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偏殿書房內,朱厚照例常過來匯報聽政心得,談到遼東的兀良哈三衛中的泰寧衛,屢屢叛變,搶掠邊民,朝廷還要想方設法安撫,氣憤不已。
大明立國初期,那是到處追著蒙古人打,朱棣死在了征伐漠北的路上,可惜子孫們不爭氣,到了英宗朱祁鎮被太監王振蠱惑親征,土木堡一戰葬送了五十萬大軍,自己都被人俘虜了,從此大明和蒙古人攻守易勢,邊患不斷,再也沒有安寧過。
“過幾天謝遷將會替我巡視邊關,你化名曾水與他同行,你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人,可以看看塞外風光,多了解一下邊境的實際情況,最好每天記錄見聞和心得,迴來後我講給我聽!”曾凡給兒子布置任務。
“真的嗎?父皇,我可以出京去玩?”朱厚照聽到這個消息,頓時喜出望外。
平時他出一次宮都要偷偷摸摸,生怕被發現,父母發現了問題還不大,幾個師傅發現了免不了要旁敲側擊的規勸一番。
現在有機會出遠門去關外,那可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記住自己的身份,出了皇宮你就不再是太子,而是普通士子曾水,我會叮囑謝遷,你沒有特殊待遇,出去後多看、多聽、多想,少惹是生非!如果身份暴露,那你就得立刻迴來!”曾凡囑咐道。
“知道了,我一定不會暴露身份!父皇,我為何要叫曾水,這名字好怪,能不能換一個名字?”朱厚照對自己的化名不太滿意。
“已經定好的名字不能換,你迴去做準備吧!”
看兒子對這個名字毫無反應,曾凡感覺喚醒他可能比預想的要麻煩許多,這邊的意念場還不能進行記憶喚醒,隻能等他哪天自己覺醒才能找迴原先的身份了。
好在這個世界對曾凡來說沒有什麽危險性,兒子去九邊和在皇宮裏麵安全性是一樣的,讓他去外麵多漲漲見識也不算白穿越一次。
詹士府經過這一輪彈劾,有問題的官員去職查辦,沒問題的官員也被免去了兼職,當然,那些彈劾不實的同樣也會受到訓誡,無論彈劾成功與否,這一批彈劾的人在曾凡的心裏都劃入了不可重用的名單。
太子出宮當然不能再代替他去前朝聽政了,除了三個大學士和錦衣衛幾個頭領,外廷沒有人知道太子微服出宮的事情,隻要知情的幾個人不說,這件事就不會暴露。
別人不知道曾凡的心思,還以為皇帝真的對太子不滿呢,連張皇後聽到消息後,心裏都有點打鼓,過來詢問他的真實想法。
“我們隻有這麽一個兒子,對他再不滿也不會想著害他,我有周全的安排,日後的皇位還要傳給他,趁著年少正好出去曆練一番,了解九州風土人情、民間疾苦,以後不會被人輕易蒙蔽,才能做一個合格的皇帝!”曾凡解釋道。
聽了他的話,張皇後盡管心裏舍不得兒子出去受苦,也不好再多說什麽了,父子兩個都沒意見,她一個婦道人家再怎麽操心也不起作用。
一切安排妥當,幾天後,太子朱厚照跟著新上任的薊遼總督謝遷離京上路了,他的身份是謝遷的世交子弟,雖然年少,有總督關照,隊伍裏也沒誰敢輕視他。
想要內部改革,至少先得把邊患問題理順,謝遷以內閣大學士的身份代天巡狩,當然不止是去隨便逛逛,整頓邊關情況外,也要逮住幾個不長眼的打擊一下立威。
曾凡暫時沒點開科技樹,隻憑他開掛一樣的意念場能力,知己知彼的情況下,如果再打不了幾個勝仗,那也白穿越一次了。
在他的觀念裏麵,女真人也好,蒙古人也好,後世都是華夏大家庭的一員,打幾個刺頭讓他們安分十幾年,別給後麵的內部改革添亂,以後內政理順了,兵強馬壯後,自然能把他們收拾的服服帖帖。
這個時代,伊斯蘭文明開始衰敗,基督教文明還沒有崛起,發展得當的話,或許能比後世更順利的達成曾凡的目標,將整個世界所有人的意念場統一為整體。
唯我獨尊的伊斯蘭教沒有做到,後世同樣蠻橫霸道的基督教文明同樣也沒有做到,或許更具有包容性的華夏文明可以做到呢。
有曾凡這個特殊的存在,如果還不能做到,那人類最終滅亡在自己的內鬥上麵,一點也不冤枉。
設想的前景雖然美好,也要一步步的去實現才行,皇帝大病恢複後,早朝頒布的第一項政策,就是廢止形式主義的早朝午朝,讓大臣們能踏實睡個懶覺。
當然,這道聖旨也不是一時興起,提前已經和內閣溝通好了,早朝隻是當眾宣布而已。
養病的一個多月,他已經向內閣轉移了不少權力,也將內閣擴充了不少成員,六部尚書、大理寺卿、督察院都禦史等中央政府主要機構主官全部入閣,以後一般的政務他們自己開會解決,他們處理不了,或者爭執不下的時候,再匯報給曾凡決策。
內閣首輔劉健,次輔李東陽也不再擔任其他部門實職,比如李東陽的戶部尚書就讓給了別人,專心在內閣忙著處理政務就行了。
原先的內閣是朱元璋廢除丞相後設立的諮詢機構,內閣大學士名頭好聽,實際上隻是高級顧問,他們的權力完全來自於皇帝的信任。
後世子孫沒有朱元璋的勤政和頭腦,又不想大權旁落,於是能替皇帝分憂解勞的司禮監太監就有了弄權的空間,朝臣和宦官集團的鬥爭就成了整個明代揮之不去的痼疾。
曾凡沒有這方麵的顧慮,於是就把內閣從一個秘書機構直接實權化,大部分的行政命令從內閣發出就有最終效力,不需要再拿給皇帝審查蓋章,他隻保留了一部分高級官員、將領的任免權,這樣工作量就減輕了許多。
當然,權力也意味著責任,以後沒有了皇帝和太監們背鍋,國家再治理不好,那該罵誰老百姓就知道了。
皇帝不再參與具體的政務,可是通過任命罷免大臣,一樣可以影響朝政,與後世那種象征性的國家元首不一樣。
一口吃不成胖子,他想完全不管也不可能,劉健、李東陽、謝遷、馬文升、楊廷和等大臣們都不同意,就現在這樣的中樞機構改革,幾個大學士都已經被不明真相的官員士子們非議不斷了,說他們倚老賣老,淩迫聖上等等,反正是說什麽的都有。
卸去大部分職責後,曾凡輕鬆了許多,可以把大部分時間用來看書,思考問題。
不過,他也沒有完全閑下來,當初設想的標點符號和簡化字的提議正好拿出來實驗,皇宮的太監宮女中也有很多識文斷字的高材生。
早在宣德年間,就在後廷設立了內書堂,挑選年輕的太監們讀書識字,由翰林院選派人員進行教導。
讀書識字的太監更容易得到重用,有些太監的文化水平也很高,當前的司禮監總管太監戴義就是其中翹楚,一首毛筆字有很深的功力,在皇宮可以看到很多外麵看不到的書籍,對一些經典的理解水平比外廷許多官員都高得多。
曾凡把文字簡化,豎寫改為橫寫,文章加注標點符號的想法告訴戴義,讓他先把內書堂的課本改過來,擴大招生範圍,拿那些完全不識字的宮女太監們做掃盲實驗,看看效果如何。
反正《永樂大典》的刊刻準備工作還沒有做完,光是全國籌集資金就要半年多,正式開工還早,這邊實驗出結果了,再普及到那邊也不急,到時候讓李東陽沒理由反對。
內閣剛剛改組,他那邊其他政務繁忙的提升了幾倍,這個工作推進有點慢,曾凡都想著要換個人主持了,隻是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大明立國初期,那是到處追著蒙古人打,朱棣死在了征伐漠北的路上,可惜子孫們不爭氣,到了英宗朱祁鎮被太監王振蠱惑親征,土木堡一戰葬送了五十萬大軍,自己都被人俘虜了,從此大明和蒙古人攻守易勢,邊患不斷,再也沒有安寧過。
“過幾天謝遷將會替我巡視邊關,你化名曾水與他同行,你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人,可以看看塞外風光,多了解一下邊境的實際情況,最好每天記錄見聞和心得,迴來後我講給我聽!”曾凡給兒子布置任務。
“真的嗎?父皇,我可以出京去玩?”朱厚照聽到這個消息,頓時喜出望外。
平時他出一次宮都要偷偷摸摸,生怕被發現,父母發現了問題還不大,幾個師傅發現了免不了要旁敲側擊的規勸一番。
現在有機會出遠門去關外,那可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記住自己的身份,出了皇宮你就不再是太子,而是普通士子曾水,我會叮囑謝遷,你沒有特殊待遇,出去後多看、多聽、多想,少惹是生非!如果身份暴露,那你就得立刻迴來!”曾凡囑咐道。
“知道了,我一定不會暴露身份!父皇,我為何要叫曾水,這名字好怪,能不能換一個名字?”朱厚照對自己的化名不太滿意。
“已經定好的名字不能換,你迴去做準備吧!”
看兒子對這個名字毫無反應,曾凡感覺喚醒他可能比預想的要麻煩許多,這邊的意念場還不能進行記憶喚醒,隻能等他哪天自己覺醒才能找迴原先的身份了。
好在這個世界對曾凡來說沒有什麽危險性,兒子去九邊和在皇宮裏麵安全性是一樣的,讓他去外麵多漲漲見識也不算白穿越一次。
詹士府經過這一輪彈劾,有問題的官員去職查辦,沒問題的官員也被免去了兼職,當然,那些彈劾不實的同樣也會受到訓誡,無論彈劾成功與否,這一批彈劾的人在曾凡的心裏都劃入了不可重用的名單。
太子出宮當然不能再代替他去前朝聽政了,除了三個大學士和錦衣衛幾個頭領,外廷沒有人知道太子微服出宮的事情,隻要知情的幾個人不說,這件事就不會暴露。
別人不知道曾凡的心思,還以為皇帝真的對太子不滿呢,連張皇後聽到消息後,心裏都有點打鼓,過來詢問他的真實想法。
“我們隻有這麽一個兒子,對他再不滿也不會想著害他,我有周全的安排,日後的皇位還要傳給他,趁著年少正好出去曆練一番,了解九州風土人情、民間疾苦,以後不會被人輕易蒙蔽,才能做一個合格的皇帝!”曾凡解釋道。
聽了他的話,張皇後盡管心裏舍不得兒子出去受苦,也不好再多說什麽了,父子兩個都沒意見,她一個婦道人家再怎麽操心也不起作用。
一切安排妥當,幾天後,太子朱厚照跟著新上任的薊遼總督謝遷離京上路了,他的身份是謝遷的世交子弟,雖然年少,有總督關照,隊伍裏也沒誰敢輕視他。
想要內部改革,至少先得把邊患問題理順,謝遷以內閣大學士的身份代天巡狩,當然不止是去隨便逛逛,整頓邊關情況外,也要逮住幾個不長眼的打擊一下立威。
曾凡暫時沒點開科技樹,隻憑他開掛一樣的意念場能力,知己知彼的情況下,如果再打不了幾個勝仗,那也白穿越一次了。
在他的觀念裏麵,女真人也好,蒙古人也好,後世都是華夏大家庭的一員,打幾個刺頭讓他們安分十幾年,別給後麵的內部改革添亂,以後內政理順了,兵強馬壯後,自然能把他們收拾的服服帖帖。
這個時代,伊斯蘭文明開始衰敗,基督教文明還沒有崛起,發展得當的話,或許能比後世更順利的達成曾凡的目標,將整個世界所有人的意念場統一為整體。
唯我獨尊的伊斯蘭教沒有做到,後世同樣蠻橫霸道的基督教文明同樣也沒有做到,或許更具有包容性的華夏文明可以做到呢。
有曾凡這個特殊的存在,如果還不能做到,那人類最終滅亡在自己的內鬥上麵,一點也不冤枉。
設想的前景雖然美好,也要一步步的去實現才行,皇帝大病恢複後,早朝頒布的第一項政策,就是廢止形式主義的早朝午朝,讓大臣們能踏實睡個懶覺。
當然,這道聖旨也不是一時興起,提前已經和內閣溝通好了,早朝隻是當眾宣布而已。
養病的一個多月,他已經向內閣轉移了不少權力,也將內閣擴充了不少成員,六部尚書、大理寺卿、督察院都禦史等中央政府主要機構主官全部入閣,以後一般的政務他們自己開會解決,他們處理不了,或者爭執不下的時候,再匯報給曾凡決策。
內閣首輔劉健,次輔李東陽也不再擔任其他部門實職,比如李東陽的戶部尚書就讓給了別人,專心在內閣忙著處理政務就行了。
原先的內閣是朱元璋廢除丞相後設立的諮詢機構,內閣大學士名頭好聽,實際上隻是高級顧問,他們的權力完全來自於皇帝的信任。
後世子孫沒有朱元璋的勤政和頭腦,又不想大權旁落,於是能替皇帝分憂解勞的司禮監太監就有了弄權的空間,朝臣和宦官集團的鬥爭就成了整個明代揮之不去的痼疾。
曾凡沒有這方麵的顧慮,於是就把內閣從一個秘書機構直接實權化,大部分的行政命令從內閣發出就有最終效力,不需要再拿給皇帝審查蓋章,他隻保留了一部分高級官員、將領的任免權,這樣工作量就減輕了許多。
當然,權力也意味著責任,以後沒有了皇帝和太監們背鍋,國家再治理不好,那該罵誰老百姓就知道了。
皇帝不再參與具體的政務,可是通過任命罷免大臣,一樣可以影響朝政,與後世那種象征性的國家元首不一樣。
一口吃不成胖子,他想完全不管也不可能,劉健、李東陽、謝遷、馬文升、楊廷和等大臣們都不同意,就現在這樣的中樞機構改革,幾個大學士都已經被不明真相的官員士子們非議不斷了,說他們倚老賣老,淩迫聖上等等,反正是說什麽的都有。
卸去大部分職責後,曾凡輕鬆了許多,可以把大部分時間用來看書,思考問題。
不過,他也沒有完全閑下來,當初設想的標點符號和簡化字的提議正好拿出來實驗,皇宮的太監宮女中也有很多識文斷字的高材生。
早在宣德年間,就在後廷設立了內書堂,挑選年輕的太監們讀書識字,由翰林院選派人員進行教導。
讀書識字的太監更容易得到重用,有些太監的文化水平也很高,當前的司禮監總管太監戴義就是其中翹楚,一首毛筆字有很深的功力,在皇宮可以看到很多外麵看不到的書籍,對一些經典的理解水平比外廷許多官員都高得多。
曾凡把文字簡化,豎寫改為橫寫,文章加注標點符號的想法告訴戴義,讓他先把內書堂的課本改過來,擴大招生範圍,拿那些完全不識字的宮女太監們做掃盲實驗,看看效果如何。
反正《永樂大典》的刊刻準備工作還沒有做完,光是全國籌集資金就要半年多,正式開工還早,這邊實驗出結果了,再普及到那邊也不急,到時候讓李東陽沒理由反對。
內閣剛剛改組,他那邊其他政務繁忙的提升了幾倍,這個工作推進有點慢,曾凡都想著要換個人主持了,隻是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