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碼頭送行
我在古代考科舉金榜題名了 作者:暄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巧月確定這人就是來喝茶的。
不過她還是挺客氣地讓伺候門口的春明將人送出府。
轉過頭,趙巧月已經走出客廳,一邊往後院走去,一邊對身後跟著的宋彥林交代道:
“以後莫大人要是再來咱們家喝茶你招唿就成,不必再去叫我。”
宋彥林剛想應一聲是,餘光就看到了去而複返的莫安歌,正想著要不要提醒趙巧月。
趙巧月已經看到了。
她張嘴想問莫安歌還有什麽事,人家直接轉身就走了。
這人可真是莫名其妙!!!
趙巧月沒有多想莫安歌的去而複返,直接迴後院書房溫書,倒是宋彥林追了出去。
莫安歌站在車兒板子上看了看宋彥林。
還是她的屬下識趣!
莫安歌將本不打算再說的話對宋彥林道:
“你迴去告訴你家姑娘,她那舅舅有調查過她,具體得到了什麽消息本官不知,不過明兒他就迴京都了。”
言罷,莫安歌就進了車廂,吩咐車夫趕車迴城。
宋彥林得到消息立即快步去書房轉告趙巧月。
趙巧月深思許久,對宋彥林吩咐道:
“你讓家裏的小子們去城裏轉轉,我想知道那什麽舅舅的消息。”
宋彥林應了一聲是,剛離開書房就遇到了夏娘,同她匆匆問好就去辦事了。
夏娘進了屋子,一邊放下補湯,一邊關心問道:
“閨女,我來的時候見宋管事匆匆忙忙的,這是發生什麽事了嗎?”
趙巧月皺眉看著補湯。
她真心覺得不需要補身體。
可母親覺得她讀書累,家裏有條件就該補。
趙巧月一邊給夏娘倒茶,一邊邀請她入座對麵道:
“娘,你坐,我有事同你說。”
夏娘坐下,接過茶沒有喝,目光一直看著補湯,示意她什麽事都得喝了補湯再說。
趙巧月會意,將補湯一口氣全部喝光,放下碗說道:
“娘,你對京都孫家,也就是趙丞相的妻子娘家了解多少?”
“閨女,是不是他們找來了?”
夏娘心中莫名一慌,可見趙巧月淡定從容,她心安道:
“我五歲被家人賣了,在孫家生活了十年左右。
孫家等級規矩森嚴,眾人都活在規矩之下,不能有半點逾越。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六歲那年孫三姑娘想要去考科舉就被當時掌家的孫大夫人,也就是她的大嫂子給阻攔了。
後來我聽人說她還是偷偷去參加了考試,迴來還挨了板子被罰跪在祠堂。
放榜的時候那姑娘考中卻因生病而早逝。
從這之後孫家就沒有女眷參加科舉,更沒有女眷去學堂讀書,都是請女先生到家裏教導。
因為這樣,孫家姑娘贏得了好名聲,每個姑娘都嫁得不錯……”
夏娘對孫家的了解也是在她還沒有成為趙丞相夫人陪嫁前。
後來進了趙府,她的生活就局限在內宅。
剛開始還能得到趙丞相夫人重用。
可自從被趙丞相夫人安排開臉伺候趙丞相她就徹底被排除在外,猶如廢棋。
可以說夏娘知道的孫家差不多是二十多年的孫家。
而且她在孫家時也是個邊緣人物的存在,壓根都不能知道孫家什麽有用的消息。
不過對沒有半點消息的趙巧月還是有用的,比如趙丞相夫人的身份,又比如當今皇後的出身。
一個庶女能同一個備受寵愛的嫡女成為好姐妹,在各自出嫁後還能保持聯係。
這就能看出趙丞相夫人的交際能力非同一般。
還有趙丞相同趙丞相夫人的故事也是夏娘記憶中的一段佳話。
趙丞相夫人榜下捉婿,同趙丞相成婚後的短短五年時間裏趙丞相就一路高升官至丞相。
京都人都說趙丞相夫人旺夫。
同時又有謠言說趙丞相懼內的時候她就主動給她的男人納妾,又得了一個賢惠的名聲。
趙巧月聽完夏娘說完她所知的事情,心中對趙家和孫家有了一定的了解。
兩家聯合確實是龐然大物,她想要打怪確實不容易。
如今的她還是苟著吧!
苟著的趙巧月為了出人頭地,至這日後就安安分分在家裏溫書。
家裏的春小子們也給她送來了不少關於孫學道在州城所做的事情。
除了監考就是同官場裏的官員走動頻繁,放榜後就同新進舉人來往頻繁,比布政使大人還要忙。
這關係拉的,趙巧月都能感受到孫家的野心。
嗯,也不太對,應該是孫家背後三皇子的野心。
現在人迴京了,想來收獲是不錯的。
就是不知莫安歌能讓他如意否?
不過這都不關她的事了。
這孫學道即便送她的消息迴趙家,趙家也是鞭長莫及,不能立即對她做出什麽事來的。
趙巧月又放下此事,安心溫書之餘就是賺錢。
這不,她這賺錢路子還一下子擴展到了寺廟裏。
同夏娘去送李夫子迴鄉的時候她順道讓宋彥林賣剪紙畫。
這邊宋彥林在碼頭同一僧官在談剪紙畫暫且不提,花開兩枝先說趙巧月這邊。
碼頭茶攤裏,候著許多等待發船的商客,李夫子他們就是其中之人。
今兒幾人都要坐船迴家。
李夫子同她侄子惦記躺在病床的李老爺。
孫誌惦記他的老母親。
柳秀才則是想帶孩子們迴娘家安頓下來。
大家心中都有惦記的事情,趙巧月沒有挽留。
夏娘為了讓大家能好好說話,她就主動幫忙照看柳秀才的三個兒女。
趙巧月與李夫子、李華采、孫誌和柳秀才等人喝茶閑聊。
話題無非就是這次鄉試、他們的打算以及趙巧月要麵臨的院試。
不過趙巧月還是從柳秀才口中知曉王雙雙結識了薑家小公子,兩人交流學問幾乎每日都在一起。
如今他們都離開了薑家,王雙雙依舊還在薑家住著,沒有想要搬走的意思。
趙巧月沒有聽出柳秀才話中其他的意思。
李夫子倒是聽出來了,見趙巧月沒有明白,她沒有提醒。
因為她從王雙雙身上看到了比她這個學生擁有著更多的野心。
王雙雙絕不會止步在這州城。
柳秀才會這麽說,完全是因為同王雙雙那一來二去的口角之爭。
現在這麽說,不過是想要挑撥離間。
李夫子覺得不好,不過她沒有點破,損了好友的麵子。
於是她換了個話題,談論起趙巧月即將要麵臨的院試。
趙巧月感興趣,比說王雙雙的話題就顯得她很上心。
柳秀才見話題被岔開,對學問之事她靠的都是幫家裏補貼家用抄書得來的學問,說不出什麽見解。
她就插不上話便去一邊照看孩子,一邊同夏娘說話了。
趙巧月呢,她很認真地聽著李夫子、李華采和孫誌很走心的提點……
不過她還是挺客氣地讓伺候門口的春明將人送出府。
轉過頭,趙巧月已經走出客廳,一邊往後院走去,一邊對身後跟著的宋彥林交代道:
“以後莫大人要是再來咱們家喝茶你招唿就成,不必再去叫我。”
宋彥林剛想應一聲是,餘光就看到了去而複返的莫安歌,正想著要不要提醒趙巧月。
趙巧月已經看到了。
她張嘴想問莫安歌還有什麽事,人家直接轉身就走了。
這人可真是莫名其妙!!!
趙巧月沒有多想莫安歌的去而複返,直接迴後院書房溫書,倒是宋彥林追了出去。
莫安歌站在車兒板子上看了看宋彥林。
還是她的屬下識趣!
莫安歌將本不打算再說的話對宋彥林道:
“你迴去告訴你家姑娘,她那舅舅有調查過她,具體得到了什麽消息本官不知,不過明兒他就迴京都了。”
言罷,莫安歌就進了車廂,吩咐車夫趕車迴城。
宋彥林得到消息立即快步去書房轉告趙巧月。
趙巧月深思許久,對宋彥林吩咐道:
“你讓家裏的小子們去城裏轉轉,我想知道那什麽舅舅的消息。”
宋彥林應了一聲是,剛離開書房就遇到了夏娘,同她匆匆問好就去辦事了。
夏娘進了屋子,一邊放下補湯,一邊關心問道:
“閨女,我來的時候見宋管事匆匆忙忙的,這是發生什麽事了嗎?”
趙巧月皺眉看著補湯。
她真心覺得不需要補身體。
可母親覺得她讀書累,家裏有條件就該補。
趙巧月一邊給夏娘倒茶,一邊邀請她入座對麵道:
“娘,你坐,我有事同你說。”
夏娘坐下,接過茶沒有喝,目光一直看著補湯,示意她什麽事都得喝了補湯再說。
趙巧月會意,將補湯一口氣全部喝光,放下碗說道:
“娘,你對京都孫家,也就是趙丞相的妻子娘家了解多少?”
“閨女,是不是他們找來了?”
夏娘心中莫名一慌,可見趙巧月淡定從容,她心安道:
“我五歲被家人賣了,在孫家生活了十年左右。
孫家等級規矩森嚴,眾人都活在規矩之下,不能有半點逾越。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六歲那年孫三姑娘想要去考科舉就被當時掌家的孫大夫人,也就是她的大嫂子給阻攔了。
後來我聽人說她還是偷偷去參加了考試,迴來還挨了板子被罰跪在祠堂。
放榜的時候那姑娘考中卻因生病而早逝。
從這之後孫家就沒有女眷參加科舉,更沒有女眷去學堂讀書,都是請女先生到家裏教導。
因為這樣,孫家姑娘贏得了好名聲,每個姑娘都嫁得不錯……”
夏娘對孫家的了解也是在她還沒有成為趙丞相夫人陪嫁前。
後來進了趙府,她的生活就局限在內宅。
剛開始還能得到趙丞相夫人重用。
可自從被趙丞相夫人安排開臉伺候趙丞相她就徹底被排除在外,猶如廢棋。
可以說夏娘知道的孫家差不多是二十多年的孫家。
而且她在孫家時也是個邊緣人物的存在,壓根都不能知道孫家什麽有用的消息。
不過對沒有半點消息的趙巧月還是有用的,比如趙丞相夫人的身份,又比如當今皇後的出身。
一個庶女能同一個備受寵愛的嫡女成為好姐妹,在各自出嫁後還能保持聯係。
這就能看出趙丞相夫人的交際能力非同一般。
還有趙丞相同趙丞相夫人的故事也是夏娘記憶中的一段佳話。
趙丞相夫人榜下捉婿,同趙丞相成婚後的短短五年時間裏趙丞相就一路高升官至丞相。
京都人都說趙丞相夫人旺夫。
同時又有謠言說趙丞相懼內的時候她就主動給她的男人納妾,又得了一個賢惠的名聲。
趙巧月聽完夏娘說完她所知的事情,心中對趙家和孫家有了一定的了解。
兩家聯合確實是龐然大物,她想要打怪確實不容易。
如今的她還是苟著吧!
苟著的趙巧月為了出人頭地,至這日後就安安分分在家裏溫書。
家裏的春小子們也給她送來了不少關於孫學道在州城所做的事情。
除了監考就是同官場裏的官員走動頻繁,放榜後就同新進舉人來往頻繁,比布政使大人還要忙。
這關係拉的,趙巧月都能感受到孫家的野心。
嗯,也不太對,應該是孫家背後三皇子的野心。
現在人迴京了,想來收獲是不錯的。
就是不知莫安歌能讓他如意否?
不過這都不關她的事了。
這孫學道即便送她的消息迴趙家,趙家也是鞭長莫及,不能立即對她做出什麽事來的。
趙巧月又放下此事,安心溫書之餘就是賺錢。
這不,她這賺錢路子還一下子擴展到了寺廟裏。
同夏娘去送李夫子迴鄉的時候她順道讓宋彥林賣剪紙畫。
這邊宋彥林在碼頭同一僧官在談剪紙畫暫且不提,花開兩枝先說趙巧月這邊。
碼頭茶攤裏,候著許多等待發船的商客,李夫子他們就是其中之人。
今兒幾人都要坐船迴家。
李夫子同她侄子惦記躺在病床的李老爺。
孫誌惦記他的老母親。
柳秀才則是想帶孩子們迴娘家安頓下來。
大家心中都有惦記的事情,趙巧月沒有挽留。
夏娘為了讓大家能好好說話,她就主動幫忙照看柳秀才的三個兒女。
趙巧月與李夫子、李華采、孫誌和柳秀才等人喝茶閑聊。
話題無非就是這次鄉試、他們的打算以及趙巧月要麵臨的院試。
不過趙巧月還是從柳秀才口中知曉王雙雙結識了薑家小公子,兩人交流學問幾乎每日都在一起。
如今他們都離開了薑家,王雙雙依舊還在薑家住著,沒有想要搬走的意思。
趙巧月沒有聽出柳秀才話中其他的意思。
李夫子倒是聽出來了,見趙巧月沒有明白,她沒有提醒。
因為她從王雙雙身上看到了比她這個學生擁有著更多的野心。
王雙雙絕不會止步在這州城。
柳秀才會這麽說,完全是因為同王雙雙那一來二去的口角之爭。
現在這麽說,不過是想要挑撥離間。
李夫子覺得不好,不過她沒有點破,損了好友的麵子。
於是她換了個話題,談論起趙巧月即將要麵臨的院試。
趙巧月感興趣,比說王雙雙的話題就顯得她很上心。
柳秀才見話題被岔開,對學問之事她靠的都是幫家裏補貼家用抄書得來的學問,說不出什麽見解。
她就插不上話便去一邊照看孩子,一邊同夏娘說話了。
趙巧月呢,她很認真地聽著李夫子、李華采和孫誌很走心的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