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個月的環球勘探,通過探測器迴傳的測控信息,項目組獲取到了大量火星表麵的信息,也選定了一個大致的著陸區域,開始準備控製著陸器降落。
這時候火星距離地球超過一億兩千萬公裏,地球上的任何測控指令都需要四百秒以上時間才能傳到,迴傳的信息同樣還需要四百秒時間,一來一迴十幾分鍾通訊一次,他們能做的也就是選定方便通訊的時間段,發出幾個著陸前的必要指令,剩下的就是祈禱成功了。
在項目組負責測控的計算機專家看來,馮倩簡直無所不能,連最先進的芯片製造工藝都能改進,還設計了一套更精簡的指令集和配套編程方式,同樣的芯片效率提升了幾十倍,讓探測器通訊效率有了質的突破。
探測器上雖然安裝了這個時代最先進的計算機指令芯片,可是按照馮倩後世的眼光來看,仍然相當的原始簡陋,隻能執行最簡單的預設指令,根本談不上算是自動控製,更別提什麽智能了。
不可控因素太多,著陸器與探測器分離後,一切隻能聽天由命,別人在祈禱各自的神靈保佑,馮倩則是期盼曾凡能暗中幫忙,她知道曾凡一定能感應到。
這是她幾年的心血所在,也涉及到她後續的計劃能不能順利進行,當然不希望失敗。
馬爾斯計劃是個國際合作項目,區別於阿波羅計劃有較高的保密等級,他們在伯克利郊外山上建設了一座獨立的測控站,所有的指令都是從這裏發出,全球各地雷達站接收到的信息也會匯總到這裏進行綜合分析。
著陸器分離的指令發出去後,馮倩離開了測控大廳,準備到外麵透口氣。
已經是午夜時分,漫天都是明亮的星星,火星的亮度在其中並不是很顯眼,但是由於有探測器的存在,她還是能一眼就可以看到。
這顆探測器和她有種奇特的聯係,並不是幻覺,按照時空顆粒理論,探測器上部分粒子也在她的意念場範圍內,她能感應到很正常。
可惜她的意念場還不夠強大,如果是曾凡在這裏,應該可以直接操控探測器的所有動作吧?
“嗬嗬,看你過的挺投入,我不想打擾你的生活,不用擔心,你的探測器一定會成功降落!”曾凡的聲音突然在她旁邊響起。
馮倩轉頭一看,寒冬時節,曾凡仍然穿著一身單薄的衣服,一點沒有寒冷的感覺,隨即又忍不住自嘲,火星他都去過了,幾十度的溫差對他來說,當然毫無感覺了。
“那你現在怎麽又出現了?”
“在火星上,我有了一些關於宇宙石的新發現,告訴你一下,應該對你的研究有很大幫助,這個時空的未來或許要發生更大的改變了!”曾凡微笑著說道。
“什麽發現?可以人工合成嗎?”這也是馮倩一直沒有放棄的研究方向。
“差不多吧,條件很嚴苛,我在改造火星內核的時候發現了這種可能,可惜火星內核條件不具備,於是,我去木星進行了一次嚐試,結果有點出乎意料!”曾凡說到這裏停了下來。
“別讓我猜,直接說結果!”馮倩的作風比以前霸道許多。
“唉,你的脾氣跟著年齡一起漲啊,這樣可不太好!”曾凡提醒道。
“沒辦法,這裏沒有你這樣的老板,壓力很大,很多時候太好說話就是不好使!你有什麽話趕緊說,說完趕緊消失,看到你就感覺自己做的一切就像小孩子過家家,和你在一起太容易喪失鬥誌!”馮倩說出內心真實想法。
“我用宇宙石做了一個小型能量源加熱火星內核區域,用來激活火星磁場,十年時間火星這個能量源長大了一圈,質量也增加了一些,就是變化太慢,感覺好像宇宙膨脹一樣!”曾凡開始講述。
其實他送進火星內核的小球長大的並不多,原先是乒乓球大小,也不過是直徑增加了兩毫米多一點,可畢竟是以前沒有的變化,曾凡當然要研究明白。
在火星沒法繼續實驗,於是他就想到了木星,木星是氣態行星,質量和體積都足夠大,內部的壓力當然也是火星不能比的。
曾凡當時的推測是壓力導致了宇宙石的變化,想借助木星內核的壓力進行實驗,於是做了一個相同大小的宇宙石小球,送進了木星內核區域,他自己也到了木星最大的衛星木衛三上麵近距離觀察。
木衛三是太陽係最大的衛星,直徑超過五千二百公裏,體積比水星還大,比火星略小,隻是密度和質量不及兩顆行星,軌道距離木星一百萬公裏,不遠不近正適合觀察木星的變化。
他不確定自己的身體能不能抵禦木星內部的環境和溫度,也沒必要冒險去嚐試,對於他來說,經過他改造的宇宙石小球就是他的分身,身體進去與否差別不大,他很好奇的是木星會發生什麽變化。
木星的質量是太陽的千分之一,在太陽麵前是個小不點,可是除了太陽以外,木星比太陽係其他行星加起來的總質量還要大兩倍半,它主要構成物質是氫和氦,因為質量不足以引發內部聚變反應,算是一個未成年的恆星,外部的氫和氦以氣態形式存在,一個直徑超過十四萬公裏的氣態行星。
假如有足夠長的時間聚集物質,或許未來木星終究會引發內部聚變,變成一顆新的恆星。
不過,即便是以宇宙的時間尺度來衡量,也會很漫長,按照現有理論,木星還需要繼續增加八十倍的質量才有可能引發聚變,太陽係所有其他行星加一起都不夠它塞牙縫,還差的很遠。
在太陽生命的末期會進行一次超新星爆發,會將超過一半質量的物質拋灑出去,木星如果能獲得太陽爆發拋射出的超過百分之十以上的質量或許有可能,可太陽爆發肯定是向四麵八方噴射,木星遙遠的距離注定它隻能捕獲很小一部分物質,靠這點質量演變成恆星的可能性實際上很小。
但是,曾凡送進去的宇宙石小球卻可以給它這麽多能量,能量又可以轉換成質量,不過,他沒打算將木星改造成一顆恆星,隻是實驗宇宙石小球的變化,看看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會不會繼續長大。
木星雖然大部分由氫和氦組成,可是沒有足夠的質量,哪怕他引發核聚變,也無法持續的進行下去,更像是在海洋中投入了一顆小石子,根本不可能引發海嘯。
事實也是如此,小球在木星內部並發生沒有明顯的變化,反而不斷吸收內核高溫高壓的能量,並沒有像在火星內核一樣長大,曾凡猜測可能和能量的釋放有關係,於是控製小球釋放能量,並且逐步增加到在火星內核巔峰期的十倍。
木星的內核不是氣態,不是液態,更不是純固態,而是岩石與金屬混合物高壓下的一種特殊凝聚態,密度超過正常狀態下的所有金屬物質,內核外層被極度壓縮的金屬氫包裹,小球釋放的能量不過是讓附近的這種熔岩物質溫度從兩億度上升到十億度,壓力略有提升。
雖然隻是一個內核,也有十幾倍地球的質量,更不是火星能比,小球釋放出來的這些能量對整個內核來說連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曾凡繼續增加能量輸出,小球體積確實開始快速增長,不過一個多小時,就增長到足球大小,按照這種能量釋放速度,要過億萬年的時間才可能達到讓木星引發聚變的能量。
從他所在的木衛三上看過去,龐大的木星外表沒有絲毫的變化,曾凡覺得自己的擔心有點多餘了。
實驗的目的達到,曾凡準備收迴小球,這時候突然發現體積變大的小球他收不迴來了,並且還在持續增加能量輸出,這下可把曾凡嚇了一跳。
這時候火星距離地球超過一億兩千萬公裏,地球上的任何測控指令都需要四百秒以上時間才能傳到,迴傳的信息同樣還需要四百秒時間,一來一迴十幾分鍾通訊一次,他們能做的也就是選定方便通訊的時間段,發出幾個著陸前的必要指令,剩下的就是祈禱成功了。
在項目組負責測控的計算機專家看來,馮倩簡直無所不能,連最先進的芯片製造工藝都能改進,還設計了一套更精簡的指令集和配套編程方式,同樣的芯片效率提升了幾十倍,讓探測器通訊效率有了質的突破。
探測器上雖然安裝了這個時代最先進的計算機指令芯片,可是按照馮倩後世的眼光來看,仍然相當的原始簡陋,隻能執行最簡單的預設指令,根本談不上算是自動控製,更別提什麽智能了。
不可控因素太多,著陸器與探測器分離後,一切隻能聽天由命,別人在祈禱各自的神靈保佑,馮倩則是期盼曾凡能暗中幫忙,她知道曾凡一定能感應到。
這是她幾年的心血所在,也涉及到她後續的計劃能不能順利進行,當然不希望失敗。
馬爾斯計劃是個國際合作項目,區別於阿波羅計劃有較高的保密等級,他們在伯克利郊外山上建設了一座獨立的測控站,所有的指令都是從這裏發出,全球各地雷達站接收到的信息也會匯總到這裏進行綜合分析。
著陸器分離的指令發出去後,馮倩離開了測控大廳,準備到外麵透口氣。
已經是午夜時分,漫天都是明亮的星星,火星的亮度在其中並不是很顯眼,但是由於有探測器的存在,她還是能一眼就可以看到。
這顆探測器和她有種奇特的聯係,並不是幻覺,按照時空顆粒理論,探測器上部分粒子也在她的意念場範圍內,她能感應到很正常。
可惜她的意念場還不夠強大,如果是曾凡在這裏,應該可以直接操控探測器的所有動作吧?
“嗬嗬,看你過的挺投入,我不想打擾你的生活,不用擔心,你的探測器一定會成功降落!”曾凡的聲音突然在她旁邊響起。
馮倩轉頭一看,寒冬時節,曾凡仍然穿著一身單薄的衣服,一點沒有寒冷的感覺,隨即又忍不住自嘲,火星他都去過了,幾十度的溫差對他來說,當然毫無感覺了。
“那你現在怎麽又出現了?”
“在火星上,我有了一些關於宇宙石的新發現,告訴你一下,應該對你的研究有很大幫助,這個時空的未來或許要發生更大的改變了!”曾凡微笑著說道。
“什麽發現?可以人工合成嗎?”這也是馮倩一直沒有放棄的研究方向。
“差不多吧,條件很嚴苛,我在改造火星內核的時候發現了這種可能,可惜火星內核條件不具備,於是,我去木星進行了一次嚐試,結果有點出乎意料!”曾凡說到這裏停了下來。
“別讓我猜,直接說結果!”馮倩的作風比以前霸道許多。
“唉,你的脾氣跟著年齡一起漲啊,這樣可不太好!”曾凡提醒道。
“沒辦法,這裏沒有你這樣的老板,壓力很大,很多時候太好說話就是不好使!你有什麽話趕緊說,說完趕緊消失,看到你就感覺自己做的一切就像小孩子過家家,和你在一起太容易喪失鬥誌!”馮倩說出內心真實想法。
“我用宇宙石做了一個小型能量源加熱火星內核區域,用來激活火星磁場,十年時間火星這個能量源長大了一圈,質量也增加了一些,就是變化太慢,感覺好像宇宙膨脹一樣!”曾凡開始講述。
其實他送進火星內核的小球長大的並不多,原先是乒乓球大小,也不過是直徑增加了兩毫米多一點,可畢竟是以前沒有的變化,曾凡當然要研究明白。
在火星沒法繼續實驗,於是他就想到了木星,木星是氣態行星,質量和體積都足夠大,內部的壓力當然也是火星不能比的。
曾凡當時的推測是壓力導致了宇宙石的變化,想借助木星內核的壓力進行實驗,於是做了一個相同大小的宇宙石小球,送進了木星內核區域,他自己也到了木星最大的衛星木衛三上麵近距離觀察。
木衛三是太陽係最大的衛星,直徑超過五千二百公裏,體積比水星還大,比火星略小,隻是密度和質量不及兩顆行星,軌道距離木星一百萬公裏,不遠不近正適合觀察木星的變化。
他不確定自己的身體能不能抵禦木星內部的環境和溫度,也沒必要冒險去嚐試,對於他來說,經過他改造的宇宙石小球就是他的分身,身體進去與否差別不大,他很好奇的是木星會發生什麽變化。
木星的質量是太陽的千分之一,在太陽麵前是個小不點,可是除了太陽以外,木星比太陽係其他行星加起來的總質量還要大兩倍半,它主要構成物質是氫和氦,因為質量不足以引發內部聚變反應,算是一個未成年的恆星,外部的氫和氦以氣態形式存在,一個直徑超過十四萬公裏的氣態行星。
假如有足夠長的時間聚集物質,或許未來木星終究會引發內部聚變,變成一顆新的恆星。
不過,即便是以宇宙的時間尺度來衡量,也會很漫長,按照現有理論,木星還需要繼續增加八十倍的質量才有可能引發聚變,太陽係所有其他行星加一起都不夠它塞牙縫,還差的很遠。
在太陽生命的末期會進行一次超新星爆發,會將超過一半質量的物質拋灑出去,木星如果能獲得太陽爆發拋射出的超過百分之十以上的質量或許有可能,可太陽爆發肯定是向四麵八方噴射,木星遙遠的距離注定它隻能捕獲很小一部分物質,靠這點質量演變成恆星的可能性實際上很小。
但是,曾凡送進去的宇宙石小球卻可以給它這麽多能量,能量又可以轉換成質量,不過,他沒打算將木星改造成一顆恆星,隻是實驗宇宙石小球的變化,看看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會不會繼續長大。
木星雖然大部分由氫和氦組成,可是沒有足夠的質量,哪怕他引發核聚變,也無法持續的進行下去,更像是在海洋中投入了一顆小石子,根本不可能引發海嘯。
事實也是如此,小球在木星內部並發生沒有明顯的變化,反而不斷吸收內核高溫高壓的能量,並沒有像在火星內核一樣長大,曾凡猜測可能和能量的釋放有關係,於是控製小球釋放能量,並且逐步增加到在火星內核巔峰期的十倍。
木星的內核不是氣態,不是液態,更不是純固態,而是岩石與金屬混合物高壓下的一種特殊凝聚態,密度超過正常狀態下的所有金屬物質,內核外層被極度壓縮的金屬氫包裹,小球釋放的能量不過是讓附近的這種熔岩物質溫度從兩億度上升到十億度,壓力略有提升。
雖然隻是一個內核,也有十幾倍地球的質量,更不是火星能比,小球釋放出來的這些能量對整個內核來說連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曾凡繼續增加能量輸出,小球體積確實開始快速增長,不過一個多小時,就增長到足球大小,按照這種能量釋放速度,要過億萬年的時間才可能達到讓木星引發聚變的能量。
從他所在的木衛三上看過去,龐大的木星外表沒有絲毫的變化,曾凡覺得自己的擔心有點多餘了。
實驗的目的達到,曾凡準備收迴小球,這時候突然發現體積變大的小球他收不迴來了,並且還在持續增加能量輸出,這下可把曾凡嚇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