刻,緩緩說出了兩個字。
“蠢材。”
“三個皇帝裏,朱翊鈞是唯一一個沒有打過敗仗的,卻是朕覺得最蠢的那一個。”
朱棣幹咳一聲,道:
“父皇,您也別急著下結論。”
朱元璋怒視朱棣。
“你什麽意思,莫非覺得朕說得不對?”
朱棣趕忙幹笑道:
“兒臣想說的是,朱翊鈞這小子都把國家折騰成這種樣子了,那接下來若是再爆發戰爭,大明恐怕就真打不贏了。”
朱元璋默然片刻,一腳踹了出去。
“烏鴉嘴!”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正當朱翊鈞的昏庸統治讓大明這個曾經的巨人被折磨得奄奄一息千瘡百孔之時,在大明的東北邊疆,一個雄心勃勃的挑戰者終於崛起了。】
畫麵中出現了一個對觀眾們來說也算比較熟悉的身影。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此時的努爾哈赤頭頂,戴著閃耀的王冠,身上穿著同樣閃耀的龍袍。
他一揮袖子,昂然就座,腦袋後麵的金錢鼠尾隨之飄揚。
在努爾哈赤的麵前,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恭敬侍立。
在四大貝勒的後方,是女真八旗諸貝勒、大臣。
再後麵,則是臣服於努爾哈赤的諸多臣子、部落酋長。
所有人分成整齊的八個陣營,在各自對應的旗下站立。
等努爾哈赤坐下之後,眾人整齊下跪。
“臣等見過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萬曆四十三年,已經基本統一了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時年五十八歲的努爾哈赤正式稱汗,重建對女真人來說代表著曾經夢想和榮光的“金”國,史稱“後金”。】
【非常諷刺的是,由於努爾哈赤的收買以及大明內部混亂的政治鬥爭,明朝在抗倭戰爭之後的十多年裏對努爾哈赤的擴張行為視而不見。】
【直到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的前一年,薊遼總督在稟報朱翊鈞的奏折上依舊口稱“努爾哈赤對大明極為恭順,毫無不敬之心”。】
畫麵中,朱翊鈞在得到了努哈爾赤建立後金的奏報之後大為憤怒。
“混賬東西,不是之前還說努爾哈赤對朕很恭順嗎?”
“連金國這個國號都弄出來了,你們還敢說他對朕恭順?”
“來人啊,立刻給朕集結大軍,朕要滅了努爾哈赤這個混賬東西,給遼東來第二次犁庭掃穴!”
在大明曆史上,成化皇帝朱見深曾經對女真發動過一次“犁庭掃穴”,史稱“成化犁庭”。
看到這裏,大清世界之中,弘曆忍不住嘴角翹起,露出一絲嘲諷笑意。
這一幕恰好被康熙看見。
康熙皺了皺眉頭,開口道:
“弘曆,你似乎有些不以為然?”
弘曆忙道:
“迴皇祖的話,孫臣看過明史,那個所謂的成化犁庭,明軍不過斬首六百三十餘人,俘虜二百四十餘人。”
“唯一值得稱道的,或許就是迫害了咱們愛新覺羅的先祖董山大人。”
“就這點戰績,朱翊鈞居然還有臉吹噓,說什麽第二次犁庭掃穴,怕不是要笑死人了!”
弘曆剛說完,胤禛的臉色頓時變得極為難看,一聲怒吼。
“無知小兒,給我閉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