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真要把成本收迴來百年之內根本就不可能,不過既然楊旭不讓他說,他自然不會再多嘴。
“公路的事就到這裏了,現在我們說下一件事。”
楊旭直接結束了這個話題。
馮盎聽到楊旭的話,再次認真的聽了起來。
楊旭稍微組織了一下語言後,這才繼續開口。
“越國公,我記得這科舉馬上再過一個月就要開始了吧。”
聽到楊旭突然提到關於科舉這方麵,馮盎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
怎麽好端端的還扯到這上麵來了,難道這位還要插手這科舉一事。
“迴王爺,確實還有一個多月就要開始,不知王爺有何指示?”
得到馮盎的迴答,楊旭輕點了一下頭說道∶“關於今年科舉一事,本王確實另外有一番安排,今年嶺南道的科舉製度跟大唐其他地方的不一樣。”
聽到楊旭的話,馮盎臉上的表情一變,他沒想到這位真的要插手這科舉一事。
“王爺,這科舉事關重大,輕易改變方式,陛下那裏是否會不滿?”
馮盎一臉擔憂的出聲道。
看到馮盎那一臉擔憂的模樣,楊旭臉上帶著一絲微笑道∶“越國公,你仔細迴憶一下,以往這個時候,恐怕關於科舉的政令已經下來了吧,甚至負責科舉的相關官員也應該抵達了吧。”
“但是如今都距離科舉還有不到兩個月就要開始了,結果朝廷那邊的政令還沒有下來,就連相關的負責官員都沒有到來,你想過這是因為什麽嗎?”
馮盎聽到楊旭的提醒,仔細的迴憶了下,好像確實如此,以往這個時候關於科舉的事早就已經傳達下來了,甚至相關的官員都已經到位了,結果今年這個時候他都還沒有收到任何關於科舉的消息。
現在經過楊旭這麽一提醒,馮盎瞬間反應過來了,顯然這是當今陛下的決定啊。
“王爺,難道今年要進行科舉變革?”
看到馮盎已經反應過來了,楊旭點了點頭,接著又搖了搖頭。
“變革算不上,隻不過今年嶺南道要進行試點。”
這可不是楊旭的主意,也不是楊旭想這麽幹,而是李世民要這麽幹,李世民打算把後麵武則天的科舉選拔方式給放在嶺南道進行試驗。
聽到楊旭說試點兩個字,馮盎和馮智戴都一臉懵逼,這試點又是什麽玩意,字他們能聽懂,但是卻不明白其中的所表達的意思。
看到兩人一臉懵逼的模樣,楊旭隻能再次做出解釋。
“這個所謂的試點,就是試驗,就是在嶺南道進行新的科舉選拔方式試驗,如果效果不錯,將會在整個大唐進行推廣。”
聽到楊旭這麽一說,馮盎和馮智戴這下終於是明白過來了。
楊旭為了增加自己說的真實性,手一翻,隻見一封信就出現在了他的手裏。
“越國公,這裏麵有一份陛下寫給你的親筆信,本來本王是打算過幾天去到嶺南以後再給你的,沒想到你率先來了。”
楊旭一邊說一邊將信遞給了馮盎。
馮盎連忙起身用雙手接過信,接著將裏麵的紙張給取了出來。
看到紙張上麵的那個印章,他就可以確定這是當今陛下的親筆信,而且這字跡也確實是當今陛下的。
於是馮盎開始認真的看上麵的內容,內容一開頭並沒有說關於科舉的事,要對他進行了一番誇獎,對他在嶺南做出的貢獻表示了肯定,並且還表示相信他對朝廷對自己的忠誠。
直到後麵小半部分這才提到關於科舉的事,而且也確實跟楊旭所說的那樣,那就是要在嶺南進行這新的科舉選拔方式進行試驗。
將所有的內容看完以後,馮盎將信重新收好,然後這才對著楊旭說道∶“王爺,下官一定配合王爺完成今年的科舉選拔試驗。”
“好!那麽我們就正式開始進入正題,首先嶺南道今年的科舉分為文武,也就是說有文狀元,也有武狀元。”
“文舉方麵沒有多大變化,主要還是在出題方麵,今年由王府進行命題,並且全程由軍隊看管,不到開考那一天,任何無關人員不得靠近,並且所有的考卷全部送到王府來,由王府進行統一閱卷。”
“所有的考卷需要進行專人抄寫,並且進行糊名,也就是說就連閱卷的官員也不知道這份答卷的主人是誰。”
“這是關於文方麵,然後就是武舉方麵,武舉的考試內容主要包括馬射、步射、平射、排兵布陣、格鬥、軍事策論等這幾個方麵。”
聽到武舉的項目,馮盎傻眼了,前麵幾個他還能理解,這怎麽還有排兵布陣和軍事策論,這是要選將才麽。
“王叔,這武舉考試要怎麽考,難道去校場上考嗎?”
“還有,這個成績又如何進行評判,射箭什麽的這還好說,比的就是一個準頭和格鬥術。剩下的這兩樣,如果不是那種有著一定軍事才能的將領,恐怕也無法進行評判吧。”
馮盎也連忙點頭附和,顯然他也認可李愔的說法。
“你們是不是想說,沒有很多這方麵的將領!”
三人連忙點了點頭。
“這你們就多慮了,不管是越國公手裏,還是本王手裏,都不缺上了戰場領兵的將才,讓他們去進行這個武舉考核那是綽綽有餘。”
三人一聽楊旭的迴答,好像還真是這麽一迴事,畢竟隻是一場考試而已,隨便一個英勇校尉都夠資格當這武舉的考官了。
反正後麵那兩像那怕這些考官無法做出最後的評判,不還有他這個越國公在麽,更別說後麵還有楊旭這個王爺在。
再說就嶺南這個地方,武人認字的那就更少了。
“王叔,如果還要考後麵兩項,我估計整個嶺南能夠湊出一千人都一個奇跡,而且這一千人當中,起碼還有八成是權貴子弟。”
“畢竟這後麵兩項需要讀書識字啊,你要是不讀書識字,連參加這兩項考核的資格都沒有。”
對於李愔能發現這一點,楊旭表示非常的滿意。
“公路的事就到這裏了,現在我們說下一件事。”
楊旭直接結束了這個話題。
馮盎聽到楊旭的話,再次認真的聽了起來。
楊旭稍微組織了一下語言後,這才繼續開口。
“越國公,我記得這科舉馬上再過一個月就要開始了吧。”
聽到楊旭突然提到關於科舉這方麵,馮盎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
怎麽好端端的還扯到這上麵來了,難道這位還要插手這科舉一事。
“迴王爺,確實還有一個多月就要開始,不知王爺有何指示?”
得到馮盎的迴答,楊旭輕點了一下頭說道∶“關於今年科舉一事,本王確實另外有一番安排,今年嶺南道的科舉製度跟大唐其他地方的不一樣。”
聽到楊旭的話,馮盎臉上的表情一變,他沒想到這位真的要插手這科舉一事。
“王爺,這科舉事關重大,輕易改變方式,陛下那裏是否會不滿?”
馮盎一臉擔憂的出聲道。
看到馮盎那一臉擔憂的模樣,楊旭臉上帶著一絲微笑道∶“越國公,你仔細迴憶一下,以往這個時候,恐怕關於科舉的政令已經下來了吧,甚至負責科舉的相關官員也應該抵達了吧。”
“但是如今都距離科舉還有不到兩個月就要開始了,結果朝廷那邊的政令還沒有下來,就連相關的負責官員都沒有到來,你想過這是因為什麽嗎?”
馮盎聽到楊旭的提醒,仔細的迴憶了下,好像確實如此,以往這個時候關於科舉的事早就已經傳達下來了,甚至相關的官員都已經到位了,結果今年這個時候他都還沒有收到任何關於科舉的消息。
現在經過楊旭這麽一提醒,馮盎瞬間反應過來了,顯然這是當今陛下的決定啊。
“王爺,難道今年要進行科舉變革?”
看到馮盎已經反應過來了,楊旭點了點頭,接著又搖了搖頭。
“變革算不上,隻不過今年嶺南道要進行試點。”
這可不是楊旭的主意,也不是楊旭想這麽幹,而是李世民要這麽幹,李世民打算把後麵武則天的科舉選拔方式給放在嶺南道進行試驗。
聽到楊旭說試點兩個字,馮盎和馮智戴都一臉懵逼,這試點又是什麽玩意,字他們能聽懂,但是卻不明白其中的所表達的意思。
看到兩人一臉懵逼的模樣,楊旭隻能再次做出解釋。
“這個所謂的試點,就是試驗,就是在嶺南道進行新的科舉選拔方式試驗,如果效果不錯,將會在整個大唐進行推廣。”
聽到楊旭這麽一說,馮盎和馮智戴這下終於是明白過來了。
楊旭為了增加自己說的真實性,手一翻,隻見一封信就出現在了他的手裏。
“越國公,這裏麵有一份陛下寫給你的親筆信,本來本王是打算過幾天去到嶺南以後再給你的,沒想到你率先來了。”
楊旭一邊說一邊將信遞給了馮盎。
馮盎連忙起身用雙手接過信,接著將裏麵的紙張給取了出來。
看到紙張上麵的那個印章,他就可以確定這是當今陛下的親筆信,而且這字跡也確實是當今陛下的。
於是馮盎開始認真的看上麵的內容,內容一開頭並沒有說關於科舉的事,要對他進行了一番誇獎,對他在嶺南做出的貢獻表示了肯定,並且還表示相信他對朝廷對自己的忠誠。
直到後麵小半部分這才提到關於科舉的事,而且也確實跟楊旭所說的那樣,那就是要在嶺南進行這新的科舉選拔方式進行試驗。
將所有的內容看完以後,馮盎將信重新收好,然後這才對著楊旭說道∶“王爺,下官一定配合王爺完成今年的科舉選拔試驗。”
“好!那麽我們就正式開始進入正題,首先嶺南道今年的科舉分為文武,也就是說有文狀元,也有武狀元。”
“文舉方麵沒有多大變化,主要還是在出題方麵,今年由王府進行命題,並且全程由軍隊看管,不到開考那一天,任何無關人員不得靠近,並且所有的考卷全部送到王府來,由王府進行統一閱卷。”
“所有的考卷需要進行專人抄寫,並且進行糊名,也就是說就連閱卷的官員也不知道這份答卷的主人是誰。”
“這是關於文方麵,然後就是武舉方麵,武舉的考試內容主要包括馬射、步射、平射、排兵布陣、格鬥、軍事策論等這幾個方麵。”
聽到武舉的項目,馮盎傻眼了,前麵幾個他還能理解,這怎麽還有排兵布陣和軍事策論,這是要選將才麽。
“王叔,這武舉考試要怎麽考,難道去校場上考嗎?”
“還有,這個成績又如何進行評判,射箭什麽的這還好說,比的就是一個準頭和格鬥術。剩下的這兩樣,如果不是那種有著一定軍事才能的將領,恐怕也無法進行評判吧。”
馮盎也連忙點頭附和,顯然他也認可李愔的說法。
“你們是不是想說,沒有很多這方麵的將領!”
三人連忙點了點頭。
“這你們就多慮了,不管是越國公手裏,還是本王手裏,都不缺上了戰場領兵的將才,讓他們去進行這個武舉考核那是綽綽有餘。”
三人一聽楊旭的迴答,好像還真是這麽一迴事,畢竟隻是一場考試而已,隨便一個英勇校尉都夠資格當這武舉的考官了。
反正後麵那兩像那怕這些考官無法做出最後的評判,不還有他這個越國公在麽,更別說後麵還有楊旭這個王爺在。
再說就嶺南這個地方,武人認字的那就更少了。
“王叔,如果還要考後麵兩項,我估計整個嶺南能夠湊出一千人都一個奇跡,而且這一千人當中,起碼還有八成是權貴子弟。”
“畢竟這後麵兩項需要讀書識字啊,你要是不讀書識字,連參加這兩項考核的資格都沒有。”
對於李愔能發現這一點,楊旭表示非常的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