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溧水以北,都是陳溫的地盤。劉繇來到江東後,借助吳景和許貢的幫助,把溧水以北的各縣都給收服。
城頭變換大王旗,在這個時代也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反正隻要不更換縣令和縣尉,誰當郡守,誰當刺史,其實沒什麽差別。
眼看孫策軍打過來,石城縣的縣令直接開城投降,恭迎孫策的到來。同時還準備了晚宴,招待孫策和幾位軍師。
“人家想吃惟實烹飪的……”孫策原本是拒絕的,最後被黃蓋‘教育’一番後,乖乖選擇參加宴席。
今時不同往日,以前為袁術攻城略地,如今卻是為了自己。別的姑且不說,安撫人心這種事情,是無法避免的。
如果孫策不參加晚宴,縣令會覺得孫策看不起他,或者說對他有什麽不滿。說不定會認為,孫策要撤換他,甚至要治罪於他……腦補有時候就是那麽可怕的東西。
“改天也一樣,反正日子還長著。”朱信安慰道,“正好我也可以偷懶一晚上。”
就算自己是廚師,而也會想要出去吃一吃。散心是一方麵,了解一下當前的飲食潮流也是很重要的。兩耳不聞窗外事,可是會錯過不少新品的,也不利於廚藝的提升。
可惜,宴席的規模並不大,一個小縣城拿不出什麽好的廚師。菜品一般,廚藝一般,隻能說不算失禮的程度。
孫策也在宴席之中,維持最基本的禮儀,至少讓縣令鬆了口氣,表示聽從孫策的調遣。
孫策也少不得又安撫幾句,很公式化的寒暄,這陳腔濫調,透露出一股無趣和死板。
仔細聽,會發現,雙方好像都承諾了對方什麽,但細品,其實什麽都沒有許諾。
“為什麽這個世界上,會有官腔這種不痛快的東西……”離開宴席返迴軍營的路上,孫策直接抱怨起來,“人家根本不喜歡這種空洞的玩意!而且飯菜也不好吃!”
朱信也是默默點了點頭,他對這種聽起來好像表態,但細品會發現別人根本沒有給出任何承諾的官腔也是很不滿。
這玩意有好處,那就是如果順利,那麽就是自己的功勞。如果失敗,那也可以,反正自己其實也沒有承諾過什麽。
就和惡魔契約裏麵,‘盡力’和‘一定’的用法一樣。人家盡力了,做到那是本事,做不到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對於腦子不太好的孫策來說,官腔更是一種折磨。她寧可率軍去打十場仗,也不願意和那些官員打官腔。
“基本上應酬就這樣……”周瑜勸說道,“本身就不是什麽愉快的事情。”
“官員這種存在,本身也不完全是有能者才能擔任。”呂範補充,“裙帶關係上去的不少,先帝時期買官上位的也不少。本身沒什麽才能,也不可能給下麵的百姓絕對的保障,畢竟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做到自己保障的事情,於是‘官腔’就應運而生了。”
“可大家都不努力去做事的話,那地方百姓怎麽辦?”孫策有些想不明白,以前她可以不去考慮,現在她沒辦法忽視這個問題。
“伯符……”周瑜看向孫策,“其實不需要特意去做什麽,隻要把水利和道路的問題解決,然後維持好秩序,那麽地方百姓本身,也會慢慢去發展起來的。”
“反過來,指望那群沒點真本事的人去治理。”呂範感慨,“天知道他們瞎搞一通之後,地方會不會徹底亂起來。”
“嗚喵……感覺好複雜的樣子。”孫策隻覺得頭大,成為諸侯那麽麻煩的嗎?
“沒什麽複雜的。”朱信看向孫策,“把合適的事情,交給合適的人去辦。然後做好考核和監管工作,這樣就好。”
“那麽說的話也沒有錯……”呂範和周瑜聞言也不好評價什麽,裏麵的學問其實非常複雜,但概括起來的確就那麽幾句話。
偏偏還不好解釋什麽,畢竟太複雜擔心孫策受不了。而且把事情說得那麽具體,最後還是不是給自己找不痛快麽?
“什麽啊!”孫策頓時恍然,“原來就那麽簡單,早說嘛!”
“所以沒必要想太多,政務這玩意,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周瑜笑了笑,呂範也覺得這個話題到這裏也可以結束了。
隻有朱信看出來了,孫策應該也是在裝傻,畢竟傻子都知道不可能那麽容易。隻是她很清楚,這玩意繼續談下去,就不好玩了。u看書 .uknshu
有時候連他也看不出來,孫策是真的沒有政治智慧,還是大智若愚。
當然,也有可能本身沒有這個智慧,但是她擁有一種敏銳的,如同野獸直覺的一樣的感知,能夠意識到情況不對,然後本能的做出反應。
從宴會迴來,孫策最後還是吵著,讓朱信準備了一些飯後甜品,才肯作罷。
朱信沒辦法,隻能下廚,給大家都準給一些糕點什麽的。今晚大家吃得都不是很痛快,身為主管夥食的軍官,朱信當然也不能厚此薄彼。
“伯符……三千俘虜裏麵,有一千人決定接受招降。幾百人還在搖擺不定,剩下的因為家裏有人,不敢投降。”黃蓋吃著糕點,順便把招降的結果匯報上來。
這些士卒大多都是當地人,而且也並非孤家寡人。孤家寡人直接投降就好,他們卻要考慮家裏的妻兒老小,兄弟姐妹。誰也不保證,自己投降後,劉繇是否會遷怒他們的家人。
“不願意投降的,就都放了吧!”孫策當即表態。
“他們迴去,可能還是會被整編,然後對付我們的。”周瑜提醒道。
“我們能擊敗他們一次,自然也可以擊敗他們第二次。”孫策很豁達,“再說他們都有兄弟姐妹不是嗎?我們殺死他們,那麽他們的家人也會恨我們,這樣對我們很不利。”
“那麽考慮的話也沒錯……”周瑜聞言一愣,也不再幹涉。
俘虜們聽說孫策願意放走他們,頓時感激涕零。離開軍營後,也是三步一迴頭,直至軍營消失在視野範圍,他們才安心離開,也才衷心感謝孫策的仁義。
城頭變換大王旗,在這個時代也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反正隻要不更換縣令和縣尉,誰當郡守,誰當刺史,其實沒什麽差別。
眼看孫策軍打過來,石城縣的縣令直接開城投降,恭迎孫策的到來。同時還準備了晚宴,招待孫策和幾位軍師。
“人家想吃惟實烹飪的……”孫策原本是拒絕的,最後被黃蓋‘教育’一番後,乖乖選擇參加宴席。
今時不同往日,以前為袁術攻城略地,如今卻是為了自己。別的姑且不說,安撫人心這種事情,是無法避免的。
如果孫策不參加晚宴,縣令會覺得孫策看不起他,或者說對他有什麽不滿。說不定會認為,孫策要撤換他,甚至要治罪於他……腦補有時候就是那麽可怕的東西。
“改天也一樣,反正日子還長著。”朱信安慰道,“正好我也可以偷懶一晚上。”
就算自己是廚師,而也會想要出去吃一吃。散心是一方麵,了解一下當前的飲食潮流也是很重要的。兩耳不聞窗外事,可是會錯過不少新品的,也不利於廚藝的提升。
可惜,宴席的規模並不大,一個小縣城拿不出什麽好的廚師。菜品一般,廚藝一般,隻能說不算失禮的程度。
孫策也在宴席之中,維持最基本的禮儀,至少讓縣令鬆了口氣,表示聽從孫策的調遣。
孫策也少不得又安撫幾句,很公式化的寒暄,這陳腔濫調,透露出一股無趣和死板。
仔細聽,會發現,雙方好像都承諾了對方什麽,但細品,其實什麽都沒有許諾。
“為什麽這個世界上,會有官腔這種不痛快的東西……”離開宴席返迴軍營的路上,孫策直接抱怨起來,“人家根本不喜歡這種空洞的玩意!而且飯菜也不好吃!”
朱信也是默默點了點頭,他對這種聽起來好像表態,但細品會發現別人根本沒有給出任何承諾的官腔也是很不滿。
這玩意有好處,那就是如果順利,那麽就是自己的功勞。如果失敗,那也可以,反正自己其實也沒有承諾過什麽。
就和惡魔契約裏麵,‘盡力’和‘一定’的用法一樣。人家盡力了,做到那是本事,做不到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對於腦子不太好的孫策來說,官腔更是一種折磨。她寧可率軍去打十場仗,也不願意和那些官員打官腔。
“基本上應酬就這樣……”周瑜勸說道,“本身就不是什麽愉快的事情。”
“官員這種存在,本身也不完全是有能者才能擔任。”呂範補充,“裙帶關係上去的不少,先帝時期買官上位的也不少。本身沒什麽才能,也不可能給下麵的百姓絕對的保障,畢竟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做到自己保障的事情,於是‘官腔’就應運而生了。”
“可大家都不努力去做事的話,那地方百姓怎麽辦?”孫策有些想不明白,以前她可以不去考慮,現在她沒辦法忽視這個問題。
“伯符……”周瑜看向孫策,“其實不需要特意去做什麽,隻要把水利和道路的問題解決,然後維持好秩序,那麽地方百姓本身,也會慢慢去發展起來的。”
“反過來,指望那群沒點真本事的人去治理。”呂範感慨,“天知道他們瞎搞一通之後,地方會不會徹底亂起來。”
“嗚喵……感覺好複雜的樣子。”孫策隻覺得頭大,成為諸侯那麽麻煩的嗎?
“沒什麽複雜的。”朱信看向孫策,“把合適的事情,交給合適的人去辦。然後做好考核和監管工作,這樣就好。”
“那麽說的話也沒有錯……”呂範和周瑜聞言也不好評價什麽,裏麵的學問其實非常複雜,但概括起來的確就那麽幾句話。
偏偏還不好解釋什麽,畢竟太複雜擔心孫策受不了。而且把事情說得那麽具體,最後還是不是給自己找不痛快麽?
“什麽啊!”孫策頓時恍然,“原來就那麽簡單,早說嘛!”
“所以沒必要想太多,政務這玩意,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周瑜笑了笑,呂範也覺得這個話題到這裏也可以結束了。
隻有朱信看出來了,孫策應該也是在裝傻,畢竟傻子都知道不可能那麽容易。隻是她很清楚,這玩意繼續談下去,就不好玩了。u看書 .uknshu
有時候連他也看不出來,孫策是真的沒有政治智慧,還是大智若愚。
當然,也有可能本身沒有這個智慧,但是她擁有一種敏銳的,如同野獸直覺的一樣的感知,能夠意識到情況不對,然後本能的做出反應。
從宴會迴來,孫策最後還是吵著,讓朱信準備了一些飯後甜品,才肯作罷。
朱信沒辦法,隻能下廚,給大家都準給一些糕點什麽的。今晚大家吃得都不是很痛快,身為主管夥食的軍官,朱信當然也不能厚此薄彼。
“伯符……三千俘虜裏麵,有一千人決定接受招降。幾百人還在搖擺不定,剩下的因為家裏有人,不敢投降。”黃蓋吃著糕點,順便把招降的結果匯報上來。
這些士卒大多都是當地人,而且也並非孤家寡人。孤家寡人直接投降就好,他們卻要考慮家裏的妻兒老小,兄弟姐妹。誰也不保證,自己投降後,劉繇是否會遷怒他們的家人。
“不願意投降的,就都放了吧!”孫策當即表態。
“他們迴去,可能還是會被整編,然後對付我們的。”周瑜提醒道。
“我們能擊敗他們一次,自然也可以擊敗他們第二次。”孫策很豁達,“再說他們都有兄弟姐妹不是嗎?我們殺死他們,那麽他們的家人也會恨我們,這樣對我們很不利。”
“那麽考慮的話也沒錯……”周瑜聞言一愣,也不再幹涉。
俘虜們聽說孫策願意放走他們,頓時感激涕零。離開軍營後,也是三步一迴頭,直至軍營消失在視野範圍,他們才安心離開,也才衷心感謝孫策的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