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山西定局,朱棡換礦
大明:開局氣瘋朱元璋,死不登基 作者:畢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百二十九章:山西定局,朱棡換礦
蔚州城內百姓都分立道路兩旁站著,看著晉王緩緩進了蔚州城。
“趙和死了?”朱棡有些錯愕的問道。
趙武點頭:“死意已決。”
沉默了一下,朱棡歎道:“此人倒是有些風骨,臨死悔矣,贖其生前之罪,倒也走的灑脫。”
“收斂其屍骨,葬於城內,為其修建一座知州廟。”
“立碑文,不掩其瑕,但要將其所行善政盡數刻下。”
蔚州百姓對趙和這個知州很是尊敬,即便是趙和辦了糊塗事,百姓們也沒有對其唾罵。
想要讓蔚州百姓快速歸心,朱棡的做法是最妥帖的。
恩、威、剿、撫。
官員上任地方的四字真言。
若是對趙和落井下石,百姓會心生怨恨。
百姓得知晉王的話,紛紛投來感激之色。
城中大戶更是願意出錢出人修建。
朱棡看向那些百姓,道:“本王知漠南布政使,為的是強民富國,而不是建立自己的小天地!”
“趙和受賤人蒙蔽蠱惑,意圖謀反,但看在其未曾傷害百姓,舉兵伐罪上,不株連其九族……。”
這時候,朱棡才想到。
趙和隻剩下一個妻子和兒子。
他本身就是被賣進班家的。
歎了口氣,朱棡也不免感歎在元末的亂世下,有的人連祖墳怕是都找不到了。
“多謝晉王殿下……殿下千歲……。”
百姓們不少熱淚盈眶,伏地痛哭。
朱棡一路去了蔚州衙門,進了衙門之後便召見了當地大族。
林家老爺也在其中,並且主動道:“稟告晉王千歲,城中幾家大族都逃了不少,城開之後,就帶著惡仆攜其家財遠遁……。”
朱棡對這個結果也不意外,點了點頭:“蔚州叛亂之後,孤擔心的還是城中治安和蔚州民心!至於叛軍,大同衛會派強軍鎮壓!”
“千歲可放心,鄉親們明白,不會趁亂生事!”
說到這,林家老人目露一絲狠厲之色:“若有人趁亂生事,老朽決不輕饒!”
說著,拐杖立在地上,發出清脆的聲音。
朱棡微微一笑。
對於這老人家所表露的情緒並不意外。
這是在告訴自己,蔚州雖然剛剛經曆叛亂之事,但是百姓是無辜的。
“那就勞煩諸位鄉親們了,多在城中搜尋躲藏的叛軍!”朱棡道。
這件事說完,該輪到正事了。
土地。
蔚州城那些參與叛亂的世侯逃走,自然是遺留下了大量的土地,這些土地的歸屬,是這些當地大族最為關心的事情。
土地糾紛,自古有之。
不管是鄉裏小民,還是大族豪紳,曆來如此。
多一畝地,明年一家人就多一兩個月的口糧。
也是多十件衣服,多一大堆家裏的生活用具。
百姓關心的是吃飽穿暖,趙和讓他們吃飽穿暖,所以他們崇敬趙和,愛戴他。
“當今天子,是仁厚愛民的君王。”朱棡輕聲道。
“本王祖上也是佃農,深知百姓疾苦!就算是如今,在皇宮的觀稼殿也有幾畝地,常年耕種著稻穀。”
“父皇這般,為的就是知道民間田地是否旱澇。但是諸位不必擔憂那些田地被本王占去。”
這話讓這些鄉民有些臊皮。
但也心頭寬慰了幾分。
但朱棡接下來道:“但是……。”
眾人心頭一緊。
莫不是要加稅?
幾個老人有些心裏發慌,手捏緊了麵前的拐杖。
北地種植的蓧麵產量比不上南方的水稻。能畝產兩石都是老天爺開眼。
而小麥雖然好一些,但小麥對土的要求高,在大同府一些好田,可以畝產三石以上。
雖然產量不高,可平心而論。
洪武朝的農稅,是自有史記載以來,最低的。
三十稅一。
不足百分之四。
這樣的稅率,哪朝哪代敢這麽幹?
這也是為什麽洪武朝窮,而且窮的底掉。
本來百姓就不多,稅收還是有史以來的最低,不開商稅,不開關稅。
朱棡自然沒有數落老朱的意思,畢竟老朱這麽幹,實實在在的是為了百姓好!商人地位低賤,民間行商不敢誆騙百姓。
在洪武朝,如果有人敢賣假貨和次等貨,百姓可以直接將其扭打去衙門告狀,隻要一經核實,商人所受責罰便是重刑。
說到這,朱棡就對老朱充滿了崇拜。【開水】
不是每個封建帝國都有朱元璋這樣的猛人來打破階級層次的。
阿三哥的種族製度存在了三千年,雅利安人作為戰勝者,將自己打下的領土舊民視作賤民。
經過不斷的演變,最終演變成為了四個階級層次。
高種姓人地位尊崇,即便是觸犯法律,也不會交由當地政府處置,甚至不會受到刑罰。
低種姓人就是高種姓眼中的賤民,奴仆。
可少有人知道,即便是在華夏文明的曆史進程之中,也曾有過這樣的種族製。
那就是元世祖忽必烈所規定的四等。
分別是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
其中,色目人包括西夏、迴鶻、迴迴、畏兀兒人。
漢人則是自北宋時期黃河流域以北的漢人。
而南人,就是南宋治理下的漢民和少數民族。
這就是元朝的種族製度。
並且影響深遠。
但是在朱元璋這個猛人,徹底撕開了這所謂的種族製,將漢人重新抬到了主流上,並且朱元璋對少數民族從不歧視,一視同仁。
凡明土之中百姓,皆為大明子民。
這就是老朱的氣魄和格局。
這也是為什麽朱棡崇拜老朱的最主要原因。
言歸正傳,見眾人臉色有些變化,朱棡微微一笑,開口道:“但本王欲要修建一條從大同府到蔚州的大路,需要征用一部分的土地和推倒一些樹木。”
“另外,我觀蔚州石灰山不少,朝廷想要煆燒石灰,用土地換取石灰山的所有權,諸位認為如何?”
好啊!
怎麽不少。
貧瘠的石灰山換土地,這事誰不願意啊。
鄉老們個個笑了起來。
這事誰不答應誰腦子有病。
似乎是為了感激朱棡的大恩大德,鄉老還附贈了十幾座窯洞,用於燒製石灰石。
山西礦產資源位居全國首位。
石灰岩,鐵礦,鋁土,銅礦,都是位居前列的。
而且還有一個最關鍵的東西。
煤!
這地方,就是個天然寶庫。
穿越者真要是想打天下,占領山西,就是夢幻般的開局
ps:元種姓製度沒有確切根據,也沒有史料記載,都是野史寫的,這裏當做戲說,別罵。
蔚州城內百姓都分立道路兩旁站著,看著晉王緩緩進了蔚州城。
“趙和死了?”朱棡有些錯愕的問道。
趙武點頭:“死意已決。”
沉默了一下,朱棡歎道:“此人倒是有些風骨,臨死悔矣,贖其生前之罪,倒也走的灑脫。”
“收斂其屍骨,葬於城內,為其修建一座知州廟。”
“立碑文,不掩其瑕,但要將其所行善政盡數刻下。”
蔚州百姓對趙和這個知州很是尊敬,即便是趙和辦了糊塗事,百姓們也沒有對其唾罵。
想要讓蔚州百姓快速歸心,朱棡的做法是最妥帖的。
恩、威、剿、撫。
官員上任地方的四字真言。
若是對趙和落井下石,百姓會心生怨恨。
百姓得知晉王的話,紛紛投來感激之色。
城中大戶更是願意出錢出人修建。
朱棡看向那些百姓,道:“本王知漠南布政使,為的是強民富國,而不是建立自己的小天地!”
“趙和受賤人蒙蔽蠱惑,意圖謀反,但看在其未曾傷害百姓,舉兵伐罪上,不株連其九族……。”
這時候,朱棡才想到。
趙和隻剩下一個妻子和兒子。
他本身就是被賣進班家的。
歎了口氣,朱棡也不免感歎在元末的亂世下,有的人連祖墳怕是都找不到了。
“多謝晉王殿下……殿下千歲……。”
百姓們不少熱淚盈眶,伏地痛哭。
朱棡一路去了蔚州衙門,進了衙門之後便召見了當地大族。
林家老爺也在其中,並且主動道:“稟告晉王千歲,城中幾家大族都逃了不少,城開之後,就帶著惡仆攜其家財遠遁……。”
朱棡對這個結果也不意外,點了點頭:“蔚州叛亂之後,孤擔心的還是城中治安和蔚州民心!至於叛軍,大同衛會派強軍鎮壓!”
“千歲可放心,鄉親們明白,不會趁亂生事!”
說到這,林家老人目露一絲狠厲之色:“若有人趁亂生事,老朽決不輕饒!”
說著,拐杖立在地上,發出清脆的聲音。
朱棡微微一笑。
對於這老人家所表露的情緒並不意外。
這是在告訴自己,蔚州雖然剛剛經曆叛亂之事,但是百姓是無辜的。
“那就勞煩諸位鄉親們了,多在城中搜尋躲藏的叛軍!”朱棡道。
這件事說完,該輪到正事了。
土地。
蔚州城那些參與叛亂的世侯逃走,自然是遺留下了大量的土地,這些土地的歸屬,是這些當地大族最為關心的事情。
土地糾紛,自古有之。
不管是鄉裏小民,還是大族豪紳,曆來如此。
多一畝地,明年一家人就多一兩個月的口糧。
也是多十件衣服,多一大堆家裏的生活用具。
百姓關心的是吃飽穿暖,趙和讓他們吃飽穿暖,所以他們崇敬趙和,愛戴他。
“當今天子,是仁厚愛民的君王。”朱棡輕聲道。
“本王祖上也是佃農,深知百姓疾苦!就算是如今,在皇宮的觀稼殿也有幾畝地,常年耕種著稻穀。”
“父皇這般,為的就是知道民間田地是否旱澇。但是諸位不必擔憂那些田地被本王占去。”
這話讓這些鄉民有些臊皮。
但也心頭寬慰了幾分。
但朱棡接下來道:“但是……。”
眾人心頭一緊。
莫不是要加稅?
幾個老人有些心裏發慌,手捏緊了麵前的拐杖。
北地種植的蓧麵產量比不上南方的水稻。能畝產兩石都是老天爺開眼。
而小麥雖然好一些,但小麥對土的要求高,在大同府一些好田,可以畝產三石以上。
雖然產量不高,可平心而論。
洪武朝的農稅,是自有史記載以來,最低的。
三十稅一。
不足百分之四。
這樣的稅率,哪朝哪代敢這麽幹?
這也是為什麽洪武朝窮,而且窮的底掉。
本來百姓就不多,稅收還是有史以來的最低,不開商稅,不開關稅。
朱棡自然沒有數落老朱的意思,畢竟老朱這麽幹,實實在在的是為了百姓好!商人地位低賤,民間行商不敢誆騙百姓。
在洪武朝,如果有人敢賣假貨和次等貨,百姓可以直接將其扭打去衙門告狀,隻要一經核實,商人所受責罰便是重刑。
說到這,朱棡就對老朱充滿了崇拜。【開水】
不是每個封建帝國都有朱元璋這樣的猛人來打破階級層次的。
阿三哥的種族製度存在了三千年,雅利安人作為戰勝者,將自己打下的領土舊民視作賤民。
經過不斷的演變,最終演變成為了四個階級層次。
高種姓人地位尊崇,即便是觸犯法律,也不會交由當地政府處置,甚至不會受到刑罰。
低種姓人就是高種姓眼中的賤民,奴仆。
可少有人知道,即便是在華夏文明的曆史進程之中,也曾有過這樣的種族製。
那就是元世祖忽必烈所規定的四等。
分別是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
其中,色目人包括西夏、迴鶻、迴迴、畏兀兒人。
漢人則是自北宋時期黃河流域以北的漢人。
而南人,就是南宋治理下的漢民和少數民族。
這就是元朝的種族製度。
並且影響深遠。
但是在朱元璋這個猛人,徹底撕開了這所謂的種族製,將漢人重新抬到了主流上,並且朱元璋對少數民族從不歧視,一視同仁。
凡明土之中百姓,皆為大明子民。
這就是老朱的氣魄和格局。
這也是為什麽朱棡崇拜老朱的最主要原因。
言歸正傳,見眾人臉色有些變化,朱棡微微一笑,開口道:“但本王欲要修建一條從大同府到蔚州的大路,需要征用一部分的土地和推倒一些樹木。”
“另外,我觀蔚州石灰山不少,朝廷想要煆燒石灰,用土地換取石灰山的所有權,諸位認為如何?”
好啊!
怎麽不少。
貧瘠的石灰山換土地,這事誰不願意啊。
鄉老們個個笑了起來。
這事誰不答應誰腦子有病。
似乎是為了感激朱棡的大恩大德,鄉老還附贈了十幾座窯洞,用於燒製石灰石。
山西礦產資源位居全國首位。
石灰岩,鐵礦,鋁土,銅礦,都是位居前列的。
而且還有一個最關鍵的東西。
煤!
這地方,就是個天然寶庫。
穿越者真要是想打天下,占領山西,就是夢幻般的開局
ps:元種姓製度沒有確切根據,也沒有史料記載,都是野史寫的,這裏當做戲說,別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