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都是見錢眼開的蠢材?
大明:開局氣瘋朱元璋,死不登基 作者:畢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一百九十二章:都是見錢眼開的蠢材?
乾清宮,朱元璋也迴到宮裏,召集楊憲胡惟庸,太子朱標議事。
事情查出來了,怎麽處置怎麽罰,朱棡那邊做主。
但是為什麽鬧出這樣的事情,就是上麵這些人的問題。
但是毫無疑問,無論朱元璋怎麽追責,這事都跟兩個宰相關係不大。
畢竟兩人上任時間不過半年。
議事的內容也多是如何杜絕此類事件發生。
但胡惟庸心裏還是有些忐忑的,此事由李善長執政期間就埋下了隱患,偏偏在這個節點暴露出來。
“歸根結底,是朝廷對地方上的了解不夠多,不清楚朝廷政策落到地方上,是個怎麽樣的實施過程。”
朱標站在朱元璋的身側,說出了自己關於這一次大案的總結。
“朝廷的政策是好的,但是落到地方上就很有可能因為官員的歪解而好事變壞事。如這一次大案,清倉賣陳穀是國策,本是利國利民的良策,朝廷損失一些,但實惠了老百姓,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損失。”
“但是卻被貪官汙吏加以利用,中飽私囊,這就是朝廷的失職也是為政者的失職。”
“從此看來,朝廷對官員說什麽、做什麽、不甚了解。甚至對地方民情,百姓生計,也不了解!”
朱標聲音逐漸嚴厲。
朱元璋點頭:“官員是朝廷的官員,若是連官員做的事朝廷都不知道,那這朝廷的公文,國策,豈非成了空頭文章?”
他眼神冷冰冰的掃了一眼兩位宰相,冷冷道:“百姓受了官禍,冤屈無處得報。就隻能咒咱這個皇帝!說咱朱元璋是民賊!”
“去年鳳陽的事,私底下百姓咋說的?啊?”
他冷笑道:“自從出了個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兩位宰相渾身一抖。
尤其是胡惟庸。
這句話,是坊間一些不知死活的百姓流傳的,結果被錦衣衛的人給匯報給了朱元璋,老朱氣得差點要殺人。
說到這,老朱氣不打一處來。
“咱給你們權力,給你們人手,你們是咋辦的事?”
“開封是哪?是咱大明重鎮,周王未來的封地,結果鬧出這麽大的事,你們還一點不知情!你們當的是什麽官?”
“千裏做官隻為財,難道我大明滿朝文武,都是一群見錢眼開的蠢材不成?”
兩位宰相麵露愧色。
“臣等有罪。”
兩人躬身道。
朱元璋找到了撕開丞相這個位置的口子,以此次貪汙案發難,對大明朝現如今的兩個宰相實施了無差別打擊。
政事上的錯誤,宰相背全部的責任。沒見誰敢把這種錯誤歸結到皇帝頭上的,而且每年各地和朝廷的來往並不少。
宰相沒及時發現地方行政上的失誤,就要背負責任。
胡惟庸和楊憲,各罰俸半年。
並且在最短的時間,將開封府那些落網官員所在官職的候選人員準備好,這件事沒有單獨交給某一個人,而是兩人共同討論。
朱元璋旋即將考察製度的事情提了出來。
楊憲和胡惟庸兩人無奈,兩次案子,讓朱元璋施行考察製的立場堅定無比。
官員既然做不好朝廷交代的事情,那就要實施新的政策。
在這種自身岌岌可危的環境下,下麵的兩個派係都不具備站穩腳跟的底氣。派係掌握朝局,那是在皇帝都沒有辦法問罪的前提下。
可如今,自身難保。
胡惟庸和楊憲離開之後,朱元璋臉上掛著一絲淡笑的出神看著殿外。
燭火搖曳下,朱元璋的臉顯得有些忽明忽暗。
“太子。”
一旁站著的朱標點頭迴應:“兒臣在。”
“老四婚事就這兩天了,你催著點。”
“是。”
兩人對視一眼,心照不宣的笑了笑。
看的出來,朱元璋的臉色有些輕鬆。
畢竟想要辦的事情想了那麽久,這一次總算是有了眉目。
借著這一次官員失職的借口,朱元璋將‘官員審查’這個大名目從戶部給挪了出來,雖然也是掛在戶部之下,但是是由劉伯溫直接對號皇帝負責。
這就開創了政務直接對交皇帝的先河。
朱元璋從洪武元年的時候,就不想設立什麽宰相。
什麽事情都讓宰相做了,那皇帝拿來做什麽?
而且,朱家人是農民出身,處理政務,誰有咱老朱做得好?地裏的苗,田裏的秧,咱老朱哪樣沒照顧過?讓那些讀書人去管這個,他會管嗎?
也就是元末時,朝廷官員給朱元璋留下的固有印象,所以讓朱元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覺得文官就是一群趴在百姓身上喝血的蚊蟲。
但是在建國時,因為李善長和徐達的功勞太大,不得不封賞為宰相。他也不想讓兄弟們覺得他過於小氣吝嗇,所以隻能設立宰相之位。
宰相,被朱元璋視作皇權的威脅。
表麵上,朝廷的黨爭是淮西文武和浙東文官的較量。
可若是剖析表麵,就可以看出來,大明洪武十三年以前的黨爭,其實是皇權和相權的角力。
直到洪武十三年之後,皇權在黨爭之中徹底取得勝利,才讓朱元璋的皇權開始直麵下麵的爭鬥。
也正是朱元璋取消宰相之位的操作,才讓皇權在明中葉、後葉開始參與下落在臣子之間的鬥爭之中。
這其中,嘉靖帝朱厚熜時期,尤為激烈。
沒有宰相這個緩和帶,皇帝和臣子的矛盾,越發激化。
畢竟內閣製,很多事情是需要票擬的。
哪一派的人多,誰就是掌權,而皇權,有一票否決權。
朱元璋朕和朱標說事的時候,外麵的王景弘急匆匆進來。
王景弘躬身,無奈道:“陛下,錦衣衛的人到了,晉王殿下,將論罪一事交給了詹禦史。”
朱元璋有些好奇:“詹微?此人一向向善,若是交付與他,那這場大案豈非成了虎頭豬尾?天下怎麽看我朱元璋?”
朱標思量一番,隨即問道:“王大伴,可有此次大案受審官員的名冊?”
朱元璋轉頭疑惑的看了眼朱標。
“兒子是覺得,老三不可能不知道此次大案的惡劣。不管是父皇,兒臣,還是老三,都認為要嚴辦!”
“老三想來是……給詹大夫挖坑呢。”朱標忍俊不禁的道。
不多時,名冊取來了。
朱元璋打開冊子一看,頓時笑了起來。
“詹微啊詹微,咱老朱家的人,你是動,還是不動?”
乾清宮,朱元璋也迴到宮裏,召集楊憲胡惟庸,太子朱標議事。
事情查出來了,怎麽處置怎麽罰,朱棡那邊做主。
但是為什麽鬧出這樣的事情,就是上麵這些人的問題。
但是毫無疑問,無論朱元璋怎麽追責,這事都跟兩個宰相關係不大。
畢竟兩人上任時間不過半年。
議事的內容也多是如何杜絕此類事件發生。
但胡惟庸心裏還是有些忐忑的,此事由李善長執政期間就埋下了隱患,偏偏在這個節點暴露出來。
“歸根結底,是朝廷對地方上的了解不夠多,不清楚朝廷政策落到地方上,是個怎麽樣的實施過程。”
朱標站在朱元璋的身側,說出了自己關於這一次大案的總結。
“朝廷的政策是好的,但是落到地方上就很有可能因為官員的歪解而好事變壞事。如這一次大案,清倉賣陳穀是國策,本是利國利民的良策,朝廷損失一些,但實惠了老百姓,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損失。”
“但是卻被貪官汙吏加以利用,中飽私囊,這就是朝廷的失職也是為政者的失職。”
“從此看來,朝廷對官員說什麽、做什麽、不甚了解。甚至對地方民情,百姓生計,也不了解!”
朱標聲音逐漸嚴厲。
朱元璋點頭:“官員是朝廷的官員,若是連官員做的事朝廷都不知道,那這朝廷的公文,國策,豈非成了空頭文章?”
他眼神冷冰冰的掃了一眼兩位宰相,冷冷道:“百姓受了官禍,冤屈無處得報。就隻能咒咱這個皇帝!說咱朱元璋是民賊!”
“去年鳳陽的事,私底下百姓咋說的?啊?”
他冷笑道:“自從出了個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兩位宰相渾身一抖。
尤其是胡惟庸。
這句話,是坊間一些不知死活的百姓流傳的,結果被錦衣衛的人給匯報給了朱元璋,老朱氣得差點要殺人。
說到這,老朱氣不打一處來。
“咱給你們權力,給你們人手,你們是咋辦的事?”
“開封是哪?是咱大明重鎮,周王未來的封地,結果鬧出這麽大的事,你們還一點不知情!你們當的是什麽官?”
“千裏做官隻為財,難道我大明滿朝文武,都是一群見錢眼開的蠢材不成?”
兩位宰相麵露愧色。
“臣等有罪。”
兩人躬身道。
朱元璋找到了撕開丞相這個位置的口子,以此次貪汙案發難,對大明朝現如今的兩個宰相實施了無差別打擊。
政事上的錯誤,宰相背全部的責任。沒見誰敢把這種錯誤歸結到皇帝頭上的,而且每年各地和朝廷的來往並不少。
宰相沒及時發現地方行政上的失誤,就要背負責任。
胡惟庸和楊憲,各罰俸半年。
並且在最短的時間,將開封府那些落網官員所在官職的候選人員準備好,這件事沒有單獨交給某一個人,而是兩人共同討論。
朱元璋旋即將考察製度的事情提了出來。
楊憲和胡惟庸兩人無奈,兩次案子,讓朱元璋施行考察製的立場堅定無比。
官員既然做不好朝廷交代的事情,那就要實施新的政策。
在這種自身岌岌可危的環境下,下麵的兩個派係都不具備站穩腳跟的底氣。派係掌握朝局,那是在皇帝都沒有辦法問罪的前提下。
可如今,自身難保。
胡惟庸和楊憲離開之後,朱元璋臉上掛著一絲淡笑的出神看著殿外。
燭火搖曳下,朱元璋的臉顯得有些忽明忽暗。
“太子。”
一旁站著的朱標點頭迴應:“兒臣在。”
“老四婚事就這兩天了,你催著點。”
“是。”
兩人對視一眼,心照不宣的笑了笑。
看的出來,朱元璋的臉色有些輕鬆。
畢竟想要辦的事情想了那麽久,這一次總算是有了眉目。
借著這一次官員失職的借口,朱元璋將‘官員審查’這個大名目從戶部給挪了出來,雖然也是掛在戶部之下,但是是由劉伯溫直接對號皇帝負責。
這就開創了政務直接對交皇帝的先河。
朱元璋從洪武元年的時候,就不想設立什麽宰相。
什麽事情都讓宰相做了,那皇帝拿來做什麽?
而且,朱家人是農民出身,處理政務,誰有咱老朱做得好?地裏的苗,田裏的秧,咱老朱哪樣沒照顧過?讓那些讀書人去管這個,他會管嗎?
也就是元末時,朝廷官員給朱元璋留下的固有印象,所以讓朱元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覺得文官就是一群趴在百姓身上喝血的蚊蟲。
但是在建國時,因為李善長和徐達的功勞太大,不得不封賞為宰相。他也不想讓兄弟們覺得他過於小氣吝嗇,所以隻能設立宰相之位。
宰相,被朱元璋視作皇權的威脅。
表麵上,朝廷的黨爭是淮西文武和浙東文官的較量。
可若是剖析表麵,就可以看出來,大明洪武十三年以前的黨爭,其實是皇權和相權的角力。
直到洪武十三年之後,皇權在黨爭之中徹底取得勝利,才讓朱元璋的皇權開始直麵下麵的爭鬥。
也正是朱元璋取消宰相之位的操作,才讓皇權在明中葉、後葉開始參與下落在臣子之間的鬥爭之中。
這其中,嘉靖帝朱厚熜時期,尤為激烈。
沒有宰相這個緩和帶,皇帝和臣子的矛盾,越發激化。
畢竟內閣製,很多事情是需要票擬的。
哪一派的人多,誰就是掌權,而皇權,有一票否決權。
朱元璋朕和朱標說事的時候,外麵的王景弘急匆匆進來。
王景弘躬身,無奈道:“陛下,錦衣衛的人到了,晉王殿下,將論罪一事交給了詹禦史。”
朱元璋有些好奇:“詹微?此人一向向善,若是交付與他,那這場大案豈非成了虎頭豬尾?天下怎麽看我朱元璋?”
朱標思量一番,隨即問道:“王大伴,可有此次大案受審官員的名冊?”
朱元璋轉頭疑惑的看了眼朱標。
“兒子是覺得,老三不可能不知道此次大案的惡劣。不管是父皇,兒臣,還是老三,都認為要嚴辦!”
“老三想來是……給詹大夫挖坑呢。”朱標忍俊不禁的道。
不多時,名冊取來了。
朱元璋打開冊子一看,頓時笑了起來。
“詹微啊詹微,咱老朱家的人,你是動,還是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