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市金星罐頭廠,規模不大,百來人,但有著悠久而光榮的曆史。


    從60年代建廠開始,就專門為部隊提供罐頭軍需,南江軍區某部的罐頭食用儲備全部由金星罐頭廠生產製造,不對外銷售。


    這導致了兩個結果。


    第一,罐頭廠不愁市場,所以並沒有培養出一批專業的市場人員。


    直到去年才成立了‘市場部’,人員都是從宣傳科劃撥;


    老楊之前和梁義誠一樣,都是宣傳科副科長;


    第二呢,不愁市場,一心做產品,罐頭的質量的確沒的說。


    從80年代末開始,全國百萬大裁軍,89年底,整個南江軍區都沒了,並到了大軍區,罐頭廠一夜之間就沒了客戶。


    今年年初,配合著全國企業改革的風潮,罐頭廠從計劃內剝離,被推向了市場,進行市場化。


    按照84年出台的《關於進一步擴大國營工業企業自主權的暫行規定》,上級放權,從人事權到經濟權,16項大權,全被下放到了廠長手裏。


    有權了,不代表就能做好企業。


    市場不買賬,訂單簽不出去,銀行貸款催著還,車間已經快停產,倉庫還擠壓著四十多萬瓶罐頭和一大堆原材料。


    罐頭廠現在的情況就是‘四靠’:工資靠貸,費用靠摳,活著靠精神,發財靠做夢!


    說來說去,一個字:難!


    楊愛國在邊上歎氣:“這就是時間問題,慢慢來,憑著我們廠罐頭的質量,有個一年兩年,指定能搶一些市場份額迴來。”


    周萬新看了他一眼,沒說話。


    楊愛國講的是‘正確的廢話’,廠子欠著一大屁股債,加上工人工資、各種運轉開銷,不要一兩年,拖上個大半年,就得黃。


    今天來找梁義誠,另外一件事,就是一起商量商量,宣傳科再拿出點好的宣傳方案來。


    梁義誠不吱聲,兒子的事不解決,他這口氣咽不下去。


    何況,宣傳科早就盡力了。


    常規宣傳,就是打廣告,電視、報紙、收音機。


    電視廣告動輒按照一年半年來賣,太貴,罐頭廠買不起,聽收音機的人越來越少,不在考慮中。


    報紙是唯一的選擇。


    當前每個單位都會定報紙,受眾最大,也是廣告的主要載體。


    問題是,報紙上廣告太多了,人家都不一定看,看也是打發時間,看過了就忘,每天那麽多廣告,誰能記得一個賣罐頭的?


    要是登報賣原子彈,賣大熊貓,人家指定能有印象。


    情況介紹完,堂屋裏又一次陷入了沉默。


    周萬新看向梁一飛,說:“小子,聽明白沒?還是那句話,你真有好點子,解了燃眉之急,我拍板讓你進廠子!”


    梁義誠平時很支持周萬新工作,兩人私交不錯,周萬新也不能一點都不顧及梁義誠臉麵,這麽說,無非給大家一個台階下,隻要梁一飛說一句‘沒辦法’,他也算能對梁義誠交代了。


    包括梁義誠在內,誰都不指望一個16歲就坐牢,根本沒有工廠經驗的人,能解決這麽大的問題。


    哪知道梁一飛想了想,卻說:“周叔叔,我要是真能解決,我也不要進廠,現金獎勵行不行?”


    幾個大人微微一愣,連梁義誠都忽然轉頭,愕然的看著兒子。


    真有辦法?


    梁一飛平靜的說:“廠子困難,我是職工子弟,按理說盡心盡力責無旁貸。不過現在是市場經濟了,我才出來,生活沒著落。點子真管用,我要有經濟迴報。”


    周萬新連續幾次提到‘點子’這個詞,讓他想到上輩子一個轟動一時的新聞。


    《點子大王靠賣金點子賣出40萬》


    大概在92年左右,青年報報道了一個叫做‘張陽’的技術工的事跡,這個人即不搞生產,也不跑市場,就靠一張嘴皮子,為很多企業出了不少有價值的‘點子’,前前後後賺了上百萬,被譽為‘點子大王’。


    一時間,全國都刮起了一股‘頭腦風暴’,點子大王張陽也成為中國商業創意、營銷策劃的鼻祖。


    94年春晚上,馮鞏牛群以此為原型,編了一個小品:點子公司。


    馮剛還差點拍了一部同名連續劇。


    這位點子大王的自傳‘張陽的金點子’,梁一飛上輩子在商學院讀過,大多都是在後世看來就是很簡單很常見的營銷手段。


    比如在海灣戰爭之後,把台燈做成飛毛腿導彈的形狀;在水杯上加一個能提著的塑料拉環方便攜帶;把左右兩隻童鞋上,印上一個合並在一起能組成圖案,以防穿錯腳……


    說出來好像沒什麽技術含量,但是偏偏特別管用。


    當時mba的課堂上專門分析過‘張陽現象’。


    改革開放,三大紅利,第一個,就是‘經濟發展,帶來消費市場的全方位、爆發式增長’。


    但是在初期階段,需求增長了,企業家的‘營銷技巧’卻很貧乏。


    這時候,誰能想到巧妙實用、與眾不同的營銷技巧抓住老百姓眼球,誰能就能在短時間內,快速占領市場。


    ‘快’到什麽程度?


    要超過後世的互聯網時代!


    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雖然便捷,但同樣的,信息也實在太多,人們對常見的營銷技巧已經免疫,同類的物資、同樣的營銷手段,競爭激烈。


    百花齊放,出現一朵奇葩,未必就能立刻引人注目;但如果在一片灰色之中,出現一抹亮色,哪怕這個亮色並不純正,也會第一時間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所以常說,90年代初期,是一個處處充滿了奇跡的時代!


    這次楊愛國先開口了,語氣調侃:“呦,一飛啊,坐牢做出本事來了嘛,都知道市場經濟啦。”


    老楊心裏不太爽,他堂堂市場科科長,費了老牛鼻子力氣都解決不了的問題,梁一飛能解決?


    簡直是小孩子開玩笑嘛。


    周萬新擺擺手,說:“一飛,你有什麽想法,先說說看。”


    梁一飛沉吟了片刻,道:“以前我們專供部隊,市場早就被人家搶占了,現在一時半會的想搶迴來,難度很大;另外,這也是個大環境的問題……”


    這幾年經濟條件越來越好,雖然很多食品還是憑票購買,但總的來講,物資並不缺乏,國家每年都會專門下文,保證食品副食品的充分供應。


    原來物資緊缺時候,備戰備荒,甚至當成‘開葷’的罐頭,市場越來越小了。


    產品本身來說,罐頭味道再好,也不如新鮮的好吃,其實多多少少還加了防腐劑、色素,就是吃著玩嚐個鮮。


    再說了,罐頭是壓縮食品,好幾斤的原材料才能做一斤成品,價格相當不便宜。


    買一罐牛肉罐頭的錢,可以買好幾斤新鮮牛肉了。


    “本來市場就越來越小,而一個南江省大大小小,居然有七家罐頭廠!供應遠遠超過了需求!”梁一飛繼續說。


    這都是以前世界兩極對峙,緊張備戰大環境下遺留下的問題,在當時是正確的,在現在就成了麻煩事,所以說要與時俱進,要改革呢。


    一邊聽梁一飛的‘市場分析’,周萬新一邊下意識的微微點頭。


    雖然沒說解決辦法,但是從市場、產品、大環境三方麵,娓娓道來,談得十分準確到位。


    老楊以前跟他匯報工作,就從沒講得這麽透徹,這麽有條例。


    有些,甚至是周萬新自己之前都沒有意識到的。


    “按你這麽說,罐頭廠就一定不行了?”周萬新皺眉問。


    梁一飛搖頭,正色說:“大環境好不好不去管它,好不好咱們都要賣,就是因為大環境越來越難,所以才需要快!急行軍、出奇招,充分發揮我們自己的優勢,形成轟動效應,短時間之內,快速打開市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燃情年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銀色紀念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銀色紀念幣並收藏重生燃情年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