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得幾日,這一日正是臘八,皇後賜臘八粥,各府王妃均入宮領宴。
襄王妃郭熙走入皇後宮中時,見幾個王妃們都到了,正在外頭等著。
越王妃李氏見是郭熙來了,招手笑道:“正說你呢,你就到了。來,坐我身邊來,讓我看看。”說著拉了郭妃到自己身邊坐下,摸摸她的肚子笑道:“有五個月了吧,看你的肚子必定生男。我們幾個妯娌都羨慕你好福氣,入府不到一年就懷上了。隻是如今你有了身孕,不宜太操勞,正該自己保養身子才是。”
郭熙微笑:“多謝弟妹,王爺他待我一向很好,府中劉嬤嬤又是積年的老人了,一直照顧得我很妥帖的。”
李氏對很熟絡地道:“三哥是個老實的,你也是個明白人,如今府中,還一直是劉嬤嬤管著?”
郭熙就道:“原是我管過一陣子的,隻是後來懷上了,王爺不放心,於是又讓劉嬤嬤幫忙了。”
吳王妃張氏聞言,掩嘴一笑:“三嫂果然是賢惠人,自然也會給三哥身邊排了照顧的人吧!”
郭熙聽得她話中的意思,佯作不懂:“有劉嬤嬤照顧著呢。”
吳王妃卻不肯罷休撇嘴:“三嫂真是會開玩笑,爺們大了,又不是小孩子,老嬤嬤頂什麽用。”
自許王病故後,皇儲之位就直接的衝擊著幾個兄弟,幾個妯娌中也帶了出來。越王妃儼然一副諸妯娌之首的樣子,吳王妃見了卻是心頭不忿,想要踩下兩個嫂嫂去。仗著排行小,一副的天真無邪說著不中聽的話,卻未免有些倚小賣小的意味了。
越王妃惱了,自己正一副與襄王妃要好的模樣,她在這裏刺一下算什麽,直接頂迴去:“天底下哪有弟妹管到大伯屋裏的,五弟妹照顧好你自己府的爺們吧。”
吳王妃被刺,心裏更惱,卻不敢直接對上越王妃,素性又道:“三嫂進門晚懷得晚,我們雖然比你小,可到底進門比你早,有些事比你早經曆。”說著瞟了一眼越王妃,拖長了聲音道:“這事情啊,還是您自己早安排為好,別到時候害得自己爺們官鹽做了私鹽賣,再把人打成個爛羊頭也來不及了。”
郭熙聽得明白,這是指之前越王妃懷孕,越王寵了一個小婢的事,當下也不語,知道越王妃必是要翻臉的。
果然越王妃喝道:“五弟妹,你什麽意思?”
吳王妃撇嘴:“什麽意思,你自己清楚了。三嫂啊,您也要早作準備,省得招人笑話。”
越王妃站了起來:“你胡說什麽,我們爺從來都跟我一心一意的,哪來這種話?你倒給我說說清楚,你這樣敗我的名聲,是什麽意思。”
郭熙忙拉越王妃:“好了好了,四弟妹,聖人宮裏不能粗聲大氣的?”
越王妃被她提醒,恨恨地坐下來,瞪了吳王妃一眼,道:“正好教聖人看清楚,誰是攪事的妖精。”
吳王妃看了站在旁邊的幾個老嬤嬤一眼,心中也暗悔,若教她們說到皇後跟前,自己忍不住性子,倒是大大失策了。
李皇後早來了,卻立在屏風後聽著她們動靜,見郭熙將事端平靜了下來,這邊笑著出來:“你們都到了。”
眾人忙見過禮。
李皇後就道:“我剛才過來,聽你們幾個倒說得熱鬧,卻是說什麽來著?”
越王妃就道:“我正說三嫂的懷象呢,五弟妹到底年輕,說了些不著四六的事。”
吳王妃本已經息了火,聽了這話就不肯了,笑道:“我正跟四嫂說,二嫂三嫂,都是我們當中的賢惠人。”
她本是挑事說越王妃不賢惠的,卻不想惹怒了郭熙,許王剛剛去世又失了聖寵降了職,這一次聚會皇後便沒叫上許王妃來。吳王妃竟將她與這個倒黴的許王妃並提,好生惡毒。這邊臉上卻不表露出來,隻淡淡地笑道:“我們王爺也沒個三妻四妾的,我不敢承五弟妹這句賢德呢。五弟待五弟妹也是極好的,就算納了個人,卻也不肯留得長久了。”
吳王妃被她這一頂,倒怔住了,她年輕,與吳王兩人小夫妻之間鬧騰得厲害,吳王但凡弄個姬妾來總是留不住,變著法兒給折騰走了,中間似乎還不小心弄死了一下。皇帝賜死許王府的張良娣,一個重要的罪名就是杖殺奴婢。素日她不管怎麽生事,襄王妃都是不應,不想今日來了句厲害的,不禁又羞又氣,臉兒漲得通紅。
越王妃嘴一撇,笑了。
李皇後冷眼旁觀著,見這兩個王妃上來才兩句便弄得這般箭撥弩張的,便輕笑道:“賢德大度,自然是你們做王妃當做到的,隻是,你們未必就真的知道,什麽叫賢德了!”
見皇後開口,越王妃吳王妃互瞪一眼,隻得一齊低頭恭聲道:“謹聽聖人的教導!”
李皇後正色道:“常言道,妻賢夫禍少。一味地悍妒,固然是不賢,然而一味地放縱,卻也不是賢妻之道。要做得一個賢妻,不當管的不必去管,當管的不管,也不成。須得知道分寸,懂得有節、有度才行。你們夫妻感情好,那自然是好的,但禦下,也不能不寬容些。”
越王妃臉色微紅地低下頭,吳王妃得意一笑。
李皇後:“但一味容讓,卻也未必是正確的。今日你們二嫂沒有進宮,若進來了我也要一並說說。一府裏頭的事,做王妃的當管也得管,否則的話失了上下尊卑,更是亂家的根本。許王妃自己沒做錯事,可是她沒做好一個王妃,王府裏頭出事,她也得受連累。我隻說一條,不管是你們,還是你們府中的姬妾,都不能再出現許王府那種僭逾製度、甚至有傷性命的事。一個好妻子,要做他的眼睛,做他的耳朵,亦不可因為要當那等空名的賢婦,而撒開手諸事不問,天塌不管,這並不是賢德之道。”
幾個王妃互相看了一眼,都淩然齊聲:“母後放心,兒臣等府中,萬萬不敢有這種事。”
李皇後:“你們做王妃的,素日侍候好自己的丈夫,要明白婦者伏也,不可妄自尊大。”
這是說完姬妾相處,敲打諸王妃了,諸王妃心中不服,口中卻道:“兒臣不敢。”
李皇後自然心中明白這些兒媳們的想法,這些皇家兒媳,都是出身將相之門,在家金尊玉貴地長到十幾歲,就嫁入皇家,一府獨尊,便是對著皇子丈夫,也是要爭個高下的。尤其越王妃吳王妃初開始時,都是好得蜜裏調油,及至一時顧不到發現丈夫起了外心,不免鬧騰得厲害了些。這自己府中鬧的,都是小事。但今日卻已經明顯見著為了儲位,與自己妯娌也相爭起來,才是李皇後真正擔心的事情來。
當下李皇後又道:“雖然是婦者伏也,但也懂得妻者齊也。你要尊重自己的丈夫,但也要看著自己的丈夫,有不到的地方,該勸的也是要勸的。官家最重骨肉之情,最忌兄弟不和。我卻知道,從來兄弟不和,都是從妯娌不和開始的。妯娌相和,兄弟沒有不和的。誰若是令得天家骨肉失和,便是我,怕也保不住她。”
諸王妃不語,一時靜默。
過了一會兒,郭熙笑道:“聖人的話,真是越逐磨越有理,讓臣媳們一下子就找著了方向。平時我們也是這麽想著做著的,隻是我們愚鈍,聖人方才的道理,隻想得一分兩分,萬不及今日聖人說得齊全明白。”
李皇後笑咪咪地招手令郭熙坐到自己身邊,拉著她的手笑道:“我是不擔心你們兩個的,三郎是個老實孩子,你也是個明白人。隻你如今有了身孕了,襄王府裏頭也沒個輔助的人,凡事可要自己保重!”
吳王妃假意兒笑道:“正是,三嫂為人,誰也是挑不出毛病來的。聽說襄王府裏裏外外,都是三嫂一手操持,真是能幹。隻是平時尚可,如今你有了天家骨肉,正該好好地保養自己。母後可不許她再這麽操勞了,你自己事小,皇孫事大。我府裏頭倒有幾個丫頭還伶俐,三嫂要是不嫌棄,挑一個過去幫你吧!”
李皇後眉頭一皺,暗算這孩子莫不是個蠢的,怎麽這樣的話,也聽不出來。卻不知道這幾個王妃既起了相爭之心,又哪裏是幾句話壓得下的。
郭熙見李皇後神情,心中暗暗冷笑,卻不動聲色地道:“多謝五弟妹好意,我自己身邊倒還有幾個丫頭,能幫著我料理事的。”
吳王妃掩口輕笑:“府中的事,倒是有人料理的,可是你們襄王難道不要人服侍嗎?總不成這幾個月,讓他過和尚日子。如今襄王府別無姬妾,這知道的,說是三哥專情,三嫂招人愛。不知道的,還隻道是三哥太老實了,三嫂氣量小呢。我聽著都替您不服,你說說這外頭傳的什麽話哦!”
越王妃本待開口,聽到這裏,也不免心生妒意,竟不說話了。
郭熙心中惱怒,卻不說話,隻朝著吳王妃笑笑:“五弟妹這張嘴啊,真是太利落了。幸而聖人大度,要不然,就是失儀了。”
吳王妃冷笑:“我就是直爽些,見不得人裝模作樣。”
“好了!”李皇後輕輕地一聲,大家立刻靜了下來,不敢出聲,她掃視一場,微微一笑:“五娘這張嘴,真是叫人笑也不是,氣也不是的。今兒咱們娘兒幾個自家人,在一起說說,你三嫂有喜,你引她笑一笑倒也無妨。要是傳到外頭不相關的人耳中,倒顯得不是大家氣派。三娘,”她很親昵地拉過郭妃的手,笑道:“是得置個人,好幫著你服侍三郎,也讓你好好養胎。”她迴頭叫道:“媛兒——”
但見一個宮人立刻應聲:“奴婢在。”聲音很是清脆伶俐。
李皇後笑道:“媛兒在我身邊,最能討我喜歡。她的出身,也不是平常人家,是天武副指揮使楊知信的侄女兒。去年到我身邊,調教了一年,誰討我也不給,如今就給了你吧!”
郭熙似覺得一道雷霆閃過,心中五味交加,眼前忽然一片朦朧,卻不敢表露出來半點酸意,不及細想,卻隻能立刻起身,下拜謝恩道:“臣媳多謝聖人的厚愛。”
李皇後笑著叫道:“媛兒,快扶住了。三娘,你身子重,免了免了。”
郭熙隻覺得一雙手伸過來欲扶自己,近乎本能地立刻掙開,忽然迴過神來,盈盈笑道:“不必了。”
李皇後吩咐:“媛兒,還不參見你們王妃。”
郭熙隻見眼前一個人向著自己跪拜下去,忙笑著去扶她道:“不必了。好妹妹,快起來吧!”她懷著身孕不方便,說得快做得慢,雖然已經伸手去扶,楊媛年輕動作機靈,卻已經將三個頭磕完,郭妃的手才正好伸到拉住了她。
郭熙這才細細地看著楊媛,隻見她約莫十三四歲,身形初長,神情中卻還留著一絲稚嫩與純真,相貌卻是甜美討喜,甚為乖巧的模樣。
郭熙輕撫著腹部,心中又酸又喜。懷得皇家骨肉固然是天大的喜事,卻因此還是逃不過這等地位必然要過的一關,襄王獨寵的日子終將難以長久,懷孕是喜也是憂,如此一來再不能獨自一人擁有丈夫。是遲是早,終歸會來的吧。如今由皇後賜下,又體麵又堵了眾人的口,也未曾不好。又瞧著楊媛年紀尚小,雖然透著機靈勁兒,模樣卻也不是個妖媚的相格,斷斷不致勾引得襄王變心。皇後畢竟還是有分寸的,雖然插手入襄王府,但卻沒打算弄個妖精來與自己爭寵生事。
她腦子裏不知道過了多少事,麵上不顯,這邊拉起楊媛,這邊已是極快地褪下手中一隻累絲金鐲套到楊媛的手上,笑道:“妹妹,這個就當是我的見麵禮了。”
楊媛驟得此名貴飾物,漲紅了臉不敢收,兩人推讓了兩三迴,李皇後笑道:“好了,難得襄王妃喜歡你,你就收下吧!哦,我瞧著這累絲金鐲有點眼熟,好象是你母親戴過吧!”
郭熙暗喜皇後到底認出這首飾來,倒不白給了:“正是,聖人好眼力,這是我出嫁時母親讓我壓箱的。可是要論疼我,聖人才是真心體貼我疼我的人。聖人調教的好人兒,我一看見她,就打心眼裏喜歡呢。有了楊妹妹,我以後就偷個懶了,安安心了。”說著拉了楊媛的手,一邊說一邊笑。
楊媛的小手被郭熙拉著,隻覺得郭熙的手冰冷潮濕,忽然想到她剛才毫不猶豫地甩開自己欲去攙扶的手,心中不由地微微一顫。
吳王妃在一邊瞧著,她滿心是想讓郭熙不舒坦的,眼見她笑得如此開心的樣子,自己反而更加堵心了。當著皇後的麵,卻又不敢發作,臉色未免不好看起來。
李皇後卻移了話題,隻說今年的花燈等事,又叫人拿新晉的宮鍛珠寶花樣來給諸王妃。過得一會兒,其他幾宮的妃嬪也來了。其中便有越王吳王的生母等,幾個低階美人也帶著年幼的皇子過來。隻元僖的生母孫貴妃告病未來,眾人也是明白,孫氏自兒子立為皇儲之後就晉位為妃,元僖追封為太子以後,孫氏更晉為貴妃。隻是尊貴的位置,沒了兒子,又有什麽意趣。孫氏未封貴妃前,諸妃嬪均來奉承,她封了貴妃就倒下了,也沒幾人看過她。
如今眾人隻圍著李皇後奉承,一派喜樂融融,將元僖之死帶來的低沉氣溫也都散了。
及至晚間,李皇後更是厚賜眾人,還說元宵節宮中也設燈會,叫諸人都要準備花燈。一時將眾人鼓動得興奮起來,迴去時滿腦子想著的都是做個什麽樣的花燈能一舉壓下眾人來。
眾人出去了,李皇後才鬆了口氣,叫貼身的紀嬤嬤來服侍著她卸妝。
紀嬤嬤一邊服侍著,一邊同李皇後說閑話:“襄王妃能明白您的用意嗎?”
李皇後歎息一聲:“管她呢,不過是我盡我的心罷了。”
當日皇帝雷霆之怒,在元僖靈前殺了張良娣,又將他的屬官一並貶謫,眾皇子不解其意,俱都惶恐不安,一時朝黨氣息低迷。皇帝見狀,就讓皇後召諸王妃進宮,一則緩解氣氛,二則安諸子之心。李皇後知道許王死後,諸王相爭儲位,但皇帝卻根本沒打算這時候馬上再立皇儲,要李皇後從諸王妃著手開解,避免相爭。李皇後知道這事難辦,卻也隻得執行。臨了皇帝聽說襄王妃有孕,襄王府別無姬妾之時,忽然又讓皇後賜他幾個姬妾。
李皇後明白其意,不過是因越王妃吳王妃之前在孕期都鬧過一些笑話,再加前任襄王妃悍妒,怕這次襄王府又出事,於是幹脆從宮中賞下人來,避免壞了襄王名聲。二來卻是因為之前皇帝無端震怒,將襄王那名寵婢給趕走了,因此就覺得賠償一下兒子。
隻是皇帝卻不明白,這人又不是物件兒,一件壞了,再賠一件就能行的。便是物件,也有心愛的,也有尋常的。你瞧著尋常的,卻有可能是他心愛的。想想楚王叛逆,許王虛偽,皇帝對這兩個兒子雖有慈父之心,卻總處不到點上去。如今想待襄王好些,但這賜姬妾,未必能教他領情,卻反而更令其夫妻不和。
再想皇帝前一句吩咐要消了諸王的相爭之心,後一句又單獨賜他姬妾,又將他置於眾人矚目,豈不是南轅北轍。隻是皇帝從來就是任性行事,她能夠熬到今日的皇後之位,靠的就是善解人意,恭敬體貼,隻自己把事情辦了就好,哪裏肯去做逆耳之言,招惹無由之事。
紀嬤嬤見她心情不甚好,就道:“聖人待襄王妃這般好,她若是不體察您的好意,也算不得聰明人,也犯不著您再費心。”
李皇後長歎一聲:“這將來之事,也說不好,我不過結個善緣罷了。”她也隻能一邊執行皇帝的旨意,另一邊挑選好人選,再提點郭氏,希望她能夠明白。為王妃,自然可以獨占春色,為皇儲妃,就必須要賢德大度才是。
紀嬤嬤陪笑:“聖人何必操心這件事,您不是常勸官家:‘不癡不呆,不作阿姑阿翁。’憑是誰主事,還敢不敬您嘛。”
李皇後看她一眼,道:“‘不癡不呆,不作阿姑阿翁’。可要是真癡真呆,也做不得阿姑阿翁。”
紀嬤嬤便明白她的話:“隻怕幾位郎君都要爭一爭呢,咱們隻在旁邊看罷了。”
李皇後歎息:“你可知道,開寶皇後前陣子去了。唉,想當年她初進宮時,是何等榮耀,如今身後,卻又是何等淒涼。”
紀嬤嬤卻是知道,聽說開寶皇後臨終前惹怒了官家,所以官家遷怒於她的後事,這幾日朝堂上還發落了好幾個為她鳴不平的官員。
李皇後長歎一聲,想著開寶皇後臨死之言:“身為皇後,既然享了常人不能得的榮耀,自然也要受常人不能受的痛苦。”她豈能隻圖今日享受的尊榮,不為將來打算。
這種事情,明白得早,比明白得遲好。她這份賞賜,襄王妃接得下,以後也少吃些苦頭。
卻說郭熙迴府,一徑入了自己房中,吩咐侍女燕兒道:“皇後恩典,賜宮人楊媛為襄王府良娣。楊良娣是皇後所賜,身份不同,我想這府裏頭須得挑一處最好的院落才是。我想來想去,隻有前頭的玉錦軒又大又好,且現成,你立刻帶人去收拾出來,一應物品且要挑好的,服侍的丫環,也要乖順聽話的。”
燕兒是她的心腹,聽了她這話卻心中不禁打個寒噤:“王妃,可是這玉錦軒……”玉錦軒是先王妃潘氏所居之地,自潘妃死後,就再也沒有人住進去了。誰都知道襄王元侃極之厭惡玉錦軒這個地方,在潘妃活著的最後兩年間,襄王是一步也沒踏入玉錦軒。把新人送到這個地方,無異是送入冷宮。
郭熙眉毛微挑:“怎麽了?”
燕兒大著膽子問道:“王妃,奴婢以為你好象態度有些不一樣?”
郭熙笑道:“什麽不一樣?”
燕兒道:“記得那次奴婢對您說,聽說王爺在外頭可能有人,您又不聞不問,為什麽如今卻又不一樣了?”
郭熙含笑道:“傻丫頭,外頭的閑花野草入不得府上不得台麵,王爺一時興起終究也是曇花一現,犯不著為這個去逆了王爺的意。”她停了一下,緩緩地道:“楊良娣是皇後所賜,又是楊知信的侄女兒,身份尊貴,長得又討人喜歡。她過得兩三年,若產下一男半女的,就能與我齊肩了,可是件好事呢。我自然要好好地待她,關照她。”
燕兒忙點頭道:“奴婢明白了。”
郭熙正色道:“你們不可存了小人見識,不管王爺待楊良娣好壞,她都是皇後所賜,我要待之如妹。這府裏上下人等,都要好好地待她,不可讓她心生嫌隙。”
燕兒這迴才是徹底服了:“奴婢現在全明白了,王妃放心,奴婢知道怎麽做。”
郭熙緩緩坐下,低頭輕撫著自己隆起的腹部,嘴角微微一絲笑意:“今天聖人教我們幾個王妃為婦之道,賢德之道。不當管的不要管,當管的事不能不管。男人府外的事務,我自不必理會,發生在府內的事,我就得掌握。”她看著窗外漸升上來的月色,緩緩地道:“聖人說的好,做好一個賢王妃,須得懂得分寸,有節、有度。”
轉眼又是元宵,這年元宵節燈會格外熱鬧,卻也出了比往年更多的事情。
過了元宵,元侃擇了一日,踏雪來到薜蘿別院,劉娥的房中早已經備好了暖炕,熏得一室春生。見著劉娥在炕上煨著酒,恰是一幅“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的場景。
元侃已經自己脫著鬥篷,搓著手道:“好冷好冷。”
劉娥把元侃的手拉過來,放在薰籠上捂著:“外頭下雪了?這樣冷,要不要讓她們暖杯酒來擋擋寒氣?”
元侃就笑道:“此意甚好。”
雖然因為王繼恩查案的事情受了驚,但許王死後,雖然諸皇子有相爭,但終究不過是在皇帝跟麵討好些,在政事上爭執著,跟大臣們拉攏些,但元侃身後跟蹤之類的事情,倒真是絕跡了。許王部屬牽連這麽多,其實多多少少跟查到許王當初做的一些隱秘之事有關,因此兩人相處又鬆快了許多。
兩人在暖暖的炕上,一邊調笑,一邊搶酒喝。知道元侃素日在府中幾十大碟的嫌煩,劉娥今日隻備了四樣下酒小菜是花炊鵪子、羊舌簽、鴛鴦炸肚、五珍膾,再有四樣勸酒果子是雕花密煎、永嘉黃柑子、鹹酸桃絲、陳公梨。元侃甚是喜歡,也不用銀著,隻用手抓了一隻羊舌簽來吃了,急得劉娥直叫:“把炕上弄得油汪汪的。”元侃也不理睬,隻顧哈哈大笑,越發不管不顧地胡鬧。
鬧了一會兒,元侃才靜下來靠著軟榻,左手執著酒盞,右手擁著劉娥,笑道:“這等日子,神仙不換!怪不得人道:隻羨鴛鴦不羨仙呢!”
劉娥就問元侃忙什麽,元侃就說前日元宵節的事情:“這京城看似太平,但城狐社鼠,總是除之不盡。每年的元宵節,都會有三四十名婦人孩童走失被劫,不知下落。連前日惟演的妹子看燈,這樣十來個仆從跟著,也險些被劫走了。”
這事兒劉娥卻是知道,錢惟演的妹妹錢惟玉元宵節看燈,也是帶了十來個仆從的,不想到了燈市上,被人一擠都擠散了,還好三四個仆婦緊緊跟著,誰知道擠到一個巷口,見著一個戴帷帽的婦人帶著兩個女婢衣著富貴的,見了這幾人就道自己是某官員眷屬,說要結伴而行壯膽,走不得幾步,就說自家的轎子就在前麵,可兩人一起乘坐,叫健仆們抬著,先離了這擁擠之地。惟玉不提防有詐,隻與她坐上轎子,那健仆就抬起轎子,不顧仆婦們就跑了。恰好劉美與幾個王府護衛也乘假出來看燈,見吳越王府仆婦們哭著追趕不,當下就帶著人去才將人救迴。
說起這事,劉娥也歎息:“這也是可巧了遇上我哥,隻是這些人如何這般猖狂,官府竟也不管嗎?”劉娥混瓦肆的時候,聽過這些事情,隻是她那時候自己也養不活,聽過也就聽過,這時候聽得元侃說起某官家女眷屬失蹤,又說起某富家千金失蹤,小兒失蹤,這時候心態就不一樣了,就道:“我原以為這都是開國前的舊事,不想如今還有這種事,可見是開封府失職了。”
元侃就道:“我今日也問過開封府的判官呂端,他說是極難管的。這些人素日住在橋下河邊井洞,這地下河道洞洞相連,二哥在任的時候也派人圍捕過幾次,都隻抓到一些小嘍囉,解救過少量的人,但背後的勢力都抓不住,沒過多久,就死灰複燃。況那時候……”
他沒說下去,但劉娥卻是懂了。這些年開封府尹走馬燈似的換,秦王、楚王、許王,主官變動太大,許多事就不好做。
劉娥就道:“所謂城狐社鼠,不過是土垣敗壞,無人清理,日複一日下來,才顯得積重難返。這跟打掃屋子一樣,把死角清理掉了,這些人就無處藏身了。”
元侃卻不信:“多少能臣解決不了的事情,你如何知道處理。”
劉娥說:“這些人難抓,就在於搜捕之時,往橋洞下一鑽就罷了。可是這隻是他們逃避時的辦法罷了,難道他還能永遠住在橋洞底下不出來,他吃什麽喝什麽?他們抓這些婦孺,難道還能長久鎖在地底下,自然也有販賣的渠道。且地下洞穴雖多,不過是每迴都隻是開封府派衙役抓捕,人數不夠,查得不夠罷了。”
元侃聽了就坐起來:“你且說說,有什麽法子?”
劉娥就說:“我們以前抓田鼠,若是找到洞穴直接伸手掏洞,自然就是田鼠從別的出口逃了。後來就是發現了田鼠,先不掏洞,而是到周邊將其他的口子封住了,然後放煙一薰,隻看煙從哪個洞口散出去,就在那裏張著網罷了。”
元侃就拍案叫好:“你這可是兵法,圍而不攻聚而殲之。”
劉娥笑道:“我們鄉下人哪裏懂什麽兵法,我們隻知道凡是抓田鼠,就要用田鼠的辦法。再有,就是田鼠躲在洞裏,如何發現它們的行蹤,卻是田鼠愛往洞裏拖東西,又貪,所以路上總會掉下一些東西的。順著鼠蹤去,再沒有抓不住的。”
元侃點頭:“正是,這些人做案多起,都有一定的行蹤,一次兩次出乎意料,十次八次,難道不會有重複的路子。”說著就鋪開書案,寫起表章來。
劉娥又提醒:“再則,若要絕了鼠蹤,頂好是把鼠洞填上才好。”
說著站起來,次日就上了表章,讓開封府協同查辦無憂洞之事。
若說素日朝上還有人會為各種事而爭執,在這件事上,還真的無人爭執,清掃了這些城狐社鼠,大家心理上都覺得安全些。且這些人實在太底層了,素日頂多勾結些衙役裏正,還攀交不到朝堂官員去。
劉娥隻是提供了一點思路,到具體方案,自然有能臣幹吏來操辦。先是派人混入當中,查了一兩個月,掌握了證握,就帶著開封府展開一次突襲,先是讓匠人將查到的地下水道洞穴見一處封一處,隻留得幾個出口故意不封,卻在那幾個出口上暗中留了臨時抽調的禁軍來。再讓開封府衙役如往常一般到地下洞穴去抓捕,果然就見著一批抓一批。凡是一處搜盡了的,就讓工匠將洞穴用土封死。如此查一處,封一處,雖然也有從別處洞口逃了去的。但終究十之七八都落了網。次則再去查封一批素日幫助銷贓、轉運、販賣婦孺的店鋪與鏈條來,更挖出與這些人勾結的底層小吏來,如此整頓一番,頓時就換了氣象。
皇帝得知,也叫元侃進宮來誇獎一番。
這一番整頓下來,雖然不能說讓這類的地下陰暗勢力就此絕對跡,但這一打擊下來,保得此後三四十年的清靜,卻是有的。這樣的大城市中,永遠不缺陰暗的角落,永遠不缺因無法謀生而鋌而走險的人,也永遠不缺那些因為利益而與之勾結的勢力。那些銷贓的鏈條被打擊,或許三五年會慢慢恢複,但要成規模,也得十來年。但那些被封土堵死的地洞,想再一點點挖開再成為縱橫交錯無法追捕的管道網絡,卻是沒有幾十年不成。
“但最終還是要保得京中沒有流民才是。”元侃歎氣。
是啊,換了任何一個人都要歎氣的,剛打擊完這些無業流民,轉眼開春京城忽然又多了一批新的流民,幸而那些洞穴都封死了,否則就是多一批不穩定的情況。
“這批流民,都是從蜀中來的,聽說今年受災了。”劉娥也是蜀中逃難而來,格外同情。
元侃歎了一口氣,道:“你卻不知,今日居然有一個蜀中來的狂生吳文賞叩闕上書,曆數蜀中諸官員貪酷,這倒也罷了,他居然還指摘朝庭的政令有過,說蜀中專設的博買務害民無數,理應立刻取消。父皇聽了雖然大怒,卻也說是書生意氣,隻將他杖責,轟了出去。隻是想著前些時候張詠也同我說,蜀民有怨,請我上書父皇,隻是……”
劉娥自然明白他這一句隻是後麵的意思:“隻是蜀中原是吳王的藩地,你不便擅加插手!”
元侃歎了一口氣:“正是。想那年我上書父皇開倉賑濟京中貧民,這事兒便年年得我辦理了。那時候便得罪了二哥,跟我別扭了好幾年,我迴什麽駁什麽。我倒罷了,倒累得跟我走得近的幾名官員給尋事下貶了。直到二哥死後,我才陸續把他們給弄迴來。這也是我以前不懂得做事的緣故,如今再為這個事跟五弟對上,實在是不必了。那會兒二哥還看我是個弟弟不懂事,肯容讓幾分。但五弟又向來是個狂性子,隻怕更要疑心我與他作對,挑他的不是。”
劉娥輕輕歎了一口氣:“你們天潢貴胄,做件事也得這麽左右為難的,叫底下的人,做事就更難了。”
元侃將身子向後倚過去,歎道:“那個狂生吳文賞,告的頭一名就是彭山縣令齊元振貪髒虐民。這個齊元振本是五弟府中放出來的,去年述職考政卻是優等,還特別領了朝庭的獎勵。”
劉娥好奇道:“既然是述職考政優等,怎麽會被人告,卻不知這述職考政是怎麽考出來的?”
元侃笑道:“今年有吳文賞告他,他可得不了優等了。述職考政,無非考的是今年歲入有否增加,治地太平否之類的。歲入每年入戶部有記載的,治地上若無有大訴訟,那便是太平了。”
劉娥冷笑道:“倘若述職考政隻考這些,那倒容易了。比如農戶租地,一年的收成原是要三成交皇糧,下麵縣令便改成六成七成,橫豎百姓認不得朝庭的政令。這樣搶了租子,在朝庭麵前增了歲入,自己卻也收得銅錢滿倉,百姓餓死,卻有誰理?那訟案更簡單,衙門裏不管有理沒理,先交錢再打官司,層層剝皮,誰敢上衙門打官司去?”
元侃笑了:“怎麽你這話,倒象是今日吳文賞的口氣!”
劉娥怔怔地道:“我們家,就是這麽逃難出來的。”
元侃收斂了笑容,抱住了劉娥道:“別想這事兒了。我過幾日,找機會跟五弟提一下,讓他自己小心點兒。若是他自己上書,那就兩全了。”
劉娥迴過神來,笑道:“你看我說哪裏去了,盡提這些不開心的事做什麽呢!我想朝中宰相大臣總會看到的吧,官家若是知道了蜀中情景,必會下恩旨的。”元侃也笑了。
襄王妃郭熙走入皇後宮中時,見幾個王妃們都到了,正在外頭等著。
越王妃李氏見是郭熙來了,招手笑道:“正說你呢,你就到了。來,坐我身邊來,讓我看看。”說著拉了郭妃到自己身邊坐下,摸摸她的肚子笑道:“有五個月了吧,看你的肚子必定生男。我們幾個妯娌都羨慕你好福氣,入府不到一年就懷上了。隻是如今你有了身孕,不宜太操勞,正該自己保養身子才是。”
郭熙微笑:“多謝弟妹,王爺他待我一向很好,府中劉嬤嬤又是積年的老人了,一直照顧得我很妥帖的。”
李氏對很熟絡地道:“三哥是個老實的,你也是個明白人,如今府中,還一直是劉嬤嬤管著?”
郭熙就道:“原是我管過一陣子的,隻是後來懷上了,王爺不放心,於是又讓劉嬤嬤幫忙了。”
吳王妃張氏聞言,掩嘴一笑:“三嫂果然是賢惠人,自然也會給三哥身邊排了照顧的人吧!”
郭熙聽得她話中的意思,佯作不懂:“有劉嬤嬤照顧著呢。”
吳王妃卻不肯罷休撇嘴:“三嫂真是會開玩笑,爺們大了,又不是小孩子,老嬤嬤頂什麽用。”
自許王病故後,皇儲之位就直接的衝擊著幾個兄弟,幾個妯娌中也帶了出來。越王妃儼然一副諸妯娌之首的樣子,吳王妃見了卻是心頭不忿,想要踩下兩個嫂嫂去。仗著排行小,一副的天真無邪說著不中聽的話,卻未免有些倚小賣小的意味了。
越王妃惱了,自己正一副與襄王妃要好的模樣,她在這裏刺一下算什麽,直接頂迴去:“天底下哪有弟妹管到大伯屋裏的,五弟妹照顧好你自己府的爺們吧。”
吳王妃被刺,心裏更惱,卻不敢直接對上越王妃,素性又道:“三嫂進門晚懷得晚,我們雖然比你小,可到底進門比你早,有些事比你早經曆。”說著瞟了一眼越王妃,拖長了聲音道:“這事情啊,還是您自己早安排為好,別到時候害得自己爺們官鹽做了私鹽賣,再把人打成個爛羊頭也來不及了。”
郭熙聽得明白,這是指之前越王妃懷孕,越王寵了一個小婢的事,當下也不語,知道越王妃必是要翻臉的。
果然越王妃喝道:“五弟妹,你什麽意思?”
吳王妃撇嘴:“什麽意思,你自己清楚了。三嫂啊,您也要早作準備,省得招人笑話。”
越王妃站了起來:“你胡說什麽,我們爺從來都跟我一心一意的,哪來這種話?你倒給我說說清楚,你這樣敗我的名聲,是什麽意思。”
郭熙忙拉越王妃:“好了好了,四弟妹,聖人宮裏不能粗聲大氣的?”
越王妃被她提醒,恨恨地坐下來,瞪了吳王妃一眼,道:“正好教聖人看清楚,誰是攪事的妖精。”
吳王妃看了站在旁邊的幾個老嬤嬤一眼,心中也暗悔,若教她們說到皇後跟前,自己忍不住性子,倒是大大失策了。
李皇後早來了,卻立在屏風後聽著她們動靜,見郭熙將事端平靜了下來,這邊笑著出來:“你們都到了。”
眾人忙見過禮。
李皇後就道:“我剛才過來,聽你們幾個倒說得熱鬧,卻是說什麽來著?”
越王妃就道:“我正說三嫂的懷象呢,五弟妹到底年輕,說了些不著四六的事。”
吳王妃本已經息了火,聽了這話就不肯了,笑道:“我正跟四嫂說,二嫂三嫂,都是我們當中的賢惠人。”
她本是挑事說越王妃不賢惠的,卻不想惹怒了郭熙,許王剛剛去世又失了聖寵降了職,這一次聚會皇後便沒叫上許王妃來。吳王妃竟將她與這個倒黴的許王妃並提,好生惡毒。這邊臉上卻不表露出來,隻淡淡地笑道:“我們王爺也沒個三妻四妾的,我不敢承五弟妹這句賢德呢。五弟待五弟妹也是極好的,就算納了個人,卻也不肯留得長久了。”
吳王妃被她這一頂,倒怔住了,她年輕,與吳王兩人小夫妻之間鬧騰得厲害,吳王但凡弄個姬妾來總是留不住,變著法兒給折騰走了,中間似乎還不小心弄死了一下。皇帝賜死許王府的張良娣,一個重要的罪名就是杖殺奴婢。素日她不管怎麽生事,襄王妃都是不應,不想今日來了句厲害的,不禁又羞又氣,臉兒漲得通紅。
越王妃嘴一撇,笑了。
李皇後冷眼旁觀著,見這兩個王妃上來才兩句便弄得這般箭撥弩張的,便輕笑道:“賢德大度,自然是你們做王妃當做到的,隻是,你們未必就真的知道,什麽叫賢德了!”
見皇後開口,越王妃吳王妃互瞪一眼,隻得一齊低頭恭聲道:“謹聽聖人的教導!”
李皇後正色道:“常言道,妻賢夫禍少。一味地悍妒,固然是不賢,然而一味地放縱,卻也不是賢妻之道。要做得一個賢妻,不當管的不必去管,當管的不管,也不成。須得知道分寸,懂得有節、有度才行。你們夫妻感情好,那自然是好的,但禦下,也不能不寬容些。”
越王妃臉色微紅地低下頭,吳王妃得意一笑。
李皇後:“但一味容讓,卻也未必是正確的。今日你們二嫂沒有進宮,若進來了我也要一並說說。一府裏頭的事,做王妃的當管也得管,否則的話失了上下尊卑,更是亂家的根本。許王妃自己沒做錯事,可是她沒做好一個王妃,王府裏頭出事,她也得受連累。我隻說一條,不管是你們,還是你們府中的姬妾,都不能再出現許王府那種僭逾製度、甚至有傷性命的事。一個好妻子,要做他的眼睛,做他的耳朵,亦不可因為要當那等空名的賢婦,而撒開手諸事不問,天塌不管,這並不是賢德之道。”
幾個王妃互相看了一眼,都淩然齊聲:“母後放心,兒臣等府中,萬萬不敢有這種事。”
李皇後:“你們做王妃的,素日侍候好自己的丈夫,要明白婦者伏也,不可妄自尊大。”
這是說完姬妾相處,敲打諸王妃了,諸王妃心中不服,口中卻道:“兒臣不敢。”
李皇後自然心中明白這些兒媳們的想法,這些皇家兒媳,都是出身將相之門,在家金尊玉貴地長到十幾歲,就嫁入皇家,一府獨尊,便是對著皇子丈夫,也是要爭個高下的。尤其越王妃吳王妃初開始時,都是好得蜜裏調油,及至一時顧不到發現丈夫起了外心,不免鬧騰得厲害了些。這自己府中鬧的,都是小事。但今日卻已經明顯見著為了儲位,與自己妯娌也相爭起來,才是李皇後真正擔心的事情來。
當下李皇後又道:“雖然是婦者伏也,但也懂得妻者齊也。你要尊重自己的丈夫,但也要看著自己的丈夫,有不到的地方,該勸的也是要勸的。官家最重骨肉之情,最忌兄弟不和。我卻知道,從來兄弟不和,都是從妯娌不和開始的。妯娌相和,兄弟沒有不和的。誰若是令得天家骨肉失和,便是我,怕也保不住她。”
諸王妃不語,一時靜默。
過了一會兒,郭熙笑道:“聖人的話,真是越逐磨越有理,讓臣媳們一下子就找著了方向。平時我們也是這麽想著做著的,隻是我們愚鈍,聖人方才的道理,隻想得一分兩分,萬不及今日聖人說得齊全明白。”
李皇後笑咪咪地招手令郭熙坐到自己身邊,拉著她的手笑道:“我是不擔心你們兩個的,三郎是個老實孩子,你也是個明白人。隻你如今有了身孕了,襄王府裏頭也沒個輔助的人,凡事可要自己保重!”
吳王妃假意兒笑道:“正是,三嫂為人,誰也是挑不出毛病來的。聽說襄王府裏裏外外,都是三嫂一手操持,真是能幹。隻是平時尚可,如今你有了天家骨肉,正該好好地保養自己。母後可不許她再這麽操勞了,你自己事小,皇孫事大。我府裏頭倒有幾個丫頭還伶俐,三嫂要是不嫌棄,挑一個過去幫你吧!”
李皇後眉頭一皺,暗算這孩子莫不是個蠢的,怎麽這樣的話,也聽不出來。卻不知道這幾個王妃既起了相爭之心,又哪裏是幾句話壓得下的。
郭熙見李皇後神情,心中暗暗冷笑,卻不動聲色地道:“多謝五弟妹好意,我自己身邊倒還有幾個丫頭,能幫著我料理事的。”
吳王妃掩口輕笑:“府中的事,倒是有人料理的,可是你們襄王難道不要人服侍嗎?總不成這幾個月,讓他過和尚日子。如今襄王府別無姬妾,這知道的,說是三哥專情,三嫂招人愛。不知道的,還隻道是三哥太老實了,三嫂氣量小呢。我聽著都替您不服,你說說這外頭傳的什麽話哦!”
越王妃本待開口,聽到這裏,也不免心生妒意,竟不說話了。
郭熙心中惱怒,卻不說話,隻朝著吳王妃笑笑:“五弟妹這張嘴啊,真是太利落了。幸而聖人大度,要不然,就是失儀了。”
吳王妃冷笑:“我就是直爽些,見不得人裝模作樣。”
“好了!”李皇後輕輕地一聲,大家立刻靜了下來,不敢出聲,她掃視一場,微微一笑:“五娘這張嘴,真是叫人笑也不是,氣也不是的。今兒咱們娘兒幾個自家人,在一起說說,你三嫂有喜,你引她笑一笑倒也無妨。要是傳到外頭不相關的人耳中,倒顯得不是大家氣派。三娘,”她很親昵地拉過郭妃的手,笑道:“是得置個人,好幫著你服侍三郎,也讓你好好養胎。”她迴頭叫道:“媛兒——”
但見一個宮人立刻應聲:“奴婢在。”聲音很是清脆伶俐。
李皇後笑道:“媛兒在我身邊,最能討我喜歡。她的出身,也不是平常人家,是天武副指揮使楊知信的侄女兒。去年到我身邊,調教了一年,誰討我也不給,如今就給了你吧!”
郭熙似覺得一道雷霆閃過,心中五味交加,眼前忽然一片朦朧,卻不敢表露出來半點酸意,不及細想,卻隻能立刻起身,下拜謝恩道:“臣媳多謝聖人的厚愛。”
李皇後笑著叫道:“媛兒,快扶住了。三娘,你身子重,免了免了。”
郭熙隻覺得一雙手伸過來欲扶自己,近乎本能地立刻掙開,忽然迴過神來,盈盈笑道:“不必了。”
李皇後吩咐:“媛兒,還不參見你們王妃。”
郭熙隻見眼前一個人向著自己跪拜下去,忙笑著去扶她道:“不必了。好妹妹,快起來吧!”她懷著身孕不方便,說得快做得慢,雖然已經伸手去扶,楊媛年輕動作機靈,卻已經將三個頭磕完,郭妃的手才正好伸到拉住了她。
郭熙這才細細地看著楊媛,隻見她約莫十三四歲,身形初長,神情中卻還留著一絲稚嫩與純真,相貌卻是甜美討喜,甚為乖巧的模樣。
郭熙輕撫著腹部,心中又酸又喜。懷得皇家骨肉固然是天大的喜事,卻因此還是逃不過這等地位必然要過的一關,襄王獨寵的日子終將難以長久,懷孕是喜也是憂,如此一來再不能獨自一人擁有丈夫。是遲是早,終歸會來的吧。如今由皇後賜下,又體麵又堵了眾人的口,也未曾不好。又瞧著楊媛年紀尚小,雖然透著機靈勁兒,模樣卻也不是個妖媚的相格,斷斷不致勾引得襄王變心。皇後畢竟還是有分寸的,雖然插手入襄王府,但卻沒打算弄個妖精來與自己爭寵生事。
她腦子裏不知道過了多少事,麵上不顯,這邊拉起楊媛,這邊已是極快地褪下手中一隻累絲金鐲套到楊媛的手上,笑道:“妹妹,這個就當是我的見麵禮了。”
楊媛驟得此名貴飾物,漲紅了臉不敢收,兩人推讓了兩三迴,李皇後笑道:“好了,難得襄王妃喜歡你,你就收下吧!哦,我瞧著這累絲金鐲有點眼熟,好象是你母親戴過吧!”
郭熙暗喜皇後到底認出這首飾來,倒不白給了:“正是,聖人好眼力,這是我出嫁時母親讓我壓箱的。可是要論疼我,聖人才是真心體貼我疼我的人。聖人調教的好人兒,我一看見她,就打心眼裏喜歡呢。有了楊妹妹,我以後就偷個懶了,安安心了。”說著拉了楊媛的手,一邊說一邊笑。
楊媛的小手被郭熙拉著,隻覺得郭熙的手冰冷潮濕,忽然想到她剛才毫不猶豫地甩開自己欲去攙扶的手,心中不由地微微一顫。
吳王妃在一邊瞧著,她滿心是想讓郭熙不舒坦的,眼見她笑得如此開心的樣子,自己反而更加堵心了。當著皇後的麵,卻又不敢發作,臉色未免不好看起來。
李皇後卻移了話題,隻說今年的花燈等事,又叫人拿新晉的宮鍛珠寶花樣來給諸王妃。過得一會兒,其他幾宮的妃嬪也來了。其中便有越王吳王的生母等,幾個低階美人也帶著年幼的皇子過來。隻元僖的生母孫貴妃告病未來,眾人也是明白,孫氏自兒子立為皇儲之後就晉位為妃,元僖追封為太子以後,孫氏更晉為貴妃。隻是尊貴的位置,沒了兒子,又有什麽意趣。孫氏未封貴妃前,諸妃嬪均來奉承,她封了貴妃就倒下了,也沒幾人看過她。
如今眾人隻圍著李皇後奉承,一派喜樂融融,將元僖之死帶來的低沉氣溫也都散了。
及至晚間,李皇後更是厚賜眾人,還說元宵節宮中也設燈會,叫諸人都要準備花燈。一時將眾人鼓動得興奮起來,迴去時滿腦子想著的都是做個什麽樣的花燈能一舉壓下眾人來。
眾人出去了,李皇後才鬆了口氣,叫貼身的紀嬤嬤來服侍著她卸妝。
紀嬤嬤一邊服侍著,一邊同李皇後說閑話:“襄王妃能明白您的用意嗎?”
李皇後歎息一聲:“管她呢,不過是我盡我的心罷了。”
當日皇帝雷霆之怒,在元僖靈前殺了張良娣,又將他的屬官一並貶謫,眾皇子不解其意,俱都惶恐不安,一時朝黨氣息低迷。皇帝見狀,就讓皇後召諸王妃進宮,一則緩解氣氛,二則安諸子之心。李皇後知道許王死後,諸王相爭儲位,但皇帝卻根本沒打算這時候馬上再立皇儲,要李皇後從諸王妃著手開解,避免相爭。李皇後知道這事難辦,卻也隻得執行。臨了皇帝聽說襄王妃有孕,襄王府別無姬妾之時,忽然又讓皇後賜他幾個姬妾。
李皇後明白其意,不過是因越王妃吳王妃之前在孕期都鬧過一些笑話,再加前任襄王妃悍妒,怕這次襄王府又出事,於是幹脆從宮中賞下人來,避免壞了襄王名聲。二來卻是因為之前皇帝無端震怒,將襄王那名寵婢給趕走了,因此就覺得賠償一下兒子。
隻是皇帝卻不明白,這人又不是物件兒,一件壞了,再賠一件就能行的。便是物件,也有心愛的,也有尋常的。你瞧著尋常的,卻有可能是他心愛的。想想楚王叛逆,許王虛偽,皇帝對這兩個兒子雖有慈父之心,卻總處不到點上去。如今想待襄王好些,但這賜姬妾,未必能教他領情,卻反而更令其夫妻不和。
再想皇帝前一句吩咐要消了諸王的相爭之心,後一句又單獨賜他姬妾,又將他置於眾人矚目,豈不是南轅北轍。隻是皇帝從來就是任性行事,她能夠熬到今日的皇後之位,靠的就是善解人意,恭敬體貼,隻自己把事情辦了就好,哪裏肯去做逆耳之言,招惹無由之事。
紀嬤嬤見她心情不甚好,就道:“聖人待襄王妃這般好,她若是不體察您的好意,也算不得聰明人,也犯不著您再費心。”
李皇後長歎一聲:“這將來之事,也說不好,我不過結個善緣罷了。”她也隻能一邊執行皇帝的旨意,另一邊挑選好人選,再提點郭氏,希望她能夠明白。為王妃,自然可以獨占春色,為皇儲妃,就必須要賢德大度才是。
紀嬤嬤陪笑:“聖人何必操心這件事,您不是常勸官家:‘不癡不呆,不作阿姑阿翁。’憑是誰主事,還敢不敬您嘛。”
李皇後看她一眼,道:“‘不癡不呆,不作阿姑阿翁’。可要是真癡真呆,也做不得阿姑阿翁。”
紀嬤嬤便明白她的話:“隻怕幾位郎君都要爭一爭呢,咱們隻在旁邊看罷了。”
李皇後歎息:“你可知道,開寶皇後前陣子去了。唉,想當年她初進宮時,是何等榮耀,如今身後,卻又是何等淒涼。”
紀嬤嬤卻是知道,聽說開寶皇後臨終前惹怒了官家,所以官家遷怒於她的後事,這幾日朝堂上還發落了好幾個為她鳴不平的官員。
李皇後長歎一聲,想著開寶皇後臨死之言:“身為皇後,既然享了常人不能得的榮耀,自然也要受常人不能受的痛苦。”她豈能隻圖今日享受的尊榮,不為將來打算。
這種事情,明白得早,比明白得遲好。她這份賞賜,襄王妃接得下,以後也少吃些苦頭。
卻說郭熙迴府,一徑入了自己房中,吩咐侍女燕兒道:“皇後恩典,賜宮人楊媛為襄王府良娣。楊良娣是皇後所賜,身份不同,我想這府裏頭須得挑一處最好的院落才是。我想來想去,隻有前頭的玉錦軒又大又好,且現成,你立刻帶人去收拾出來,一應物品且要挑好的,服侍的丫環,也要乖順聽話的。”
燕兒是她的心腹,聽了她這話卻心中不禁打個寒噤:“王妃,可是這玉錦軒……”玉錦軒是先王妃潘氏所居之地,自潘妃死後,就再也沒有人住進去了。誰都知道襄王元侃極之厭惡玉錦軒這個地方,在潘妃活著的最後兩年間,襄王是一步也沒踏入玉錦軒。把新人送到這個地方,無異是送入冷宮。
郭熙眉毛微挑:“怎麽了?”
燕兒大著膽子問道:“王妃,奴婢以為你好象態度有些不一樣?”
郭熙笑道:“什麽不一樣?”
燕兒道:“記得那次奴婢對您說,聽說王爺在外頭可能有人,您又不聞不問,為什麽如今卻又不一樣了?”
郭熙含笑道:“傻丫頭,外頭的閑花野草入不得府上不得台麵,王爺一時興起終究也是曇花一現,犯不著為這個去逆了王爺的意。”她停了一下,緩緩地道:“楊良娣是皇後所賜,又是楊知信的侄女兒,身份尊貴,長得又討人喜歡。她過得兩三年,若產下一男半女的,就能與我齊肩了,可是件好事呢。我自然要好好地待她,關照她。”
燕兒忙點頭道:“奴婢明白了。”
郭熙正色道:“你們不可存了小人見識,不管王爺待楊良娣好壞,她都是皇後所賜,我要待之如妹。這府裏上下人等,都要好好地待她,不可讓她心生嫌隙。”
燕兒這迴才是徹底服了:“奴婢現在全明白了,王妃放心,奴婢知道怎麽做。”
郭熙緩緩坐下,低頭輕撫著自己隆起的腹部,嘴角微微一絲笑意:“今天聖人教我們幾個王妃為婦之道,賢德之道。不當管的不要管,當管的事不能不管。男人府外的事務,我自不必理會,發生在府內的事,我就得掌握。”她看著窗外漸升上來的月色,緩緩地道:“聖人說的好,做好一個賢王妃,須得懂得分寸,有節、有度。”
轉眼又是元宵,這年元宵節燈會格外熱鬧,卻也出了比往年更多的事情。
過了元宵,元侃擇了一日,踏雪來到薜蘿別院,劉娥的房中早已經備好了暖炕,熏得一室春生。見著劉娥在炕上煨著酒,恰是一幅“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的場景。
元侃已經自己脫著鬥篷,搓著手道:“好冷好冷。”
劉娥把元侃的手拉過來,放在薰籠上捂著:“外頭下雪了?這樣冷,要不要讓她們暖杯酒來擋擋寒氣?”
元侃就笑道:“此意甚好。”
雖然因為王繼恩查案的事情受了驚,但許王死後,雖然諸皇子有相爭,但終究不過是在皇帝跟麵討好些,在政事上爭執著,跟大臣們拉攏些,但元侃身後跟蹤之類的事情,倒真是絕跡了。許王部屬牽連這麽多,其實多多少少跟查到許王當初做的一些隱秘之事有關,因此兩人相處又鬆快了許多。
兩人在暖暖的炕上,一邊調笑,一邊搶酒喝。知道元侃素日在府中幾十大碟的嫌煩,劉娥今日隻備了四樣下酒小菜是花炊鵪子、羊舌簽、鴛鴦炸肚、五珍膾,再有四樣勸酒果子是雕花密煎、永嘉黃柑子、鹹酸桃絲、陳公梨。元侃甚是喜歡,也不用銀著,隻用手抓了一隻羊舌簽來吃了,急得劉娥直叫:“把炕上弄得油汪汪的。”元侃也不理睬,隻顧哈哈大笑,越發不管不顧地胡鬧。
鬧了一會兒,元侃才靜下來靠著軟榻,左手執著酒盞,右手擁著劉娥,笑道:“這等日子,神仙不換!怪不得人道:隻羨鴛鴦不羨仙呢!”
劉娥就問元侃忙什麽,元侃就說前日元宵節的事情:“這京城看似太平,但城狐社鼠,總是除之不盡。每年的元宵節,都會有三四十名婦人孩童走失被劫,不知下落。連前日惟演的妹子看燈,這樣十來個仆從跟著,也險些被劫走了。”
這事兒劉娥卻是知道,錢惟演的妹妹錢惟玉元宵節看燈,也是帶了十來個仆從的,不想到了燈市上,被人一擠都擠散了,還好三四個仆婦緊緊跟著,誰知道擠到一個巷口,見著一個戴帷帽的婦人帶著兩個女婢衣著富貴的,見了這幾人就道自己是某官員眷屬,說要結伴而行壯膽,走不得幾步,就說自家的轎子就在前麵,可兩人一起乘坐,叫健仆們抬著,先離了這擁擠之地。惟玉不提防有詐,隻與她坐上轎子,那健仆就抬起轎子,不顧仆婦們就跑了。恰好劉美與幾個王府護衛也乘假出來看燈,見吳越王府仆婦們哭著追趕不,當下就帶著人去才將人救迴。
說起這事,劉娥也歎息:“這也是可巧了遇上我哥,隻是這些人如何這般猖狂,官府竟也不管嗎?”劉娥混瓦肆的時候,聽過這些事情,隻是她那時候自己也養不活,聽過也就聽過,這時候聽得元侃說起某官家女眷屬失蹤,又說起某富家千金失蹤,小兒失蹤,這時候心態就不一樣了,就道:“我原以為這都是開國前的舊事,不想如今還有這種事,可見是開封府失職了。”
元侃就道:“我今日也問過開封府的判官呂端,他說是極難管的。這些人素日住在橋下河邊井洞,這地下河道洞洞相連,二哥在任的時候也派人圍捕過幾次,都隻抓到一些小嘍囉,解救過少量的人,但背後的勢力都抓不住,沒過多久,就死灰複燃。況那時候……”
他沒說下去,但劉娥卻是懂了。這些年開封府尹走馬燈似的換,秦王、楚王、許王,主官變動太大,許多事就不好做。
劉娥就道:“所謂城狐社鼠,不過是土垣敗壞,無人清理,日複一日下來,才顯得積重難返。這跟打掃屋子一樣,把死角清理掉了,這些人就無處藏身了。”
元侃卻不信:“多少能臣解決不了的事情,你如何知道處理。”
劉娥說:“這些人難抓,就在於搜捕之時,往橋洞下一鑽就罷了。可是這隻是他們逃避時的辦法罷了,難道他還能永遠住在橋洞底下不出來,他吃什麽喝什麽?他們抓這些婦孺,難道還能長久鎖在地底下,自然也有販賣的渠道。且地下洞穴雖多,不過是每迴都隻是開封府派衙役抓捕,人數不夠,查得不夠罷了。”
元侃聽了就坐起來:“你且說說,有什麽法子?”
劉娥就說:“我們以前抓田鼠,若是找到洞穴直接伸手掏洞,自然就是田鼠從別的出口逃了。後來就是發現了田鼠,先不掏洞,而是到周邊將其他的口子封住了,然後放煙一薰,隻看煙從哪個洞口散出去,就在那裏張著網罷了。”
元侃就拍案叫好:“你這可是兵法,圍而不攻聚而殲之。”
劉娥笑道:“我們鄉下人哪裏懂什麽兵法,我們隻知道凡是抓田鼠,就要用田鼠的辦法。再有,就是田鼠躲在洞裏,如何發現它們的行蹤,卻是田鼠愛往洞裏拖東西,又貪,所以路上總會掉下一些東西的。順著鼠蹤去,再沒有抓不住的。”
元侃點頭:“正是,這些人做案多起,都有一定的行蹤,一次兩次出乎意料,十次八次,難道不會有重複的路子。”說著就鋪開書案,寫起表章來。
劉娥又提醒:“再則,若要絕了鼠蹤,頂好是把鼠洞填上才好。”
說著站起來,次日就上了表章,讓開封府協同查辦無憂洞之事。
若說素日朝上還有人會為各種事而爭執,在這件事上,還真的無人爭執,清掃了這些城狐社鼠,大家心理上都覺得安全些。且這些人實在太底層了,素日頂多勾結些衙役裏正,還攀交不到朝堂官員去。
劉娥隻是提供了一點思路,到具體方案,自然有能臣幹吏來操辦。先是派人混入當中,查了一兩個月,掌握了證握,就帶著開封府展開一次突襲,先是讓匠人將查到的地下水道洞穴見一處封一處,隻留得幾個出口故意不封,卻在那幾個出口上暗中留了臨時抽調的禁軍來。再讓開封府衙役如往常一般到地下洞穴去抓捕,果然就見著一批抓一批。凡是一處搜盡了的,就讓工匠將洞穴用土封死。如此查一處,封一處,雖然也有從別處洞口逃了去的。但終究十之七八都落了網。次則再去查封一批素日幫助銷贓、轉運、販賣婦孺的店鋪與鏈條來,更挖出與這些人勾結的底層小吏來,如此整頓一番,頓時就換了氣象。
皇帝得知,也叫元侃進宮來誇獎一番。
這一番整頓下來,雖然不能說讓這類的地下陰暗勢力就此絕對跡,但這一打擊下來,保得此後三四十年的清靜,卻是有的。這樣的大城市中,永遠不缺陰暗的角落,永遠不缺因無法謀生而鋌而走險的人,也永遠不缺那些因為利益而與之勾結的勢力。那些銷贓的鏈條被打擊,或許三五年會慢慢恢複,但要成規模,也得十來年。但那些被封土堵死的地洞,想再一點點挖開再成為縱橫交錯無法追捕的管道網絡,卻是沒有幾十年不成。
“但最終還是要保得京中沒有流民才是。”元侃歎氣。
是啊,換了任何一個人都要歎氣的,剛打擊完這些無業流民,轉眼開春京城忽然又多了一批新的流民,幸而那些洞穴都封死了,否則就是多一批不穩定的情況。
“這批流民,都是從蜀中來的,聽說今年受災了。”劉娥也是蜀中逃難而來,格外同情。
元侃歎了一口氣,道:“你卻不知,今日居然有一個蜀中來的狂生吳文賞叩闕上書,曆數蜀中諸官員貪酷,這倒也罷了,他居然還指摘朝庭的政令有過,說蜀中專設的博買務害民無數,理應立刻取消。父皇聽了雖然大怒,卻也說是書生意氣,隻將他杖責,轟了出去。隻是想著前些時候張詠也同我說,蜀民有怨,請我上書父皇,隻是……”
劉娥自然明白他這一句隻是後麵的意思:“隻是蜀中原是吳王的藩地,你不便擅加插手!”
元侃歎了一口氣:“正是。想那年我上書父皇開倉賑濟京中貧民,這事兒便年年得我辦理了。那時候便得罪了二哥,跟我別扭了好幾年,我迴什麽駁什麽。我倒罷了,倒累得跟我走得近的幾名官員給尋事下貶了。直到二哥死後,我才陸續把他們給弄迴來。這也是我以前不懂得做事的緣故,如今再為這個事跟五弟對上,實在是不必了。那會兒二哥還看我是個弟弟不懂事,肯容讓幾分。但五弟又向來是個狂性子,隻怕更要疑心我與他作對,挑他的不是。”
劉娥輕輕歎了一口氣:“你們天潢貴胄,做件事也得這麽左右為難的,叫底下的人,做事就更難了。”
元侃將身子向後倚過去,歎道:“那個狂生吳文賞,告的頭一名就是彭山縣令齊元振貪髒虐民。這個齊元振本是五弟府中放出來的,去年述職考政卻是優等,還特別領了朝庭的獎勵。”
劉娥好奇道:“既然是述職考政優等,怎麽會被人告,卻不知這述職考政是怎麽考出來的?”
元侃笑道:“今年有吳文賞告他,他可得不了優等了。述職考政,無非考的是今年歲入有否增加,治地太平否之類的。歲入每年入戶部有記載的,治地上若無有大訴訟,那便是太平了。”
劉娥冷笑道:“倘若述職考政隻考這些,那倒容易了。比如農戶租地,一年的收成原是要三成交皇糧,下麵縣令便改成六成七成,橫豎百姓認不得朝庭的政令。這樣搶了租子,在朝庭麵前增了歲入,自己卻也收得銅錢滿倉,百姓餓死,卻有誰理?那訟案更簡單,衙門裏不管有理沒理,先交錢再打官司,層層剝皮,誰敢上衙門打官司去?”
元侃笑了:“怎麽你這話,倒象是今日吳文賞的口氣!”
劉娥怔怔地道:“我們家,就是這麽逃難出來的。”
元侃收斂了笑容,抱住了劉娥道:“別想這事兒了。我過幾日,找機會跟五弟提一下,讓他自己小心點兒。若是他自己上書,那就兩全了。”
劉娥迴過神來,笑道:“你看我說哪裏去了,盡提這些不開心的事做什麽呢!我想朝中宰相大臣總會看到的吧,官家若是知道了蜀中情景,必會下恩旨的。”元侃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