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諒祚誘殺保安軍頭領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汴京。


    趙頊對於李諒祚,早有了解。這是在他繼位以來,李諒祚在他的眼皮下,肆意掠殺大宋的地方命官。


    李諒祚如此猖狂,無非是想要給新皇趙頊一個下馬威。


    當然,他也想試探一下,趙頊對他大夏,究竟會是什麽態度。


    他倒是希望,趙頊像仁宗皇帝那樣,寬厚仁慈,任由著他在西北稱王稱霸。


    當時李諒祚,在屢屢投奔大宋無果的情況下,主動向遼國示好。


    他聽人說,遼道宗耶律洪基一心向佛,便讓人帶了迴鶻的僧侶,還帶上了金佛,前往遼國。


    耶律洪基如果不當皇帝,倒是個多才多藝,對各方麵都很有研究的人。


    遼道宗在做皇帝方麵,倒也是很佛性的,對於李諒祚,他並沒有好感。


    別的不說,單是跟表嫂不清不楚,然後,因表嫂說起兩人關係敗露,便將舅舅一族給滅了。


    從這點看,遼道宗並不看好李諒祚的人品,雖然沒有表露出特別的反感,卻是從心裏並不願意與之交往。


    再有一點,那李諒祚反複無常,一麵去極力討好大宋,想要向大宋乞和,又派出軍隊,不斷地襲擾大宋邊境。


    李諒祚派出人去歸附遼國,以前李元昊,那是既附於遼,又歸於宋。


    自趙曙以來,李諒祚附於大宋的想法,一直都未能實現,使者把李諒祚對宋的苦衷表述了出來。


    既然歸順了大遼,那麽就很渴望遼國能夠出兵大宋。


    李諒祚的如意算盤,聯合遼國,從北從西,對大宋進行合圍,一旦有機會打服了小皇帝趙頊,歲賜和榷場,那就很容易重新打開了。


    李諒祚派往遼國的使者,歸附遼國,那事情好辦,遼道宗似乎沒有意見。可這要遼國幫他西夏出兵,遼道宗一心向佛,並不願意與中原大宋做對。


    畢竟,遼道宗特別佩服仁宗皇帝,根本就不想去打大宋的主意。


    李諒祚終於等來機會。


    盡管遼道宗把遼宗室之女嫁到了吐蕃,但吐蕃和遼國之間,還是因為利益爭端,在吐蕃與遼邊境,發生了爭鬥。


    原本吐蕃唃廝囉強大起來,遼道宗和宋朝都極力對其示好。


    宋遼都希望,借助吐蕃的力量,鉗製西夏。


    遼道宗甚至將宗室之女,嫁給了唃廝囉的兒子董氈,那意思,便是要收攬唃廝囉,共同抗擊西夏。


    遼與吐蕃,對西夏的問題上,說得好好的。一旦西夏侵犯遼,或者侵犯吐蕃,雙方都得同心協力,共同迴擊。


    結果,李諒祚率軍攻打吐蕃的時候,遼卻並沒有出兵相助。


    好在吐蕃本身的戰力也足夠強大,連續兩次,李諒祚率軍攻打,都被唃廝囉打得大敗而還。


    遼國與唃廝囉之間,便生出嫌隙來。


    說好的相互關照,真出了事,卻躲著不出力。


    遼國的使者前往吐蕃時,去見他們的公主,董氈正在氣頭上,根本就不讓夫人出來見故人。


    幹脆讓人把遼使給砍了頭,把那頭顱送到了遼國公主的屋裏。


    李諒祚很快就得到了這個消息。


    趁著遼和吐蕃的出現了問題,李諒祚率軍突襲青唐城。


    李諒祚探查到,禹藏花麻和董氈之間有著利益衝突,便派人私下與禹蔵花麻接觸。


    如若禹蔵花麻投奔他李諒祚,可以在大夏國擁有顯赫的身價。


    李諒祚還讓人把西夏國皇室女孩的畫像,給禹蔵花麻看,隻要他帶著屬地,歸附於西夏,就會成為權傾天下的駙馬。


    那禹蔵花麻,在吐蕃內分明感覺到,隻要是董氈在位,就沒有他的立足之地。


    甚至,他還有一種危機,他特別害怕董氈會將他的一切掠走。


    這隻需要歸附於西夏,便可以受到西夏數十萬軍隊的庇護,而且,還可以貴為西夏的駙馬爺,與西夏國的公主成婚。


    把一切都看得相當美好的禹蔵花麻,很快就被大夏國的使者說服,果然,他帶上了自己的屬地,以及自己所有的財富,歸附到了李諒祚的名下。


    李諒祚經過很艱苦的征戰,除了禹蔵花麻帶著領地,歸附了西夏,連當時很厲害的木征,也欣然投到西夏國。


    董氈對於部族當中,那兩個投奔到西夏的將帥自然是無比憤恨。


    吐蕃自曹瑋經營西北以來,就一直歸附於大宋,可隨著吐蕃自身實力的增強,建立起了唃廝囉政權,居然站到了與宋遼夏平起平坐的位置。


    部族投奔西夏,又與遼國的關係出現了問題,董氈便極力修複與大宋的關係。


    大宋朝廷封董氈為檢校太保。


    趙頊繼位後,又封董氈的母親喬氏夫人為安康郡太君。


    當時宋遼夏吐蕃之間的關係,就顯得有些微妙,各自都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尋求著合作夥伴。


    但相互之間,又都在謀劃著,如何能夠占據最有利的地勢,如何開疆拓土。


    西夏在不斷地謀奪著河湟之地,就連唃廝囉,表麵上,董氈在想盡法子,在大宋麵前求和,隻要一有機會,吐蕃也會毫不猶豫地謀奪大宋的。


    趙頊的雄心壯誌,可以說遠勝於他的父皇趙曙,他一直都想著,如何平定西北,如何一統天下。


    當他看到了一位從邊關發來的奏章時,他的眼前豁然開朗。


    奏章的呈報者,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吏,名叫王韶,他向趙頊獻上了三篇平戎策。


    這平戎策的得來,那是王韶經過對宋夏邊境的深入研究之後,得出來的。


    王韶自考中了進士之後,就做了一些不入流的小官,他自恃有才,不服輸,連續參加了好幾次製科考試。


    結果,他被淘汰出局了。沒有考上製科的王韶,心灰意冷,為了排遣心中的鬱悶,王韶隻身前往宋夏邊地。


    他一麵借著遊山玩水,平複自己的心情,一麵卻是暗中觀察軍隊布局,山脈走向,把整個西北邊境,爛熟於胸。


    宋要取得對夏的優勢,就必須搶占旁邊的河湟之地,對夏形成包夾之勢。


    如果一旦被夏先下手,則宋反受其製,那樣川陝就永無寧日了。


    大宋曆來不爭一城一地,所以才導致了最後的整體淪陷。


    最好的防守,便是進擊,隻有徹底消滅了對手,才可以長治久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淩風獨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淩風獨行並收藏大宋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