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和蝦侯去接皇後娘娘。”
這個消息,隨著隊伍離京,迅速擴散。
官民百姓對此都深以為然,皇後娘娘肯定要接迴來的。
江南士紳的領袖們,則是一臉懵逼,不是父子相殘麽,這又是怎麽迴事?
還沒等他們反應過來,朱標動手了。
錦衣衛、五軍都督府、禦史台、刑部等衙門聯合執法,拿著一份份名單,以謀反罪抄家。
名單上的每一戶江南士紳,家主被捉拿下獄押往京師問罪典型,士紳們的家眷和三族,被四王率領的衛隊,一批批地押往杭城灣和寧波府碼頭。
這兩個地方,停靠著海軍艦隊,以及李善長組織的船隊。
隻要犯人家眷一到,就會被押上船送往呂宋、交趾。
以洪武艦為核心的八艘船,正在乘風破浪地前往呂宋。
周驥已經在交趾選好了地點,隻要四王衛隊一到,就可以直接登岸清除原住民,犯人家眷拎包入住。
江南士紳集團的關係網,盤根錯節牽扯很深,朱標一動手,朝野一片嘩然。
在宣傳部和電報局的主導下,各種小道消息迅速傳出!
江南士紳是如何自尋死路。
太子標是如何瞞著陛下高高舉起輕輕放下,隻殺首惡發配三族其餘不問。
“江南士紳太可惡太狠毒了,居然想要讓陛下和太子父子相殘,讓這天下重新陷入戰亂之中。”
“就這樣的惡行,不誅個三五七族,怎麽都說不過去。”
“要不怎麽說,太子殿下仁慈啊!”
“三族發配海外,也挺慘的!”
“慘什麽,總比殺頭好吧!”
“這你們就不懂了吧,知道上上一批發配到遼東的人,現在過的是什麽日子?告訴你們,土地成片牛羊成群。
知道上一批發配朝陽省的人會過什麽日子嗎?每人一百畝地,有豿人奴隸,有豿人婆娘。
你們知道海外的呂宋交趾是什麽地方嗎?土地肥沃一年三熟,漫山遍野都是水果,遍地跑的都是野味,河裏滿是魚蝦。”
“我的天,這是流放嗎?這是神仙過的日子啊!”
遼東、朝陽、呂宋交趾,這些地方開始進入大明百姓的視野中。
陛下前往接迴皇後娘娘,現在還在大明。
陛下若知道,會怎麽處置此案,文武百官心裏清楚。
超過一半的官員,跟江南士紳集團或多或少都有牽扯。
而朝中官員,幾乎都不在太子列出的名單上。
兩害相權取其輕。
文武百官都不約而同地伸把手,要迅速了結此案,將涉案的數萬士紳三族送到海外。
朱標在文華堂收到一個又一個的好消息,臉上的笑意愈發濃鬱。
“終於鏟除了江南士紳這顆毒瘤!”
朱標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在後世,朱標仔細地研究了明史,江南士紳集團這顆毒瘤是必須要鏟除的,穿越迴來都在謀劃。
江南士紳是毒瘤,但他們也是讀書人,更是華夏文明的繼承人和傳承者。
朱標不會焚書。
查抄他們的所有書畫典籍,以作編撰大典和選篇傳播之用。
是以抄家的時候,朱標再三叮囑,不得損毀任何的字畫典籍,更要做好登記。
朱標不會坑儒。
將這些知識分子發配到海外,施行教化,傳播華夏文明,這才是朱標和蝦仁最想看到的事。
是以朱標再三叮囑四王和湯和,沿途要善待他們不得苛刻。
之前老朱在,朱標不好發動,老朱去了後世,這就給了朱標機會。
老朱迴來,朱標在跟老爹長談之時,發現老爹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就說出了他的計劃。
老朱深以為然。
父子謀劃,讓蝦仁當個工具人,把老朱摘出去成為一把威懾力十足的刀,由朱標施行他的全盤計劃。
鏟除了毒瘤,士紳們被抄沒的龐大家業,又肥了芝麻湯圓。
這筆錢,朱標要用來興教育、辦學堂。
…………
“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這句著名的鳳陽花鼓歌,蝦仁讀初中的時候就知道了,現在站在中都的城牆上,很自然地就念了出來。
正和徐達迴憶往昔崢嶸歲月的老朱,臉一下就綠了。
徐達扭頭張望遠處,就當沒聽見,隻是壓不住的嘴角,顯示他在強忍笑意。
隻要老朱吃癟,徐達就感到開心,實在是這老登不幹人事,拿皇位相爭來嚇人。
至於其他人,更是眼觀鼻,鼻觀心。
“你小子,不就開個玩笑,都過去這些天了,咋還在記仇呢?”
被蝦仁當眾點出來,難堪是難免的,但老朱沒有發火,反而開起玩笑來。
這讓徐達等人不免暗歎:“還得是蝦仁,換做他人,腦袋瓜子就要吊在牆頭上了。”
“姑父,我沒有記仇,你不覺得這歌謠非常貼切嗎?”
不記仇是不可能的,不報複也是不可能的。
這老登幹的事,實在是太膈應人了。
老朱在後世讀史時,也看了這句歌謠。
中都停建十年,這一路來的見聞,讓老朱歎道:“蝦仁,中都是龍興之地,你說有什麽辦法能讓中都興盛起來,像洛陽長安南京北平那樣!”
鳳陽畢竟是老朱的家鄉,老朱對這裏有很深的感情,不希望就此衰敗下去。
“姑父,現在還是靠天吃飯的時代,自然規律不可逆,順其自然吧!”
中都屬於淮河流域,長期的水患導致土地鹽堿化,糧食產量低,且地處丘陵,非交通要道,農耕時期想要發展,根本不可能。
從史料上,老朱知道中都的衰敗,也知道一個地方的興起離不開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
中都並不具備這些的條件。
即使在後世,中都也發展不起來。
“唉”
老朱歎了一口氣,叫來了中都地方官。
“即刻張貼告示,凡是遷移來的百姓,想要迴原籍的,發放路引和返籍文書,不得阻攔。”
“臣等遵旨!”
消息傳出,在中都城中,引發陣陣歡唿聲。
洪武三年、六年、七年,老朱從江南和山西往中都遷移百姓三十餘萬人,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富戶。
這些人背井離鄉來到中都,生計艱難日益困苦,早已經苦不堪言。
如今能返迴原籍,恨不得插上翅膀立即飛迴去。
老朱發布旨意不到兩個小時,衙門外就排起一眼望不到頭的隊伍,都是來開路引和返籍文書的移民。
開到路引和返籍文書的百姓,迫不及待地打包行囊準備幹糧,明日一早就舉家迴遷原籍,一刻都不想在這個地方待下去。
“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老朱歎了一口氣。
這個消息,隨著隊伍離京,迅速擴散。
官民百姓對此都深以為然,皇後娘娘肯定要接迴來的。
江南士紳的領袖們,則是一臉懵逼,不是父子相殘麽,這又是怎麽迴事?
還沒等他們反應過來,朱標動手了。
錦衣衛、五軍都督府、禦史台、刑部等衙門聯合執法,拿著一份份名單,以謀反罪抄家。
名單上的每一戶江南士紳,家主被捉拿下獄押往京師問罪典型,士紳們的家眷和三族,被四王率領的衛隊,一批批地押往杭城灣和寧波府碼頭。
這兩個地方,停靠著海軍艦隊,以及李善長組織的船隊。
隻要犯人家眷一到,就會被押上船送往呂宋、交趾。
以洪武艦為核心的八艘船,正在乘風破浪地前往呂宋。
周驥已經在交趾選好了地點,隻要四王衛隊一到,就可以直接登岸清除原住民,犯人家眷拎包入住。
江南士紳集團的關係網,盤根錯節牽扯很深,朱標一動手,朝野一片嘩然。
在宣傳部和電報局的主導下,各種小道消息迅速傳出!
江南士紳是如何自尋死路。
太子標是如何瞞著陛下高高舉起輕輕放下,隻殺首惡發配三族其餘不問。
“江南士紳太可惡太狠毒了,居然想要讓陛下和太子父子相殘,讓這天下重新陷入戰亂之中。”
“就這樣的惡行,不誅個三五七族,怎麽都說不過去。”
“要不怎麽說,太子殿下仁慈啊!”
“三族發配海外,也挺慘的!”
“慘什麽,總比殺頭好吧!”
“這你們就不懂了吧,知道上上一批發配到遼東的人,現在過的是什麽日子?告訴你們,土地成片牛羊成群。
知道上一批發配朝陽省的人會過什麽日子嗎?每人一百畝地,有豿人奴隸,有豿人婆娘。
你們知道海外的呂宋交趾是什麽地方嗎?土地肥沃一年三熟,漫山遍野都是水果,遍地跑的都是野味,河裏滿是魚蝦。”
“我的天,這是流放嗎?這是神仙過的日子啊!”
遼東、朝陽、呂宋交趾,這些地方開始進入大明百姓的視野中。
陛下前往接迴皇後娘娘,現在還在大明。
陛下若知道,會怎麽處置此案,文武百官心裏清楚。
超過一半的官員,跟江南士紳集團或多或少都有牽扯。
而朝中官員,幾乎都不在太子列出的名單上。
兩害相權取其輕。
文武百官都不約而同地伸把手,要迅速了結此案,將涉案的數萬士紳三族送到海外。
朱標在文華堂收到一個又一個的好消息,臉上的笑意愈發濃鬱。
“終於鏟除了江南士紳這顆毒瘤!”
朱標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在後世,朱標仔細地研究了明史,江南士紳集團這顆毒瘤是必須要鏟除的,穿越迴來都在謀劃。
江南士紳是毒瘤,但他們也是讀書人,更是華夏文明的繼承人和傳承者。
朱標不會焚書。
查抄他們的所有書畫典籍,以作編撰大典和選篇傳播之用。
是以抄家的時候,朱標再三叮囑,不得損毀任何的字畫典籍,更要做好登記。
朱標不會坑儒。
將這些知識分子發配到海外,施行教化,傳播華夏文明,這才是朱標和蝦仁最想看到的事。
是以朱標再三叮囑四王和湯和,沿途要善待他們不得苛刻。
之前老朱在,朱標不好發動,老朱去了後世,這就給了朱標機會。
老朱迴來,朱標在跟老爹長談之時,發現老爹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就說出了他的計劃。
老朱深以為然。
父子謀劃,讓蝦仁當個工具人,把老朱摘出去成為一把威懾力十足的刀,由朱標施行他的全盤計劃。
鏟除了毒瘤,士紳們被抄沒的龐大家業,又肥了芝麻湯圓。
這筆錢,朱標要用來興教育、辦學堂。
…………
“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這句著名的鳳陽花鼓歌,蝦仁讀初中的時候就知道了,現在站在中都的城牆上,很自然地就念了出來。
正和徐達迴憶往昔崢嶸歲月的老朱,臉一下就綠了。
徐達扭頭張望遠處,就當沒聽見,隻是壓不住的嘴角,顯示他在強忍笑意。
隻要老朱吃癟,徐達就感到開心,實在是這老登不幹人事,拿皇位相爭來嚇人。
至於其他人,更是眼觀鼻,鼻觀心。
“你小子,不就開個玩笑,都過去這些天了,咋還在記仇呢?”
被蝦仁當眾點出來,難堪是難免的,但老朱沒有發火,反而開起玩笑來。
這讓徐達等人不免暗歎:“還得是蝦仁,換做他人,腦袋瓜子就要吊在牆頭上了。”
“姑父,我沒有記仇,你不覺得這歌謠非常貼切嗎?”
不記仇是不可能的,不報複也是不可能的。
這老登幹的事,實在是太膈應人了。
老朱在後世讀史時,也看了這句歌謠。
中都停建十年,這一路來的見聞,讓老朱歎道:“蝦仁,中都是龍興之地,你說有什麽辦法能讓中都興盛起來,像洛陽長安南京北平那樣!”
鳳陽畢竟是老朱的家鄉,老朱對這裏有很深的感情,不希望就此衰敗下去。
“姑父,現在還是靠天吃飯的時代,自然規律不可逆,順其自然吧!”
中都屬於淮河流域,長期的水患導致土地鹽堿化,糧食產量低,且地處丘陵,非交通要道,農耕時期想要發展,根本不可能。
從史料上,老朱知道中都的衰敗,也知道一個地方的興起離不開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
中都並不具備這些的條件。
即使在後世,中都也發展不起來。
“唉”
老朱歎了一口氣,叫來了中都地方官。
“即刻張貼告示,凡是遷移來的百姓,想要迴原籍的,發放路引和返籍文書,不得阻攔。”
“臣等遵旨!”
消息傳出,在中都城中,引發陣陣歡唿聲。
洪武三年、六年、七年,老朱從江南和山西往中都遷移百姓三十餘萬人,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富戶。
這些人背井離鄉來到中都,生計艱難日益困苦,早已經苦不堪言。
如今能返迴原籍,恨不得插上翅膀立即飛迴去。
老朱發布旨意不到兩個小時,衙門外就排起一眼望不到頭的隊伍,都是來開路引和返籍文書的移民。
開到路引和返籍文書的百姓,迫不及待地打包行囊準備幹糧,明日一早就舉家迴遷原籍,一刻都不想在這個地方待下去。
“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老朱歎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