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場因為殘魂而引發的紛爭卻並未因此平息。隨著莫問劍姐姐的修為提升,她體內的殘魂也開始蠢蠢欲動,試圖尋找機會脫離束縛。而一些對殘魂虎視眈眈的勢力也開始蠢蠢欲動,試圖從中謀取私利。
麵對這場複雜的紛爭,祝春華深知自己無法置身事外。他必須站出來,保護自己的徒弟和正心門的安全。於是,他開始了一場與殘魂和邪惡勢力的較量,試圖在這場紛爭中找到一條出路。
全心子的心裏一下子亮堂起來,感覺像是身上的鎖鏈突然間鬆開了。他內心深處湧起一股子前所未有的輕鬆感,這種感覺從心底裏冒出來,慢慢地擴散到全身。他全身的脈絡就像是被灌滿了天地間的靈氣,昨晚用光的靈力也開始一點一滴地迴流,慢慢地凝聚,變得越來越紮實。就在這個瞬間,他的心裏頭冒出了那麽一點點道的痕跡,他識海裏的靈力也開始一點一點地往這痕跡上靠。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那點道的痕跡在他的識海裏慢慢露出個大概的形狀,然後緩緩地沉到了丹田的位置。他能感覺到丹田那裏有一股暖洋洋的感覺在散開,這就是道印形成的前兆。全心子一下子明白過來,這道印一旦成了,他就真正邁進了道玄境的大門。再往後,隻要三個道印合體,他就有可能在更高的境界裏占有一席之地。
他心裏美滋滋的,馬上決定迴去閉關,專心把道印給凝出來,生怕在弄的過程中出什麽岔子。但就在這節骨眼上,意外來了。山下頭的弟子一個接一個地迴來,他們以為全心子在山門那兒等著大家,一個個大聲喊著,聲音亂哄哄地傳進了他的耳朵。全心子的修煉狀態一下子被打斷,原本平靜的心境也給攪和了。
雖然有點窩火,全心子還是試了好幾次,想要再找迴那種玄妙的修煉感覺,但就是不行。最後,他隻能無奈地搖搖頭,心裏暗自歎氣,覺得自己可能是錯過了什麽機緣,強求不來。道印凝到一半,形狀卡在丹田裏頭,就是出不來,也刻不到紫元真炁上。如果硬來,說不定會惹出一堆麻煩,全心子沒辦法,隻能放棄。
他抬起頭,看到山下十來個弟子已經走到了跟前。領頭的那位弟子兩邊各帶著一個小孩,一個看起來十歲左右,另一個六七歲的樣子。全心子歎了口氣,問他們這是怎麽了。
原來這兩個小孩是山下祝老漢的孫子。全心子記得祝老漢以前來過道觀,道觀裏的人也常常照顧他。幾年前,祝老漢的兒子和兒媳出門趕集,就再也沒迴來,留下了這兩個還沒長大的孩子。祝老漢一個人辛辛苦苦地帶大他們。昨夜下了大雨,山洪暴發,全心子就讓弟子們下山去幫忙。祝老漢家也有個弟子去幫忙,但祝老漢家的牛要生小牛了。牛脾氣倔得很,在母性的驅使下,死活不肯離家,就在牛棚裏頭艱難地產崽。
祝老漢年紀大了,帶著兩個小孫子,生活本來就不容易。那頭耕牛是他年輕時候養大的,跟它有感情,而且全家人的生活都指著這頭牛,哪能說放棄就放棄。至於那個全心門的弟子,修為還不夠,不能硬把要生小牛的牛給帶走,除非不要它的命了。所以,祝老漢就一個人留下來照顧牛,兩個孫子就托付給正心門的弟子帶走避難。
那個弟子帶著兩個孩子和其他師兄弟們一商量,決定帶著山下的百姓往高處跑,躲開洪水。他們忙活了兩個時辰,把最近的山村六十多戶人家安頓好。正準備去更遠的村子繼續救人,結果天亮了,原本應該下上半個月的暴雨居然停了。弟子們雖然覺得奇怪,但修為高的弟子看到雲層裏有劍光閃動,知道是師父出手,把雲給攪散了。他們雖然覺得師父這次有點不按常理出牌,但也來不及多想,又開始忙活著幫百姓們迴家。
大多數弟子迴到山上複命,留下十幾個人繼續善後。其中有個弟子就是昨晚去祝老漢家的那個,他帶著祝老漢的孫子迴家,還沒到家門口,就皺起了眉頭,感覺好像有什麽不對勁。
他可是個修行高手,比普通人敏感多了,眼光也長遠。離老遠,不到三裏地呢,他就感覺到了祝老漢家裏頭沒動靜了。一開始他還以為祝老漢家的牛生崽兒了,躲到別處去了。但抬頭一看,哎呀媽呀,祝老漢家的房子塌了,人也沒了,牛棚那兒還有塊大石頭壓著,底下是祝老漢和那頭正在生崽兒的牛,牛崽兒都生到一半了。地上血都流幹了,肉塊到處都是,一個小孩子,大概六七歲,靜靜地在那兒,也不哭也不鬧,小手直哆嗦,把肉塊往一起撿。他使勁想拚出個樣子來,可那麽小的孩子懂個啥,人肉牛肉都分不清。
大孩子就站在那兒,看著他弟弟忙乎,眼淚止不住地流,小手也想去幫忙,但就是動不了,一步也邁不出去。老大才十歲,跟天塌了一樣在那兒發愣,老二六七歲,已經傻了。那修行人一看,知道說啥都沒用,就直接上手幫忙,一劍把那大石頭挑開,讓老二能撿東西,然後在破房子下麵挖了個坑,把牆推到一邊,幫著兩個孩子把親人埋了。
兩個孩子沒地方去了,修行人就把他們帶上山。他師父全心子聽了事情經過,點了點頭,就把兩個孩子收下了,教他們修行,算半個玄門弟子吧。十幾年後,兩個孩子長大了,老大成了英俊的小夥子,老二也有模有樣。他們修行進步神速,在玄門裏雖然不算啥,但在他們那個門派裏,除了掌門和大師兄,其他人都比不上他們。
他們學的都是道家的一些皮毛,但能修到這個程度,天賦絕對是牛的。全心子心裏清楚,他們學的都是一些入門的功法,能修到玄階已經是極限了,再往上沒有功法,沒有高人指導,基本沒戲。他覺得自己本領有限,再教下去怕是耽誤了這兩個好苗子,心裏不忍,就打算讓他們出去闖闖。
有一天,他叫來兩個孩子,把自己的打算說了,想讓他們去青離宮碰碰運氣。如果青離宮肯收他們,將來一定能成大器。如果不行,就去別的門派,憑他們的資質,不說出他們是青離宮趕出來的弟子,也能混個不錯的名頭。
兩個孩子聽了,知道師父對他們好,也沒多說什麽,就告別了師父和師兄,下山去了。他們直奔滄海,想要為師父爭口氣。都知道天下道門出滄海,青離宮是道家至尊,祖師是上古大神青帝,那可是玄門五帝之首,跟玄門祖師蒼穹大帝學的,一身本事都是為了天下蒼生。後來人族興旺,妖魔避世,青帝超脫了,他的後人傳下了道統,青離宮一直到現在,不知道多少代了。青離宮之所以一直穩如老狗,除了道運好,每代都有高人,最重要的是他們有三卷通天籙鎮壓道統。這三卷書,太霄經、太上經和仙跡篇,其中兩卷是青帝傳下來的,是天下道門的根本。
那傳說中的仙跡篇啊,其實是青離宮一位老祖的傑作。在大道爭鬥最激烈的時候,這位老祖為了保住道門的香火,豁出去了自己的全部修為,用周天嶽體的大招,從滿天星鬥裏把一部失蹤已久的神兵給召喚迴來了。這神兵厲害得很,聚集了天地的力量,一出現就搞定了所有的紛爭,讓世界和平了好幾千年,道仙的地位也穩如老狗。那些巫妖鬼魔之類的壞蛋也收斂了不少,玄門也消停了。
不過,仙跡篇裏頭藏著的光芒雖然暗淡,但也是積累了十層大道力量的寶貝。在大道爭鬥裏頭,它的力量差點被耗光了,需要慢慢恢複。於是,青離宮的祖師們就在太清殿後頭搞了個大陣,點了九九八十一盞天燈,想給這寶貝補補能量。
結果,養護了三千年,眼看著就要大功告成,青離宮卻被人給砸了。夜裏頭,一群惡棍悄悄摸進來,想搶走神兵和寶物。帶頭的是萬魔淵魔山的祖師,帶著一群邪道高手,硬是要攻下青離宮。
混戰中,青離宮的弟子們全體出動,結果,一個叫全心子的弟子在添油的時候手一滑,打翻了一盞天燈,大陣出了岔子。這時候,一個暗中觀察的高手趁機出手,雖然被星辰之力傷得不輕,但還是搶走了仙跡篇,一溜煙跑了。全心子當時就傻了,趕緊報告給青離宮的掌教帝君往生大帝。大帝打退了敵人後,得知這個消息,臉色那個難看,明白這事兒不簡單,內部肯定有鬼。
調查了半天,全心子啥也不知道。大帝看他傻乎乎的,也沒惡意,就輕輕罰了一下,把他趕出了山門。青離宮雖然丟了神兵,但還有兩部通天籙,依然是道家正宗。
兩兄弟出門打聽,這是他們第一次出遠門,全心子也沒說清楚,所以走得挺慢的。不過,他們也大概了解了青離宮的情況。青離宮的道統分成三家,金鼎、符籙和術數三門,各有各的修行方法,但最後都匯成一種道法。
這三門各有特色,金鼎門煉丹,符籙門玩符咒,術數門搞天人合一。最後都成了仙家的絕活。不過,每個人的修行成果都不一樣,能不能成仙,得看個人的修為和運氣。
兩兄弟聽了這些傳說,心裏那個激動,加快了腳步,結果來到了一個荒涼的空城。城裏的人都跑光了,他們費了好大勁兒才找到一個過路人,一問才知道,這地方叫鎖牢關,因為連年旱災,人都跑光了。剩下的老弱病殘想走也走不了,結果幾年前這裏打了一場大仗,仙家和邪魔拚命,百姓們遭了殃,鎖牢關從此就沒啥人氣了。
那倆修行的大俠,一個正義一個是壞蛋,他們倆打架打了個天翻地覆,看樣子沒完沒了。從東打到西,誰也不知道他們最後要鬧哪樣,也不知道這場架最後誰贏誰輸。打來打去,就留下一座荒涼的城市,孤零零的,連個鳥都不願意光顧。
按道理,這城市就在海邊,離青離宮不遠,那可是修仙的地方,應該有點仙氣兒才對。可青離宮就像沒看見一樣,理都不理,好像這事兒跟他們半毛錢關係都沒有。人族的大帝也是,那麽大的官,也沒派人來關心一下。就這麽著,幾十年過去了,這城市還沒倒,都是因為過路的旅人修修補補,要是沒人管,這城市早就成一堆破爛了。
兩兄弟聽了這個故事,心裏那個不是滋味,對青離宮的意見大得不得了。他們跟師父學了那麽多年,師父總說修仙是為了保護人間,造福百姓。可是他們路上見到的,像這樣的破爛城市不是一個兩個了。
那些小門小派就不說了,可能他們想幫忙也幫不上。但青離宮可是大地方,修仙者的聖地啊,沒想到也這麽冷淡。連大帝和帝苑都這樣,真是讓人懷疑,這還是那個高尚的修仙界嗎?這還是那個標榜正義的修仙界嗎?
兩兄弟開始犯嘀咕了,要是修仙最後都是打來打去,那修仙還有什麽意思?他們甚至覺得,這樣的修仙界不要也罷,連大帝都不配他那高大上的位置。
正當他們陷入沉思,對未來產生懷疑時,一位衣衫襤褸的老者緩緩走來。老者麵容慈祥,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仿佛能洞察人心。他停下腳步,靜靜地看著兩兄弟,緩緩開口:“年輕人,修仙之路本就充滿坎坷,所見所感皆是修行的一部分。青離宮有青離宮的規矩,大帝有大帝的考量,不能因一事一物便全盤否定。”
兩兄弟聞言,抬頭望向老者,眼中閃爍著疑惑與期待。老者微微一笑,繼續說道:“修仙者,修的是心,煉的是性。若隻看重表麵的繁華與榮耀,而忽略了內心的修煉與成長,那修仙之路便如同無根之木,難以長久。你們所見之荒涼,所感之冷漠,皆是修行路上的磨礪,需用心去感受,用智慧去化解。”
麵對這場複雜的紛爭,祝春華深知自己無法置身事外。他必須站出來,保護自己的徒弟和正心門的安全。於是,他開始了一場與殘魂和邪惡勢力的較量,試圖在這場紛爭中找到一條出路。
全心子的心裏一下子亮堂起來,感覺像是身上的鎖鏈突然間鬆開了。他內心深處湧起一股子前所未有的輕鬆感,這種感覺從心底裏冒出來,慢慢地擴散到全身。他全身的脈絡就像是被灌滿了天地間的靈氣,昨晚用光的靈力也開始一點一滴地迴流,慢慢地凝聚,變得越來越紮實。就在這個瞬間,他的心裏頭冒出了那麽一點點道的痕跡,他識海裏的靈力也開始一點一點地往這痕跡上靠。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那點道的痕跡在他的識海裏慢慢露出個大概的形狀,然後緩緩地沉到了丹田的位置。他能感覺到丹田那裏有一股暖洋洋的感覺在散開,這就是道印形成的前兆。全心子一下子明白過來,這道印一旦成了,他就真正邁進了道玄境的大門。再往後,隻要三個道印合體,他就有可能在更高的境界裏占有一席之地。
他心裏美滋滋的,馬上決定迴去閉關,專心把道印給凝出來,生怕在弄的過程中出什麽岔子。但就在這節骨眼上,意外來了。山下頭的弟子一個接一個地迴來,他們以為全心子在山門那兒等著大家,一個個大聲喊著,聲音亂哄哄地傳進了他的耳朵。全心子的修煉狀態一下子被打斷,原本平靜的心境也給攪和了。
雖然有點窩火,全心子還是試了好幾次,想要再找迴那種玄妙的修煉感覺,但就是不行。最後,他隻能無奈地搖搖頭,心裏暗自歎氣,覺得自己可能是錯過了什麽機緣,強求不來。道印凝到一半,形狀卡在丹田裏頭,就是出不來,也刻不到紫元真炁上。如果硬來,說不定會惹出一堆麻煩,全心子沒辦法,隻能放棄。
他抬起頭,看到山下十來個弟子已經走到了跟前。領頭的那位弟子兩邊各帶著一個小孩,一個看起來十歲左右,另一個六七歲的樣子。全心子歎了口氣,問他們這是怎麽了。
原來這兩個小孩是山下祝老漢的孫子。全心子記得祝老漢以前來過道觀,道觀裏的人也常常照顧他。幾年前,祝老漢的兒子和兒媳出門趕集,就再也沒迴來,留下了這兩個還沒長大的孩子。祝老漢一個人辛辛苦苦地帶大他們。昨夜下了大雨,山洪暴發,全心子就讓弟子們下山去幫忙。祝老漢家也有個弟子去幫忙,但祝老漢家的牛要生小牛了。牛脾氣倔得很,在母性的驅使下,死活不肯離家,就在牛棚裏頭艱難地產崽。
祝老漢年紀大了,帶著兩個小孫子,生活本來就不容易。那頭耕牛是他年輕時候養大的,跟它有感情,而且全家人的生活都指著這頭牛,哪能說放棄就放棄。至於那個全心門的弟子,修為還不夠,不能硬把要生小牛的牛給帶走,除非不要它的命了。所以,祝老漢就一個人留下來照顧牛,兩個孫子就托付給正心門的弟子帶走避難。
那個弟子帶著兩個孩子和其他師兄弟們一商量,決定帶著山下的百姓往高處跑,躲開洪水。他們忙活了兩個時辰,把最近的山村六十多戶人家安頓好。正準備去更遠的村子繼續救人,結果天亮了,原本應該下上半個月的暴雨居然停了。弟子們雖然覺得奇怪,但修為高的弟子看到雲層裏有劍光閃動,知道是師父出手,把雲給攪散了。他們雖然覺得師父這次有點不按常理出牌,但也來不及多想,又開始忙活著幫百姓們迴家。
大多數弟子迴到山上複命,留下十幾個人繼續善後。其中有個弟子就是昨晚去祝老漢家的那個,他帶著祝老漢的孫子迴家,還沒到家門口,就皺起了眉頭,感覺好像有什麽不對勁。
他可是個修行高手,比普通人敏感多了,眼光也長遠。離老遠,不到三裏地呢,他就感覺到了祝老漢家裏頭沒動靜了。一開始他還以為祝老漢家的牛生崽兒了,躲到別處去了。但抬頭一看,哎呀媽呀,祝老漢家的房子塌了,人也沒了,牛棚那兒還有塊大石頭壓著,底下是祝老漢和那頭正在生崽兒的牛,牛崽兒都生到一半了。地上血都流幹了,肉塊到處都是,一個小孩子,大概六七歲,靜靜地在那兒,也不哭也不鬧,小手直哆嗦,把肉塊往一起撿。他使勁想拚出個樣子來,可那麽小的孩子懂個啥,人肉牛肉都分不清。
大孩子就站在那兒,看著他弟弟忙乎,眼淚止不住地流,小手也想去幫忙,但就是動不了,一步也邁不出去。老大才十歲,跟天塌了一樣在那兒發愣,老二六七歲,已經傻了。那修行人一看,知道說啥都沒用,就直接上手幫忙,一劍把那大石頭挑開,讓老二能撿東西,然後在破房子下麵挖了個坑,把牆推到一邊,幫著兩個孩子把親人埋了。
兩個孩子沒地方去了,修行人就把他們帶上山。他師父全心子聽了事情經過,點了點頭,就把兩個孩子收下了,教他們修行,算半個玄門弟子吧。十幾年後,兩個孩子長大了,老大成了英俊的小夥子,老二也有模有樣。他們修行進步神速,在玄門裏雖然不算啥,但在他們那個門派裏,除了掌門和大師兄,其他人都比不上他們。
他們學的都是道家的一些皮毛,但能修到這個程度,天賦絕對是牛的。全心子心裏清楚,他們學的都是一些入門的功法,能修到玄階已經是極限了,再往上沒有功法,沒有高人指導,基本沒戲。他覺得自己本領有限,再教下去怕是耽誤了這兩個好苗子,心裏不忍,就打算讓他們出去闖闖。
有一天,他叫來兩個孩子,把自己的打算說了,想讓他們去青離宮碰碰運氣。如果青離宮肯收他們,將來一定能成大器。如果不行,就去別的門派,憑他們的資質,不說出他們是青離宮趕出來的弟子,也能混個不錯的名頭。
兩個孩子聽了,知道師父對他們好,也沒多說什麽,就告別了師父和師兄,下山去了。他們直奔滄海,想要為師父爭口氣。都知道天下道門出滄海,青離宮是道家至尊,祖師是上古大神青帝,那可是玄門五帝之首,跟玄門祖師蒼穹大帝學的,一身本事都是為了天下蒼生。後來人族興旺,妖魔避世,青帝超脫了,他的後人傳下了道統,青離宮一直到現在,不知道多少代了。青離宮之所以一直穩如老狗,除了道運好,每代都有高人,最重要的是他們有三卷通天籙鎮壓道統。這三卷書,太霄經、太上經和仙跡篇,其中兩卷是青帝傳下來的,是天下道門的根本。
那傳說中的仙跡篇啊,其實是青離宮一位老祖的傑作。在大道爭鬥最激烈的時候,這位老祖為了保住道門的香火,豁出去了自己的全部修為,用周天嶽體的大招,從滿天星鬥裏把一部失蹤已久的神兵給召喚迴來了。這神兵厲害得很,聚集了天地的力量,一出現就搞定了所有的紛爭,讓世界和平了好幾千年,道仙的地位也穩如老狗。那些巫妖鬼魔之類的壞蛋也收斂了不少,玄門也消停了。
不過,仙跡篇裏頭藏著的光芒雖然暗淡,但也是積累了十層大道力量的寶貝。在大道爭鬥裏頭,它的力量差點被耗光了,需要慢慢恢複。於是,青離宮的祖師們就在太清殿後頭搞了個大陣,點了九九八十一盞天燈,想給這寶貝補補能量。
結果,養護了三千年,眼看著就要大功告成,青離宮卻被人給砸了。夜裏頭,一群惡棍悄悄摸進來,想搶走神兵和寶物。帶頭的是萬魔淵魔山的祖師,帶著一群邪道高手,硬是要攻下青離宮。
混戰中,青離宮的弟子們全體出動,結果,一個叫全心子的弟子在添油的時候手一滑,打翻了一盞天燈,大陣出了岔子。這時候,一個暗中觀察的高手趁機出手,雖然被星辰之力傷得不輕,但還是搶走了仙跡篇,一溜煙跑了。全心子當時就傻了,趕緊報告給青離宮的掌教帝君往生大帝。大帝打退了敵人後,得知這個消息,臉色那個難看,明白這事兒不簡單,內部肯定有鬼。
調查了半天,全心子啥也不知道。大帝看他傻乎乎的,也沒惡意,就輕輕罰了一下,把他趕出了山門。青離宮雖然丟了神兵,但還有兩部通天籙,依然是道家正宗。
兩兄弟出門打聽,這是他們第一次出遠門,全心子也沒說清楚,所以走得挺慢的。不過,他們也大概了解了青離宮的情況。青離宮的道統分成三家,金鼎、符籙和術數三門,各有各的修行方法,但最後都匯成一種道法。
這三門各有特色,金鼎門煉丹,符籙門玩符咒,術數門搞天人合一。最後都成了仙家的絕活。不過,每個人的修行成果都不一樣,能不能成仙,得看個人的修為和運氣。
兩兄弟聽了這些傳說,心裏那個激動,加快了腳步,結果來到了一個荒涼的空城。城裏的人都跑光了,他們費了好大勁兒才找到一個過路人,一問才知道,這地方叫鎖牢關,因為連年旱災,人都跑光了。剩下的老弱病殘想走也走不了,結果幾年前這裏打了一場大仗,仙家和邪魔拚命,百姓們遭了殃,鎖牢關從此就沒啥人氣了。
那倆修行的大俠,一個正義一個是壞蛋,他們倆打架打了個天翻地覆,看樣子沒完沒了。從東打到西,誰也不知道他們最後要鬧哪樣,也不知道這場架最後誰贏誰輸。打來打去,就留下一座荒涼的城市,孤零零的,連個鳥都不願意光顧。
按道理,這城市就在海邊,離青離宮不遠,那可是修仙的地方,應該有點仙氣兒才對。可青離宮就像沒看見一樣,理都不理,好像這事兒跟他們半毛錢關係都沒有。人族的大帝也是,那麽大的官,也沒派人來關心一下。就這麽著,幾十年過去了,這城市還沒倒,都是因為過路的旅人修修補補,要是沒人管,這城市早就成一堆破爛了。
兩兄弟聽了這個故事,心裏那個不是滋味,對青離宮的意見大得不得了。他們跟師父學了那麽多年,師父總說修仙是為了保護人間,造福百姓。可是他們路上見到的,像這樣的破爛城市不是一個兩個了。
那些小門小派就不說了,可能他們想幫忙也幫不上。但青離宮可是大地方,修仙者的聖地啊,沒想到也這麽冷淡。連大帝和帝苑都這樣,真是讓人懷疑,這還是那個高尚的修仙界嗎?這還是那個標榜正義的修仙界嗎?
兩兄弟開始犯嘀咕了,要是修仙最後都是打來打去,那修仙還有什麽意思?他們甚至覺得,這樣的修仙界不要也罷,連大帝都不配他那高大上的位置。
正當他們陷入沉思,對未來產生懷疑時,一位衣衫襤褸的老者緩緩走來。老者麵容慈祥,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仿佛能洞察人心。他停下腳步,靜靜地看著兩兄弟,緩緩開口:“年輕人,修仙之路本就充滿坎坷,所見所感皆是修行的一部分。青離宮有青離宮的規矩,大帝有大帝的考量,不能因一事一物便全盤否定。”
兩兄弟聞言,抬頭望向老者,眼中閃爍著疑惑與期待。老者微微一笑,繼續說道:“修仙者,修的是心,煉的是性。若隻看重表麵的繁華與榮耀,而忽略了內心的修煉與成長,那修仙之路便如同無根之木,難以長久。你們所見之荒涼,所感之冷漠,皆是修行路上的磨礪,需用心去感受,用智慧去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