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工業第一步
大明:開局氣瘋朱元璋,死不登基 作者:畢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百七十四章:工業第一步
傻眼了。
這下子不少人是真的傻眼了。
太子的奏報簡直是把晉王給誇到了天上。
但是下一秒,又有人臉色驚愕的抬頭。
他們在尋找老朱的臉色。
當看到朱元璋那張如同鬼魅一般難以捉摸的臉色,他們嚇得渾身冷汗淋漓。
“勾結世侯!?”
“哄抬糧價!”
朱元璋緩緩開口。
“這就是大明的忠臣,重臣!晉王冤枉他了?”朱元璋聲音怪誕的質問了一聲。
冤枉了嗎?
朱元璋一拍龍案:“咱的兒子,冤沒冤枉他班用吉?”
砰的一聲帶著朱元璋怒吼,震得人耳朵都嗡嗡作響。
胡惟庸此時站了出來,第一個表態道:“老臣以為,班用吉該死!該殺!晉王所行乃天道綱常,人之常情!百姓拍手叫好,好的不光是晉王,也是太子,也是陛下!”
此時此刻,再不站出來就晚了。
李文忠也咬牙切齒的道:“上位,咱也覺得殺得好!殺得痛快!”
“此等惡狗,就該以血腥手段殺之!以此震懾小人,也可得百姓民心。”
朱元璋冷笑一聲:“可偏偏有人就覺得咱的兒子該死!”
李文忠梗著脖子:“上位,這遇到年生不好的時候,一把米裏說不定就有那麽幾顆耗子屎,這挑揀出去就行了!”
這話就是在膈應人了。
說的一些大臣臉色鐵青。
朱元璋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
“周通蠱惑朝臣,議論天家之事,按律當誅!”胡惟庸補了一句。
隨即胡惟庸抬頭:“陛下,太子所說依法論罪即為民心!既然如此,便應當落到實處。”
所有人都知道胡惟庸在落井下石。
在旁邊的楊憲渾身一顫,但一抹冷漠也是從臉上一閃而過。
朱元璋點頭:“傳旨意,錦衣衛徹查周通之過,依法論處!”
說完,朱元璋目光落在胡惟庸的身上,道:“禦史台的事多,胡惟庸,你接手禦史台的事吧,好好管管禦史台上下!”
周通此事,一舉將禦史台給劃到了胡惟庸的管轄範圍下。
胡惟庸也一下子坐擁中書省和禦史台兩個機構。
這一刻,胡惟庸是真正的權傾朝野!
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臣,領旨謝恩!”
胡惟庸強忍著身上的顫抖,跪地接旨。
朱元璋擺了擺手。
……
散朝之後,王景弘在殿門口令左右走開,隨即趕忙掏出懷中的奏報,到皇帝跟前悄咪咪的道:“陛下,太原有大事!”
說完,將奏報遞給朱元璋。
朱元璋臉色鄭重的接過,隻是掃了幾眼眼神就被牢牢的鎖死在奏報之上。
大致一炷香的時間之後,老朱眼神發直的轉頭看著王景弘。
王景弘點頭:“陛下,這好東西一出現,咱大明這麽多百姓可就有福了。”
聽到這話,朱元璋咧嘴一笑。
“真有這玩意?”朱元璋不解的問道。
“人就在偏殿候著,點個火試一下不就成了?”王景弘笑道。
老朱收起奏報,看著老太監,伸手指著他笑道:“你這老奴才,夠機靈的!知道這事是大事,沒有告知朝臣。”
王景弘也樂的奉承一句:“那也是在陛下您跟前聽奉聖詔久了,沾了靈氣兒。咱老故事裏不也常說,菩薩跟前兒的物件兒也能成仙的嗎?奴才是沾了您的氣兒。”
朱元璋對這個激靈的老奴才是有些欣賞的。
“你這張狗嘴啊,圓的也能說成扁的。”朱元璋負手走出大殿,王景弘跟在後麵。
皇帝儀仗朝著禦武殿走去。
路上,朱元璋翹著二郎腿,翻來覆去的看著奏報。
見皇帝愁眉不展,王景弘問道:“陛下可是有煩心事?”
朱元璋點頭:“石炭若是真的能成無煙煤,大明百姓以後過冬的柴薪就有了,也不會有人被凍死了。”
“可這東西能不能想辦法弄成不要錢的!”
“咱大明百姓不富裕,生活的窮苦,一些人吃飯都是問題,叫他們拿出這麽些錢就為了買無煙煤,百姓的吃食就成問題了。”
這話令王景弘眼眶都紅了。
這就是當今大明的天子。
“陛下,其實這也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啊。”王景弘道。
“哦?說來聽聽。”朱元璋調整了下坐姿。
“陛下,大道理奴婢說不出來,但奴婢就知道,這無煙煤若能成為朝廷進項,那便可以做到許多事。修官道,治水利!為民造福。”
“咱大明如今有您這樣的聖明天子,朝廷也必然大有可為。”
兩句馬屁不算高明,但也拍的老朱輕飄飄的。
畢竟真要論為國為民,殫精竭慮這些優點,朱元璋是無人可及的。
到了禦武殿,老朱召來了劉伯溫一起試用無煙煤。
如今朝中的臣子隻有淮西將領和劉伯溫能讓老朱比較放心的把事情交出去。
尤其是劉伯溫。
劉伯溫自從接受了審核司之後,朱元璋用的愈發順手,劉伯溫能力強,腦子聰明,很多事都不需要老朱去說劉伯溫就能想到。
比如此時。
劉伯溫驚歎於無煙煤的神器,歎道:“真乃神物也!”
下一秒,在老朱的眼神注視下,劉伯溫起身拱手拜下:“臣願往北地,收購煤礦。”
劉伯溫很清楚,朱元璋不可能是無緣無故的召集他來禦武殿議事。
皇帝相召,必然是有大事要去做。
朱元璋點了點頭:“不能泄露了風聲,對外就說朝廷要打造一批戰甲,需要用到煤。”
劉伯溫點頭:“臣遵旨。”
“需要多少錢,讓戶部那邊撥款,楊憲不用管。”
……
大同一幅喜氣洋洋的景象。
已經近在大年,大同城內張燈結彩,這個日子,無論是多麽窮苦的人家也會在門口貼上一些紅色的東西,表示喜慶。
晉王府還隻是修建了一個輪廓,眾人還是住在大同城內臨時的院子。
太原風波的起始到現在已經一個多月,大同城周圍的各種工廠跟作坊也都開始有了雛形。
朱棡等人也迴來的正是時候,第一批高爐煉鐵正好出爐。
鋼廠之中,三位皇子以及徐達、徐妙雲、耿忠等人,都在此注視著工人拆爐。
在一眾注視下,一塊由鐵礦石之中的鐵融化產生的鐵塊出現在了眾人的麵前。
一塊鐵疙瘩,卻是高爐煉鐵至關重要的第一步。
傻眼了。
這下子不少人是真的傻眼了。
太子的奏報簡直是把晉王給誇到了天上。
但是下一秒,又有人臉色驚愕的抬頭。
他們在尋找老朱的臉色。
當看到朱元璋那張如同鬼魅一般難以捉摸的臉色,他們嚇得渾身冷汗淋漓。
“勾結世侯!?”
“哄抬糧價!”
朱元璋緩緩開口。
“這就是大明的忠臣,重臣!晉王冤枉他了?”朱元璋聲音怪誕的質問了一聲。
冤枉了嗎?
朱元璋一拍龍案:“咱的兒子,冤沒冤枉他班用吉?”
砰的一聲帶著朱元璋怒吼,震得人耳朵都嗡嗡作響。
胡惟庸此時站了出來,第一個表態道:“老臣以為,班用吉該死!該殺!晉王所行乃天道綱常,人之常情!百姓拍手叫好,好的不光是晉王,也是太子,也是陛下!”
此時此刻,再不站出來就晚了。
李文忠也咬牙切齒的道:“上位,咱也覺得殺得好!殺得痛快!”
“此等惡狗,就該以血腥手段殺之!以此震懾小人,也可得百姓民心。”
朱元璋冷笑一聲:“可偏偏有人就覺得咱的兒子該死!”
李文忠梗著脖子:“上位,這遇到年生不好的時候,一把米裏說不定就有那麽幾顆耗子屎,這挑揀出去就行了!”
這話就是在膈應人了。
說的一些大臣臉色鐵青。
朱元璋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
“周通蠱惑朝臣,議論天家之事,按律當誅!”胡惟庸補了一句。
隨即胡惟庸抬頭:“陛下,太子所說依法論罪即為民心!既然如此,便應當落到實處。”
所有人都知道胡惟庸在落井下石。
在旁邊的楊憲渾身一顫,但一抹冷漠也是從臉上一閃而過。
朱元璋點頭:“傳旨意,錦衣衛徹查周通之過,依法論處!”
說完,朱元璋目光落在胡惟庸的身上,道:“禦史台的事多,胡惟庸,你接手禦史台的事吧,好好管管禦史台上下!”
周通此事,一舉將禦史台給劃到了胡惟庸的管轄範圍下。
胡惟庸也一下子坐擁中書省和禦史台兩個機構。
這一刻,胡惟庸是真正的權傾朝野!
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臣,領旨謝恩!”
胡惟庸強忍著身上的顫抖,跪地接旨。
朱元璋擺了擺手。
……
散朝之後,王景弘在殿門口令左右走開,隨即趕忙掏出懷中的奏報,到皇帝跟前悄咪咪的道:“陛下,太原有大事!”
說完,將奏報遞給朱元璋。
朱元璋臉色鄭重的接過,隻是掃了幾眼眼神就被牢牢的鎖死在奏報之上。
大致一炷香的時間之後,老朱眼神發直的轉頭看著王景弘。
王景弘點頭:“陛下,這好東西一出現,咱大明這麽多百姓可就有福了。”
聽到這話,朱元璋咧嘴一笑。
“真有這玩意?”朱元璋不解的問道。
“人就在偏殿候著,點個火試一下不就成了?”王景弘笑道。
老朱收起奏報,看著老太監,伸手指著他笑道:“你這老奴才,夠機靈的!知道這事是大事,沒有告知朝臣。”
王景弘也樂的奉承一句:“那也是在陛下您跟前聽奉聖詔久了,沾了靈氣兒。咱老故事裏不也常說,菩薩跟前兒的物件兒也能成仙的嗎?奴才是沾了您的氣兒。”
朱元璋對這個激靈的老奴才是有些欣賞的。
“你這張狗嘴啊,圓的也能說成扁的。”朱元璋負手走出大殿,王景弘跟在後麵。
皇帝儀仗朝著禦武殿走去。
路上,朱元璋翹著二郎腿,翻來覆去的看著奏報。
見皇帝愁眉不展,王景弘問道:“陛下可是有煩心事?”
朱元璋點頭:“石炭若是真的能成無煙煤,大明百姓以後過冬的柴薪就有了,也不會有人被凍死了。”
“可這東西能不能想辦法弄成不要錢的!”
“咱大明百姓不富裕,生活的窮苦,一些人吃飯都是問題,叫他們拿出這麽些錢就為了買無煙煤,百姓的吃食就成問題了。”
這話令王景弘眼眶都紅了。
這就是當今大明的天子。
“陛下,其實這也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啊。”王景弘道。
“哦?說來聽聽。”朱元璋調整了下坐姿。
“陛下,大道理奴婢說不出來,但奴婢就知道,這無煙煤若能成為朝廷進項,那便可以做到許多事。修官道,治水利!為民造福。”
“咱大明如今有您這樣的聖明天子,朝廷也必然大有可為。”
兩句馬屁不算高明,但也拍的老朱輕飄飄的。
畢竟真要論為國為民,殫精竭慮這些優點,朱元璋是無人可及的。
到了禦武殿,老朱召來了劉伯溫一起試用無煙煤。
如今朝中的臣子隻有淮西將領和劉伯溫能讓老朱比較放心的把事情交出去。
尤其是劉伯溫。
劉伯溫自從接受了審核司之後,朱元璋用的愈發順手,劉伯溫能力強,腦子聰明,很多事都不需要老朱去說劉伯溫就能想到。
比如此時。
劉伯溫驚歎於無煙煤的神器,歎道:“真乃神物也!”
下一秒,在老朱的眼神注視下,劉伯溫起身拱手拜下:“臣願往北地,收購煤礦。”
劉伯溫很清楚,朱元璋不可能是無緣無故的召集他來禦武殿議事。
皇帝相召,必然是有大事要去做。
朱元璋點了點頭:“不能泄露了風聲,對外就說朝廷要打造一批戰甲,需要用到煤。”
劉伯溫點頭:“臣遵旨。”
“需要多少錢,讓戶部那邊撥款,楊憲不用管。”
……
大同一幅喜氣洋洋的景象。
已經近在大年,大同城內張燈結彩,這個日子,無論是多麽窮苦的人家也會在門口貼上一些紅色的東西,表示喜慶。
晉王府還隻是修建了一個輪廓,眾人還是住在大同城內臨時的院子。
太原風波的起始到現在已經一個多月,大同城周圍的各種工廠跟作坊也都開始有了雛形。
朱棡等人也迴來的正是時候,第一批高爐煉鐵正好出爐。
鋼廠之中,三位皇子以及徐達、徐妙雲、耿忠等人,都在此注視著工人拆爐。
在一眾注視下,一塊由鐵礦石之中的鐵融化產生的鐵塊出現在了眾人的麵前。
一塊鐵疙瘩,卻是高爐煉鐵至關重要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