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被趙煦經營得大好的江山,落到趙佶的手裏,竟然就成了臨危受命了。


    汴京的朝堂上,趙佶詩興大發。


    當著所有的朝臣的麵,他即興作詩,表達了自己上承天命,下安黎民,必須要匡扶大宋,沿襲趙煦所推行的各種新法。


    如果趙佶能夠繼續沿用趙煦那一幫奉行新法的人,在朝中輔佐朝政。


    或許趙佶在沿襲新法上,還不至於出現太多的偏差。


    趙佶此人,除了沒有治國能耐之外,幾乎算得上是個多才多藝,琴棋書畫,吹拉彈唱,樣樣都玩得精熟。


    朝野談起趙佶的才華,那都會豎起大拇指,陛下的才情,縱然放於當世的文壇,那也是首屈一指。


    趙佶對金石,對字畫那是特別有研究。


    他親自作出的畫作,放在哪兒,那都堪稱經典,在千古帝王之中,很少有人,能夠有趙佶那般藝術造詣。


    趙佶榮登帝位,如果不能賞玩金石字畫,那這皇帝當起來,倒不如做個普通王爺。


    向太後本來以為,以她的身體狀況,怎麽著,也可以替趙佶視朝幾十年。


    可沒曾想到,她垂簾聽政不及一年之久,就身體有些吃不消,不得不還政給趙佶。


    她扶立趙佶,無非是要打壓趙煦與趙似的親娘朱太後,直到她奄奄一息的時候,她似乎已經隱隱地感覺到,自己費盡心力,扶植起來的趙佶,除了不會當皇帝,其他的事情,都還相當不錯。


    朝中有老臣,前往拜見向太後。


    他們都說起皇上的各種癡迷的愛好,原本向太後也以為,她一手扶起來的新皇,會聽命於她。


    可這趙佶,叫囂得最厲害的,便是要把那些推行新法的人,召集起來,為大宋朝廷效命。


    向太後從來都特別反感朱太後的兒子趙煦所做的每一件事情。


    當趙煦駕崩之後,她以為,可以用自己扶立起來的趙佶,像高太皇太後那樣,把那些守舊派請迴朝廷。


    向太後駕崩以後,更是無人可以管得了趙佶。


    他找了一個特別懂畫的童貫,叫童貫帶著人,拿著錢,到全國各地,去給他收羅各種民間的畫作與奇花異石。


    趙佶身邊,有個極有見識的大臣王黼,對趙佶那種雅趣,恨不得誇上天去。


    “陛下,金石名畫若是落於凡夫俗子之手,豈不是明珠暗投。所有絕世精品,亦如良臣逢明君,須得像陛下這樣,深諳其中絕妙,方有遇知音之感。”


    趙佶連聲說道,“王愛卿所言,正合朕意啊。”


    “傳朕旨意,各地官吏,當以敬獻奇花異石為要務,以便朕於宮中,也可盡觀天下靈秀之物。”


    朝中竟然有好幾個人,站出來,說此舉甚妙啊。


    奇石再美,流落民間,那也沒啥意義,倒不如費點人力,從四麵八方,運往京城。


    王黼大力推崇此事,值此盛世,陛下又酷好丹青,能夠把天下的奇花異石,盡搬至汴京,那也比起陛下前往各地,來得便捷。


    童貫撿到了雞毛,當成令箭,還真是不遺餘力,傾舉國之力,到處去搜索奇花異石,然後,耗費了很多人力物力,把那些東西,從全國各地,運送到京城。


    在大宋的官道上,隨處可見,押運著花石綱的官差,馬隊。


    能力卓著的童貫大人,在搜羅奇珍異寶的時候,順便還從杭州,替趙佶發掘了一個驚世大才蔡京。


    本來,趙佶繼大統後,朝臣們就紛紛上奏,指陳蔡京犯下的過錯。


    趙佶將蔡京逐出了汴京朝堂,把他外放到了杭州一帶。


    蔡京得知童貫到杭州一帶,尋訪字畫奇石,便想方設法接近童貫,暗地裏投其所好,給了童貫很多好處。


    蔡京又把自己所畫的物件,交給童貫。


    童貫得了蔡京好處,自然要替蔡京運作,他不斷地把蔡京的各種作品,送到趙佶的麵前。


    畢竟童貫極具才情,對於蔡京的那些字畫,全都給予濃墨重彩的點評。


    那意思,無非是想要在趙佶麵前,隆重地舉薦才華橫溢的蔡京。


    其實,朝野都知道,這趙佶可不是一般的惜才,宮裏有個梁公公,跟在趙佶身邊,對趙佶那瘦金體的字,從歎服到模仿,結果,居然可以寫出來,連趙佶都沒法辨識出來。


    不知大宋朝,從哪個時候開始,這送到皇帝麵前的所有奏章,那得皇帝一支筆,從頭到尾禦筆親批。


    這趙佶簡直是如獲至寶,那梁公公能夠把自己的字寫得那樣精熟,自己也就可以不用成天麵對那麽多的案卷,甚至,詔書,也可以由梁公公幫忙寫出來了。


    童貫對蔡京的大力舉薦,到底還是起了作用,雖沒有直接讓蔡京迴汴京朝堂,卻已經引起了趙佶的重視。


    趙佶並沒有因為蔡京書畫了得,就直接把他召迴京城。


    這後來,京城裏的高官們,也開始為蔡京做工作。


    甚至有人故意在趙佶麵前,說起以蔡京的才華,完全可以把以前沒有做好的新法,推行得更加得力。


    趙佶的耳邊,不停地有人在推薦蔡京,就連那個成天幫他寫詔書,禦筆批奏章的梁公公,也給趙佶說起,蔡京賢德可以成為陛下的得力助手。


    就連趙佶迴到宮裏,那些居於深宮的愛妃們,也都在趙佶麵前,說起現在朝堂之上,事務繁多,那就是因為沒有選好一位賢能的宰相。


    那個成天呆在趙佶身邊的起居舍人,竟然弄出一副愛莫助之圖來。


    趙佶看著那一張圖表,曾布在一旁說道,“陛下,你期望著能夠重施神宗哲宗之法,可你看當今之世,元佑黨人與紹述黨人相互傾軋,真正能夠幫助陛下實現振興大宋大任的人,真是鳳毛麟角啊。”


    趙佶隻覺得,頭都大了。


    自己明明隻喜歡書畫,可偏偏卻要讓他去清理什麽黨爭,去管理什麽朝政。


    朝野之中,唿籲讓蔡京出任宰相的唿聲,漸漸高漲。


    曾布覺得,那蔡氏蔡汴與蔡京,都是見風使舵之徒,即便是按趙佶的意思去推行新法,到了那兩兄弟的手裏,很可能會成為他們以權謀私的工具。


    江公望在上奏中,不但說起二蔡,還把那蜀黨的蘇軾和蘇轍,也拉進來,說陛下宜秉持公心,不可偏私其中任何一黨。


    趙佶本來特別喜歡詩詞,對二蘇很有好感,可是治國不能夠憑借喜好。選朝中重臣,肯定要以賢德為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淩風獨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淩風獨行並收藏大宋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