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朱家的男人還有朱母都要去地裏幹活,朱貞平時要讀書,不用幹活,放假的時候會幫著幹家務割豬草。
在蘇言嫁進來之前,做飯一直是楊丹的活。
楊丹還要照顧三個女兒,一個兒子,等原身坐完月子也就跟著一起做飯。
晚上的碗也是朱斌幫蘇言洗的,白天楊丹做了飯,洗碗的活本該原身幹的,但因為燙傷了手,朱斌便主動幫她洗了。
像今天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原身不想幹的活都丟給朱斌去做。
朱斌一直覺得自己能娶到她這種有文化的女知青,再加上原身又漂亮,是占了大便宜,總是格外包容她,遷就她。
這也就助長了原身的火焰,讓她作的更肆無忌憚。
朱斌洗了碗,也衝了澡迴到房間時,發現蘇言正在給孩子喂奶。
原身的這具身體缺乏營養,又不喜歡這個女兒,在喂孩子的時候也不盡心,奶水都快停了。
還是蘇言來了後,發現自己快沒奶水了,趁著朱斌洗澡,她喝了牛奶,又吃了半顆固本培元丹,才又有了一點奶水。
三個月大的孩子,正是需要母乳的時候。
就因為平時原身喂的不多,孩子看起來比隔壁劉桂香的孩子還小。
兩人明明是前後腳生的孩子,如今看起來卻像是相差了一個月。
朱斌見她主動給孩子喂奶,不知為何竟有些心酸,他以前想讓她喂奶,還得求她,答應許多無理條件,她才肯給孩子一頓奶喝。
更多時候,她是心情好就給孩子喂奶,心情不好就是孩子哭死,她都不正眼看一眼。
朱母為此也罵過原身好幾次,最後無奈隻能托人好不容易才買了兩罐奶粉迴來。
這也是朱母為什麽特別看原身不順眼的原因,自己的女兒都不喂的人,還算是人嗎?
孩子吃的很香,也很乖,吃完就睡,都沒多哼唧一聲。
蘇言穿好衣服,看著榻邊手足無措的男人。
“還不睡嗎?”
朱斌哦了一聲,然後說:“我去把蠟燭吹了。”
蘇言:“嗯,吹吧。”
朱斌吹了蠟燭,這才上了炕。
躺在蘇言旁邊,沒有她的允許,他是不敢亂動的。
兩人一夜無話,很快睡了過去。
半夜,蘇言還起夜了一次,朱斌強忍著睡意,起來給她點蠟燭。
蘇言:“你不用起來,我自己點就是。”
朱斌:“沒事兒,我怕你找不到火柴。”
朱斌點好蠟燭,看蘇言披著外衣,拿出藥膏給孩子上藥。
朱斌不解道:“晚上不是上過藥嗎?”
蘇言:“藥會幹的,而且也被包被擦掉一些,重新給她擦點,能好的快一些。”
朱斌:“哦。”
雖然隻一個字,卻沒人能體會他此刻複雜的心情。
這還是第一次,他見蘇言如此在乎這個女兒,他一直以為她根本不愛女兒,睡之前他都有些猶豫,以往孩子都是挨著他睡的,昨晚卻是挨著蘇言睡的,他擔心孩子會被她壓到,幾次想開口把孩子抱過來。
可難得看她對女兒這麽好,他又不想打破這溫馨的一幕。
或許她真的是內疚了想彌補女兒呢,他跟自己說,姑且先看看再說,要實在不行,到時候再抱過來也是一樣的。
所以一晚上他睡的都不是很沉,半夜終於有點睡意的時候,卻見她要起身,他這才連忙起來幫她點蠟燭,其實也是想看看女兒睡的怎麽樣。
蘇言塗的很輕柔,孩子睡著了都沒被弄醒。
清涼的感覺,會減輕燙傷的灼熱疼痛,況且是她自己用靈草調製的藥膏,效果隻會更好。
相信要不了兩天,孩子的燙傷就會好了。
第二天早上醒來,果然很多紅的地方已經不紅了。
朱斌也檢查過孩子的傷情才放心了些,他主動將白天和晚上換的尿布拿出去洗了,都不用蘇言提醒。
蘇言看著他勤勞的背影,心裏又把原身罵了一遍,這樣的24孝好老公,隻要兩人同心協力,好好經營,他們的婚姻肯定會幸福的。
可惜原身想要的太多,而朱斌根本無法滿足她的欲望。
早飯是楊丹做的,要是等著原身做,估計一家子早飯也不用吃了。
一鍋紅薯稀飯配鹹菜,就是一頓早飯了。
蘇言都不用出去,朱斌就給她端了一碗濃稠的紅薯粥進來。
蘇言:“其實你不用給我端進來,我出去吃就好。”
蘇言剛說完,外麵就響起了朱母的責罵聲。
“就她金貴,吃個飯都不出門,怎麽不餓死她得了。”
旁邊有人勸她少說兩句一大早就吵吵嚷嚷的,這不是讓人家看笑話嗎?
朱母:“我們家有個這種祖宗,還怕被人看笑話,我們早就是別人眼中的笑話了。”
朱喜樂不滿道:“媽你就別罵了,難道還沒習慣嗎,就是你這樣一直吵吵,把我們家的福氣吵沒了才開心嗎?”
朱母這才閉上嘴,小兒子求土地公,好不容易第四胎生了兒子,現在稀奇的緊,就怕有什麽事影響到他兒子的福氣。
雖說不能封建迷信,但老人都信這些東西。
尤其朱喜樂在求過土地公後,他媳婦兒就生了兒子,他就開始信這些東西了,還特意偷了家裏的肉去還願呢。
家和萬事興,朱母隻好閉上嘴。
蘇言聽著外麵的熱鬧,搖了搖頭,對朱斌道:“以後不用給我單獨拿進來了,我會出去吃的。”
朱斌:“嗯,你別放心上,我媽就是嘴硬心軟,沒壞心眼的。”
蘇言:“我知道。”
這也就是朱斌在前麵頂著,原身才能過的這麽瀟灑,要是換個男人,不知道早被打多少迴了。
還讓她吃好穿好,不讓她全天幹活,都對不起給她吃的那些糧食,用的那些錢。
吃過早飯,楊丹一刻也不得空閑,她要洗一家子的衣服,主要是她一家六口的衣服。
女兒現在都還小,大女兒七歲本來早可以上小學了,但因為朱斌之前娶原身用了錢,家裏經濟緊張,孩子讀書的事就隻能延後。
二女兒五歲,三女兒三歲。
三個女兒已經背著小背簍由大的帶著兩個小的跟隔壁的堂哥堂弟們一起去割豬草撿狗屎了。
在蘇言嫁進來之前,做飯一直是楊丹的活。
楊丹還要照顧三個女兒,一個兒子,等原身坐完月子也就跟著一起做飯。
晚上的碗也是朱斌幫蘇言洗的,白天楊丹做了飯,洗碗的活本該原身幹的,但因為燙傷了手,朱斌便主動幫她洗了。
像今天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原身不想幹的活都丟給朱斌去做。
朱斌一直覺得自己能娶到她這種有文化的女知青,再加上原身又漂亮,是占了大便宜,總是格外包容她,遷就她。
這也就助長了原身的火焰,讓她作的更肆無忌憚。
朱斌洗了碗,也衝了澡迴到房間時,發現蘇言正在給孩子喂奶。
原身的這具身體缺乏營養,又不喜歡這個女兒,在喂孩子的時候也不盡心,奶水都快停了。
還是蘇言來了後,發現自己快沒奶水了,趁著朱斌洗澡,她喝了牛奶,又吃了半顆固本培元丹,才又有了一點奶水。
三個月大的孩子,正是需要母乳的時候。
就因為平時原身喂的不多,孩子看起來比隔壁劉桂香的孩子還小。
兩人明明是前後腳生的孩子,如今看起來卻像是相差了一個月。
朱斌見她主動給孩子喂奶,不知為何竟有些心酸,他以前想讓她喂奶,還得求她,答應許多無理條件,她才肯給孩子一頓奶喝。
更多時候,她是心情好就給孩子喂奶,心情不好就是孩子哭死,她都不正眼看一眼。
朱母為此也罵過原身好幾次,最後無奈隻能托人好不容易才買了兩罐奶粉迴來。
這也是朱母為什麽特別看原身不順眼的原因,自己的女兒都不喂的人,還算是人嗎?
孩子吃的很香,也很乖,吃完就睡,都沒多哼唧一聲。
蘇言穿好衣服,看著榻邊手足無措的男人。
“還不睡嗎?”
朱斌哦了一聲,然後說:“我去把蠟燭吹了。”
蘇言:“嗯,吹吧。”
朱斌吹了蠟燭,這才上了炕。
躺在蘇言旁邊,沒有她的允許,他是不敢亂動的。
兩人一夜無話,很快睡了過去。
半夜,蘇言還起夜了一次,朱斌強忍著睡意,起來給她點蠟燭。
蘇言:“你不用起來,我自己點就是。”
朱斌:“沒事兒,我怕你找不到火柴。”
朱斌點好蠟燭,看蘇言披著外衣,拿出藥膏給孩子上藥。
朱斌不解道:“晚上不是上過藥嗎?”
蘇言:“藥會幹的,而且也被包被擦掉一些,重新給她擦點,能好的快一些。”
朱斌:“哦。”
雖然隻一個字,卻沒人能體會他此刻複雜的心情。
這還是第一次,他見蘇言如此在乎這個女兒,他一直以為她根本不愛女兒,睡之前他都有些猶豫,以往孩子都是挨著他睡的,昨晚卻是挨著蘇言睡的,他擔心孩子會被她壓到,幾次想開口把孩子抱過來。
可難得看她對女兒這麽好,他又不想打破這溫馨的一幕。
或許她真的是內疚了想彌補女兒呢,他跟自己說,姑且先看看再說,要實在不行,到時候再抱過來也是一樣的。
所以一晚上他睡的都不是很沉,半夜終於有點睡意的時候,卻見她要起身,他這才連忙起來幫她點蠟燭,其實也是想看看女兒睡的怎麽樣。
蘇言塗的很輕柔,孩子睡著了都沒被弄醒。
清涼的感覺,會減輕燙傷的灼熱疼痛,況且是她自己用靈草調製的藥膏,效果隻會更好。
相信要不了兩天,孩子的燙傷就會好了。
第二天早上醒來,果然很多紅的地方已經不紅了。
朱斌也檢查過孩子的傷情才放心了些,他主動將白天和晚上換的尿布拿出去洗了,都不用蘇言提醒。
蘇言看著他勤勞的背影,心裏又把原身罵了一遍,這樣的24孝好老公,隻要兩人同心協力,好好經營,他們的婚姻肯定會幸福的。
可惜原身想要的太多,而朱斌根本無法滿足她的欲望。
早飯是楊丹做的,要是等著原身做,估計一家子早飯也不用吃了。
一鍋紅薯稀飯配鹹菜,就是一頓早飯了。
蘇言都不用出去,朱斌就給她端了一碗濃稠的紅薯粥進來。
蘇言:“其實你不用給我端進來,我出去吃就好。”
蘇言剛說完,外麵就響起了朱母的責罵聲。
“就她金貴,吃個飯都不出門,怎麽不餓死她得了。”
旁邊有人勸她少說兩句一大早就吵吵嚷嚷的,這不是讓人家看笑話嗎?
朱母:“我們家有個這種祖宗,還怕被人看笑話,我們早就是別人眼中的笑話了。”
朱喜樂不滿道:“媽你就別罵了,難道還沒習慣嗎,就是你這樣一直吵吵,把我們家的福氣吵沒了才開心嗎?”
朱母這才閉上嘴,小兒子求土地公,好不容易第四胎生了兒子,現在稀奇的緊,就怕有什麽事影響到他兒子的福氣。
雖說不能封建迷信,但老人都信這些東西。
尤其朱喜樂在求過土地公後,他媳婦兒就生了兒子,他就開始信這些東西了,還特意偷了家裏的肉去還願呢。
家和萬事興,朱母隻好閉上嘴。
蘇言聽著外麵的熱鬧,搖了搖頭,對朱斌道:“以後不用給我單獨拿進來了,我會出去吃的。”
朱斌:“嗯,你別放心上,我媽就是嘴硬心軟,沒壞心眼的。”
蘇言:“我知道。”
這也就是朱斌在前麵頂著,原身才能過的這麽瀟灑,要是換個男人,不知道早被打多少迴了。
還讓她吃好穿好,不讓她全天幹活,都對不起給她吃的那些糧食,用的那些錢。
吃過早飯,楊丹一刻也不得空閑,她要洗一家子的衣服,主要是她一家六口的衣服。
女兒現在都還小,大女兒七歲本來早可以上小學了,但因為朱斌之前娶原身用了錢,家裏經濟緊張,孩子讀書的事就隻能延後。
二女兒五歲,三女兒三歲。
三個女兒已經背著小背簍由大的帶著兩個小的跟隔壁的堂哥堂弟們一起去割豬草撿狗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