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不說,就說長安城和關中地區因為這次旱災而瘋狂上漲的糧價就是最好的證明。
關中地區的糧食價格為何會這麽高,不就是這些世家在掌控著糧食,並且還隻進不出。
如果不是因為楊旭的突然到來,恐怕事情還會變得更加的嚴重。
接著再結合在那本上下五千年當中,那些蠻夷在後麵對華國所使用的各種經濟打壓手段。
李世民這時終於意識到了商業和經濟的重要性。
“楊旭,我問你個事,希望你能夠認真迴答我。”
楊旭看到李世民一臉嚴肅的模樣,也一本正經的說道:“什麽事,你問吧!”
“你說朝廷能不能跟你們那個時代一樣,建立國有企業,並且頒布商業法。”
李世民說完一臉期待的看著楊旭,等著他的迴答。
楊旭沉思了一會後,出聲道:“能肯定是能,但是我感覺當前時機不太成熟,不過商業律法你可以先著手準備。”
“至於我為什麽說建立朝廷企業現在不成熟,那是因為大唐目前的旱災還沒有過去。”
“現在的大唐百姓還處於水深火熱當中,如果你這個時候弄。”
“世家那些人絕對會搗亂,說什麽與民爭利,然後到處煽風點火。”
李世民聽到楊旭的迴答,沉思了起來。
“難道就沒有其他的辦法嗎?”
長孫無忌出聲道。
“有啊,怎麽沒有?”
“而且我們不是已經準備再做了麽。”
聽到楊旭的迴答,還在沉思的李世民也不再繼續了。
也是一臉好奇的看著楊旭,等著他的迴答。
看到兩人好奇的目光,楊旭對著長孫無忌說道。
“趙國公,你名下有產業吧。”
“這個自然,不隻是在下有,長安城的權貴誰家沒點產業。”
長孫無忌想也沒想就直接迴答。
“那麽趙國公你是不是朝廷重臣,是不是他身邊的紅人。”
“當然不止是你,還有鄭國公、萊國公等他們。”
“他們旗下都有產業吧。”
“甚至還可以算上我。”
“你說我們這些人置辦起來的產業,算不算朝廷產業。”
“不說算朝廷產業,怎麽也算官辦產業吧。”
“我這麽說,你們應該能理解了吧。”
李世民和長孫無忌聽到楊旭這麽一說,自然是已經明白過來了。
不管是是長孫無忌、還是程咬金、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恭等等這些人,可以說都是他李世民身邊的近臣。
他們這些人在某種程度上可不就代表著朝廷麽。
那麽這些人創辦的產業可不就算是朝廷產業的一種。
當然這其中也有一點,那就是他們創辦的產業要做到讓利於民,服務於民。
如果沒有做到這兩點,算不上真正的朝廷產業。
“想必你們兩個已經反應過來了。”
“這就是所謂的打槍的不要,偷偷進村。”
“畢竟權貴們旗下有產業那是所有人都共識的事。”
“明麵上不行,我們暗地裏來就是了。”
“哪怕世家那些人就算知道了又能怎麽樣。”
“他們就算知道了也沒有辦法,百姓也不都是傻子。”
“在能夠不被餓死的情況下,誰願意冒著被砍頭的風險去造反。”
“就拿我跟趙國公即將合作的項目來說。”
“當那幾個世家開始生產鋼鐵的時候,以為能夠拿捏朝廷和百姓的時候。”
“結果突然冒出一個能夠日產幾千上萬噸鋼鐵的怪獸,你說他們能怎麽辦。”
“到時候他們隻能低價出手,而最終受益的不還是我們大唐的百姓。”
“不過現在最重要做的一點就是,我們要將這鐵礦拿在手裏,最好是這鋼鐵屬於朝廷。”
“其他人要想開采或者購買,隻能從朝廷這邊入手。”
“就像現在的食鹽一樣。”
兩人聽到楊旭的建議,點了點頭。
這一晚,楊旭跟李世民和長孫無忌兩人聊了很多。
當然有些話他是直接從直播間或者粉絲群轉述的。
“時間不早了,我睡覺去了。”
楊旭說完就起身離開了正廳。
在下人的帶領下, 前往自己的客房。
看到楊旭離開,李世民對著長孫無忌說道。
“跟他合作的事你上心點。”
“對了,這幾根人參你轉交給他,讓他替朕給賣了。”
“是,陛下。”
長孫無忌接過幾個盒子迴答道。
李世民自然也是在長孫無忌府上度過了一夜。
一覺睡到自然醒。
楊旭洗漱完畢,來到了客廳。
發現客廳隻有長孫衝一人在。
至於長孫無忌和李世民顯然已經在朝堂上上朝了。
“旭哥!”
“剛剛不久前王家將布莊的地契和房契給送來了。”
“還有一根百年份的人參。”
“對了,那個東瀛人賠償的十斤銀子也拿迴來了。”
“都在這裏了。”
楊旭接過地契和房契看了一眼。
至於那十斤銀子和人參,他隻是看了一眼。
“你知道在哪裏不,帶我去看看。”
“知道!”
“那就走吧!”
“啊!旭哥,你不用早善了嗎?”
“不吃了。”
已經走到正廳門口的楊旭迴答道。
畢竟好不容易在長安城有了第一份產業,他楊旭還有什麽心思去吃早飯。
反正一餐不吃又餓不死,看自己的產業才重要。
要這個布莊自然是楊旭的主意。
別忘了他已經在疙瘩村弄了一個小小的製衣廠。
既然這衣服生產出來了,自然要銷售出去。
而這布莊就是楊旭用來賣衣服的。
本來楊旭是打算自己在長安城租一個或者買一個的。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有人非得做好事,要免費送。
而他楊旭自然不好意思拒絕了人家的好意。
兩人出了府邸,乘坐著馬車開始往東市而去。
沒錯,王家輸的那棟布莊店鋪就在東市,而且還是東市數一數二的大型布莊。
畢竟那之前可是王家的產業,怎麽可能小的了。
楊旭可是看了房契上麵的麵積,足足有十畝大。
當然這包括後院和庫房。
至於店鋪麵積他估計也就兩畝左右。
花了二十來分鍾,馬車在一棟三層的店鋪大門前停了下來。
楊旭下了馬車,打量著眼前的這棟房屋。
關中地區的糧食價格為何會這麽高,不就是這些世家在掌控著糧食,並且還隻進不出。
如果不是因為楊旭的突然到來,恐怕事情還會變得更加的嚴重。
接著再結合在那本上下五千年當中,那些蠻夷在後麵對華國所使用的各種經濟打壓手段。
李世民這時終於意識到了商業和經濟的重要性。
“楊旭,我問你個事,希望你能夠認真迴答我。”
楊旭看到李世民一臉嚴肅的模樣,也一本正經的說道:“什麽事,你問吧!”
“你說朝廷能不能跟你們那個時代一樣,建立國有企業,並且頒布商業法。”
李世民說完一臉期待的看著楊旭,等著他的迴答。
楊旭沉思了一會後,出聲道:“能肯定是能,但是我感覺當前時機不太成熟,不過商業律法你可以先著手準備。”
“至於我為什麽說建立朝廷企業現在不成熟,那是因為大唐目前的旱災還沒有過去。”
“現在的大唐百姓還處於水深火熱當中,如果你這個時候弄。”
“世家那些人絕對會搗亂,說什麽與民爭利,然後到處煽風點火。”
李世民聽到楊旭的迴答,沉思了起來。
“難道就沒有其他的辦法嗎?”
長孫無忌出聲道。
“有啊,怎麽沒有?”
“而且我們不是已經準備再做了麽。”
聽到楊旭的迴答,還在沉思的李世民也不再繼續了。
也是一臉好奇的看著楊旭,等著他的迴答。
看到兩人好奇的目光,楊旭對著長孫無忌說道。
“趙國公,你名下有產業吧。”
“這個自然,不隻是在下有,長安城的權貴誰家沒點產業。”
長孫無忌想也沒想就直接迴答。
“那麽趙國公你是不是朝廷重臣,是不是他身邊的紅人。”
“當然不止是你,還有鄭國公、萊國公等他們。”
“他們旗下都有產業吧。”
“甚至還可以算上我。”
“你說我們這些人置辦起來的產業,算不算朝廷產業。”
“不說算朝廷產業,怎麽也算官辦產業吧。”
“我這麽說,你們應該能理解了吧。”
李世民和長孫無忌聽到楊旭這麽一說,自然是已經明白過來了。
不管是是長孫無忌、還是程咬金、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恭等等這些人,可以說都是他李世民身邊的近臣。
他們這些人在某種程度上可不就代表著朝廷麽。
那麽這些人創辦的產業可不就算是朝廷產業的一種。
當然這其中也有一點,那就是他們創辦的產業要做到讓利於民,服務於民。
如果沒有做到這兩點,算不上真正的朝廷產業。
“想必你們兩個已經反應過來了。”
“這就是所謂的打槍的不要,偷偷進村。”
“畢竟權貴們旗下有產業那是所有人都共識的事。”
“明麵上不行,我們暗地裏來就是了。”
“哪怕世家那些人就算知道了又能怎麽樣。”
“他們就算知道了也沒有辦法,百姓也不都是傻子。”
“在能夠不被餓死的情況下,誰願意冒著被砍頭的風險去造反。”
“就拿我跟趙國公即將合作的項目來說。”
“當那幾個世家開始生產鋼鐵的時候,以為能夠拿捏朝廷和百姓的時候。”
“結果突然冒出一個能夠日產幾千上萬噸鋼鐵的怪獸,你說他們能怎麽辦。”
“到時候他們隻能低價出手,而最終受益的不還是我們大唐的百姓。”
“不過現在最重要做的一點就是,我們要將這鐵礦拿在手裏,最好是這鋼鐵屬於朝廷。”
“其他人要想開采或者購買,隻能從朝廷這邊入手。”
“就像現在的食鹽一樣。”
兩人聽到楊旭的建議,點了點頭。
這一晚,楊旭跟李世民和長孫無忌兩人聊了很多。
當然有些話他是直接從直播間或者粉絲群轉述的。
“時間不早了,我睡覺去了。”
楊旭說完就起身離開了正廳。
在下人的帶領下, 前往自己的客房。
看到楊旭離開,李世民對著長孫無忌說道。
“跟他合作的事你上心點。”
“對了,這幾根人參你轉交給他,讓他替朕給賣了。”
“是,陛下。”
長孫無忌接過幾個盒子迴答道。
李世民自然也是在長孫無忌府上度過了一夜。
一覺睡到自然醒。
楊旭洗漱完畢,來到了客廳。
發現客廳隻有長孫衝一人在。
至於長孫無忌和李世民顯然已經在朝堂上上朝了。
“旭哥!”
“剛剛不久前王家將布莊的地契和房契給送來了。”
“還有一根百年份的人參。”
“對了,那個東瀛人賠償的十斤銀子也拿迴來了。”
“都在這裏了。”
楊旭接過地契和房契看了一眼。
至於那十斤銀子和人參,他隻是看了一眼。
“你知道在哪裏不,帶我去看看。”
“知道!”
“那就走吧!”
“啊!旭哥,你不用早善了嗎?”
“不吃了。”
已經走到正廳門口的楊旭迴答道。
畢竟好不容易在長安城有了第一份產業,他楊旭還有什麽心思去吃早飯。
反正一餐不吃又餓不死,看自己的產業才重要。
要這個布莊自然是楊旭的主意。
別忘了他已經在疙瘩村弄了一個小小的製衣廠。
既然這衣服生產出來了,自然要銷售出去。
而這布莊就是楊旭用來賣衣服的。
本來楊旭是打算自己在長安城租一個或者買一個的。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有人非得做好事,要免費送。
而他楊旭自然不好意思拒絕了人家的好意。
兩人出了府邸,乘坐著馬車開始往東市而去。
沒錯,王家輸的那棟布莊店鋪就在東市,而且還是東市數一數二的大型布莊。
畢竟那之前可是王家的產業,怎麽可能小的了。
楊旭可是看了房契上麵的麵積,足足有十畝大。
當然這包括後院和庫房。
至於店鋪麵積他估計也就兩畝左右。
花了二十來分鍾,馬車在一棟三層的店鋪大門前停了下來。
楊旭下了馬車,打量著眼前的這棟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