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威風八麵的紫禁城大總管,淪為京城外皇莊一千多人的總管,戴義心中沒有任何的失落感,反而感覺生活輕鬆了許多。
他覺得自己的工作沒有變,都是在伺候皇帝,沒有了城內那些勾心鬥角、爾虞我詐,還有繁瑣的禮儀規矩,城外的生活還更加舒服自在一些。
怪不得皇上出城後不願意迴去,名利是枷鎖,權力同樣也是牢籠,看似九五之尊的皇帝一樣會被牢牢鎖住。
古往今來,那麽多皇帝修仙,念佛,求長生,為什麽沒一個成功?
還不是因為放不下,既想要權力,又想要長生,天下哪有那麽美的事情,還是當今皇帝悟性高,把權力交給內閣,自己專心修煉,結果反而能兩不耽誤。
是的,在戴義眼裏,曾凡每日的做派就是在修煉,隻是修煉的法門與以往的法門都不相同,既不是佛,又不是道,而是別開生麵,另創一家。
如果要起個名字的話,那肯定是格物派,皇上寫的典籍他都是第一個閱讀者,到現在也一直在鑽研,起初的確晦澀難懂,可是他有近水樓台的條件,可以隨時請教,一點點的搞明白後,發現書裏麵講的都是世間至理,比雲山霧罩的佛經,故弄玄虛的道經直白多了。
力學、熱學、光學、聲學等等學問,每一樣都是從身邊最常見的事物講起,把裏麵的奧妙解釋的明明白白,普通人都能驗證真偽。
根據這些理論指導造出來大塊純淨的玻璃,成本比原先低得多,產量和質量卻提升了幾倍,還有皇帝最新搞出來的香皂,沐浴起來一片泡沫,簡直不要太舒服,更不用提那些犀利的火器,威力直接將普通兵士的戰鬥能力提升了十倍百倍,草原的那些王公貴族看過武器演示後,當場跪倒一大片,再也不敢有反抗的念頭。
這些他們看來了不得的成就,在皇帝的口中,都變成了不值一提的小玩意。
不過,這些東西與皇帝在暖棚中培育的那些農作物相比,也確實不值一提了,才半年多時間,在暖棚中就種出來兩茬小麥,產量比原先提升了兩倍多,相當於過去的一畝地,現在能產出四倍的糧食。
據說這還是保守估計的產量,三個月種一茬,北方可以一年兩熟,南方溫暖的地方三熟、四熟都有可能,產量還會提升。
這意味著什麽,農民出身的戴義可是太明白了,糧食就是一個國家的命脈,老百姓但凡能吃飽肚子,別說頓頓能吃飽,隻要餓不死,絕對不會起來造反,這才是國家穩定的根本。
皇莊現在成了育種基地,各種作物的種子培育出來發往各地,隻需要幾年的時間,大明再也不會為糧食緊缺發愁,這是那些虛無縹緲的神佛也不曾做到的事情。
一戰平定北方,解決邊患問題,發明新型火器提升軍力,現在又有希望解決最根本的糧食問題,古來帝王有哪個能同時解決這兩個問題?
更為難得的是皇帝做的雲淡風輕,並沒有勞民傷財,許多中樞大臣都沒有察覺絲毫變化,事情就已經塵埃落定。
怪不得老子道德經裏麵說,治大國若烹小鮮,皇帝一定是經曆過生死劫後,大徹大悟了。
對於曾凡那天對王守仁說的話,戴義深信不疑,生死彌留之際靈魂穿越到五百年後,學會了眾多知識手段,因為放不下這邊的江山社稷,又迴來彌補遺憾。
戴義可是經曆過皇帝從生病到垂危,再到康複的整個過程,親眼看到皇帝前後的種種變化,皇後和太子都沒有他在身邊陪伴的時間長,他最有資格說這樣的話。
皇帝住的院子裏有兩棵幾十年的棗樹,樹蔭遮蔽了半個院子,夏日炎炎,戴義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靠坐在棗樹下的竹椅上,翻看那些格物書籍,困了就閉眼睡一覺。
別人要見皇帝,先得過他這一關,不是誰都能隨便打擾皇帝。
他也學會了皇帝的管理方法,莊園裏各項事務都分派給指定人負責,重大事項定時開會確定,其他小事他們自行決定,獎優罰劣,能者上庸者下,不稱職的直接換人。
看似跟以前一樣,實際做起來卻大有差別,首先是要挑選合適的負責人,其次就是要充分的放權,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自己要能設定好各自的任務目標,既不能不切實際讓人無法完成,也不能太簡單,讓他們無事可做。
如何選人,如何分配任務,如何監督任務進度,後世也是一門特殊的學問,戴義也得到了曾凡的傳授,專門給他寫了一本小冊子,讓他自己去揣摩學習。
相比那些格物學理論,當過十幾年總管太監的戴義學起管理學知識特別快,以前全憑經驗感覺管理,現在有了成套的理論和方法,一試之下果然好用。
不僅自己輕鬆許多,做事情的效率還提高了不少。
下麵的人做事情更積極主動,都有了明確的職責和工作目標,知道做不好會受到懲罰,也知道做好了一定會有獎勵,幹起活來更賣力。
一個小太監走進院子,站到戴義身前施禮後輕聲請示:“戴公公,格物院祭酒王守仁在莊外,請求拜見皇上!”
“他有什麽事兒?”戴義將手裏的書放下問道。
“格物院按照書中原理製作出熱氣球,今天準備進行載人上天的實驗,王祭酒想請皇上駕臨指導!”小太監迴答道。
“這件事皇上已經交代過,讓他們先拿動物做幾次實驗,確保安全再上人,你讓王守仁迴去吧,這種複現書上裝置的實驗,以後不用過來請示,皇上不去!”戴義擺擺手打發走了報事的小太監。
格物院搬到了西郊香山腳下後,場地大了,各種驗證書中理論的實驗也多了起來。
一項項理論被驗證,也增加了學子們學習的興趣,設計參與實驗的學子也能獲得巨大的名氣,更主要的是能加深對理論的深刻理解,各種實驗層出不窮。
開始一些簡單的實驗還不太費錢,可是隨著申請的項目變多,越來越複雜,很快王守仁手裏的經費就不夠用了,他這個祭酒不得不去城裏找內閣要錢,直接被劉健撅了迴來,想增加經費先提交報告,列出詳細預算用途,即便是內閣會議通過,也要等明年才會撥款。
官方渠道走不成,隻好走私下渠道,王守仁來皇莊化緣,這裏是皇帝的私產,光是冬天暖棚種出來的各種蔬菜就有不少的收入,還有印書坊印製的各種書籍,新研製出來方便沐浴的香皂,據說都供不應求,根本不愁銷路,他每次從作坊區路過,都能看到各地來進貨的商販車輛排成的長隊。
皇帝生財有道,采用了他的方法,李東陽主持的《永樂大典》才印製發行一年就實現了贏利,當年因為耗費巨大放棄的項目,沒想到隻是換了一個方法,不僅能做出來,還能增加收入。
皇莊的印書坊印製格物學,以及各種傳奇小說、醫書藥典雜類書籍,除了免費發放京中各衙門各省市的府學縣學的部分,其他的按市價對外批發,照樣也是財源滾滾。
掙來的錢除了繼續擴充皇莊各工坊的規模外,也在皇莊另一側興建大片宅院,還不是給自己住,戴義轉述皇帝的話就是,要提高匠人的居住條件。
第一次過來找皇帝化緣,王守仁還有點不好意思開口,還是戴義主動提起,皇帝知道他困難,直接撥給他白銀一萬兩,但是隻此一次,後麵自己想辦法。
王守仁本來想著能化得千八百兩就不錯了,沒想到皇帝如此大方,直接把他的缺口填平了,可見皇莊的各項收入確實不少。
嚐到了甜頭,他時不時就過來這邊參觀學習,琢磨怎麽樣為格物院籌劃一份額外的收入來源。
這也是沒辦法,各項實驗太費錢,給他的撥款跟幾千學生的國子監差不多,他不到半年就花出去大半,光靠那些固定撥款顯然遠遠不夠。
按照書中理論製造熱氣球,是王守仁集思廣益想出來的點子,首先這個有足夠的轟動效應,其次,實驗成功後,他們可以開個工坊,一個熱氣球造價不便宜,加上幾倍賣理所當然,一年賣出去幾個,就能頂上書坊印幾萬冊書籍的利潤了。
本來想邀請皇帝過去撐場麵,順便為他們的熱氣球張目,誰知道皇帝根本不買賬。
王守仁有些鬱悶的離開皇莊,帶著兩個隨從,騎馬返迴格物院。
他覺得自己的工作沒有變,都是在伺候皇帝,沒有了城內那些勾心鬥角、爾虞我詐,還有繁瑣的禮儀規矩,城外的生活還更加舒服自在一些。
怪不得皇上出城後不願意迴去,名利是枷鎖,權力同樣也是牢籠,看似九五之尊的皇帝一樣會被牢牢鎖住。
古往今來,那麽多皇帝修仙,念佛,求長生,為什麽沒一個成功?
還不是因為放不下,既想要權力,又想要長生,天下哪有那麽美的事情,還是當今皇帝悟性高,把權力交給內閣,自己專心修煉,結果反而能兩不耽誤。
是的,在戴義眼裏,曾凡每日的做派就是在修煉,隻是修煉的法門與以往的法門都不相同,既不是佛,又不是道,而是別開生麵,另創一家。
如果要起個名字的話,那肯定是格物派,皇上寫的典籍他都是第一個閱讀者,到現在也一直在鑽研,起初的確晦澀難懂,可是他有近水樓台的條件,可以隨時請教,一點點的搞明白後,發現書裏麵講的都是世間至理,比雲山霧罩的佛經,故弄玄虛的道經直白多了。
力學、熱學、光學、聲學等等學問,每一樣都是從身邊最常見的事物講起,把裏麵的奧妙解釋的明明白白,普通人都能驗證真偽。
根據這些理論指導造出來大塊純淨的玻璃,成本比原先低得多,產量和質量卻提升了幾倍,還有皇帝最新搞出來的香皂,沐浴起來一片泡沫,簡直不要太舒服,更不用提那些犀利的火器,威力直接將普通兵士的戰鬥能力提升了十倍百倍,草原的那些王公貴族看過武器演示後,當場跪倒一大片,再也不敢有反抗的念頭。
這些他們看來了不得的成就,在皇帝的口中,都變成了不值一提的小玩意。
不過,這些東西與皇帝在暖棚中培育的那些農作物相比,也確實不值一提了,才半年多時間,在暖棚中就種出來兩茬小麥,產量比原先提升了兩倍多,相當於過去的一畝地,現在能產出四倍的糧食。
據說這還是保守估計的產量,三個月種一茬,北方可以一年兩熟,南方溫暖的地方三熟、四熟都有可能,產量還會提升。
這意味著什麽,農民出身的戴義可是太明白了,糧食就是一個國家的命脈,老百姓但凡能吃飽肚子,別說頓頓能吃飽,隻要餓不死,絕對不會起來造反,這才是國家穩定的根本。
皇莊現在成了育種基地,各種作物的種子培育出來發往各地,隻需要幾年的時間,大明再也不會為糧食緊缺發愁,這是那些虛無縹緲的神佛也不曾做到的事情。
一戰平定北方,解決邊患問題,發明新型火器提升軍力,現在又有希望解決最根本的糧食問題,古來帝王有哪個能同時解決這兩個問題?
更為難得的是皇帝做的雲淡風輕,並沒有勞民傷財,許多中樞大臣都沒有察覺絲毫變化,事情就已經塵埃落定。
怪不得老子道德經裏麵說,治大國若烹小鮮,皇帝一定是經曆過生死劫後,大徹大悟了。
對於曾凡那天對王守仁說的話,戴義深信不疑,生死彌留之際靈魂穿越到五百年後,學會了眾多知識手段,因為放不下這邊的江山社稷,又迴來彌補遺憾。
戴義可是經曆過皇帝從生病到垂危,再到康複的整個過程,親眼看到皇帝前後的種種變化,皇後和太子都沒有他在身邊陪伴的時間長,他最有資格說這樣的話。
皇帝住的院子裏有兩棵幾十年的棗樹,樹蔭遮蔽了半個院子,夏日炎炎,戴義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靠坐在棗樹下的竹椅上,翻看那些格物書籍,困了就閉眼睡一覺。
別人要見皇帝,先得過他這一關,不是誰都能隨便打擾皇帝。
他也學會了皇帝的管理方法,莊園裏各項事務都分派給指定人負責,重大事項定時開會確定,其他小事他們自行決定,獎優罰劣,能者上庸者下,不稱職的直接換人。
看似跟以前一樣,實際做起來卻大有差別,首先是要挑選合適的負責人,其次就是要充分的放權,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自己要能設定好各自的任務目標,既不能不切實際讓人無法完成,也不能太簡單,讓他們無事可做。
如何選人,如何分配任務,如何監督任務進度,後世也是一門特殊的學問,戴義也得到了曾凡的傳授,專門給他寫了一本小冊子,讓他自己去揣摩學習。
相比那些格物學理論,當過十幾年總管太監的戴義學起管理學知識特別快,以前全憑經驗感覺管理,現在有了成套的理論和方法,一試之下果然好用。
不僅自己輕鬆許多,做事情的效率還提高了不少。
下麵的人做事情更積極主動,都有了明確的職責和工作目標,知道做不好會受到懲罰,也知道做好了一定會有獎勵,幹起活來更賣力。
一個小太監走進院子,站到戴義身前施禮後輕聲請示:“戴公公,格物院祭酒王守仁在莊外,請求拜見皇上!”
“他有什麽事兒?”戴義將手裏的書放下問道。
“格物院按照書中原理製作出熱氣球,今天準備進行載人上天的實驗,王祭酒想請皇上駕臨指導!”小太監迴答道。
“這件事皇上已經交代過,讓他們先拿動物做幾次實驗,確保安全再上人,你讓王守仁迴去吧,這種複現書上裝置的實驗,以後不用過來請示,皇上不去!”戴義擺擺手打發走了報事的小太監。
格物院搬到了西郊香山腳下後,場地大了,各種驗證書中理論的實驗也多了起來。
一項項理論被驗證,也增加了學子們學習的興趣,設計參與實驗的學子也能獲得巨大的名氣,更主要的是能加深對理論的深刻理解,各種實驗層出不窮。
開始一些簡單的實驗還不太費錢,可是隨著申請的項目變多,越來越複雜,很快王守仁手裏的經費就不夠用了,他這個祭酒不得不去城裏找內閣要錢,直接被劉健撅了迴來,想增加經費先提交報告,列出詳細預算用途,即便是內閣會議通過,也要等明年才會撥款。
官方渠道走不成,隻好走私下渠道,王守仁來皇莊化緣,這裏是皇帝的私產,光是冬天暖棚種出來的各種蔬菜就有不少的收入,還有印書坊印製的各種書籍,新研製出來方便沐浴的香皂,據說都供不應求,根本不愁銷路,他每次從作坊區路過,都能看到各地來進貨的商販車輛排成的長隊。
皇帝生財有道,采用了他的方法,李東陽主持的《永樂大典》才印製發行一年就實現了贏利,當年因為耗費巨大放棄的項目,沒想到隻是換了一個方法,不僅能做出來,還能增加收入。
皇莊的印書坊印製格物學,以及各種傳奇小說、醫書藥典雜類書籍,除了免費發放京中各衙門各省市的府學縣學的部分,其他的按市價對外批發,照樣也是財源滾滾。
掙來的錢除了繼續擴充皇莊各工坊的規模外,也在皇莊另一側興建大片宅院,還不是給自己住,戴義轉述皇帝的話就是,要提高匠人的居住條件。
第一次過來找皇帝化緣,王守仁還有點不好意思開口,還是戴義主動提起,皇帝知道他困難,直接撥給他白銀一萬兩,但是隻此一次,後麵自己想辦法。
王守仁本來想著能化得千八百兩就不錯了,沒想到皇帝如此大方,直接把他的缺口填平了,可見皇莊的各項收入確實不少。
嚐到了甜頭,他時不時就過來這邊參觀學習,琢磨怎麽樣為格物院籌劃一份額外的收入來源。
這也是沒辦法,各項實驗太費錢,給他的撥款跟幾千學生的國子監差不多,他不到半年就花出去大半,光靠那些固定撥款顯然遠遠不夠。
按照書中理論製造熱氣球,是王守仁集思廣益想出來的點子,首先這個有足夠的轟動效應,其次,實驗成功後,他們可以開個工坊,一個熱氣球造價不便宜,加上幾倍賣理所當然,一年賣出去幾個,就能頂上書坊印幾萬冊書籍的利潤了。
本來想邀請皇帝過去撐場麵,順便為他們的熱氣球張目,誰知道皇帝根本不買賬。
王守仁有些鬱悶的離開皇莊,帶著兩個隨從,騎馬返迴格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