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的複雜程度,遠遠不及兩人此前所在的兩個星體位麵呈現的格局麵貌,由於生態環境艱苛,彌漫在空際的塵砂顆粒,極大程度地遮蔽了陽光,光照簡短,滋生陸地板塊萬物生長的光合作用被大幅度削弱,這還在其次,食水的短缺才是對民生更嚴峻的考驗。


    占據整個地球超過七成的大麵積海洋流域,卻無法直接用於人類飲服,隻能滋養各種對光合作用依賴度較低的菌、蕨類植物,海洋裏的動植物自發構建出的生態鏈,卵生魚類和水行哺乳類動物,則顯得遠為生猛。至於其他地球位麵的地下水,似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足以孕育生息,其實地下水這玩意,來自於冰川運動對陸地表層土壤岩石的輾壓洗禮。


    江河湖溪這些淡水流域,也不是洪荒地球時代先天就存在的東西,而是洋流蒸汽凝化成雨雲,帶來的氣候變化,雨水和霧狀水汽在數千萬、數億年裏不斷積累,形成了淺水湖泊,又於大自然的妙手下剝離了其中的鹽分,加上熱氣流引發的超量寒意,冰凍的寒冷階段,也在地球曆史中沿革出相當漫長的時期,肯定遠遠超過人類進化繼而繁衍數以百倍。


    這個星體的冰川,於地表上跨度極為綿長,遠超一般地球極地的覆蓋麵積,但內陸地區由於砂塵密布,荒漠化嚴重,構建出的溫室氣體終年縈繞不散,對局部融解冰川,以灌溉農田滋養人類生息,並無積極的促進作用。


    所以冰川極地始終維持在零下四十度以下,將大量的甲烷和炭包藏其中,堅決巋然不動,空氣中的氧分子稀薄無比。那麽內陸的氣候就變得悶燥異常,且大氣對平流層的汙染程度與日俱增。同處一座星體表層,卻營造出彼此互不幹擾的兩種氣候環境。


    熱倒是不怎麽熱的,氣溫平時也就在攝氏二十多度,經常還會陷入長年累月的寒冷和黑夜裏,因為陽光有時候會被金星和遙遠的木星阻隔,每當這個時期,大批的饑民死於非命,就不足為奇了。


    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仍然敢於出外尋覓塊莖食材果腹的人,顯然置於整個人類社會的最底層,跟住在堡壘自建生態鏈的人類精英,是徹底的天淵之別。但就算無奈亦複無力求存,對生態的渴望和求生的本能,仍然促使人們深入遠涉野地,於廣袤無垠的荒漠上尋找綠洲的行程,千百年來從未斷絕。


    聶語晴很快觸探到這個世界的互聯網係統。


    如此廣泛荒漠化的世界,一切生態化、文明演變均極為落後的位麵,居然有互聯網!


    這個現象本身給她造成的震驚可想而知,隨著進一步深入了解此地的人文景觀,終於大略探察到這整個人類星體的基本運轉邏輯,她的震驚也進一步加劇,告知肖凡後,他也是驚得張大了嘴,簡直難以致信!


    畢竟極地冰川地域寒冷異常,諸多生態鏈的營建難以入手,而內陸地區,多少總能找出部分光照充足的區域種植蠶豆、土豆和薯類作物,以供應精英階層的果腹之需。而他們的排泄物和餘剩的穀渣則能用於養殖牲畜,畢竟出外獵殺兇猛的動物風險不小,而且很多野生大體形動物連肉質中都飽含毒素,經過化學手段進行排毒處理,滋味口感什麽的不免味動嚼蠟。


    這個世界的所謂精英階層,所能享受到的生活質量,可能還及不上基準位麵或上一個地球的普通乞丐,因為吃得實在太差了,穀物和家畜雖經一再改良,品類也是頗見單薄,得以喝上一頓自循環的產物——肉湯,大約已能稱得上是極高規格的饕餮饗宴。


    此處輕工業幾近於無,用於展示貴族精神需求的產物,類似華而不實的文藝品類,完全不存在。以手工打磨、所謂精工細作,用於千家萬戶的生活用具,那也是一件都找不出來,全麵而徹底地納入了工業化機件配套的範疇,更不用說美倫美奐的藝術品了。


    這個世界沒有藝術,這玩意不當吃不當喝的,更無法應用到直麵的戰爭屠殺中,在這個世界沒有人在乎,人類更加沒進化出類似的審美情趣。


    沒錯,此地的重工業極端發達,資源、技術和訊息共享的渠道通暢,自從一萬多年以前,人類初步掌握到電氣化的運用手段之後,科技樹的成長性便一發不可收拾了。


    他們沒有經曆過蒸汽時代,也不曾經曆石油時代,直接運用於民生能源的物資,是深入地表四百多公裏的地幔部位,那些持續流動高達萬度高溫的地心燃料。


    但這個階段也就持續了數百年,很快人類的觸手就探向了大氣層以外,在外太空各個星體間大力征伐,開拓出各種卓富成效的能源物質,廣泛改善了精英人群的生活麵貌。


    遺憾的是,一萬多年以來,這個地球人類至今未曾突破平行位麵,在當前的太陽係以至銀河係的探索中,他們找到了無窮的物資,卻沒有找到一個活物,也就是一棵渺弱的草莖都未曾發現到。


    要移民其他星球,也便成了一代又一代人類的奢望空想。


    人為合成太陽光照的手段,他們早已充分掌握,但其耗費的能源委實龐大到難以想象,就采伐獲取的渠道和效率而言,至今難以得到更廣泛的運用。因此民生凋敝與工業發達兩者平行演進,有無第三條路好走,也是每一代人孜孜以求的研究目標。


    據史實記載,七千九百二十一年前,這座星球已然誕生出互聯網的粗坯,隨著接下來不到三年的發展,互聯網便惠及了全球人類世界。其硬件的運轉速度和擬態技術,在數十年後,便全麵淩駕聶語晴跟肖凡基準位麵的水平,他們的技術,在當初就能達到光波傳送實體的能力。


    七千多年過去了,到了今時今日,將人類秒送到月球或火星,隻是天體物理上的技術末端,在他們恢宏龐雜的科技樹上,連嫩綠而生機勃勃的葉片都稱不上,不過就是枯幹的樹皮而已。


    整個太陽係,哪怕最遠端的冥王星,都是這座地球位麵的征伐領土。出於本能驅使,人類當前考量的重中之重,隻是如何以更大效率運載各個星體上的有用物資,無疑這一點才是人類的初衷,才是繁衍生息的根本。


    無論作為打造自循環體係的考量,還是作為更有大效率移民其他星係的驅動能源,能源本身都將帶來根本性的變革。


    而這座人文麵貌既落後,科技程度又極端發達的地球,多少代人畢生渴求的,正是物質層麵的全麵改善。


    陽光與雨,春風和茂盛的植株,人與自然相安無事,和諧共處,那才是人類的最終理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魔道之遊戲人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寧書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寧書凡並收藏魔道之遊戲人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