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收忙起來根本沒時間做飯,最後大隊決定,選幾個人出來做大鍋飯,這樣可以節約時間提高效率。
蘇言因為廚藝好,被選為知青點推薦出來的人選之一。
其實趙琴和吳霞也很想要這個名額,畢竟做飯可比下地幹活輕鬆多了。
奈何投票的時候,大家都投了蘇言。
不為別的,就為她的廚藝好。
大隊上一共選了四個人做飯,兩個大嬸,一個姓王一個姓柳,年紀都在四十歲上下。
還有一個跛腳李大叔,其實也是村裏的木匠,平時就因為腿腳不方便,大隊特許他做點木活賺錢。
現在是農忙,人人都要上工,李大叔最後就被安排來做飯了。
農忙一般是五點起床,五點半上工。
早飯也是在曬穀場的臨時食堂吃飯,大家先去幹兩個小時從五點半幹到七點半,再去吃早飯,然後接著幹活到中午。
中午有一個小時的吃飯和休息時間,然後又繼續上工。
隻要天沒黑,大家都要接著幹,這是在搶時間,不像平時幹完當天任務就可以離開,農忙的時候,大家都是超負荷完成任務的。
大家都在幹活,互相監督,但凡多休息一分鍾周圍的人都會主動提醒你,要是提醒你不聽,鐵定要告到大隊長那裏去的。
之前蘇言每天都會煮一鍋涼茶,現在給集體煮飯,她決定就在曬穀場煮涼茶,誰都能喝,她也不用再單獨煮。
早上上工的鈴聲一響,就是再困再累也必須起床。
有正事的時候,蘇言是從來不睡懶覺的,她迅速起床洗漱,然後拿上帽子背上斜挎包,就朝曬穀場走去。
蘇言到時,王大嬸也才剛到。
“小蘇知青今天來的早呀。”
蘇言笑了笑說:“早點來,早點準備嘛,”
兩人一邊放自己的私人物品,一邊熟練的開始找食材準備煮早飯。
蘇言用笸籮裝了一笸籮紅薯,她要先去洗紅薯,削皮切塊,然後煮紅薯粥。
王嬸子動作也不慢,她將要煮的米洗好,泡好,就去撈醃菜了。
撈了醃菜,還要蒸窩頭。
早飯一般都是兩個人做,今天正好是蘇言和王嬸子做,至於柳嬸子和李大叔,他們去地裏摘菜,這都是中午和晚上要用的食材。
紅薯切好,添好水下米和紅薯煮就行了,
另一個灶蒸上粗麵窩頭,等粥熬好,窩頭也就好了。
醃菜也是從本村幾戶醃菜做的多的人家買的,這些都是走公賬的。
等紅薯粥熬好,柳嬸子和李大叔也一人背著一背簍菜迴來了。
這些菜也都是大隊出錢,跟社員家裏買的。
先把菜歸置好,四人就先吃早飯了。
等會兒,他們還要給社員打飯,可沒時間吃飯了。
等他們吃好,時間也差不多了。
社員自帶碗筷,一個個來這邊排好隊。
王嬸子發窩頭,蘇言打粥,李大叔給醃菜,多少量都是有定數,不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早飯算是很簡單,大概十五分鍾就能吃完,大家吃好了自己洗碗放在這裏的臨時碗架子上。
等社員吃好去上工,四人又要開始忙活起來。
把菜洗好切好,他們還要幫著翻一翻曬穀場的麥子,別以為菜洗好了就能在旁邊休息啥也不幹了。
要是有空,還得幫著翻麥子呢。
為了讓大家吃好,大隊上也是舍得出錢的,至少每天有一個葷菜。
趕牛車的李大叔一大早就給她們帶迴來十來斤筒子骨和三十多斤豬下水。
這是蘇言要求的,主要是豬下水便宜,大隊雖然舍得給錢,但平均下來,每天的夥食費真的不多。
想要有一個葷菜,其實不容易。
畢竟他們這個生產隊二百來人,平均一天10塊錢的生活費真的不算多。
清理大腸的事就落到蘇言身上,她先是倒入一些食用鹽和麵粉清洗了一遍。
然後又用大蔥和麵粉繼續清洗,如此正反都清洗兩遍,把多餘的腸油都撕掉。
最後再用淘米水泡洗幾分鍾,差不多也就洗幹淨了,清水再衝洗一下就好了。
一旁的王大嬸看蘇言這幾道工序,不禁感慨道:“你們城裏人就是講究,這得浪費多少麵粉呀。”
蘇言笑道:“其實不多,等你嚐過味道,你就知道,那半斤麵粉是值得的。”
腸油蘇言打算丟給雞吃,或者丟給魚吃,可王大嬸覺得有些可惜,想拿迴家熬油。
蘇言:“這油熬出來不好吃,還是算了吧。”
王大嬸不覺得難吃,沒得吃才難受。
“這有啥,等俺迴去好好清洗一下,熬出來都是一樣的。”
“嗬嗬,你高興就好。”
爆炒大腸這道菜是蘇言來做,用的油是昨天買的肥肉剛熬出的香噴噴的油。
還沒下工的社員,來送稻穀的時候,聞到這邊的香味,平時餓的沒那麽快,現在已經覺得餓的不行了。
知青們聞到這香味,心裏唯一的想法就是,選蘇言來做菜,真是選對了。
就連很不服氣的趙琴,這下也是沒話說。
中午吃的是爆炒肥腸,筒子骨蘿卜湯,還有一個素炒蓮花白。
當然醃菜也是每頓必備的。
中午吃飯的時候,社員們跑的格外快。
當他們吃到爆炒肥腸時,看到那油光水滑的,大隊長都想罵一句鋪張浪費了。
可是嚐過味道後,他默默咽下了這句話。
其實算起來,他們這一餐並沒有多用錢,畢竟肥腸的價格便宜,比起肉來,這性價比就太高了。
而且還有香味濃鬱的骨頭湯,感覺吃了這頓,又充滿了力量。
王大嬸簡直是不遺餘力的幫蘇言宣傳,還說她聰明,讓李大叔一大早就去買豬下水,本來以為她是為了省錢,沒想到真的做出這完全不輸豬肉的菜來。
陸長青和劉紅軍還想靠著同為知青的交情,想讓蘇言給他們多打一點菜,蘇言完全無視了他們的暗示,一視同仁的打了一樣的分量。
她的手就是尺,誰也別想多吃。
蘇言因為廚藝好,被選為知青點推薦出來的人選之一。
其實趙琴和吳霞也很想要這個名額,畢竟做飯可比下地幹活輕鬆多了。
奈何投票的時候,大家都投了蘇言。
不為別的,就為她的廚藝好。
大隊上一共選了四個人做飯,兩個大嬸,一個姓王一個姓柳,年紀都在四十歲上下。
還有一個跛腳李大叔,其實也是村裏的木匠,平時就因為腿腳不方便,大隊特許他做點木活賺錢。
現在是農忙,人人都要上工,李大叔最後就被安排來做飯了。
農忙一般是五點起床,五點半上工。
早飯也是在曬穀場的臨時食堂吃飯,大家先去幹兩個小時從五點半幹到七點半,再去吃早飯,然後接著幹活到中午。
中午有一個小時的吃飯和休息時間,然後又繼續上工。
隻要天沒黑,大家都要接著幹,這是在搶時間,不像平時幹完當天任務就可以離開,農忙的時候,大家都是超負荷完成任務的。
大家都在幹活,互相監督,但凡多休息一分鍾周圍的人都會主動提醒你,要是提醒你不聽,鐵定要告到大隊長那裏去的。
之前蘇言每天都會煮一鍋涼茶,現在給集體煮飯,她決定就在曬穀場煮涼茶,誰都能喝,她也不用再單獨煮。
早上上工的鈴聲一響,就是再困再累也必須起床。
有正事的時候,蘇言是從來不睡懶覺的,她迅速起床洗漱,然後拿上帽子背上斜挎包,就朝曬穀場走去。
蘇言到時,王大嬸也才剛到。
“小蘇知青今天來的早呀。”
蘇言笑了笑說:“早點來,早點準備嘛,”
兩人一邊放自己的私人物品,一邊熟練的開始找食材準備煮早飯。
蘇言用笸籮裝了一笸籮紅薯,她要先去洗紅薯,削皮切塊,然後煮紅薯粥。
王嬸子動作也不慢,她將要煮的米洗好,泡好,就去撈醃菜了。
撈了醃菜,還要蒸窩頭。
早飯一般都是兩個人做,今天正好是蘇言和王嬸子做,至於柳嬸子和李大叔,他們去地裏摘菜,這都是中午和晚上要用的食材。
紅薯切好,添好水下米和紅薯煮就行了,
另一個灶蒸上粗麵窩頭,等粥熬好,窩頭也就好了。
醃菜也是從本村幾戶醃菜做的多的人家買的,這些都是走公賬的。
等紅薯粥熬好,柳嬸子和李大叔也一人背著一背簍菜迴來了。
這些菜也都是大隊出錢,跟社員家裏買的。
先把菜歸置好,四人就先吃早飯了。
等會兒,他們還要給社員打飯,可沒時間吃飯了。
等他們吃好,時間也差不多了。
社員自帶碗筷,一個個來這邊排好隊。
王嬸子發窩頭,蘇言打粥,李大叔給醃菜,多少量都是有定數,不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早飯算是很簡單,大概十五分鍾就能吃完,大家吃好了自己洗碗放在這裏的臨時碗架子上。
等社員吃好去上工,四人又要開始忙活起來。
把菜洗好切好,他們還要幫著翻一翻曬穀場的麥子,別以為菜洗好了就能在旁邊休息啥也不幹了。
要是有空,還得幫著翻麥子呢。
為了讓大家吃好,大隊上也是舍得出錢的,至少每天有一個葷菜。
趕牛車的李大叔一大早就給她們帶迴來十來斤筒子骨和三十多斤豬下水。
這是蘇言要求的,主要是豬下水便宜,大隊雖然舍得給錢,但平均下來,每天的夥食費真的不多。
想要有一個葷菜,其實不容易。
畢竟他們這個生產隊二百來人,平均一天10塊錢的生活費真的不算多。
清理大腸的事就落到蘇言身上,她先是倒入一些食用鹽和麵粉清洗了一遍。
然後又用大蔥和麵粉繼續清洗,如此正反都清洗兩遍,把多餘的腸油都撕掉。
最後再用淘米水泡洗幾分鍾,差不多也就洗幹淨了,清水再衝洗一下就好了。
一旁的王大嬸看蘇言這幾道工序,不禁感慨道:“你們城裏人就是講究,這得浪費多少麵粉呀。”
蘇言笑道:“其實不多,等你嚐過味道,你就知道,那半斤麵粉是值得的。”
腸油蘇言打算丟給雞吃,或者丟給魚吃,可王大嬸覺得有些可惜,想拿迴家熬油。
蘇言:“這油熬出來不好吃,還是算了吧。”
王大嬸不覺得難吃,沒得吃才難受。
“這有啥,等俺迴去好好清洗一下,熬出來都是一樣的。”
“嗬嗬,你高興就好。”
爆炒大腸這道菜是蘇言來做,用的油是昨天買的肥肉剛熬出的香噴噴的油。
還沒下工的社員,來送稻穀的時候,聞到這邊的香味,平時餓的沒那麽快,現在已經覺得餓的不行了。
知青們聞到這香味,心裏唯一的想法就是,選蘇言來做菜,真是選對了。
就連很不服氣的趙琴,這下也是沒話說。
中午吃的是爆炒肥腸,筒子骨蘿卜湯,還有一個素炒蓮花白。
當然醃菜也是每頓必備的。
中午吃飯的時候,社員們跑的格外快。
當他們吃到爆炒肥腸時,看到那油光水滑的,大隊長都想罵一句鋪張浪費了。
可是嚐過味道後,他默默咽下了這句話。
其實算起來,他們這一餐並沒有多用錢,畢竟肥腸的價格便宜,比起肉來,這性價比就太高了。
而且還有香味濃鬱的骨頭湯,感覺吃了這頓,又充滿了力量。
王大嬸簡直是不遺餘力的幫蘇言宣傳,還說她聰明,讓李大叔一大早就去買豬下水,本來以為她是為了省錢,沒想到真的做出這完全不輸豬肉的菜來。
陸長青和劉紅軍還想靠著同為知青的交情,想讓蘇言給他們多打一點菜,蘇言完全無視了他們的暗示,一視同仁的打了一樣的分量。
她的手就是尺,誰也別想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