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六章 諸王寶藏
從笑傲江湖到大明國師 作者:帶刀校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衛央道:“未來海軍至少要有三個基地,皇帝原來的本意是,我要親自擔任海軍提督,我告訴他,海軍應該有兵部尚書地位的總督,老皇帝認可。”想想又透露先機,“未來大利,在海洋,在深海,海軍總督進入內閣是板上釘釘,正如你小瞧了那兩個魔頭,這位置,可不是一般的上將就能擔任得了的。”
楊一清目光一亮,這裏還有一條路?
出將入相,他的理想。
“別跟著文人集團混,多靠近皇帝。”衛央提醒道。
楊一清沉默許久,他感覺,這次迴西安府可能要被皇帝告知一件大事,難道會是這個?!
或者是那兩位躲在秦國公身後的女魔頭的事情?
“下官即刻迴西安,國公何日返程?”楊一清隨口問道,“福王死,寶藏出,諸王爭奪,這中原,倒不如不要。”
衛央一笑,許多人都猜測他可能瞧著這中原挺好想順手占領了。
但他自己卻知道,這個時候西軍連關中都消化不了,要是把河南府拿下,那不是撐死就是被根深蒂固的傳統陋俗反而改變西軍本質,搞不好這會成為大地主階層的又一次借屍還魂,再戰數百年。
“西軍如今要整頓內務,沒工夫管那麽多地方,但人要餓死了凍死了我得管,朝中諸公若問起此事,你照實迴答。”衛央道。
楊一清不多說話,起身一揖下山而去,畢竟心中鬆了一口氣。他原以為這次來至少要被刁難,沒想到人家並沒有隻顧著和他算賬,他的能力還是得到人家的認可了的。
迴望華山,楊一清感慨萬千,他心中迅速整理了一下詞性的收獲,哪些能告訴別人,哪些不能告訴別人,他心裏要有個數。
首先,他能去東南赴任,並且要盡快赴任的消息可以公開告訴所有人了。
有西軍的支持,他到了東南,隻要不觸犯西軍的底線,也就是割讓土地給敵人、轉嫁壓力給窮人,基本上可玩的權術他就可以隨便使用。有衛央的準許朝中那些覬覦東南三省總督府中一些極其重要的關鍵文職的人也該退去了。
其次,在諸王的奪嫡之爭中,西軍無意參與進去,似乎的確是皇帝確定是什麽人他們根本不會關心。
這倒能減少許多朝廷的內訌,否則西軍一旦決定支持某諸王別人就沒法玩了。
“此行最重要的還是明白了西軍的底線不是說說而已,既然如此,那就盡快赴任,試試能否在年前抵達,”楊一清與隨從們說道,“年關將近,賊必將有所作動作,很有可能他們策劃的就是在過年的關鍵時候激怒我們。”
隨從中,有自雲南來的家鄉高手,他們也深受近些年來安南地侵擾,有較強的共情性。
“大人,既然秦國公讚同對東南用兵,何不調遣西軍南下?他們的火器冠絕天下,足以應對倭寇之患!”隨從們不解,“還有,咱們雲南果真要被重視起來了?”
楊一清想了下才笑道:“到了那個決定天下走勢也隻在一言之間的地步了,這樣的人怎麽可能那麽隨意魯莽地做出決定呢?人家提出安南,既是果然對那邊用了點心,也是要借我此行向朝廷傳達一個態度,西軍要向西南伸手,誰有意見?”
隨從們想想果真就是這樣。
“此事那兩位國公雖也曾經提及,但也隻是隨意一說,她們不屑於與人爭論,故此,朝臣們這幾天恐怕也都吵翻天了。秦國公直問,我要南下,我要經略西南,誰人有意見,哪個要反對?”楊一清搖頭,“算了,這些事本不該咱們為人臣者考慮,皇帝心思難測,西軍發展強勁,看樣子又明白‘欲速則不達’的道理,故此就看著天下將來終究要歸誰。”
這話讓隨從們臉色都變了。
豈不是……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這一次得到了支持之後,楊一清也不再陰沉抑鬱,大有一吐塊壘的遼闊豪邁,笑道,“你們也不用當這是多麽大的事情,該來的,你們擋不住,我們擋不住——”
<a id="wzsy" href="http://www.bidige.com">bidige.com</a>
“不能平和地解決嗎?”隨從隊長畢竟是衛所土兵,雖然依附於楊一清,但祖上一直都是大明朝的忠臣,於是急切問道。
楊一清一笑,這種事一旦要解決那就是隻能有一方站著留下的結果。
不過,倒也不是沒有徹底解決的可能。
“別忘了,襄陽郡主身份高貴,陛下視若己出,未必就……”楊一清笑道,“不過,這件事我們不可妄意,不管怎麽說,西軍的到來,的確給這天下多了好幾種可能,這是有誌於天下,要青史留名的英雄奮進的大好時機。”
隨從們紛紛點頭,他們自然知道自家老爺的本事,那是根本不必卷入這些事情當中去的,除非他自己想。
這不,前些天日子裏他就插手這件事了麽,趙王不是他喜歡的,秦王也不是他喜歡的,那兩個都被楊一清認為屬於“禽獸之流”,他是傾向於但不支持的魏王的,幾個隨從是他的心腹,自然知道彼此間書信往來多次——此前,魏王可是公認的繼承成治第一位太子的遺誌的人選。
“老爺,這朝廷裏的事情有諸公去辦,老爺是要出將入相,可也不必看皇帝是誰,還想那麽多,豈不是庸人自擾麽。”隨從們說道,“比如王守仁,現在關東鎮守,人家就不管這些,古往今來,幾個插手儲君之位的人能有好下場?”
楊一清笑道:“你們也看透了?不過,你們是不是忘了,當今陛下有七個兒子之事了?”
一群隨從駭然。
“陛下有五個親兒子,兩個義子,這是當年為了登上大寶所做出的事情,何況那兩個義子也有太祖血脈啊,他們怎麽會甘心,”楊一清歎道,“現如今許多人都記著什麽福王周王,越王興王,唯獨忘了這兩位,他們可是比這些諸王更有資格的儲君人選——除非天子不願皇位落入太宗之外的諸王係之手去。”
那是明擺著的事情啊。
“不,老爺我倒看著那兩個隻怕也要快出山了,瞧著吧。”楊一清嗬嗬一笑催馬狂奔,“這兩位若出,則襄陽郡主之後,未必就沒有那個機會,且看未來域中,誰去執掌大寶,我輩隻需奮進,為人臣,當有本分。”
這不是他不願插手而是不想這個時候就插手,吃了一次虧,他記住了這件事裏的風險大於任何政治危機。
畢竟,他可是楊一清,有明以來也有數的名臣,良將,古來也少有的聰明人!
楊一清目光一亮,這裏還有一條路?
出將入相,他的理想。
“別跟著文人集團混,多靠近皇帝。”衛央提醒道。
楊一清沉默許久,他感覺,這次迴西安府可能要被皇帝告知一件大事,難道會是這個?!
或者是那兩位躲在秦國公身後的女魔頭的事情?
“下官即刻迴西安,國公何日返程?”楊一清隨口問道,“福王死,寶藏出,諸王爭奪,這中原,倒不如不要。”
衛央一笑,許多人都猜測他可能瞧著這中原挺好想順手占領了。
但他自己卻知道,這個時候西軍連關中都消化不了,要是把河南府拿下,那不是撐死就是被根深蒂固的傳統陋俗反而改變西軍本質,搞不好這會成為大地主階層的又一次借屍還魂,再戰數百年。
“西軍如今要整頓內務,沒工夫管那麽多地方,但人要餓死了凍死了我得管,朝中諸公若問起此事,你照實迴答。”衛央道。
楊一清不多說話,起身一揖下山而去,畢竟心中鬆了一口氣。他原以為這次來至少要被刁難,沒想到人家並沒有隻顧著和他算賬,他的能力還是得到人家的認可了的。
迴望華山,楊一清感慨萬千,他心中迅速整理了一下詞性的收獲,哪些能告訴別人,哪些不能告訴別人,他心裏要有個數。
首先,他能去東南赴任,並且要盡快赴任的消息可以公開告訴所有人了。
有西軍的支持,他到了東南,隻要不觸犯西軍的底線,也就是割讓土地給敵人、轉嫁壓力給窮人,基本上可玩的權術他就可以隨便使用。有衛央的準許朝中那些覬覦東南三省總督府中一些極其重要的關鍵文職的人也該退去了。
其次,在諸王的奪嫡之爭中,西軍無意參與進去,似乎的確是皇帝確定是什麽人他們根本不會關心。
這倒能減少許多朝廷的內訌,否則西軍一旦決定支持某諸王別人就沒法玩了。
“此行最重要的還是明白了西軍的底線不是說說而已,既然如此,那就盡快赴任,試試能否在年前抵達,”楊一清與隨從們說道,“年關將近,賊必將有所作動作,很有可能他們策劃的就是在過年的關鍵時候激怒我們。”
隨從中,有自雲南來的家鄉高手,他們也深受近些年來安南地侵擾,有較強的共情性。
“大人,既然秦國公讚同對東南用兵,何不調遣西軍南下?他們的火器冠絕天下,足以應對倭寇之患!”隨從們不解,“還有,咱們雲南果真要被重視起來了?”
楊一清想了下才笑道:“到了那個決定天下走勢也隻在一言之間的地步了,這樣的人怎麽可能那麽隨意魯莽地做出決定呢?人家提出安南,既是果然對那邊用了點心,也是要借我此行向朝廷傳達一個態度,西軍要向西南伸手,誰有意見?”
隨從們想想果真就是這樣。
“此事那兩位國公雖也曾經提及,但也隻是隨意一說,她們不屑於與人爭論,故此,朝臣們這幾天恐怕也都吵翻天了。秦國公直問,我要南下,我要經略西南,誰人有意見,哪個要反對?”楊一清搖頭,“算了,這些事本不該咱們為人臣者考慮,皇帝心思難測,西軍發展強勁,看樣子又明白‘欲速則不達’的道理,故此就看著天下將來終究要歸誰。”
這話讓隨從們臉色都變了。
豈不是……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這一次得到了支持之後,楊一清也不再陰沉抑鬱,大有一吐塊壘的遼闊豪邁,笑道,“你們也不用當這是多麽大的事情,該來的,你們擋不住,我們擋不住——”
<a id="wzsy" href="http://www.bidige.com">bidige.com</a>
“不能平和地解決嗎?”隨從隊長畢竟是衛所土兵,雖然依附於楊一清,但祖上一直都是大明朝的忠臣,於是急切問道。
楊一清一笑,這種事一旦要解決那就是隻能有一方站著留下的結果。
不過,倒也不是沒有徹底解決的可能。
“別忘了,襄陽郡主身份高貴,陛下視若己出,未必就……”楊一清笑道,“不過,這件事我們不可妄意,不管怎麽說,西軍的到來,的確給這天下多了好幾種可能,這是有誌於天下,要青史留名的英雄奮進的大好時機。”
隨從們紛紛點頭,他們自然知道自家老爺的本事,那是根本不必卷入這些事情當中去的,除非他自己想。
這不,前些天日子裏他就插手這件事了麽,趙王不是他喜歡的,秦王也不是他喜歡的,那兩個都被楊一清認為屬於“禽獸之流”,他是傾向於但不支持的魏王的,幾個隨從是他的心腹,自然知道彼此間書信往來多次——此前,魏王可是公認的繼承成治第一位太子的遺誌的人選。
“老爺,這朝廷裏的事情有諸公去辦,老爺是要出將入相,可也不必看皇帝是誰,還想那麽多,豈不是庸人自擾麽。”隨從們說道,“比如王守仁,現在關東鎮守,人家就不管這些,古往今來,幾個插手儲君之位的人能有好下場?”
楊一清笑道:“你們也看透了?不過,你們是不是忘了,當今陛下有七個兒子之事了?”
一群隨從駭然。
“陛下有五個親兒子,兩個義子,這是當年為了登上大寶所做出的事情,何況那兩個義子也有太祖血脈啊,他們怎麽會甘心,”楊一清歎道,“現如今許多人都記著什麽福王周王,越王興王,唯獨忘了這兩位,他們可是比這些諸王更有資格的儲君人選——除非天子不願皇位落入太宗之外的諸王係之手去。”
那是明擺著的事情啊。
“不,老爺我倒看著那兩個隻怕也要快出山了,瞧著吧。”楊一清嗬嗬一笑催馬狂奔,“這兩位若出,則襄陽郡主之後,未必就沒有那個機會,且看未來域中,誰去執掌大寶,我輩隻需奮進,為人臣,當有本分。”
這不是他不願插手而是不想這個時候就插手,吃了一次虧,他記住了這件事裏的風險大於任何政治危機。
畢竟,他可是楊一清,有明以來也有數的名臣,良將,古來也少有的聰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