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光元年七月十一日。


    徐州府,茶城鎮。


    在經過了兩天的時間準備後,十數萬朝廷大軍終於是行動了起來。


    兵部右侍郎張伯鯨、監軍王德化等人趁著漆黑夜色,親率兩萬京營新軍與兩萬九邊精銳明軍,悄悄的離開了茶城鎮。


    張伯鯨等人親率的這四萬朝廷大軍,將會選擇迂迴之計,從黃河上遊的堅城集渡口渡過黃河。


    而征討督師李邦華則是坐鎮中軍,指揮著七多萬朝廷大軍強渡黃河。


    為了能夠最大程度的減少傷亡,李邦華強製征召了方圓百裏熟悉水性的百姓,還有征集到了數百條大小船隻。


    李邦華的意圖很是明顯,就是想要發揮出兵力上的優勢,從而進行穩紮穩打的戰術,如此便能吸引徐州城的守軍。


    隻要徐州城的守軍全都被吸引了過來,那麽張伯鯨等人率領的四萬朝廷大軍,必然就會順利的渡過黃河。


    這也就是說,此次發起強渡黃河的攻勢,最為主要的重點還是在李邦華這裏。


    七月十二日。


    征討督師李邦華正式下達了強渡黃河的進攻命令。


    選擇強渡黃河的渡口,是一個名為鎮口閘的渡口。


    從黃河北岸的鎮口閘到黃河南岸,距離隻有八裏左右,這也是一個水流較緩且河麵較窄的渡口。


    “咚咚咚!”


    “咚咚咚!”


    “咚咚咚!”


    激昂的戰鼓聲仿佛就是一道命令,催促著朝廷將士發起進攻。


    數百名熟悉水性的百姓們操縱著各種大小船隻,滿載著一萬兩千名朝廷將士,向著黃河南岸快速的接近。


    劃在最前麵的都是一些大船,數量足有數十艘。


    在這數十艘大船的船頭,全都安裝著一到兩門將軍炮與佛朗機炮,炮口遙遙的指向了黃河南岸的守軍。


    而大將軍炮則是因為重量問題與後坐力問題,因此便沒有安裝到大船上。


    ........


    黃河南岸,徐州城。


    北麵城頭之上。


    “大家注意,敵軍開始強渡黃河了!”


    “快去稟告大帥,敵軍已經發起了進攻。”


    “給我打起精神來,做好堅守徐州城的準備。”


    “所有炮手做好準備,優先摧毀敵軍的大船。”


    “傳令部署在黃河岸邊的炮手,同樣優先摧毀敵軍的大船。”


    “兄弟們不要驚慌,敵軍是打不過來的。”


    “......”


    望著黃河北岸的朝廷大軍發起了渡河攻勢,站在城頭上的守軍軍官們當即高吼不斷,喝令著麾下的守軍們做好準備。


    城頭上的火炮手們連忙裝填彈藥,調整著炮口角度,時刻準備著發炮轟擊。


    各種守城器械也是不斷的搬上了城頭,加強了城頭上的防禦。


    雖然城頭上的局麵看起來有些混亂,但是守軍們並未表現出驚慌的神情,也還算是比較鎮定。


    至於城頭上的守軍們為何表現的還算鎮定,那自然是因為發起強渡黃河的朝廷大軍,最多也就隻有兩萬左右。


    麵對著不過兩萬朝廷大軍,城頭上的守軍們是不會驚慌。


    畢竟當前的徐州城,可是足有五萬兵馬防守,而且還又占據著地利上的優勢。


    另外還有,守軍們已在昨日聽聞,再有兩天時間左右,南京方麵又會調派兩萬兵馬前來,用以加強徐州城的防禦。


    有著七萬兵馬防守徐州城,守軍們自然是信心十足,心底並不怎麽懼怕十數萬朝廷大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明末的邊軍小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牛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牛俊並收藏奮鬥在明末的邊軍小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