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戰爭結束。
嶺北與嶺南之間的問題,是個大問題。
喬鬆也早有預料,這一天會到來。
畢竟,葉洵攻下晉國,肯定會將版圖納入大夏。
現如今,嶺南也正在被大夏接收,嶺北便硬生生將大夏領土給截斷了。
這對於大夏的統治而言,肯定是阻礙。
旁的不說,單單是支援和通行就是個大問題。
畢竟嶺北一共有四個國家。
喬鬆麵色淡然,點點頭,“洵兄說的沒錯,你今日叫我來一定是想好了解決方式,直言便可,畢竟嶺北一切都是你給的,若不是你,嶺北早就不一定被晉國糟踐成了什麽樣子。”
對於葉洵,喬鬆一直飽含敬重。
他知道這麽多年來,葉洵給予嶺南的幫助非常大。
葉洵點點頭,隨後將一張地圖遞給喬鬆,“你看看,這是本宮想的最優解決方式。”
喬鬆接過地圖,先是一愣,而後大驚,猛的抬頭看向葉洵,“洵兄,你......你這......”
其實,喬鬆原本做好了,嶺北被大夏吞並的決悟。
畢竟這對於大夏來說是省時省力,一勞永逸的方式。
但葉洵顯然給予了他足夠的尊重,葉洵的方式是土地置換。
葉洵揚起笑意,沉吟道:“這有什麽可驚訝的?難不成本宮還能吞了你嶺北四國?”
“本宮知道你對召國的付出,召國就像是你的孩子樣,你一把屎一把尿將孩子養大,然後本宮一把奪走?那本宮與晉皇何異?”
“說實話,本宮倒是沒著急,但朝廷那邊確實著急了,但你也別介意,這是人之常情,家國天下的大事,而且現在解決,咱們的麻煩與矛盾會小的多。”
“這是本宮定的方案,嶺北四國讓出東西四百裏土地,本宮補償你們向東遷移六百裏的土地。”
“這六百裏土地是大俞領地,本宮再將接壤大俞的晉國土地,補償給俞風八百裏,這樣以來你們都不吃虧。”
“我大夏的疆土也能串聯到一起,如此本宮也可以向朝廷交代了。”
對於開疆拓土,葉洵是有興趣的。
但他對於開拓盟友的疆土,沒有任何興趣。
葉洵就是這樣的性格,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而且,外麵可開拓的疆土實在太多了,沒必要對自己人動刀。
“洵兄,你這......”
喬鬆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嶺北西部都是深山老林,大俞那片地方卻是平原,你還多割讓了兩百裏土地,那你不是吃了大虧嗎?”
葉洵的解決方案,喬鬆自然非常高興。
嶺北本來就人多地少,高山遍布。
若是如此置換,他們的土地不但多了,還是拿無法種糧食的深山老林,換肥沃的土地。
葉洵的解決方式令他信服。
葉洵淡淡擺手,“無妨,我們是盟友這是應該的,到時候凡是涉及搬遷的農戶,每家補貼白銀十兩,喬兄可同意?”
喬鬆忙點頭,應聲道:“同意,當然同意,洵兄若是沒意見,那我們嶺北肯定沒意見。”
與此同時。
俞風從廳外走了進來,自顧自坐下,喝了口茶,“老喬也在,洵兄你找我什麽事啊?”
喬鬆拱了拱手,“俞兄。”
葉洵看向他,緩緩道:“本宮有件事要求你。”
“嗨!”
俞風擺擺手,笑道:“生分了不是!咱們兄弟之間有什麽求不求的,你直言便可,兄弟能辦到的,一定給你辦。”
葉洵倒也不猶豫,直言道:“我想割你大俞西北疆域六百裏土地。”
“???”
俞風放下手中杯盞,一臉懵逼的看著葉洵,“洵兄,你不是開玩笑吧?咱們私交沒話說,但這你要割我肉,這不是我一個人說了算的,我......”
話音未落。
葉洵打斷道:“晉國與大俞西疆接壤的土地,我補償你八百裏!”
“我......”
俞風先是一愣,而後忙站起身來,挺了挺胸膛,“洵兄,咱們之間的感情這麽好,你要拉我哪塊肉,我親自動手!不就是六百裏土地嗎?莫說六百,就是一千六百又何妨?”
葉洵:“......”
喬鬆:“......”
穆淩霜:“......”
俞風也是無利不起早啊。
葉洵看向俞風,沉吟道:“如果你同意,這件事我們便定下了,這不是小事,你要考慮好。”
“嘖......”
俞風擺出一副大義凜然的摸樣,“洵兄的事就是我的事,這事直接定下便可,我考慮的很好。”
葉洵笑了笑,“好,那就當本宮欠你們一個人情。”
隨後,葉洵,喬鬆和俞風三人,又商議了一下具體細節。
這屬於國家土地置換,第一次敢這麽玩的人,可能隻有葉洵。
不過,好在喬鬆和俞風夠配合,這件事可以順利實施下去。
當然,還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將晉國給打下來。
不知道晉皇知道葉洵幾人,已經在這商討如何分割晉國土地時,將會是什麽樣的表情。
這幾日,嶺南之戰的戰果,也在一匹匹快馬八百裏加急的向周邊各國送去。
......
大夏。
上京城。
一匹快馬自南城門而入,向皇宮內風馳電掣而去。
“嶺南大捷!太子爺親率大夏聯軍大敗晉軍,攻破嶺南,陳兵晉國北疆!”
“嶺南大捷......”
驛卒一邊策馬,一邊高聲唿喊著。
聽著驛卒的唿喊。
街道旁的百姓們,紛紛停下腳步。
“哈哈哈!洵太子真當舉世無雙!這才多長時間,就攻到晉國國門之外了!”
“晉國狼子野心,亡我大夏之心不死!這次看他們怎麽辦!”
“若是如此看來!康寧帝國也一定不是我大夏的對手!不愧為洵太子,真是了不起啊!”
“洵太子無敵,洵太子蓋世無雙!”
“洵太子萬聖!!!”
......
百姓們駐足原地,望著驛卒遠去的背影,歡唿喝彩。
片刻。
驛卒自青龍門而入,直奔太極殿而去。
嶺南之戰的勝利,令大夏舉國沸騰。
嶺北與嶺南之間的問題,是個大問題。
喬鬆也早有預料,這一天會到來。
畢竟,葉洵攻下晉國,肯定會將版圖納入大夏。
現如今,嶺南也正在被大夏接收,嶺北便硬生生將大夏領土給截斷了。
這對於大夏的統治而言,肯定是阻礙。
旁的不說,單單是支援和通行就是個大問題。
畢竟嶺北一共有四個國家。
喬鬆麵色淡然,點點頭,“洵兄說的沒錯,你今日叫我來一定是想好了解決方式,直言便可,畢竟嶺北一切都是你給的,若不是你,嶺北早就不一定被晉國糟踐成了什麽樣子。”
對於葉洵,喬鬆一直飽含敬重。
他知道這麽多年來,葉洵給予嶺南的幫助非常大。
葉洵點點頭,隨後將一張地圖遞給喬鬆,“你看看,這是本宮想的最優解決方式。”
喬鬆接過地圖,先是一愣,而後大驚,猛的抬頭看向葉洵,“洵兄,你......你這......”
其實,喬鬆原本做好了,嶺北被大夏吞並的決悟。
畢竟這對於大夏來說是省時省力,一勞永逸的方式。
但葉洵顯然給予了他足夠的尊重,葉洵的方式是土地置換。
葉洵揚起笑意,沉吟道:“這有什麽可驚訝的?難不成本宮還能吞了你嶺北四國?”
“本宮知道你對召國的付出,召國就像是你的孩子樣,你一把屎一把尿將孩子養大,然後本宮一把奪走?那本宮與晉皇何異?”
“說實話,本宮倒是沒著急,但朝廷那邊確實著急了,但你也別介意,這是人之常情,家國天下的大事,而且現在解決,咱們的麻煩與矛盾會小的多。”
“這是本宮定的方案,嶺北四國讓出東西四百裏土地,本宮補償你們向東遷移六百裏的土地。”
“這六百裏土地是大俞領地,本宮再將接壤大俞的晉國土地,補償給俞風八百裏,這樣以來你們都不吃虧。”
“我大夏的疆土也能串聯到一起,如此本宮也可以向朝廷交代了。”
對於開疆拓土,葉洵是有興趣的。
但他對於開拓盟友的疆土,沒有任何興趣。
葉洵就是這樣的性格,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而且,外麵可開拓的疆土實在太多了,沒必要對自己人動刀。
“洵兄,你這......”
喬鬆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嶺北西部都是深山老林,大俞那片地方卻是平原,你還多割讓了兩百裏土地,那你不是吃了大虧嗎?”
葉洵的解決方案,喬鬆自然非常高興。
嶺北本來就人多地少,高山遍布。
若是如此置換,他們的土地不但多了,還是拿無法種糧食的深山老林,換肥沃的土地。
葉洵的解決方式令他信服。
葉洵淡淡擺手,“無妨,我們是盟友這是應該的,到時候凡是涉及搬遷的農戶,每家補貼白銀十兩,喬兄可同意?”
喬鬆忙點頭,應聲道:“同意,當然同意,洵兄若是沒意見,那我們嶺北肯定沒意見。”
與此同時。
俞風從廳外走了進來,自顧自坐下,喝了口茶,“老喬也在,洵兄你找我什麽事啊?”
喬鬆拱了拱手,“俞兄。”
葉洵看向他,緩緩道:“本宮有件事要求你。”
“嗨!”
俞風擺擺手,笑道:“生分了不是!咱們兄弟之間有什麽求不求的,你直言便可,兄弟能辦到的,一定給你辦。”
葉洵倒也不猶豫,直言道:“我想割你大俞西北疆域六百裏土地。”
“???”
俞風放下手中杯盞,一臉懵逼的看著葉洵,“洵兄,你不是開玩笑吧?咱們私交沒話說,但這你要割我肉,這不是我一個人說了算的,我......”
話音未落。
葉洵打斷道:“晉國與大俞西疆接壤的土地,我補償你八百裏!”
“我......”
俞風先是一愣,而後忙站起身來,挺了挺胸膛,“洵兄,咱們之間的感情這麽好,你要拉我哪塊肉,我親自動手!不就是六百裏土地嗎?莫說六百,就是一千六百又何妨?”
葉洵:“......”
喬鬆:“......”
穆淩霜:“......”
俞風也是無利不起早啊。
葉洵看向俞風,沉吟道:“如果你同意,這件事我們便定下了,這不是小事,你要考慮好。”
“嘖......”
俞風擺出一副大義凜然的摸樣,“洵兄的事就是我的事,這事直接定下便可,我考慮的很好。”
葉洵笑了笑,“好,那就當本宮欠你們一個人情。”
隨後,葉洵,喬鬆和俞風三人,又商議了一下具體細節。
這屬於國家土地置換,第一次敢這麽玩的人,可能隻有葉洵。
不過,好在喬鬆和俞風夠配合,這件事可以順利實施下去。
當然,還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將晉國給打下來。
不知道晉皇知道葉洵幾人,已經在這商討如何分割晉國土地時,將會是什麽樣的表情。
這幾日,嶺南之戰的戰果,也在一匹匹快馬八百裏加急的向周邊各國送去。
......
大夏。
上京城。
一匹快馬自南城門而入,向皇宮內風馳電掣而去。
“嶺南大捷!太子爺親率大夏聯軍大敗晉軍,攻破嶺南,陳兵晉國北疆!”
“嶺南大捷......”
驛卒一邊策馬,一邊高聲唿喊著。
聽著驛卒的唿喊。
街道旁的百姓們,紛紛停下腳步。
“哈哈哈!洵太子真當舉世無雙!這才多長時間,就攻到晉國國門之外了!”
“晉國狼子野心,亡我大夏之心不死!這次看他們怎麽辦!”
“若是如此看來!康寧帝國也一定不是我大夏的對手!不愧為洵太子,真是了不起啊!”
“洵太子無敵,洵太子蓋世無雙!”
“洵太子萬聖!!!”
......
百姓們駐足原地,望著驛卒遠去的背影,歡唿喝彩。
片刻。
驛卒自青龍門而入,直奔太極殿而去。
嶺南之戰的勝利,令大夏舉國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