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自信來參加極限挑戰的都是綜合能力比較強的機器人,大多數都是在前麵兩關超時被淘汰,一小部分水平比較高的是被第三關的機關陷阱淘汰,這裏的許多機關哪怕早有準備,也一樣難以躲避。
前麵三關有十組相同的挑戰通道,可以十個機器人同時挑戰,最多五分鍾就能進行完一輪挑戰,能通過前三關的往往幾輪都出不來一個。
第四關考驗機器人的續航能力,通過前麵三關的機器人重量不可能太大,無論攜帶何種能量都有限,這一關根據機器人自身體重的一倍增加負重進行十公裏障礙跑,用時超過十分鍾淘汰,跑道的重力場全開,能量消耗比星球表麵還要提升幾倍,體型大的機器人能耗必然更高,在這一關優勢變成劣勢。
通過第四關後,允許機器人進行修理和充能,時間在半個小時以內,後麵每過四關可以修整充能一次。
第五關主要考驗的是機器人的徒手格鬥能力,這一關裏麵將麵對多種不同類型格鬥機器人的徒手進攻,有單挑,有群毆,既考驗戰鬥力,也考驗機器人的快速決策能力。
機器人之間的戰鬥沒有任何禁忌,不會手下留情,更會尋找弱點猛攻,這一關同樣也是能量消耗巨大,極其難以通過,勉強通過的機器人往往也是負傷累累,難以撐到第八關後的修整期。
到了第六關能耗相對低一點,對機器人來同樣不容易,攝氏二百度以上溫度,複雜的強電磁、強輻射環境下,限時突破五道不同防護類型的大門,到達指定地點,如果能以技術手段通過,那麽能耗可以很低,如果隻能暴力破壞通過,消耗太多能量,後續將會很艱難。
以後的每一關對機器人的各項能力要求都會提高一個等級,速度、耐力、技巧、力量、智慧、決策能力,極端環境生存能力等等各方麵都不能有短板。
曾凡、薛燕和曾小一在大廳裏等候,看了兩個小時直播,大多數都是在前三關被淘汰掉。
少數幾個闖過去的,也在第四關因為超時被淘汰,能闖到第五關的隻出現兩個,一個身高達到兩米的大塊頭機器人,可惜被一個同樣體型的防守機器人一拳打在胸口,當場宕機掛掉;另一個身材勻稱的女性機器人闖到了第六關,可惜在最後一道大門耽誤時間太長,因為超時被淘汰。
“小一,這幾關你能過去嗎?”薛燕問道。
她知道小姑娘和其他機器人不一樣,究竟有多厲害心裏麵沒底,看到直播畫麵的情況,不由得也有點擔心起來。
“前麵五關能過,第六關不知道!”曾小一認真說道,機械門鎖她能迅速感知內部結構,最後一道電子門鎖,她在直播上也沒有看出名堂,不知道如何破解。
整個大廳裏有五六百個形態各異的機器人,大多數都是在等候挑戰的報名者,也有曾凡夫妻這樣的陪同人員。
這裏的機器人還是雙手雙足的人類形態為主流,其中皮膚、五官等外貌高度擬人的機器人有九成左右,他們的皮膚不僅僅是為了更像人,都是有防水保溫、吸能、儲能等多種功用的合成材料,這種機器人通常比那種裸露在外的異形機器人綜合能力更強。
孤雲星的機器人大多數都是電子芯片提供智慧,對曾凡來說反而更不好對付,不像人類世界那樣能輕而易舉的通過意念場入侵大腦,機器人他不是做不到,通過電磁波入侵麻煩很多,他也沒有太強的掌控欲,隻是基於好奇的心態去觀察,也不想因此被人家察覺。
幾個小時下來,也了解個大概,孤雲星在合成材料,製造工藝,矽基碳基各種芯片,程序算法方麵比地球都先進許多,依靠算法和算力支撐的機器人各方麵能力也全麵超越人類,大部分程序性,事務性工作都已經取代了人類。
唯一比不上人類的地方,就是創新思想和藝術思維,而科技理論的突破離不開這些,在科研與設計,文藝創作方麵的工作中,依然是人類占據主導地位。
當然,這也隻是工作分工的不同,在這片數十萬光年的星域內,機器人與人類仍然是和諧相處的關係,各個星係內製度都大同小異,所有資源本星係內部都能獲取,幾乎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狀態,並不需要去掠奪或者交易,星際航行的時間成本太過高昂,再運輸隨處可見的物資那就純屬笑話了。
通過核聚變和反物質獲取能量,在任何一個穩定的恆星係內都能建立新的家園,人類生存必須的環境和各種物質條件很容易做到自給自足,相對應星係內龐大的物質總量,算得上是九牛一毛,更主要的是幾乎所有物質都能循環利用,根本沒必要去爭奪占有更多。
宇宙中穩定的恆星係統數之不盡,以人類的生育速度根本不用擔心沒地方住,更何況在沒有了生存壓力後,基於生命延續本能的繁衍欲望隨之降低,人口的增長也同時減緩,殖民星係增加速度也會變慢。
三百五十多年曆史的孤雲星算是比較新的殖民星係,這裏的製度也延續祖星係的規則,並沒有統一的政府機構,隻有一個基於分布式計算集群提供算力的超級智能孤雲,與多級不同功能的行政會議各司其職,維持星球各係統的功能運轉,為本地和外來人員提供服務。
超級智能與人類,機器人共同發揮作用,互相協作,互相製衡,遵守規則符合所有個體的利益,能達到最優效率,這樣的模式經曆了幾十萬個星係長時間的考驗,已經成了這片星域的基本規則。
祖星係拓展出來的所有星係都是遵循大致相同的規則,各自獨立運轉的模式,不同星係間人員往來主要還是思想或者理論技術方麵的交流碰撞,見識不同的星係景觀,考察不同星係的獨特構成情況。
當前跨星際通訊的難度比人員往來更高,還不具備實用價值,想要了解不同星係的詳細情況,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去目標星係實地考察。
對於進行星際旅行的人來說,無論多麽遙遠的距離都是轉眼即到,在人體冬眠技術和飛船高速度的時間膨脹效應之下,星際航行的時間可以忽略不計,可是相對於他們離開的星係而言,那就是幾十年、乃至千百年的時間流逝,每一次離開,幾乎就等同於與原來的地方永別,即便再有機會迴來,也已經物是人非了。
孤雲星的人類壽命已經延長到了平均一百五十歲,最長的已經活到三百歲,仍然無法避免死亡,大批科學家致力於將人腦數據電子化,將人類的思維轉換到機器人的芯片上,從而實現永生,可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成功的希望。
人腦中的記憶,經驗,知識等等都可以轉換成電子數據,可是具備了這些數據的機器人仍然是機器人,不再是原來的人。
有的科學家也試圖隻保存大腦,其他部分轉換成機械身體,可是大腦同樣有壽命限製,哪怕克隆出一個相同基因的大腦,也無法實現思維的轉移,類似的實驗已經進行了上百年,先後參與的科學家十幾萬人,仍然在艱難摸索之中。
通過手鐲裏的智能助手連通網絡,曾凡獲取到孤雲星的許多公開信息,這裏除了部分個人隱私,似乎沒有什麽需要特別保密的信息,各個城市的數據,星球表麵的情況,眾多科學家的研究項目,研究進展情況都隨便查閱,感興趣的話還可以直接與科學家溝通,為他們的研究出謀劃策,據說如果建議取得成果,也能獲得相應積分獎勵。
曾凡查詢他們生物基因的研究情況,想看看他們的基因與地球人類有什麽不同之處,為什麽延長人類壽命這麽難,以這裏的科技水平,似乎不應該如此艱難才對。
前麵三關有十組相同的挑戰通道,可以十個機器人同時挑戰,最多五分鍾就能進行完一輪挑戰,能通過前三關的往往幾輪都出不來一個。
第四關考驗機器人的續航能力,通過前麵三關的機器人重量不可能太大,無論攜帶何種能量都有限,這一關根據機器人自身體重的一倍增加負重進行十公裏障礙跑,用時超過十分鍾淘汰,跑道的重力場全開,能量消耗比星球表麵還要提升幾倍,體型大的機器人能耗必然更高,在這一關優勢變成劣勢。
通過第四關後,允許機器人進行修理和充能,時間在半個小時以內,後麵每過四關可以修整充能一次。
第五關主要考驗的是機器人的徒手格鬥能力,這一關裏麵將麵對多種不同類型格鬥機器人的徒手進攻,有單挑,有群毆,既考驗戰鬥力,也考驗機器人的快速決策能力。
機器人之間的戰鬥沒有任何禁忌,不會手下留情,更會尋找弱點猛攻,這一關同樣也是能量消耗巨大,極其難以通過,勉強通過的機器人往往也是負傷累累,難以撐到第八關後的修整期。
到了第六關能耗相對低一點,對機器人來同樣不容易,攝氏二百度以上溫度,複雜的強電磁、強輻射環境下,限時突破五道不同防護類型的大門,到達指定地點,如果能以技術手段通過,那麽能耗可以很低,如果隻能暴力破壞通過,消耗太多能量,後續將會很艱難。
以後的每一關對機器人的各項能力要求都會提高一個等級,速度、耐力、技巧、力量、智慧、決策能力,極端環境生存能力等等各方麵都不能有短板。
曾凡、薛燕和曾小一在大廳裏等候,看了兩個小時直播,大多數都是在前三關被淘汰掉。
少數幾個闖過去的,也在第四關因為超時被淘汰,能闖到第五關的隻出現兩個,一個身高達到兩米的大塊頭機器人,可惜被一個同樣體型的防守機器人一拳打在胸口,當場宕機掛掉;另一個身材勻稱的女性機器人闖到了第六關,可惜在最後一道大門耽誤時間太長,因為超時被淘汰。
“小一,這幾關你能過去嗎?”薛燕問道。
她知道小姑娘和其他機器人不一樣,究竟有多厲害心裏麵沒底,看到直播畫麵的情況,不由得也有點擔心起來。
“前麵五關能過,第六關不知道!”曾小一認真說道,機械門鎖她能迅速感知內部結構,最後一道電子門鎖,她在直播上也沒有看出名堂,不知道如何破解。
整個大廳裏有五六百個形態各異的機器人,大多數都是在等候挑戰的報名者,也有曾凡夫妻這樣的陪同人員。
這裏的機器人還是雙手雙足的人類形態為主流,其中皮膚、五官等外貌高度擬人的機器人有九成左右,他們的皮膚不僅僅是為了更像人,都是有防水保溫、吸能、儲能等多種功用的合成材料,這種機器人通常比那種裸露在外的異形機器人綜合能力更強。
孤雲星的機器人大多數都是電子芯片提供智慧,對曾凡來說反而更不好對付,不像人類世界那樣能輕而易舉的通過意念場入侵大腦,機器人他不是做不到,通過電磁波入侵麻煩很多,他也沒有太強的掌控欲,隻是基於好奇的心態去觀察,也不想因此被人家察覺。
幾個小時下來,也了解個大概,孤雲星在合成材料,製造工藝,矽基碳基各種芯片,程序算法方麵比地球都先進許多,依靠算法和算力支撐的機器人各方麵能力也全麵超越人類,大部分程序性,事務性工作都已經取代了人類。
唯一比不上人類的地方,就是創新思想和藝術思維,而科技理論的突破離不開這些,在科研與設計,文藝創作方麵的工作中,依然是人類占據主導地位。
當然,這也隻是工作分工的不同,在這片數十萬光年的星域內,機器人與人類仍然是和諧相處的關係,各個星係內製度都大同小異,所有資源本星係內部都能獲取,幾乎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狀態,並不需要去掠奪或者交易,星際航行的時間成本太過高昂,再運輸隨處可見的物資那就純屬笑話了。
通過核聚變和反物質獲取能量,在任何一個穩定的恆星係內都能建立新的家園,人類生存必須的環境和各種物質條件很容易做到自給自足,相對應星係內龐大的物質總量,算得上是九牛一毛,更主要的是幾乎所有物質都能循環利用,根本沒必要去爭奪占有更多。
宇宙中穩定的恆星係統數之不盡,以人類的生育速度根本不用擔心沒地方住,更何況在沒有了生存壓力後,基於生命延續本能的繁衍欲望隨之降低,人口的增長也同時減緩,殖民星係增加速度也會變慢。
三百五十多年曆史的孤雲星算是比較新的殖民星係,這裏的製度也延續祖星係的規則,並沒有統一的政府機構,隻有一個基於分布式計算集群提供算力的超級智能孤雲,與多級不同功能的行政會議各司其職,維持星球各係統的功能運轉,為本地和外來人員提供服務。
超級智能與人類,機器人共同發揮作用,互相協作,互相製衡,遵守規則符合所有個體的利益,能達到最優效率,這樣的模式經曆了幾十萬個星係長時間的考驗,已經成了這片星域的基本規則。
祖星係拓展出來的所有星係都是遵循大致相同的規則,各自獨立運轉的模式,不同星係間人員往來主要還是思想或者理論技術方麵的交流碰撞,見識不同的星係景觀,考察不同星係的獨特構成情況。
當前跨星際通訊的難度比人員往來更高,還不具備實用價值,想要了解不同星係的詳細情況,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去目標星係實地考察。
對於進行星際旅行的人來說,無論多麽遙遠的距離都是轉眼即到,在人體冬眠技術和飛船高速度的時間膨脹效應之下,星際航行的時間可以忽略不計,可是相對於他們離開的星係而言,那就是幾十年、乃至千百年的時間流逝,每一次離開,幾乎就等同於與原來的地方永別,即便再有機會迴來,也已經物是人非了。
孤雲星的人類壽命已經延長到了平均一百五十歲,最長的已經活到三百歲,仍然無法避免死亡,大批科學家致力於將人腦數據電子化,將人類的思維轉換到機器人的芯片上,從而實現永生,可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成功的希望。
人腦中的記憶,經驗,知識等等都可以轉換成電子數據,可是具備了這些數據的機器人仍然是機器人,不再是原來的人。
有的科學家也試圖隻保存大腦,其他部分轉換成機械身體,可是大腦同樣有壽命限製,哪怕克隆出一個相同基因的大腦,也無法實現思維的轉移,類似的實驗已經進行了上百年,先後參與的科學家十幾萬人,仍然在艱難摸索之中。
通過手鐲裏的智能助手連通網絡,曾凡獲取到孤雲星的許多公開信息,這裏除了部分個人隱私,似乎沒有什麽需要特別保密的信息,各個城市的數據,星球表麵的情況,眾多科學家的研究項目,研究進展情況都隨便查閱,感興趣的話還可以直接與科學家溝通,為他們的研究出謀劃策,據說如果建議取得成果,也能獲得相應積分獎勵。
曾凡查詢他們生物基因的研究情況,想看看他們的基因與地球人類有什麽不同之處,為什麽延長人類壽命這麽難,以這裏的科技水平,似乎不應該如此艱難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