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鄔星瞳的話。
葉洵和太子府眾人皆陷入沉默。
自古忠孝兩難全。
若是按這方麵來說,鄔星瞳不忠,勾結外敵謀反,這是不爭的事實。
鄔星瞳也不孝,算計親爹,逼他退位。
但鄔星瞳這一切,卻又都是為了大梁百姓,他選擇對百姓忠誠,對百姓仁義。
所以最終走到了大梁皇對立麵。
是非對錯,又有何人評說?
反正葉洵感覺自己沒什麽資格,來評判鄔星瞳。
勾結外敵也好,謀反也罷。
但他能堅守心中的信念,已是不易。
葉洵暗中調查過,鄔星瞳確實是一位愛民的太子。
雖然他以前並未看出來。
“哈哈哈......”
“你說了這麽多!還不是為了皇位!?還不是為了謀反!?你隻是給自己找借口罷了!”
“朕是皇帝!朕是大梁的皇帝!朕是天命!作為民就要有民的覺悟!”
“你以為你這樣做,他們就會感激你嗎!?”
大梁皇癲狂的笑著,一把扯開外衣,露出胸膛。
“來吧!”
“你不是想要皇位嗎!?”
“來啊!殺了朕!殺了朕這皇位就是你的!”
“但鄔星瞳你要記住!史書絕不會寫你鄔星瞳是順位繼承的!你弑父!你殺君!你勾結外敵!你謀反!你就是大梁的千古罪人!你是鄔家的千古罪人!”
“哈哈哈!”
大梁皇笑的愈加癲狂,愈發張狂。
他知道今日自己無論如何也逃不掉。
他知道身邊有人出賣了他!
命已至此!
但鄔英才是大梁的皇帝,他絕不屈服!
葉洵眉頭微蹙,轉頭看向鄔星淵。
隻見鄔星瞳麵無表情,眼眸中滿是堅毅。
鄔星瞳輕蔑一笑,“是非對錯,自有後人評說,我鄔星瞳從來不知道什麽叫後悔。”
“父皇,兒臣不會殺你,但大梁皇已經死了!”
此話落地。
大梁皇突然停止狂笑,轉頭看向鄔星瞳,眼眸猩紅,“你有種就殺朕!”
話音剛落。
兩道身影從鄔星瞳身旁掠過。
電光石火間。
大梁皇悶哼一聲,癱軟倒地。
他的貼身護衛侯萬,便倒在血泊中,眼眸中滿是不甘。
鄔星瞳始終沒有狠下心殺了大梁皇。
不過也無所謂。
鄔星瞳有玉璽,有兵符,有遺詔,有權臣支持。
鄔英才雖然沒死,但大梁皇確實死了。
鄔星瞳轉頭看向葉洵,勉強一笑,“洵太子,此番真的謝謝你,若不是你,我這計劃永遠都實現不了。”
葉洵拍了拍他的肩膀,“既然走上了這條路,今後會有太多身不由己,不過隻要你保證對聯盟的真心實意,本宮永遠支持你。”
鄔星瞳重重點頭,“一定!”
葉洵沉吟道:“那剩下的事?”
鄔星瞳應聲道:“我自己處理就好,一會兒我讓張獻將你們送走,人多眼雜,這裏不安全。”
葉洵微微點頭,“好。”
與此同時。
太守府被團團包圍。
大將軍傅堅白知道鄔星瞳已經得手,將護衛遣散。
隨後親自護送葉洵一眾人出了北橋城。
鄔星瞳選擇跟葉洵聯合,是傅堅白最認同的一件事。
葉洵一行人出了北橋城,在張獻的帶領下,原路返迴。
事後消息已經傳出。
太子鄔星瞳得到消息,有賊人籌謀要刺王殺駕,雖然他佯裝生病,暗中前來援救,但還是晚了一步。
大梁皇不幸遇刺身亡。
大梁皇遇刺身亡的消息,自北橋城而出,向大梁各地席卷而去。
......
五日後。
北橋城。
天邊泛出魚肚白。
北橋城中,一片素縞。
太守府。
目之所及皆是白茫茫的一片,素裹,紙錢,奠燈,還有漫天的哀嚎聲。
書房。
身披白衣素縞的鄔星瞳端蒲團之上,臉上還噙著未幹的淚痕。
除鎮守江古城的將領外。
所有隨軍出征的文臣武將,全部匯聚到了屋內。
大梁皇已死。
鄔星瞳身為太子,手握遺詔。
加之一大半文臣武將的認可。
這件事的真相,已沒有任何探查的意義。
從現在起。
鄔星瞳就是大梁皇帝,文武百官承認的大梁皇皇帝。
“太子殿下,陛下駕崩,北疆告急,這......這可如何是好啊!!!”
傅堅白看向鄔星瞳,眼眸中滿是焦急。
傅堅白一句話,又將他們從鄔英才駕崩的悲情中,帶入到了大梁危亡這更大的悲情中。
現在鄔英才駕崩都是小事。
若是被夏軍這麽打下去,大梁都要被滅了屁的。
鄔星瞳眉頭深鎖,轉頭掃視一眾文臣武將,問道:“諸位大人,可有退敵良策?”
聽聞此話。
文臣武將盡皆低下頭,沉默不語。
退敵良策?
別說他們這些人,就算是將晉皇請過來,估計都沒有退敵良策。
夏軍火器,根本就不是單純想辦法便可以抵擋的。
那根本就是跨時代的碾壓。
見一眾人不說話。
鄔星瞳眼眸低垂,繼續道:“看來諸位大人沒有太好的想法,那本太子再問問,你們感覺這場戰爭,我大梁是否可以獲得勝利?”
聽聞此話。
一眾大臣又紛紛底下了高傲的頭顱。
勝利?
這個詞很簡單,寫出來更簡單。
但對於現在的大梁而言,是多麽不可望而且更不可及。
他們現在的一切努力,都隻不過是用大梁士卒的命築起一道血肉長城,來延緩夏軍的腳步。
即便是他們給予厚望的騎兵野戰,也不過是大部分的自欺欺人罷了。
他們幻想著可以抑製火器,但大夏又不單單隻有火器。
見眾人沉默不語。
鄔星瞳微微點頭,沉吟道:“如此說來,大家對這場戰爭並不抱有任何希望。”
“這片疆域的局勢已非常明顯,大夏的實力更是今非昔比。”
“而且大家也看得到,這麽多年來,我大梁是如何幫助晉國的,如今我大梁有難,他們是如何幫助我們的。”
“即便我們以投降作為威脅,晉皇也並未給予我們第二批援助,他們無非是想借用我大梁來拖延大夏的腳步,以實現他們等待康寧帝國援助的計劃。”
此話一出,文武大臣皆是義憤填膺。
葉洵和太子府眾人皆陷入沉默。
自古忠孝兩難全。
若是按這方麵來說,鄔星瞳不忠,勾結外敵謀反,這是不爭的事實。
鄔星瞳也不孝,算計親爹,逼他退位。
但鄔星瞳這一切,卻又都是為了大梁百姓,他選擇對百姓忠誠,對百姓仁義。
所以最終走到了大梁皇對立麵。
是非對錯,又有何人評說?
反正葉洵感覺自己沒什麽資格,來評判鄔星瞳。
勾結外敵也好,謀反也罷。
但他能堅守心中的信念,已是不易。
葉洵暗中調查過,鄔星瞳確實是一位愛民的太子。
雖然他以前並未看出來。
“哈哈哈......”
“你說了這麽多!還不是為了皇位!?還不是為了謀反!?你隻是給自己找借口罷了!”
“朕是皇帝!朕是大梁的皇帝!朕是天命!作為民就要有民的覺悟!”
“你以為你這樣做,他們就會感激你嗎!?”
大梁皇癲狂的笑著,一把扯開外衣,露出胸膛。
“來吧!”
“你不是想要皇位嗎!?”
“來啊!殺了朕!殺了朕這皇位就是你的!”
“但鄔星瞳你要記住!史書絕不會寫你鄔星瞳是順位繼承的!你弑父!你殺君!你勾結外敵!你謀反!你就是大梁的千古罪人!你是鄔家的千古罪人!”
“哈哈哈!”
大梁皇笑的愈加癲狂,愈發張狂。
他知道今日自己無論如何也逃不掉。
他知道身邊有人出賣了他!
命已至此!
但鄔英才是大梁的皇帝,他絕不屈服!
葉洵眉頭微蹙,轉頭看向鄔星淵。
隻見鄔星瞳麵無表情,眼眸中滿是堅毅。
鄔星瞳輕蔑一笑,“是非對錯,自有後人評說,我鄔星瞳從來不知道什麽叫後悔。”
“父皇,兒臣不會殺你,但大梁皇已經死了!”
此話落地。
大梁皇突然停止狂笑,轉頭看向鄔星瞳,眼眸猩紅,“你有種就殺朕!”
話音剛落。
兩道身影從鄔星瞳身旁掠過。
電光石火間。
大梁皇悶哼一聲,癱軟倒地。
他的貼身護衛侯萬,便倒在血泊中,眼眸中滿是不甘。
鄔星瞳始終沒有狠下心殺了大梁皇。
不過也無所謂。
鄔星瞳有玉璽,有兵符,有遺詔,有權臣支持。
鄔英才雖然沒死,但大梁皇確實死了。
鄔星瞳轉頭看向葉洵,勉強一笑,“洵太子,此番真的謝謝你,若不是你,我這計劃永遠都實現不了。”
葉洵拍了拍他的肩膀,“既然走上了這條路,今後會有太多身不由己,不過隻要你保證對聯盟的真心實意,本宮永遠支持你。”
鄔星瞳重重點頭,“一定!”
葉洵沉吟道:“那剩下的事?”
鄔星瞳應聲道:“我自己處理就好,一會兒我讓張獻將你們送走,人多眼雜,這裏不安全。”
葉洵微微點頭,“好。”
與此同時。
太守府被團團包圍。
大將軍傅堅白知道鄔星瞳已經得手,將護衛遣散。
隨後親自護送葉洵一眾人出了北橋城。
鄔星瞳選擇跟葉洵聯合,是傅堅白最認同的一件事。
葉洵一行人出了北橋城,在張獻的帶領下,原路返迴。
事後消息已經傳出。
太子鄔星瞳得到消息,有賊人籌謀要刺王殺駕,雖然他佯裝生病,暗中前來援救,但還是晚了一步。
大梁皇不幸遇刺身亡。
大梁皇遇刺身亡的消息,自北橋城而出,向大梁各地席卷而去。
......
五日後。
北橋城。
天邊泛出魚肚白。
北橋城中,一片素縞。
太守府。
目之所及皆是白茫茫的一片,素裹,紙錢,奠燈,還有漫天的哀嚎聲。
書房。
身披白衣素縞的鄔星瞳端蒲團之上,臉上還噙著未幹的淚痕。
除鎮守江古城的將領外。
所有隨軍出征的文臣武將,全部匯聚到了屋內。
大梁皇已死。
鄔星瞳身為太子,手握遺詔。
加之一大半文臣武將的認可。
這件事的真相,已沒有任何探查的意義。
從現在起。
鄔星瞳就是大梁皇帝,文武百官承認的大梁皇皇帝。
“太子殿下,陛下駕崩,北疆告急,這......這可如何是好啊!!!”
傅堅白看向鄔星瞳,眼眸中滿是焦急。
傅堅白一句話,又將他們從鄔英才駕崩的悲情中,帶入到了大梁危亡這更大的悲情中。
現在鄔英才駕崩都是小事。
若是被夏軍這麽打下去,大梁都要被滅了屁的。
鄔星瞳眉頭深鎖,轉頭掃視一眾文臣武將,問道:“諸位大人,可有退敵良策?”
聽聞此話。
文臣武將盡皆低下頭,沉默不語。
退敵良策?
別說他們這些人,就算是將晉皇請過來,估計都沒有退敵良策。
夏軍火器,根本就不是單純想辦法便可以抵擋的。
那根本就是跨時代的碾壓。
見一眾人不說話。
鄔星瞳眼眸低垂,繼續道:“看來諸位大人沒有太好的想法,那本太子再問問,你們感覺這場戰爭,我大梁是否可以獲得勝利?”
聽聞此話。
一眾大臣又紛紛底下了高傲的頭顱。
勝利?
這個詞很簡單,寫出來更簡單。
但對於現在的大梁而言,是多麽不可望而且更不可及。
他們現在的一切努力,都隻不過是用大梁士卒的命築起一道血肉長城,來延緩夏軍的腳步。
即便是他們給予厚望的騎兵野戰,也不過是大部分的自欺欺人罷了。
他們幻想著可以抑製火器,但大夏又不單單隻有火器。
見眾人沉默不語。
鄔星瞳微微點頭,沉吟道:“如此說來,大家對這場戰爭並不抱有任何希望。”
“這片疆域的局勢已非常明顯,大夏的實力更是今非昔比。”
“而且大家也看得到,這麽多年來,我大梁是如何幫助晉國的,如今我大梁有難,他們是如何幫助我們的。”
“即便我們以投降作為威脅,晉皇也並未給予我們第二批援助,他們無非是想借用我大梁來拖延大夏的腳步,以實現他們等待康寧帝國援助的計劃。”
此話一出,文武大臣皆是義憤填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