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稅?”


    在聽到了朱翊鈞的話之後,在場的大臣們臉上都露出疑惑的表情。


    萬曆皇帝嗯了一聲,得意洋洋地開口。


    “近年來,大明礦業的收入可是下降得很厲害啊,去年才十二萬兩。”


    “但朕翻了一下之前的曆年收入,發現礦稅最多的時候可是一年能收至少五十萬兩白銀。”


    “隻要讓礦稅重新恢複到五十萬兩,朝廷一年能多出三十八萬兩,這虧空不就輕輕鬆鬆的填補上了嗎?”


    趙誌皋粗略一聽,覺得朱翊鈞的話,在邏輯上是沒問題的。


    然而……


    趙誌皋正色道:


    “陛下,大明礦稅下降,乃是因為大明之前發現的許多礦都已經開始產量枯竭。”


    “這種情況下多征收礦稅,恐怕……”


    其他大臣們聞言,也紛紛附和趙誌皋。


    本來一年產價值兩百萬兩的礦,朝廷收個五十萬兩當然是輕輕鬆鬆。


    現在一年產量價值都隻有六七十萬了,再收個五十萬兩的稅,這不是扯犢子嗎?


    朱翊鈞卻並不這麽看。


    他信心滿滿地開口。


    “爾等懂什麽?”


    “朕已經讓東廠和錦衣衛秘密查探過了,礦稅下降的根源並不是因為產量不夠,而是有人瞞報產量,私自售賣朝廷礦藏,中飽私囊!”


    趙誌皋欲言又止。


    朱翊鈞雙目一瞪,道:


    “你們若是不讓朕多征收礦稅,那你們自己來想想辦法,把每年這幾十萬兩的窟窿給朕補上!”


    趙誌皋默然片刻,小心翼翼地開口道:


    “不瞞陛下,其實朝廷如今國庫現銀還是能支撐幾年的,前提是不會再爆發像寧夏之戰那樣的大規模戰爭了。”


    朱翊鈞哼了一聲,道:


    “未雨綢繆,懂嗎?”


    “朕可不想萬一真出了點什麽事的時候,連一點反應都沒有!”


    趙誌皋正想說大明哪裏會有這麽多事的時候,突然想起一件事情,閉上了嘴巴。


    趙誌皋深吸一口氣,正色道:


    “陛下,臣以為礦稅之事茲事體大,不如先讓六部討論一番,弄個章程出來,再由內閣呈送到宮中?”


    趙誌皋這是打算用一個拖字訣。


    以正常的程序,這個章程想要出來,六部沒有幾個月的扯皮是搞不定的。


    等六部送到了內閣,內閣這邊少不得也要爭論、商討一番。


    再從內閣送上去給朱翊鈞,一年半載的時間也就過去了。


    到時候的朱翊鈞估計都忘了自己交待過這件事情了。


    朱翊鈞卻不買賬,一聲冷笑。


    “你們這些官官相護的戲碼,朕早就已經看透了!”


    “這一次,朕要用司禮監來負責這件事情,內閣六部就不用管了。”


    “什麽?”趙誌皋等人聞言,直接傻眼了。


    很快他們就反應過來,據理力爭。


    “陛下,這種事情本就該由戶部牽頭,刑部和工部提供協助,怎麽能讓司禮監那邊直接負責呢?”


    “陛下,之前嘉靖皇帝就用過太監征稅,民怨沸騰啊,還請陛下收迴成命!”


    一旁的幾名司禮監大太監聞言,頓時大為不滿。


    張鯨冷笑道:


    “說的這是什麽話,難道你們內閣是在給陛下做事,我們司禮監就沒有給陛下做事了?”


    張誠陰陽怪氣地開口道:


    “某些人,真以為幫陛下批個票擬就是什麽了不得的事情了。”


    “不就是收稅嗎,我們這些太監再不懂事也是要為陛下盡忠做事的,可不會像某些人一樣官官相護!”


    【朱翊鈞征收礦稅的事情,直接引發了內閣和司禮監兩大機構的激烈對立。】


    【這件事情由於涉及財政,無論內閣還是司禮監都不願意讓步。】


    【一時間,礦稅之事陷入僵局。】


    【還沒等朱翊鈞解決這件事情,另外一件和大明息息相關的事情又發生了。】


    鏡頭一轉,到了一座讓人頗為陌生的城池。


    這座城池中,各種人來人往。


    華夏曆朝曆代的皇帝們看著這座城池中的人,都感覺頗為古怪。


    劉邦忍不住發了一條彈幕。


    【漢高祖劉邦:這是什麽玩意,剃個半禿不禿的頭,還穿著木屐?】


    【秦始皇嬴政:這種看起來有點像戰國時代,但又有點吳越風格的著裝,難道是南蠻以南的服裝?】


    【昭烈帝劉備:始皇帝,朕的大漢已經征服緬甸了,我很負責的說,這絕對不是南蠻以南的服裝。】


    眾人議論紛紛中,貞觀世界,李世民的表情漸漸古怪。


    【唐太宗李世民:各位,這城池的風格,其實很像朕的大唐。還有這些穿衣服的風格,也很像是大唐的服裝進行的改動。朕懷疑,這應該是倭地。】


    【漢高祖劉邦:原來你大唐的服裝這麽醜?】


    【唐太宗李世民:怎麽可能!我的意思是,這些倭人應該是學了大唐的文化之後,嗯,淨知道發揚糟粕了,精華是一點都沒學到。】


    【宋太祖趙匡胤:朕必須承認,大唐風格的服裝就是沒有大宋的好看。】


    【明太祖朱元璋:大明服裝最好看。】


    【漢武帝劉徹:大漢最好看,謝謝。】


    ……


    【唐太宗李世民:朕的意思是,這應該是倭國!你們的關注點不要這麽奇怪!】


    彈幕吵吵嚷嚷中,金幕視頻繼續播放著。


    【千百年來,倭國對華夏而言隻不過是一個偏僻的蕞爾小國。】


    【直到唐朝時,倭國派出遣唐使,開始瘋狂追隨和學習華夏製度,並根據倭國的實際情況進行了魔改。】


    【這種魔改的結果,就是倭國事實上直到明朝時期,依舊還是類似周朝的製度。】


    【倭國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號稱“萬世一係”的天皇家族,就如同春秋戰國時代的周王一樣,隻不過是一個吉祥物。】


    【而真正掌控倭國權力,能如同春秋時代霸主般號令天下的人,是“幕府大將軍。”】


    【直到萬曆皇帝朱翊鈞登基的那一年,倭國依舊是各種諸侯國林立,四分五裂的情況。】


    ----萬曆元年倭國疆域圖。


    金幕中跳出了一條彈幕。


    【宋太祖趙匡胤:朕沒記錯的話,整個倭國也就我大宋的一個路(省)那麽大吧,就這麽屁大點地方還能分這麽多諸侯出來?】


    【唐太宗李世民:所以大一點的諸侯隻有一郡之地,小一點的就是一個縣?】


    【秦始皇嬴政:要朕說,大一點的才是縣,小一點的就是村!】


    這還真不是華夏曆代皇帝看不起倭國。


    要知道華夏皇帝們目光所及之地,動不動就是幾百萬平方公裏。


    而倭國三島加起來呢?


    本州、四國、九州三個大島再加上附屬小島,麵積剛剛好十萬平方公裏。


    華夏的海南島麵積是三萬五千平方公裏。


    換言之,這三個島加起來的陸地麵積,正好等於三個海南島。


    這點麵積,能被華夏皇帝們當迴事?


    大一統王朝之中,最小的北宋王朝也超過了三百萬平方公裏,是倭國三島麵積的三十倍!


    像大唐、大明、大清這種巔峰時期麵積超過一千萬平方公裏的,是倭國三島麵積總和的一百倍!


    華夏,對於倭國來說,就是一個無比驚人的巨無霸。


    大象憑什麽要看得起螻蟻?


    這就是華夏皇帝們的心態。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一個男人崛起了。】


    金幕中,出現了一個男人的形象。


    【豐臣秀吉。】


    看到豐臣秀吉的瞬間,曆朝曆代的皇帝都無語了。


    【漢高祖劉邦:要我說啊,這些倭國人長相倒是和咱們華夏人差不太多,但這服裝和發型真是一言難盡。這家夥腦門風吹了不怕著涼嗎?】


    【秦始皇嬴政:朕現在有點懷疑徐福那個傻子當年是不是就把倭國人誤認為是蓬萊仙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怎能輕易毀傷,還把腦門都剃光了,不成體統!】


    【漢武帝劉徹:不至於,徐福隻是單純的壞,又不是眼瞎。】


    【光武帝劉秀:這腦門後麵的狗尾巴是怎麽迴事?】


    【昭烈帝劉備:可能是當狗習慣了?】


    曆朝曆代的皇帝們都不傻,他們感受到了金幕作者對倭國的某種惡意,故而順水推舟,各種嘲諷。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豐臣秀吉取代了織田信長後,開始東征西討。】


    【在萬曆十九年,豐臣秀吉結束了最後一場國內戰爭。】


    【至此,整個倭國三島所有諸侯都臣服於豐臣秀吉,他終於在名義上統一了倭國,並將京畿地區占據為自家土地。】


    【豐臣秀吉由此也成為了倭國的一代霸主,被尊稱為“第六天魔王”。】


    曆朝曆代的皇帝們,頓時又是一陣吐槽。


    【秦始皇嬴政:不是,朕還以為是像大秦一樣統一呢,結果搞了半天,就是成為了類似於戰國時代的霸主?】


    【漢高祖劉邦:名義統一全國?這也值得吹噓一番?這豐臣秀吉搞了半天,實際統治的土地還沒有大漢的一個郡大?】


    【宋太祖趙匡胤:笑死朕了,名義統一不就是上表稱臣嘛。要是這也算統一,那五代十國裏五代的每一代都能算是一個王朝了。】


    一個很少被人注意到的知識點是,五代十國之中占據了中原的五個朝代,每一個都獲得了各地“十國”的上表稱臣。


    【明太祖朱元璋:華夏是從不承認五代算是大一統朝代的,這些倭國人的臉挺大啊。】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這些倭人,真是井底之蛙!】


    【元世祖孛兒隻斤·忽必烈:其實你們也別不把倭人當迴事,這個國家小是小一點,但朕派出艦隊征討過它兩次,在兩座叫做對馬島和壹岐島的小島上失敗了,還遭遇了台風呢。】


    【漢高祖劉邦:啥,就這小小國家你也打不過?老忽啊,你這大元能不能行的。】


    ……


    【倭國三島土地貧瘠,遠離大陸,資源稀少,是典型的小國寡民。】


    【在這種情況下,隻有最瘋狂、最窮兵黷武之人,才能實現名義上的統一。】


    【豐臣秀吉一手打造了倭國最瘋狂的軍國主義體製前身,他必然也被這種精神所挾裹。】


    【豐臣秀吉之所以能,原因就在於讓追隨他的大名(諸侯)和武士們獲得更多的土地。】


    【可國家都名義上統一了,哪裏還有更多的土地呢?】


    【戰爭的車輪一旦滾動起來,隻會越來越快,直到車毀人亡。】


    【大明萬曆十九年,豐臣秀吉剛剛結束了倭國內部的最後一場戰爭,就將目光投向了近在咫尺的東亞大陸。】


    畫麵中,豐臣秀吉坐在大阪城宮殿中,注視著麵前麾下的諸多大名,沉聲開口。


    “如今,大倭國已然一統!我們如果想要更多的土地,就隻能登陸!”


    說著,豐臣秀吉重重地將手砸在了麵前的地圖上。


    “朝鮮,將會是我們大倭國的下一個領土。”


    “等攻克了朝鮮,我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遼東。”


    “占領了遼東之後,大明北京城是我們的第二個目標。”


    “拿下北京,那裏就將成為我們大倭國的都城。”


    “再然後,我們將從北京南下,滅亡整個華夏,創立大倭國的不世霸業!”


    【雄心勃勃的豐臣秀吉,並沒有將朝鮮王國放在眼裏。】


    【他的目標從一開始,就是要滅亡整個大明。】


    【瘋狂的豐臣秀吉甚至還打算在滅亡大明之後繼續西進,占領整個印度南亞次大陸,完成“亞洲大一統”。】


    豐臣秀吉的兒子豐臣秀次心情澎湃,但又有些畏懼,道:


    “父親大人,朝鮮是大明的藩屬國,若是大明前來支援,我們能否取勝呢?”


    豐臣秀吉聞言不由哈哈大笑。


    “大明?大明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張居正時代讓人畏懼的大明了。”


    “我們的情報探子已經迴報,大明被那個所謂的萬曆皇帝搞得一團亂麻。”


    “明朝和處女一般柔弱,是長袖之國。而我們大倭國,可是真正的強者,弓箭之國!”


    “相信我,隻要我們進入大明境內,我們將會成為下一個蒙古帝國,而大明就是下一個被滅亡的大宋!”


    “秀次,等占領了北京城之後,我會將那裏作為你的封地,將你封為大唐關白,你將會開創豐臣家族新的偉大傳說!”


    說完,豐臣秀吉環視一眼在場的諸多心腹,沉聲道:


    “都迴去做好準備!”


    諸多大名紛紛起身,彎腰行禮。


    “哈依!”


    【萬曆十九年,豐臣秀吉剛剛統一全國,就派使者前往朝鮮王國,要求朝鮮國王李昖前來大阪城“參洛”。】


    【何謂參洛?這是因為倭國學習華夏文化多年,以遣唐使繪製的大唐長安為藍本修建了一座山寨城池。】


    【這座城池本名為“京都”,但倭國人覺得京都這個稱號不上檔次,又不敢用“長安”之名以免觸怒大唐,便以大唐東都“洛陽”之名,來命名倭國自己的京都。】


    【參洛,即“參拜洛陽”。也就是前往倭國“洛陽”京都,朝拜倭國天皇。】


    【這實際上是要求朝鮮脫離明朝宗藩體係,成為倭國的藩屬。】


    【對采用大明國號,以“至誠事大”跪舔大明為己任的朝鮮來說,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朝鮮畢竟和倭國僅僅相隔一處朝鮮海峽,對豐臣秀吉的強悍心知肚明,李昖便想辦法多番拖延。】


    【至萬曆二十年,在經過數次使者來迴後,豐臣秀吉已經將所有軍隊、戰船、物資集結完畢,便向朝鮮發出了最後通牒。】


    【倭國使者宗義智抵達釜山時,便告知當地朝鮮地方官“關白(豐臣秀吉)欲攻大明,貴國地方當騷擾。貴國若能報明國,使講和通好,可以免患。”】


    畫麵一轉,已經是朝鮮京師——漢城。


    “什麽?”朝鮮國王李昖在看完了宗義智提交的倭國豐臣秀吉親筆所寫國書後,一臉的不敢相信。


    “倭國竟然想要攻打大明,他們是瘋了嗎?”


    曾經代表朝鮮出使倭國的大臣黃允吉沉聲道:


    “大王,臣往倭國京都見豐臣秀吉,此人目光爍爍,乃是膽智人也。若不從之,必有兵禍!”


    “不妨借道給倭國,讓其和大明兩敗俱傷便是。”


    黃允吉的話,立刻就被另外一名朝鮮大臣金誠一所反駁。


    “何謂目光爍爍?無非就是獐頭鼠目,鼠目寸光!”


    “華夏古有假道滅虢之典故,今大王若是當真借道倭國,豈不是讓典故再現?”


    “黃允吉這奸賊定然是被倭國人收買,亂大王之心,其罪當誅!”


    【此時的朝鮮內部大臣,分為“西人”和“東人”兩派,“東人”派之中又分為“北人”和“南人”兩派。】


    【各派係之間黨同伐異,不顧國家利益,隻為了反對而反對,讓朝鮮朝堂中一片混亂。】


    【朝鮮國王李昖考慮再三,終究不敢借道給倭國,又怕得罪豐臣秀吉,幹脆一個拖字訣,不做任何答複。】


    【另外一邊,李昖又命人將此事稟報大明。】


    【但大明宗藩體係規定藩屬國之間不得私自來往,李昖之前和豐臣秀吉多次相互遣使已經違背這條規定,李昖害怕引來大明怒火,便假說是聽來往海商流言,說倭國準備進攻大明。】


    鏡頭切換迴了大明皇宮之中。


    “什麽,倭國想要進攻朕的大明?”


    朱翊鈞聞言,忍不住笑出了聲。


    “這種謠言你們也能相信,還稟報到朕麵前來了?”


    此時的內閣首輔還是王錫爵,他沉聲開口道:


    “陛下,若僅僅是朝鮮方麵的流言,自然不必放在心上。”


    “但兩月之前,琉球世子也曾傳國書前來,內中同樣告知琉球探知倭國正在準備兵馬進攻大明,不得不防啊。”


    許國也開口道:


    “陛下,朝鮮也就算了,琉球對大明素來是忠心耿耿,想來不會稟報虛假的消息。”


    “臣聽說那倭國雖然是個小國,但國中卻有近千萬人口,不得不防啊。”


    朱翊鈞再度皺眉。


    沉吟片刻後,朱翊鈞道:


    “朕總覺得,朝鮮的情報有些不盡不實,若隻是道聽途說,又怎麽會以國書的形式上奏?”


    “此事背後恐怕另有隱情,說不定是這倭國和朝鮮勾結,給大明挖坑設下的陷阱!”


    頓了頓,朱翊鈞又道:


    “如今大明的軍隊都在寧夏那邊對付哱拜,朕哪裏有兵力抽調去朝鮮?”


    “派人去告訴李昖,讓朝鮮嚴加監視倭國,若是還有其他情況,再來匯報!”


    【大明的宗藩體係,並非很多人意想的那種對藩屬國不聞不問。】


    【事實上在朝鮮、琉球內部,許多高層都是忠於大明更甚忠於祖國。】


    【大明在倭國入侵前就已經秘密得知了消息,並推斷出李昖話語中的隱瞞。】


    【出於對李昖的懷疑以及寧夏哱拜叛亂,朱翊鈞並未做出調兵入朝的決定,而是靜觀其變。】


    【萬曆二十年四月,正當大明急速調集各地兵馬前往寧夏平叛的時候,豐臣秀吉正式開啟了入侵朝鮮戰爭。】


    【忠誠於豐臣秀吉的關西諸侯是出兵主力,而最後才被豐臣秀吉征服的倭國關東諸侯主要負責提供後勤補給。】


    【倭國軍隊以宇喜多秀家為元帥,小西行長、加藤清正為先鋒,九鬼嘉隆為水軍指揮官,總計分成九個兵團,步兵14萬,水軍8250人,戰艦700餘艘,於萬曆二十年四月跨過朝鮮海峽,在釜山、慶州一線登陸,正式拉開侵略朝鮮的序幕。】


    畫麵中,數以萬計的倭國士兵唿啦啦地登陸,朝著朝鮮的城池衝了過去。


    “板載!”


    在震天的唿喊聲中,倭國士兵和朝鮮士兵交戰在一起。


    砰砰砰!


    火銃冒出了陣陣煙霧。


    揮舞著大刀長劍各種冷兵器的朝鮮士兵們,被齊刷刷地收割倒地。


    轟轟轟!


    火炮噴出了火光,一枚枚實心炮彈落在了朝鮮人的城牆上。


    很快,當又一枚炮彈落下時,城牆出現了一大片的垮塌。


    無數倭國士兵歡唿著,蜂擁入城。


    【自大明代元之後,朝鮮王國已經整整兩百年沒有經曆過像樣的戰爭。】


    【後來隨著軍製的改革,整個朝鮮王國的士兵甚至都不足五萬人,而且裝備和物資極度稀缺,士兵毫無訓練。】


    【而倭國的軍隊則是經曆了多年戰國時代大名混戰的戰爭內亂,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遠超朝鮮。】


    【不僅如此,在大航海時代開啟後,葡萄牙人大量出沒於東亞,倭國在和葡萄牙人的貿易中獲得了大量火銃、火炮,在武器上也對還拿著冷兵器的朝鮮軍隊形成了不可逾越的代差。】


    【在這種情況下,倭軍的進攻進展隻能用神速來形容。】


    【四月十四日,倭軍在釜山登陸。僅僅過了十九天,五月二日倭軍已經攻克朝鮮京師漢城,六月十五日又攻陷了平壤。】


    【一月之內,朝鮮“三都失守,八道瓦解”。】


    【倭軍隨之迅速北上,將戰線極速推向大明和朝鮮的邊境線——鴨綠江。】


    【此時朝鮮僅剩下靠近明、朝邊境的義州一帶尚未陷落。】


    畫麵中,朝鮮國王李昖驚慌失措,大喊大叫。


    “快,快派使者去北京城,求萬曆皇帝陛下出兵救我!”


    “天兵若不出,朝鮮亡矣!”


    畫麵一轉,大明皇宮之中,朱翊鈞一臉震驚。


    “你說啥?”


    “朝鮮兩個月就被倭國打得要亡國了?”


    金幕麵前,曆代皇帝也是一臉震驚。


    “啥,這朝鮮竟然廢物到了這種地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盤點敗家皇帝,開國太祖們傻眼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石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石堅並收藏盤點敗家皇帝,開國太祖們傻眼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