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莫忘來時路
顏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 作者:塵述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常麵色鎮定地笑了起來。
“郡主空口白牙的就想汙蔑臣?凡事要有個證據。”
李常明白,坐在上麵的那位未必不知道,但他沒有證據,也沒有人捅上去,蕭鈺能將他如何?
隻要有李家在,有李廷勳和太後在,李家就永遠都不會倒下,他作為李家的長子,誰敢動他?
蕭鈺看在太後的麵子上也不會在明麵上為難他,至少從前蕭鈺對李家一直都很好。
李家的人一直以為蕭鈺在對他們忍讓。
但是事實上蕭鈺很懂得一個道理,欲想使其滅亡,必先使其膨脹。
抓住李家一點小小的錯誤沒有用,必須讓他們犯下足以滅族的大錯才能連根拔起。
賣官不過是大廈倒塌的區區一角罷了,但是這一角也不能沒有,這是實實在在觸犯到其他官員利益的事,隻要有人帶頭站出來,後麵的事自然也不難了。
蕭姿儀彎起眼笑了笑:“那位差點死掉的學子還在京城呢,李大人要我叫他進宮嗎?”
聽到這裏李常心裏才有了變化,蕭姿儀怎麽會知道這件事?
王九卿!
李常心下暗恨,好個王九卿!為了扳倒李家居然會選擇和蕭姿儀合作!
但他依舊保持著冷靜的模樣說道:“臣不知道郡主在說什麽,但是郡主汙蔑臣的時候是不是該想想自己的身份。”
蕭鈺挑眉道:“她姓蕭,是朕的皇姐,李大人你想說什麽。”
李常神色一變,跪下伏地道:“請陛下恕罪,是臣失言了。”
蕭鈺沒說話,下麵的人大氣都不敢喘。
李廷勳這才站了出來拱手道:“陛下,李常失言冒犯陛下和郡主,陛下該罰他。”
蕭鈺把玩著手中的酒杯笑道:“那依太師所言,該怎麽罰?”
李廷勳麵色平靜地說道:“廷杖二十。”
李常不可置信地看向李廷勳:“父親!你......”
淑妃作為李常的妹妹,本想替哥哥求情,李廷勳一個眼神看了過來,她隻能沉默下來。
李常知道父親的意思,便低下頭說道:“請陛下責罰。”
蕭鈺放下酒杯說道:“那就依太師所言吧。”
蕭鈺抬手打了個手勢,禦前侍衛便將李常拖了下去。
王九卿和蘇誌昌對視一眼,又默默移開了眼神。
蕭姿儀笑著道:“李太師這是大義滅親了啊。”
李廷勳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說道:“這裏隻有陛下的臣子,隻論君臣,不論親情。”
蕭鈺看了一眼太後說道:“母後,下懿旨吧。”
李廷勳喊道:“陛下請慢。”
“太師有話要說?”
“雖然李常說錯了話,但有件事他沒有說錯,徐則安和郡主不能成親。”
“哦?是何緣由?”
“徐則安在金陵乃是贅婿,入贅的還是陛下的臣子家,徐則安在金陵有四個妻子,其中還有一個是屠夫的女兒,若是郡主嫁給徐則安,將陛下和太後的臉麵置於何地呢?”
蕭姿儀眼神冷冷地看了過去:“陛下和母後都沒有說話,太師未免管的太寬了吧。”
“陛下和太後寵愛郡主,臣卻不能看著陛下和太後受這樣的委屈。”
太後心下不滿,皺眉看向李廷勳道:“那依照太師而言該如何?”
她太了解自己的哥哥了,說到這裏,必有後文。
“若是徐則安要和郡主成親也可以,要麽他與那四位妻子和離,且答應辭去吏部侍郎一職,永不入朝,安心侍奉郡主,那便可以。”
徐則安垂下眼,腦子快速運轉起來。
這時候所有人都在等著看徐則安的反應。
徐則安憤怒地看向李廷勳說道:“李太師是要陷下官於不忠不義之地嗎?”
徐則安露出一副堅韌隱忍的神情的說道:“臣若是沒有四位妻子和嶽父哪裏能有今天?臣父母去世得早,家中一貧如洗,出身低微,本想靠科舉入仕,卻連買書的銀兩都沒有,幸得幾位嶽父欣賞照拂,願意接納臣入贅家中,若沒有他們,如何能有今天?就連臣去杭州的銀子都是嶽父幾家湊的,難道如今做到二品官便要對恩人恩將仇報,這豈是大丈夫所為?”
“陛下提拔臣為吏部侍郎,臣本該為陛下肝腦塗地,報效朝廷,讓臣永不入朝,如何對得起陛下對臣的信任和杭州千千萬萬的百姓。”
“臣爹娘在世時曾教導臣,無論將來如何,莫忘來時路,做人不能忘記初心,李太師說的兩個條件便是要陷臣於不忠不義之地,臣若是成了這樣的人,又如何對得起爹娘和那些幫助過臣的人,李太師這是要臣誅心,臣做不到。”
徐則安沒有說自己要怎麽選擇,因為無論選郡主還是選金陵的幾位妻子,都顯得他兩邊不是人,這是個陷阱,他迴答了就是往陷阱裏跳,所以他直接指出李太師這話是對他的陷害和攻擊。
徐則安一番話說的下麵有些官員感同身受。
出身寒門的人最能體會。
這樣的人能走到京城那都是經曆了千辛萬苦的,光一個科舉就要花費多少年的光陰,更別提其中的種種磨難,中途得遇貴人是多難得的事,哪有這樣恩將仇報的。
這些人不是王九卿一派就是蕭鈺一手提拔,恰好他們都是李廷勳的敵人。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李廷勳這樣對徐則安,正是他們拉攏徐則安的好機會,且王九卿早有授意,下麵也有人揣摩出蕭鈺的意思,因此很快就有人站出來了。
“李太師這話未免有些不近人情,徐大人不過上任幾天,還是朝廷的功臣,就因為一樁婚事要徐大人永不入朝,豈非讓功臣寒心,這以後誰還敢用心辦事。”
“結發之妻何錯之有?平白被休讓金陵那幾位大人和百姓們如何想呢?”
“自古以來皇室嫁臣子的不少,為何郡主嫁徐大人就不可,難道李太師仗著自己是郡主的舅舅便能插手郡主的婚事不成,方才說不論親的是誰?李太師莫不是年紀大了忘了自己的話?”
“李太師您的的小兒子不還娶了青樓妓子為平妻,太師不該先約束好自己的家人再來論其他嗎?”
“郡主空口白牙的就想汙蔑臣?凡事要有個證據。”
李常明白,坐在上麵的那位未必不知道,但他沒有證據,也沒有人捅上去,蕭鈺能將他如何?
隻要有李家在,有李廷勳和太後在,李家就永遠都不會倒下,他作為李家的長子,誰敢動他?
蕭鈺看在太後的麵子上也不會在明麵上為難他,至少從前蕭鈺對李家一直都很好。
李家的人一直以為蕭鈺在對他們忍讓。
但是事實上蕭鈺很懂得一個道理,欲想使其滅亡,必先使其膨脹。
抓住李家一點小小的錯誤沒有用,必須讓他們犯下足以滅族的大錯才能連根拔起。
賣官不過是大廈倒塌的區區一角罷了,但是這一角也不能沒有,這是實實在在觸犯到其他官員利益的事,隻要有人帶頭站出來,後麵的事自然也不難了。
蕭姿儀彎起眼笑了笑:“那位差點死掉的學子還在京城呢,李大人要我叫他進宮嗎?”
聽到這裏李常心裏才有了變化,蕭姿儀怎麽會知道這件事?
王九卿!
李常心下暗恨,好個王九卿!為了扳倒李家居然會選擇和蕭姿儀合作!
但他依舊保持著冷靜的模樣說道:“臣不知道郡主在說什麽,但是郡主汙蔑臣的時候是不是該想想自己的身份。”
蕭鈺挑眉道:“她姓蕭,是朕的皇姐,李大人你想說什麽。”
李常神色一變,跪下伏地道:“請陛下恕罪,是臣失言了。”
蕭鈺沒說話,下麵的人大氣都不敢喘。
李廷勳這才站了出來拱手道:“陛下,李常失言冒犯陛下和郡主,陛下該罰他。”
蕭鈺把玩著手中的酒杯笑道:“那依太師所言,該怎麽罰?”
李廷勳麵色平靜地說道:“廷杖二十。”
李常不可置信地看向李廷勳:“父親!你......”
淑妃作為李常的妹妹,本想替哥哥求情,李廷勳一個眼神看了過來,她隻能沉默下來。
李常知道父親的意思,便低下頭說道:“請陛下責罰。”
蕭鈺放下酒杯說道:“那就依太師所言吧。”
蕭鈺抬手打了個手勢,禦前侍衛便將李常拖了下去。
王九卿和蘇誌昌對視一眼,又默默移開了眼神。
蕭姿儀笑著道:“李太師這是大義滅親了啊。”
李廷勳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說道:“這裏隻有陛下的臣子,隻論君臣,不論親情。”
蕭鈺看了一眼太後說道:“母後,下懿旨吧。”
李廷勳喊道:“陛下請慢。”
“太師有話要說?”
“雖然李常說錯了話,但有件事他沒有說錯,徐則安和郡主不能成親。”
“哦?是何緣由?”
“徐則安在金陵乃是贅婿,入贅的還是陛下的臣子家,徐則安在金陵有四個妻子,其中還有一個是屠夫的女兒,若是郡主嫁給徐則安,將陛下和太後的臉麵置於何地呢?”
蕭姿儀眼神冷冷地看了過去:“陛下和母後都沒有說話,太師未免管的太寬了吧。”
“陛下和太後寵愛郡主,臣卻不能看著陛下和太後受這樣的委屈。”
太後心下不滿,皺眉看向李廷勳道:“那依照太師而言該如何?”
她太了解自己的哥哥了,說到這裏,必有後文。
“若是徐則安要和郡主成親也可以,要麽他與那四位妻子和離,且答應辭去吏部侍郎一職,永不入朝,安心侍奉郡主,那便可以。”
徐則安垂下眼,腦子快速運轉起來。
這時候所有人都在等著看徐則安的反應。
徐則安憤怒地看向李廷勳說道:“李太師是要陷下官於不忠不義之地嗎?”
徐則安露出一副堅韌隱忍的神情的說道:“臣若是沒有四位妻子和嶽父哪裏能有今天?臣父母去世得早,家中一貧如洗,出身低微,本想靠科舉入仕,卻連買書的銀兩都沒有,幸得幾位嶽父欣賞照拂,願意接納臣入贅家中,若沒有他們,如何能有今天?就連臣去杭州的銀子都是嶽父幾家湊的,難道如今做到二品官便要對恩人恩將仇報,這豈是大丈夫所為?”
“陛下提拔臣為吏部侍郎,臣本該為陛下肝腦塗地,報效朝廷,讓臣永不入朝,如何對得起陛下對臣的信任和杭州千千萬萬的百姓。”
“臣爹娘在世時曾教導臣,無論將來如何,莫忘來時路,做人不能忘記初心,李太師說的兩個條件便是要陷臣於不忠不義之地,臣若是成了這樣的人,又如何對得起爹娘和那些幫助過臣的人,李太師這是要臣誅心,臣做不到。”
徐則安沒有說自己要怎麽選擇,因為無論選郡主還是選金陵的幾位妻子,都顯得他兩邊不是人,這是個陷阱,他迴答了就是往陷阱裏跳,所以他直接指出李太師這話是對他的陷害和攻擊。
徐則安一番話說的下麵有些官員感同身受。
出身寒門的人最能體會。
這樣的人能走到京城那都是經曆了千辛萬苦的,光一個科舉就要花費多少年的光陰,更別提其中的種種磨難,中途得遇貴人是多難得的事,哪有這樣恩將仇報的。
這些人不是王九卿一派就是蕭鈺一手提拔,恰好他們都是李廷勳的敵人。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李廷勳這樣對徐則安,正是他們拉攏徐則安的好機會,且王九卿早有授意,下麵也有人揣摩出蕭鈺的意思,因此很快就有人站出來了。
“李太師這話未免有些不近人情,徐大人不過上任幾天,還是朝廷的功臣,就因為一樁婚事要徐大人永不入朝,豈非讓功臣寒心,這以後誰還敢用心辦事。”
“結發之妻何錯之有?平白被休讓金陵那幾位大人和百姓們如何想呢?”
“自古以來皇室嫁臣子的不少,為何郡主嫁徐大人就不可,難道李太師仗著自己是郡主的舅舅便能插手郡主的婚事不成,方才說不論親的是誰?李太師莫不是年紀大了忘了自己的話?”
“李太師您的的小兒子不還娶了青樓妓子為平妻,太師不該先約束好自己的家人再來論其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