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葉洵的話。
文武報官和葉瀾天,皆是陷入沉思。
太子爺就是這樣,他不管你們愛聽不愛聽,能說的不能說,全都給你說出來。
而且,太子說的是事實。
豪商巨賈家中子弟不能參加科舉,不能入仕。
真的不能嗎?
他們的手段多著呢。
換戶頭,過繼子嗣,甚至是他們幹脆經商都不是報的自己身份,而是家奴身份。
所以他們不用入賤籍。
這點事,隨便給地方府衙塞點錢便搞定了,不是什麽難事。
所以規矩是給誰定的?
不過就是給那些坊市間的小商販,給那些販夫走卒,挑擔貨郎定的。
隻是,這是醜聞,對於朝廷來說是不作為。
所以大家夥都不願意提起罷了。
葉瀾天不知道嗎?
當然知道。
但根本就阻止不了。
阻止不了的大家會默契的選擇性忽視,就當它不存在。
眼不見心不煩。
而且影響也不是很大。
葉洵對於這點看的分明,既然大家偷偷摸摸的花錢幹這件事,還阻止不了。
那為何不讓他們替朝廷,替百姓花這部分錢?
文武百官有點擔心,紛紛抬頭望向葉瀾天。
雖然太子爺說的話不錯。
但這等同於側麵批判朝廷的無能不作為。
這不等於打陛下臉嗎?
文武百官怕葉瀾天會因此生氣。
片刻。
葉瀾天無奈搖頭,歎息道:“你呀你呀,專挑朕傷口撕,你明知道這是朕失職的地方。”
聞言。
文武百官皆是暗鬆一口氣。
陛下自嘲,便是沒放在心上。
太子爺能碰到這麽位陛下,也算是有福氣了。
古往今來,有幾個帝王願意聽批判之言?
葉洵淡然一笑。
“父皇無需妄自菲薄,您做的已經很好了。”
“有問題不要緊,咱們想辦法解決便是。”
“兒臣想,各地豪商巨賈出這修建學院的錢,來換取子嗣光明正大學習與科舉的機會,他們肯定是願意的。”
“隻是今後禦史台嚴加審查官商相互的問題。”
“而且,這給天下寒門庶民子弟,謀劃出一條不用給家裏增添壓力的晉升之路。”
“百姓們也會高興的。”
這個問題,葉洵思考很久了。
他想過自己出錢,但杯水車薪,此間花費錢款巨大,難以想象。
所以,讓各地出錢是最好的,但府衙肯定承擔不起,那便隻有豪商巨賈了。
他們願意且樂意出這部分錢。
葉瀾天不可置否的點了點頭。
此時隻要不讓他出錢,葉洵說怎麽辦便怎麽辦。
葉瀾天想了想。
這件事確實不錯,將天下這些閑著沒事幹,批判這,抨擊那的大儒和文人,讓他們全都動起來,有事幹。
也省的天天給朝廷找麻煩。
而且,給天下寒門庶民子弟一條求學入仕之路,今後會大大平衡了朝廷中世家官吏的數量。
確實沒有什麽壞處可言。
此時。
殿中好一些官吏的臉上有點難看。
曾經,在這朝堂中。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那是大夏的入仕之道。
偶爾爬上來的一個寒門官吏,那也是要站隊的。
朝堂根本就沒他們說話的份。
寒門,庶民,那就是低賤的代名詞。
現如今可好,太子爺竟然在朝堂之上,公然給天下寒門庶民學子,謀求這樣的進修之道。
今後幾年,寒門庶民子弟入仕的數量,是可以預見的。
寒門庶民子弟,雖然學習環境差,沒有名師指導,但他們吃苦能力和韌勁是尋常富家子弟難以比擬的。
況且,寒門庶民子弟基數大,機會更多。
不過即便這些世家官吏心中千萬個不願意,但再也沒有一人敢跟太子爺紮刺。
緊接著。
葉瀾天望向魏無忌,問道:“左丞相,你認為太子爺讓地方豪商巨賈出資修建學院之事,怎麽樣?”
魏無忌上前揖禮。
“微臣非常讚同。”
“正視問題,解決問題,失之螢火,收之皓月。”
“太子爺此舉,開曆史之先河,撫恤寒門庶民子弟求學之不易,百姓一定會為之感激。”
葉瀾天點了點頭,又看向南宮夜,問道:“右丞相,你以為如何?”
不知為何。
廬州金家被滅後,葉洵拿出來的卷宗,竟然沒有關於南宮夜的。
而且南宮夜非但沒有為此擔驚受怕,臥床不起,反而精氣神十足,擺出了一副風骨忠良的模樣。
就好像廬州金家被滅,跟他沒有任何關係一般。
這令葉瀾天十分費解。
搞的好像特麽的自己人樣。
怎麽會有臉皮這麽厚的人?
就連現如今的葉辰,都不同以往那般謹小慎微,貪功冒進。
終日裏坐在朝堂,一副無欲無求的模樣。
葉瀾天不禁在想。
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麽貓膩?
緊接著。
南宮夜站了出來,揖禮道。
“迴陛下。”
“微臣以為,太子殿下此計,確實可行。”
“既然這些錢終歸要進貪官汙吏的口袋中,那還真是不如為國為民,辦些實事。”
“大夏官場,理應有寒門庶民子弟一席之地。”
此話落地,殿中嘩然。
但沒有人敢議論。
南宮夜是誰?
世家官吏的代表人物。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守門員。
隻要有他在,那大夏朝堂中就沒有寒門官吏的位置。
現如今,時代真是變了。
就連一向看不起寒門官吏的右丞相南宮夜,都放棄了自己的底線。
不過,這倒是也能理解。
廬州金家老巢都被太子爺給掏了。
他一個右丞相,還在這裏頂著給人家當槍使?
他這右丞相沒被連累,那都是祖墳冒青煙,燒高香了。
葉瀾天也並沒有如何驚訝,不管是誰也應該能認清事實了。
“好。”
“既然如此,這件事就交由尚書省去辦吧。”
“隻要不讓戶部出錢即可。”
魏無忌和南宮夜齊聲揖禮,“微臣遵旨。”
這麽多年來,這好像還是左右兩丞相,第一次在一件事上達成共識。
緊接著。
葉瀾天看向葉洵,繼續道:“太子,繼續今日議題,還有第三件事,那就是抄沒金家家產的用途。”
此話落地。
好一些官吏都來了精神。
文武報官和葉瀾天,皆是陷入沉思。
太子爺就是這樣,他不管你們愛聽不愛聽,能說的不能說,全都給你說出來。
而且,太子說的是事實。
豪商巨賈家中子弟不能參加科舉,不能入仕。
真的不能嗎?
他們的手段多著呢。
換戶頭,過繼子嗣,甚至是他們幹脆經商都不是報的自己身份,而是家奴身份。
所以他們不用入賤籍。
這點事,隨便給地方府衙塞點錢便搞定了,不是什麽難事。
所以規矩是給誰定的?
不過就是給那些坊市間的小商販,給那些販夫走卒,挑擔貨郎定的。
隻是,這是醜聞,對於朝廷來說是不作為。
所以大家夥都不願意提起罷了。
葉瀾天不知道嗎?
當然知道。
但根本就阻止不了。
阻止不了的大家會默契的選擇性忽視,就當它不存在。
眼不見心不煩。
而且影響也不是很大。
葉洵對於這點看的分明,既然大家偷偷摸摸的花錢幹這件事,還阻止不了。
那為何不讓他們替朝廷,替百姓花這部分錢?
文武百官有點擔心,紛紛抬頭望向葉瀾天。
雖然太子爺說的話不錯。
但這等同於側麵批判朝廷的無能不作為。
這不等於打陛下臉嗎?
文武百官怕葉瀾天會因此生氣。
片刻。
葉瀾天無奈搖頭,歎息道:“你呀你呀,專挑朕傷口撕,你明知道這是朕失職的地方。”
聞言。
文武百官皆是暗鬆一口氣。
陛下自嘲,便是沒放在心上。
太子爺能碰到這麽位陛下,也算是有福氣了。
古往今來,有幾個帝王願意聽批判之言?
葉洵淡然一笑。
“父皇無需妄自菲薄,您做的已經很好了。”
“有問題不要緊,咱們想辦法解決便是。”
“兒臣想,各地豪商巨賈出這修建學院的錢,來換取子嗣光明正大學習與科舉的機會,他們肯定是願意的。”
“隻是今後禦史台嚴加審查官商相互的問題。”
“而且,這給天下寒門庶民子弟,謀劃出一條不用給家裏增添壓力的晉升之路。”
“百姓們也會高興的。”
這個問題,葉洵思考很久了。
他想過自己出錢,但杯水車薪,此間花費錢款巨大,難以想象。
所以,讓各地出錢是最好的,但府衙肯定承擔不起,那便隻有豪商巨賈了。
他們願意且樂意出這部分錢。
葉瀾天不可置否的點了點頭。
此時隻要不讓他出錢,葉洵說怎麽辦便怎麽辦。
葉瀾天想了想。
這件事確實不錯,將天下這些閑著沒事幹,批判這,抨擊那的大儒和文人,讓他們全都動起來,有事幹。
也省的天天給朝廷找麻煩。
而且,給天下寒門庶民子弟一條求學入仕之路,今後會大大平衡了朝廷中世家官吏的數量。
確實沒有什麽壞處可言。
此時。
殿中好一些官吏的臉上有點難看。
曾經,在這朝堂中。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那是大夏的入仕之道。
偶爾爬上來的一個寒門官吏,那也是要站隊的。
朝堂根本就沒他們說話的份。
寒門,庶民,那就是低賤的代名詞。
現如今可好,太子爺竟然在朝堂之上,公然給天下寒門庶民學子,謀求這樣的進修之道。
今後幾年,寒門庶民子弟入仕的數量,是可以預見的。
寒門庶民子弟,雖然學習環境差,沒有名師指導,但他們吃苦能力和韌勁是尋常富家子弟難以比擬的。
況且,寒門庶民子弟基數大,機會更多。
不過即便這些世家官吏心中千萬個不願意,但再也沒有一人敢跟太子爺紮刺。
緊接著。
葉瀾天望向魏無忌,問道:“左丞相,你認為太子爺讓地方豪商巨賈出資修建學院之事,怎麽樣?”
魏無忌上前揖禮。
“微臣非常讚同。”
“正視問題,解決問題,失之螢火,收之皓月。”
“太子爺此舉,開曆史之先河,撫恤寒門庶民子弟求學之不易,百姓一定會為之感激。”
葉瀾天點了點頭,又看向南宮夜,問道:“右丞相,你以為如何?”
不知為何。
廬州金家被滅後,葉洵拿出來的卷宗,竟然沒有關於南宮夜的。
而且南宮夜非但沒有為此擔驚受怕,臥床不起,反而精氣神十足,擺出了一副風骨忠良的模樣。
就好像廬州金家被滅,跟他沒有任何關係一般。
這令葉瀾天十分費解。
搞的好像特麽的自己人樣。
怎麽會有臉皮這麽厚的人?
就連現如今的葉辰,都不同以往那般謹小慎微,貪功冒進。
終日裏坐在朝堂,一副無欲無求的模樣。
葉瀾天不禁在想。
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麽貓膩?
緊接著。
南宮夜站了出來,揖禮道。
“迴陛下。”
“微臣以為,太子殿下此計,確實可行。”
“既然這些錢終歸要進貪官汙吏的口袋中,那還真是不如為國為民,辦些實事。”
“大夏官場,理應有寒門庶民子弟一席之地。”
此話落地,殿中嘩然。
但沒有人敢議論。
南宮夜是誰?
世家官吏的代表人物。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守門員。
隻要有他在,那大夏朝堂中就沒有寒門官吏的位置。
現如今,時代真是變了。
就連一向看不起寒門官吏的右丞相南宮夜,都放棄了自己的底線。
不過,這倒是也能理解。
廬州金家老巢都被太子爺給掏了。
他一個右丞相,還在這裏頂著給人家當槍使?
他這右丞相沒被連累,那都是祖墳冒青煙,燒高香了。
葉瀾天也並沒有如何驚訝,不管是誰也應該能認清事實了。
“好。”
“既然如此,這件事就交由尚書省去辦吧。”
“隻要不讓戶部出錢即可。”
魏無忌和南宮夜齊聲揖禮,“微臣遵旨。”
這麽多年來,這好像還是左右兩丞相,第一次在一件事上達成共識。
緊接著。
葉瀾天看向葉洵,繼續道:“太子,繼續今日議題,還有第三件事,那就是抄沒金家家產的用途。”
此話落地。
好一些官吏都來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