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險起見,朱信要求孫策見到馬日磾的時候,要的是兩份書信。一份是自己用的,一份是給袁術看的,尤其後者看完之後,可能會直接拿去用。
到時候平定廬江,孫策或許也有功勞,不過最多是獻策的功勞,和實打實的戰功無關。
呂範過來後,聽取朱信的意見,決定還要進一步改良。那就是具體的事情,由陸康和孫策親自交流,不留下任何紙麵上的證據。畢竟這個,可能會成為孫策在陸康手中的把柄。
簡單來說,孫策可能會被馬日磾和陸康聯合涉及,不得不公開對付袁術。否則,陸康憑著這份書信,可以讓袁術先對孫策動手。
“看來太傅在袁術那邊,應該是被軟禁了……”陸康看完信函,已經大概明白。非要用密語,看來馬日磾的一舉一動,都被袁術監控著。
信函裏麵提到懷義校尉孫策,再加上密語,陸康也大概明白,孫策是‘自己人’。
“告訴孫策,談話可以,隻能她一個人過來!”陸康想了想,決定還是穩妥一些。
記得沒有錯的話,去年一支軍隊討伐了陳溫,當時統軍之人,便叫孫策。陸康不認為是巧合,同時一個能在那麽短時間內,就將陳溫討伐的存在,謹慎無大錯。
十多分鍾後,孫策那邊迴話,同意陸康的要求。
“倒有點膽量,好,見見就見見!”陸康見狀,也佩服孫策的膽魄,於是親自出去。
會麵的地點在營寨裏麵,提前準備好桌子椅子,甚至連茶水和點心都有準備。一開始是沒有的,陸康遠遠看到過來的是個少女,先是一愣,隨即另外派人準備了這些。
“沒想到懷義校尉如此年輕……”兩人入座,陸康少不得寒暄一番,“更難得的是年輕有為,簡直就是霍驃騎在世。”
“哪裏,策年幼時,就跟著父親在軍中學習,聽從其教導,這才有今日的成就而已。”孫策謙虛的說道,少不得,提到了自己父親孫堅的身份。
“原來是孫破虜的女兒,果然虎父無犬女!”陸康聞言,看向孫策也更加親切起來。
畢竟當初陸康的侄兒,豫章郡宜春縣令向孫堅求援。後者若去救援,那就是越界征討,主簿也這樣勸說過。孫堅卻堅持出兵,不僅成功救援,還因此得封烏程侯。
對於孫堅來說,這隻是他征戰生涯的一個片段。對於陸康來說,孫堅對陸氏有恩,畢竟陸康就那麽一個侄兒。估計也沒什麽人知道,被孫堅救下的,便是陸遜的父親陸駿。
陸康把這件事情說了出來,孫策也頓時恍然,原來兩家還有這樣的淵源。在這樣的氣氛下,兩人的會談,也算是有個不錯的開始。
“太傅奉旨前來關東招撫各州官員……”孫策見氣氛差不多,也就開始進入正題,“奈何到了袁術這邊,後者看重太傅的能力,希望她能留下來,擔任軍師。”
“袁術好大的膽子,朝廷的使節居然也敢攔截!”陸康聞言,頓時麵露不善。
今年陸康已經六十八,他大半輩子都在為大漢效忠。所以在他的準則裏麵,並沒有割據一方當諸侯的想法,這樣隻會讓他晚節不保。
年紀越大,對自己的名聲越看重,就如同辛棄疾詩中所言‘贏得生前身後名’。
也明白這年頭,天下群雄割據,大家都想著當皇帝。奈何大漢皇帝還在李傕手中,除非被其謀害,以至於朝廷失去正統繼承人,否則大家誰都不敢公然自立。
中興大漢可能是個夢,但陸康身為漢臣,立場是必須要堅定的。
“袁氏四世三公,強大的底蘊已經逐漸讓袁氏迷失了自我。”孫策感慨,“太守有所不知,當初的董卓,還是袁閥的故吏。而之所以被啟用,正是涼州賊亂。
那幾年,除了董卓,各路將領都奈何不了這些逆賊不說,幾年後董卓累功晉升並州刺史,卻在河東盤踞不去赴任。沒多久大將軍何進被殺,袁紹率先代表進入宮中,董卓便是按個時候,由袁閥引入京城的臂助。”
“可董卓,可是把袁隗給殺了的。”孫策的話,陸康也不由得沉思,隻是還有這個問題,邏輯上說不過去。
“袁閥也沒想到,董卓會自己挾持兩個皇子。太守莫非忘記,諸侯討董的起因,便是橋瑁以得到三公密令為由,號召天下諸侯討董,當時的司徒可就是袁隗。
是以諸侯討董,董卓節節敗退之際,也是對袁隗恨之入骨,是以將其殺死也說得過去。”孫策當然早有準備。
不過話說迴來,朱信到底是怎麽知道這些東西的?孫策迴想一路上,朱信教導自己這些的過程,沒看出他對局勢居然還有這樣的了解。
就算是呂範,陳端和秦鬆,當時都是聽得一愣一愣的,完全沒有反駁的餘地。
當時順便還分析過,袁術留馬日磾,不僅僅是看中她的才華,還有就是兩家的關係。袁隗娶馬融的女兒為妻,而馬日磾是馬融的族孫。按照輩分,袁隗也算是馬日磾的姑父。
袁術是袁逢的嫡長女,袁逢是袁隗的族兄。沒什麽血緣關係,不過以袁隗這邊論的話,那麽袁術相當於是馬日磾的表妹。
喵喵喵,兩人還有這樣的關係啊……當時眾人開始覺得,自己是不是太孤陋寡聞了點?可惜現實到底不是漫畫,否則一個兩個的,怕都已經是豆豆眼了。
“孫校尉的意思,是袁閥早就做好了謀反的準備?”陸康覺得,事情的脈絡,開始變得清晰起來。
當時如果董卓聽話,袁閥控製兩個皇子,那麽結果就是可能會在袁隗,或者袁紹和袁術這一代,接受漢帝的禪位,然後成為類似王莽一樣的存在。
不得不說,這個王莽,還真是給他的後輩們,帶了個好頭啊!
“是不是無從考證,也缺乏證據。”孫策說道,“但是袁術居心叵測,擅自攔截朝廷使者,卻是證據確鑿。隻是她麾下精兵強將無數,兵力也還有數萬。若不惜一切攻打廬江,太守,你覺得能守住嗎?”
“你們不是來了嗎?”陸康微笑著看向孫策,“別拐彎抹角了,說明你的來意!”
“若打不過的話,為什麽不嚐試先假意投靠袁術,然後再找機會,將其誅殺?”孫策正式說明來意,“然後收攏其兵馬,起兵進京勤王,這是太傅的意思。”
“可孫校尉都說,她居心叵測,那我投入其麾下,豈非為人詬病?”陸康反駁。
“袁術現在還是朝廷的左將軍,至少還沒有露出叛逆的嘴臉。投入其麾下,與名聲來說不會有任何損失。若某日其露出逆賊的嘴臉,我們公開宣布討伐她,反而顯得我們是真心向著大漢朝廷的。”孫策迴道,沒想到,居然又給朱信猜到了。
陸康不可能不感興趣,隻是人家要臉,隻要臉麵過得去,一個六十八歲的老人家,其實也不會太糾結什麽。安安穩穩過個幾年,能當太守繼續當,不能也得退休了。
其實按照現在大漢的情況,估計他是要死在任上了……
“我若投效可以,廬江太守,還得是本官。軍權,也不會讓出去。”陸康迴道,“最多,是錢糧物資什麽的,可以支付給她。”
“隻要太守同意投效,那麽後續的事情,孫某會幫忙解決。”孫策當即保證。
要說服袁術也很簡單,就陸康的年紀能當幾年太守?他去世後,難道還能讓他兒子來當這廬江太守不成?就兩三年,多了五六年,廬江最後還不是兵不血刃,落入袁術手中?
所以比起陸康這邊,其實袁術那邊反而更好說服。
“話都說到這份上,那本太守也不矯情……”陸康權衡了一番,“好,我答應了!”
這亂世,要麽自己當諸侯,要麽找個靠譜的諸侯投奔。陸康的年紀,也不允許他自己當諸侯,他本人也沒有當諸侯,割據一方的想法。
可以的話,他倒想投奔劉表,到底是漢室宗親。奈何汝南和九江都在袁術手中,與他相鄰。後者也不會允許,這個鄰居投入別人的懷抱,u看書 .uukanhu.o 這樣她麾下的汝南郡和九江郡,就都有可能會麵臨被攻擊的危險。
正好,孫策過來,給了他一個借口,陸康接納了這個借口,然後表示投降。
那麽剩下的事情就好解決了,無非就是讓陸康寫一份投誠書,送去給袁術。條件當然是要開出來,之後少不得孫策也寫一封文書,闡述自己的觀點。
後續袁術要不要答應,或者開出什麽條件,就是兩人之間的事情。但孫策此番不戰而屈人之兵,不傷一兵一卒,就打下了廬江郡。
就這功勞,袁術少不得要掂量掂量……
也不僅僅是戰功,陸康本著不能太便宜袁術的想法,把曆年下來儲備的一半錢糧,都撥給了孫策。呂範頓時樂開了花,果然還打仗最賺錢。
在袁術沒有正式迴複之前,陸康已經和孫策以同僚的身份相稱起來。嚴格來說兩人都是大漢軍官,也的確是自己人。
少不得,陸康安排了一個家宴,打算款待孫策,同時向他引薦幾個族人。尤其是那侄孫,知道孫策來了,希望能拜會,感謝當年孫堅對其父的救命之恩。
孫策當然是欣然接受,隻是表示,既然是家宴,那麽她的未婚夫,希望也能出席。
陸康聞言一愣,隨即也表示理解,孫策今年已經二十(虛歲),有婚約很正常。就是不知道,是怎麽樣的年輕俊傑,能得到她的放心。
隻是看到朱信的時候,那略胖的身形後,不由得懷疑:這朱信到底是何德何能,能得到孫策的芳心。又或者說,難道孫策瞎了,才會看上這家夥?!
到時候平定廬江,孫策或許也有功勞,不過最多是獻策的功勞,和實打實的戰功無關。
呂範過來後,聽取朱信的意見,決定還要進一步改良。那就是具體的事情,由陸康和孫策親自交流,不留下任何紙麵上的證據。畢竟這個,可能會成為孫策在陸康手中的把柄。
簡單來說,孫策可能會被馬日磾和陸康聯合涉及,不得不公開對付袁術。否則,陸康憑著這份書信,可以讓袁術先對孫策動手。
“看來太傅在袁術那邊,應該是被軟禁了……”陸康看完信函,已經大概明白。非要用密語,看來馬日磾的一舉一動,都被袁術監控著。
信函裏麵提到懷義校尉孫策,再加上密語,陸康也大概明白,孫策是‘自己人’。
“告訴孫策,談話可以,隻能她一個人過來!”陸康想了想,決定還是穩妥一些。
記得沒有錯的話,去年一支軍隊討伐了陳溫,當時統軍之人,便叫孫策。陸康不認為是巧合,同時一個能在那麽短時間內,就將陳溫討伐的存在,謹慎無大錯。
十多分鍾後,孫策那邊迴話,同意陸康的要求。
“倒有點膽量,好,見見就見見!”陸康見狀,也佩服孫策的膽魄,於是親自出去。
會麵的地點在營寨裏麵,提前準備好桌子椅子,甚至連茶水和點心都有準備。一開始是沒有的,陸康遠遠看到過來的是個少女,先是一愣,隨即另外派人準備了這些。
“沒想到懷義校尉如此年輕……”兩人入座,陸康少不得寒暄一番,“更難得的是年輕有為,簡直就是霍驃騎在世。”
“哪裏,策年幼時,就跟著父親在軍中學習,聽從其教導,這才有今日的成就而已。”孫策謙虛的說道,少不得,提到了自己父親孫堅的身份。
“原來是孫破虜的女兒,果然虎父無犬女!”陸康聞言,看向孫策也更加親切起來。
畢竟當初陸康的侄兒,豫章郡宜春縣令向孫堅求援。後者若去救援,那就是越界征討,主簿也這樣勸說過。孫堅卻堅持出兵,不僅成功救援,還因此得封烏程侯。
對於孫堅來說,這隻是他征戰生涯的一個片段。對於陸康來說,孫堅對陸氏有恩,畢竟陸康就那麽一個侄兒。估計也沒什麽人知道,被孫堅救下的,便是陸遜的父親陸駿。
陸康把這件事情說了出來,孫策也頓時恍然,原來兩家還有這樣的淵源。在這樣的氣氛下,兩人的會談,也算是有個不錯的開始。
“太傅奉旨前來關東招撫各州官員……”孫策見氣氛差不多,也就開始進入正題,“奈何到了袁術這邊,後者看重太傅的能力,希望她能留下來,擔任軍師。”
“袁術好大的膽子,朝廷的使節居然也敢攔截!”陸康聞言,頓時麵露不善。
今年陸康已經六十八,他大半輩子都在為大漢效忠。所以在他的準則裏麵,並沒有割據一方當諸侯的想法,這樣隻會讓他晚節不保。
年紀越大,對自己的名聲越看重,就如同辛棄疾詩中所言‘贏得生前身後名’。
也明白這年頭,天下群雄割據,大家都想著當皇帝。奈何大漢皇帝還在李傕手中,除非被其謀害,以至於朝廷失去正統繼承人,否則大家誰都不敢公然自立。
中興大漢可能是個夢,但陸康身為漢臣,立場是必須要堅定的。
“袁氏四世三公,強大的底蘊已經逐漸讓袁氏迷失了自我。”孫策感慨,“太守有所不知,當初的董卓,還是袁閥的故吏。而之所以被啟用,正是涼州賊亂。
那幾年,除了董卓,各路將領都奈何不了這些逆賊不說,幾年後董卓累功晉升並州刺史,卻在河東盤踞不去赴任。沒多久大將軍何進被殺,袁紹率先代表進入宮中,董卓便是按個時候,由袁閥引入京城的臂助。”
“可董卓,可是把袁隗給殺了的。”孫策的話,陸康也不由得沉思,隻是還有這個問題,邏輯上說不過去。
“袁閥也沒想到,董卓會自己挾持兩個皇子。太守莫非忘記,諸侯討董的起因,便是橋瑁以得到三公密令為由,號召天下諸侯討董,當時的司徒可就是袁隗。
是以諸侯討董,董卓節節敗退之際,也是對袁隗恨之入骨,是以將其殺死也說得過去。”孫策當然早有準備。
不過話說迴來,朱信到底是怎麽知道這些東西的?孫策迴想一路上,朱信教導自己這些的過程,沒看出他對局勢居然還有這樣的了解。
就算是呂範,陳端和秦鬆,當時都是聽得一愣一愣的,完全沒有反駁的餘地。
當時順便還分析過,袁術留馬日磾,不僅僅是看中她的才華,還有就是兩家的關係。袁隗娶馬融的女兒為妻,而馬日磾是馬融的族孫。按照輩分,袁隗也算是馬日磾的姑父。
袁術是袁逢的嫡長女,袁逢是袁隗的族兄。沒什麽血緣關係,不過以袁隗這邊論的話,那麽袁術相當於是馬日磾的表妹。
喵喵喵,兩人還有這樣的關係啊……當時眾人開始覺得,自己是不是太孤陋寡聞了點?可惜現實到底不是漫畫,否則一個兩個的,怕都已經是豆豆眼了。
“孫校尉的意思,是袁閥早就做好了謀反的準備?”陸康覺得,事情的脈絡,開始變得清晰起來。
當時如果董卓聽話,袁閥控製兩個皇子,那麽結果就是可能會在袁隗,或者袁紹和袁術這一代,接受漢帝的禪位,然後成為類似王莽一樣的存在。
不得不說,這個王莽,還真是給他的後輩們,帶了個好頭啊!
“是不是無從考證,也缺乏證據。”孫策說道,“但是袁術居心叵測,擅自攔截朝廷使者,卻是證據確鑿。隻是她麾下精兵強將無數,兵力也還有數萬。若不惜一切攻打廬江,太守,你覺得能守住嗎?”
“你們不是來了嗎?”陸康微笑著看向孫策,“別拐彎抹角了,說明你的來意!”
“若打不過的話,為什麽不嚐試先假意投靠袁術,然後再找機會,將其誅殺?”孫策正式說明來意,“然後收攏其兵馬,起兵進京勤王,這是太傅的意思。”
“可孫校尉都說,她居心叵測,那我投入其麾下,豈非為人詬病?”陸康反駁。
“袁術現在還是朝廷的左將軍,至少還沒有露出叛逆的嘴臉。投入其麾下,與名聲來說不會有任何損失。若某日其露出逆賊的嘴臉,我們公開宣布討伐她,反而顯得我們是真心向著大漢朝廷的。”孫策迴道,沒想到,居然又給朱信猜到了。
陸康不可能不感興趣,隻是人家要臉,隻要臉麵過得去,一個六十八歲的老人家,其實也不會太糾結什麽。安安穩穩過個幾年,能當太守繼續當,不能也得退休了。
其實按照現在大漢的情況,估計他是要死在任上了……
“我若投效可以,廬江太守,還得是本官。軍權,也不會讓出去。”陸康迴道,“最多,是錢糧物資什麽的,可以支付給她。”
“隻要太守同意投效,那麽後續的事情,孫某會幫忙解決。”孫策當即保證。
要說服袁術也很簡單,就陸康的年紀能當幾年太守?他去世後,難道還能讓他兒子來當這廬江太守不成?就兩三年,多了五六年,廬江最後還不是兵不血刃,落入袁術手中?
所以比起陸康這邊,其實袁術那邊反而更好說服。
“話都說到這份上,那本太守也不矯情……”陸康權衡了一番,“好,我答應了!”
這亂世,要麽自己當諸侯,要麽找個靠譜的諸侯投奔。陸康的年紀,也不允許他自己當諸侯,他本人也沒有當諸侯,割據一方的想法。
可以的話,他倒想投奔劉表,到底是漢室宗親。奈何汝南和九江都在袁術手中,與他相鄰。後者也不會允許,這個鄰居投入別人的懷抱,u看書 .uukanhu.o 這樣她麾下的汝南郡和九江郡,就都有可能會麵臨被攻擊的危險。
正好,孫策過來,給了他一個借口,陸康接納了這個借口,然後表示投降。
那麽剩下的事情就好解決了,無非就是讓陸康寫一份投誠書,送去給袁術。條件當然是要開出來,之後少不得孫策也寫一封文書,闡述自己的觀點。
後續袁術要不要答應,或者開出什麽條件,就是兩人之間的事情。但孫策此番不戰而屈人之兵,不傷一兵一卒,就打下了廬江郡。
就這功勞,袁術少不得要掂量掂量……
也不僅僅是戰功,陸康本著不能太便宜袁術的想法,把曆年下來儲備的一半錢糧,都撥給了孫策。呂範頓時樂開了花,果然還打仗最賺錢。
在袁術沒有正式迴複之前,陸康已經和孫策以同僚的身份相稱起來。嚴格來說兩人都是大漢軍官,也的確是自己人。
少不得,陸康安排了一個家宴,打算款待孫策,同時向他引薦幾個族人。尤其是那侄孫,知道孫策來了,希望能拜會,感謝當年孫堅對其父的救命之恩。
孫策當然是欣然接受,隻是表示,既然是家宴,那麽她的未婚夫,希望也能出席。
陸康聞言一愣,隨即也表示理解,孫策今年已經二十(虛歲),有婚約很正常。就是不知道,是怎麽樣的年輕俊傑,能得到她的放心。
隻是看到朱信的時候,那略胖的身形後,不由得懷疑:這朱信到底是何德何能,能得到孫策的芳心。又或者說,難道孫策瞎了,才會看上這家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