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朝廷窮了
大明:開局氣瘋朱元璋,死不登基 作者:畢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四百五十四章:朝廷窮了
但鄭文同可不在乎這個。
他是嫡長子,怎麽說都是該繼承家族產業的第一繼承人,而他也確實是那種會哭的孩子,從小就把家族裏的族親哄得很好,長大後給家族管理沿海的商隊,私底下幹著走私的活計。
明初嚴禁海商,並且立下嚴苛的律法。
但作為鄭家的長子,鄭文同並不當一迴事,依舊和那些在近海裏麵遊蕩的倭國浪人之間進行交易。鄭文同在家族產業的地盤上開礦冶鐵,並且購買大量的茶葉瓷器和倭人交易,以此來換取大量的白銀。
而這些錢,相當大的一部分是進了家族族親的手裏。
鄭家宗族超過一千三百多人,算上仆役、長工、佃戶超過兩萬多人。
並且鄭家在大明又是政治家族,為浙東士紳的代表,鄭文同從小就把金華這塊地方當做是自家的看待,從來都不認為這是朝廷的天下。
鄭輝嗣勸解了很久,但依舊沒有半點作用。
如今朝廷在沿海布防的態勢已經越發明顯,在江浙沿海所布置的海寧、臨山、觀海、昌國、海門、盤石、金鄉七個衛所已經成型,將整個沿海岸線幾乎全部封鎖,繼續和倭國私下通商,怕是會讓朝廷震怒。
鄭輝嗣不是傻子,不會去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行為,他想保住鄭家這一大家子的命!
“文同,你這是忤逆!”
鄭輝嗣怒道。
鄭文同抬頭,臉上露出不耐煩的神色,惱怒道:“爹,咱們現在一年掙得都比以前十年多,元人走了,朱明皇庭也需要我們給他站台,他自詡是光複唐宋……。”
“住口!”
鄭輝嗣氣的腦袋都要炸了。
要翻天,要翻天!!
無法無天啊!
這種話也是能隨便說的?
這要是被皇帝知道的,他鄭家被滿門抄斬都不為過。
當初朱元璋北上伐元喊得口號是:驅逐胡虜,恢複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而朱元璋起兵一直喊的旗號則是: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
這兩個口號,都逃不開一個道理,就是朱元璋光複的是大宋的天下。
雖然老朱看不起趙宋王朝那卑躬屈膝的作風,可在亂世之中,隻有這個口號是最能拉攏人才的。畢竟趙宋王朝在南方有著一百多年的統治,算上北宋,也有著二百多年的國祚,至少,漢人是認的。
而鄭文同之所以說這個,就是因為朱元璋沒辦法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舉起屠刀。
宋朝,是最尊重士大夫的。
你既然光複的是大宋的天下,那我乖乖當百姓,你總不能殺了我吧?我有點地、有點錢,你也不能因為這個就搶我吧?
有恃無恐,就是如此。
而曆史上,也確實是如此。
直到朱明滅亡,沿海等地的富戶們照樣逍遙自在,即便是麵對清人的鐵蹄,他們也有著自己的生存之道,而後,這些士紳們漸漸轉型,成為集當地特色在身的商會。
如,晉商、浙商、徽商等等。
這場家族會以不歡而散,而這也是不意外的結果。
因為大家心裏都清楚,族老們不會讓老族長幹涉沿海的生意的。
鄭輝嗣黯然的迴到後院,找來自己的小兒子鄭文錄。
“父親。”
“文錄,爹知道你不願意接手家裏這個爛攤子,但今時不同往日啊,朱明皇權之下,絕不可能出現像唐朝那樣的千年氏族,咱們鄭家要保命,必須要正經行商。”
“你大哥一意孤行,繼續這樣下去,朝廷的刀很快就落到咱們頭上了。你就當……救救自己,救救你爹娘……。”
鄭輝嗣也是無可奈何到了極致。
外人信不過,家裏人不願意管,小兒子熱衷於寄情山水,名山古跡,這些年走遍了很多地方,很少顧忌家裏的事。
但鄭輝嗣知道,他的這個兒子絕不是平庸之輩。
鄭文錄低下頭,沉默了許久,問道:“爹要我……怎麽做?”
“保住命,錢財可散!”
……
商會的擴大讓朱棡心情有些沉重,他隱隱覺得這個玩意已經有些握不住了。
他怕的不是朱元璋知道了會怎麽樣,哪怕就是全部收歸朝廷,他也無所謂,隻要好好經營,商會並不會危害大明,反而會給大明帶來非同一般的收益。
但,這個東西總歸是需要人掌控的!
要是將來某一天,這個位置落到了如胡惟庸這樣的人手裏……。
朱棡明白自己不可能一直待在中原,他在中原待得時間,就是徐妙雲生產之後。或者是,興國暴露在世人麵前的時候!
修路!
這是朱棡下一步的核心。
十年內,必須貫通主幹道。
而在十年內,還需要尋找一個能夠代替道路的東西來撐住興國的底子。
“李九江還沒來?”
朱棡問道管事。
管事老李愣了下,隨後道:“小公爺還沒來。”
朱棡點了點頭,隨後走進了書房。
不多時,李景隆來了。
還是那個賤兮兮的笑容,掛著一絲邪笑,看起來有幾分邪魅,不過這廝生的倒是個濃眉大眼,看起來頗有幾分帥氣非凡。
“查的如何?”
“兩成半上下,遇到老船,得有三成!這各地運進京師的漕糧,也分產地跟幹濕程度,有的地方陳穀交上來,自然要幹燥一些,但也有地方的穀子濕,一遇到梅雨天氣就會發黴腐爛。”
“這麽說,這漕糧的損失能夠達到三成了?”
“大差不差吧。”李景隆笑著點了點頭,看著書案上西域送來的葡萄幹,抓了一把揣兜裏。
朱棡讓他去查了各地漕糧進京的損耗。
一千斤穀子送南方運往京師,路上的損耗能夠達到兩三成上下,也就是剩下個七八百斤,這個損失算是很巨大了。河運是大明國政下的‘正載’,比起費人費力的陸運,漕運要方便快捷很多。
南方地區水域發達,船隻眾多,所以各地收的糧一般都是通過漕運運往京師的糧倉。
而據朱棡所知,去年的漕運,似乎出了一些問題。
去年國庫開銷巨大,朱棡把漠北打下來,雖然打下來沒花多少錢,可治理花了不下於三百多萬貫,加上雲南、烏斯藏、東南沿海布防,去年在軍政上的開銷已經超的不能再超了。
總之,朝廷,窮了!
所以,今年南方河道的維護費用,出不起了!
但鄭文同可不在乎這個。
他是嫡長子,怎麽說都是該繼承家族產業的第一繼承人,而他也確實是那種會哭的孩子,從小就把家族裏的族親哄得很好,長大後給家族管理沿海的商隊,私底下幹著走私的活計。
明初嚴禁海商,並且立下嚴苛的律法。
但作為鄭家的長子,鄭文同並不當一迴事,依舊和那些在近海裏麵遊蕩的倭國浪人之間進行交易。鄭文同在家族產業的地盤上開礦冶鐵,並且購買大量的茶葉瓷器和倭人交易,以此來換取大量的白銀。
而這些錢,相當大的一部分是進了家族族親的手裏。
鄭家宗族超過一千三百多人,算上仆役、長工、佃戶超過兩萬多人。
並且鄭家在大明又是政治家族,為浙東士紳的代表,鄭文同從小就把金華這塊地方當做是自家的看待,從來都不認為這是朝廷的天下。
鄭輝嗣勸解了很久,但依舊沒有半點作用。
如今朝廷在沿海布防的態勢已經越發明顯,在江浙沿海所布置的海寧、臨山、觀海、昌國、海門、盤石、金鄉七個衛所已經成型,將整個沿海岸線幾乎全部封鎖,繼續和倭國私下通商,怕是會讓朝廷震怒。
鄭輝嗣不是傻子,不會去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行為,他想保住鄭家這一大家子的命!
“文同,你這是忤逆!”
鄭輝嗣怒道。
鄭文同抬頭,臉上露出不耐煩的神色,惱怒道:“爹,咱們現在一年掙得都比以前十年多,元人走了,朱明皇庭也需要我們給他站台,他自詡是光複唐宋……。”
“住口!”
鄭輝嗣氣的腦袋都要炸了。
要翻天,要翻天!!
無法無天啊!
這種話也是能隨便說的?
這要是被皇帝知道的,他鄭家被滿門抄斬都不為過。
當初朱元璋北上伐元喊得口號是:驅逐胡虜,恢複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而朱元璋起兵一直喊的旗號則是: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
這兩個口號,都逃不開一個道理,就是朱元璋光複的是大宋的天下。
雖然老朱看不起趙宋王朝那卑躬屈膝的作風,可在亂世之中,隻有這個口號是最能拉攏人才的。畢竟趙宋王朝在南方有著一百多年的統治,算上北宋,也有著二百多年的國祚,至少,漢人是認的。
而鄭文同之所以說這個,就是因為朱元璋沒辦法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舉起屠刀。
宋朝,是最尊重士大夫的。
你既然光複的是大宋的天下,那我乖乖當百姓,你總不能殺了我吧?我有點地、有點錢,你也不能因為這個就搶我吧?
有恃無恐,就是如此。
而曆史上,也確實是如此。
直到朱明滅亡,沿海等地的富戶們照樣逍遙自在,即便是麵對清人的鐵蹄,他們也有著自己的生存之道,而後,這些士紳們漸漸轉型,成為集當地特色在身的商會。
如,晉商、浙商、徽商等等。
這場家族會以不歡而散,而這也是不意外的結果。
因為大家心裏都清楚,族老們不會讓老族長幹涉沿海的生意的。
鄭輝嗣黯然的迴到後院,找來自己的小兒子鄭文錄。
“父親。”
“文錄,爹知道你不願意接手家裏這個爛攤子,但今時不同往日啊,朱明皇權之下,絕不可能出現像唐朝那樣的千年氏族,咱們鄭家要保命,必須要正經行商。”
“你大哥一意孤行,繼續這樣下去,朝廷的刀很快就落到咱們頭上了。你就當……救救自己,救救你爹娘……。”
鄭輝嗣也是無可奈何到了極致。
外人信不過,家裏人不願意管,小兒子熱衷於寄情山水,名山古跡,這些年走遍了很多地方,很少顧忌家裏的事。
但鄭輝嗣知道,他的這個兒子絕不是平庸之輩。
鄭文錄低下頭,沉默了許久,問道:“爹要我……怎麽做?”
“保住命,錢財可散!”
……
商會的擴大讓朱棡心情有些沉重,他隱隱覺得這個玩意已經有些握不住了。
他怕的不是朱元璋知道了會怎麽樣,哪怕就是全部收歸朝廷,他也無所謂,隻要好好經營,商會並不會危害大明,反而會給大明帶來非同一般的收益。
但,這個東西總歸是需要人掌控的!
要是將來某一天,這個位置落到了如胡惟庸這樣的人手裏……。
朱棡明白自己不可能一直待在中原,他在中原待得時間,就是徐妙雲生產之後。或者是,興國暴露在世人麵前的時候!
修路!
這是朱棡下一步的核心。
十年內,必須貫通主幹道。
而在十年內,還需要尋找一個能夠代替道路的東西來撐住興國的底子。
“李九江還沒來?”
朱棡問道管事。
管事老李愣了下,隨後道:“小公爺還沒來。”
朱棡點了點頭,隨後走進了書房。
不多時,李景隆來了。
還是那個賤兮兮的笑容,掛著一絲邪笑,看起來有幾分邪魅,不過這廝生的倒是個濃眉大眼,看起來頗有幾分帥氣非凡。
“查的如何?”
“兩成半上下,遇到老船,得有三成!這各地運進京師的漕糧,也分產地跟幹濕程度,有的地方陳穀交上來,自然要幹燥一些,但也有地方的穀子濕,一遇到梅雨天氣就會發黴腐爛。”
“這麽說,這漕糧的損失能夠達到三成了?”
“大差不差吧。”李景隆笑著點了點頭,看著書案上西域送來的葡萄幹,抓了一把揣兜裏。
朱棡讓他去查了各地漕糧進京的損耗。
一千斤穀子送南方運往京師,路上的損耗能夠達到兩三成上下,也就是剩下個七八百斤,這個損失算是很巨大了。河運是大明國政下的‘正載’,比起費人費力的陸運,漕運要方便快捷很多。
南方地區水域發達,船隻眾多,所以各地收的糧一般都是通過漕運運往京師的糧倉。
而據朱棡所知,去年的漕運,似乎出了一些問題。
去年國庫開銷巨大,朱棡把漠北打下來,雖然打下來沒花多少錢,可治理花了不下於三百多萬貫,加上雲南、烏斯藏、東南沿海布防,去年在軍政上的開銷已經超的不能再超了。
總之,朝廷,窮了!
所以,今年南方河道的維護費用,出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