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著唐通與王通等人的相問,白廣恩心中一喜,暗道一聲此計成矣。


    但在白廣恩的臉上,卻是仍舊露出一副沉重之色。


    隻聽得白廣恩說道:“諸位,對於何時突圍出城,又該向哪個方向突圍,還有率領多少兵馬突圍,這確實是一個慎重的問題。”


    “不知以諸位來看,都有什麽好的建議?”


    白廣恩並沒有將心裏早就想好的計劃說出,而是故作不知的向唐通與王通等人反問。


    “這......”


    唐通與王通等人相互對視了一眼,心裏根本不知如何迴答。


    因為突圍出城這個主意,本就是白廣恩所提出的,他們哪裏有時間想出周全的計劃。


    “薊東伯,下官等實在沒有什麽好的建議,一切聽憑薊東伯吩咐即可。”唐通抱拳直言道。


    “我等也皆願聽憑薊東伯吩咐!”


    其餘各鎮總兵將領也紛紛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白廣恩見狀,心中也越發的高興。


    既然都已統一了戰線,那白廣恩也就不再藏著掖著,說出了心裏的計劃。


    “諸位,如今城外的清軍分為兩部,包圍了城西與城北兩麵。若是我們想要突圍出城的話,那就隻有向東麵與南麵突圍。”


    “至於突圍的時間,最好是選擇在三天之內,趁著五千倭國八旗兵馬沒有趕到之前,借著夜色突圍出城。”


    “還有突圍時率領多少兵馬,那自然是越多越好,如此也能方便我們有足夠的力量,來抵禦清軍的阻攔。”


    “以上說的這些,便是本伯想好的突圍計劃,不知諸位覺得如何?”


    “好!好!薊東伯所言的計劃,確實十分周全。”


    “還是薊東伯足智多謀,下官實在敬佩之至。”


    “有著薊東伯想出如此周密的計劃,我等一定能突圍出城。”


    “是的!薊東伯想出的計劃,我等哪裏還有什麽補充的。”


    “......”


    對於薊東伯說出的突圍計劃,唐通與王通等人皆是表示了讚同。


    見得所有人都同意了突圍出城的計劃,白廣恩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不過,有些需要注意的問題,白廣恩還是要講明出來的。


    他收起了臉上的笑容,神色嚴肅的警告道:“諸位,此次突圍出城的計劃,絕對要做到保密,千萬不能泄露出去。”


    “另外還有,在這三日時間之內,諸位一定要保持鎮定,做出一副死守錦州城的勢態,以此安撫城中的軍心與士氣。”


    “請薊東伯放心,下官等明白!”


    唐通與王通等人連忙抱拳應是。


    “好!如此便好!”


    白廣恩點了點頭。


    隨後,白廣恩與各鎮總兵將領們再次密商突圍的詳細計劃。


    ........


    今夜的錦州城,注定是一個不平靜的夜晚。


    除了吳三桂與祖大壽、白廣恩與唐通等人,都在密謀著棄城而逃的計劃時,另外還有在總督府內,也有人在密謀著撤退的計劃。


    而參與密謀撤退的人員,則是有京營新軍總兵忠勇伯符應崇,遼東巡撫邱民仰,山西總兵周遇吉,兵備黎玉田、王之楨,糧道通判袁國棟、朱廷榭等人。


    至於吳三桂與白廣恩等人,符應崇並沒有召集而來。


    因為今日在城頭上發生的事情,已是使得符應崇對吳三桂與白廣恩等人,產生了戒備的心理。


    周遇吉主動請纓,想要率軍突襲城外的清軍,符應崇的心裏原本是讚同的。但吳三桂與白廣恩等人的極力反對,使得符應崇不得不否決了周遇吉的主動請纓。


    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情,才使得符應崇不大相信吳三桂與白廣恩等人。


    畏懼清軍,不敢言戰,這還如何固守錦州城。


    若是召集吳三桂與白廣恩等人密商撤退的話,必定會更加使得吳三桂與白廣恩等人畏敵如虎,甚至有可能破壞整個撤退的計劃。


    因此,符應崇與邱民仰等人已是決定,準備在實施撤退計劃的前一天,再來通知吳三桂與白廣恩等人。


    如此一來,這個撤退計劃不僅可以做到絕對的保密,而且又能順利的實施下去,可謂是兩全其美。


    可符應崇與邱民仰等人不知道的是,吳三桂與白廣恩等人早就存著棄城而逃的心思。


    明軍慘敗清軍之手,將士們傷亡慘重,吳三桂與白廣恩等人早已驚恐萬分,哪裏會想著固守在錦州城內。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隻要能逃得一條性命,才是最為重要的。


    為大明盡守愚忠,吳三桂與白廣恩等人可不會這麽做。


    在前世的明末曆史上,鬆錦之戰的慘敗,正是因為吳三桂與白廣恩等人的潰逃,才引發了十數萬明軍的敗亡。


    可以說,吳三桂與白廣恩等人發自心裏麵,根本就不會為大明盡忠。


    ........


    寬廣的官廳內。


    符應崇坐在上首之位,邱民仰與周遇吉等一眾文官武將分坐兩側。


    在輕咳了一聲後,符應崇率先出言,講出了今夜的議事主題。


    “諸位,如今錦州城的情況你們也都清楚,若是繼續固守在錦州城內,那就是死路一條。”


    “所以,當前想要保住數萬明軍將士們的性命,那就隻有選擇撤退一途。”


    邱民仰聞聽之後,當即起身應和道:“忠勇伯所言極是!以如今的局勢來講,我們若是想要固守錦州城,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今日列陣城外的清軍兵力,大概有三萬左右,比之我們的兵力還要多上一些。另外還有,據夜不收傳來消息,三日之內又會有五千倭國八旗兵馬趕到遼東支援。”


    “也就是說,屆時清軍的兵馬將會有三萬五千之多,在兵力上已是占據著明顯的優勢。”


    “而麵對著這樣的局勢,我們隻能盡快選擇撤退,不能再固守在錦州城內。”


    “下官也是讚同撤退。”


    兵備黎玉田也起身應和,並繼續說道:“如今錦州城內隻有不到三千石糧食,根本就支撐不了多久時間,更別提等待援軍的到來。如果糧食一旦耗盡的話,那我們就隻有死路一條。”


    “而選擇從錦州城撤退,我們不僅可以保住數萬明軍將士們的性命,同時也能聚集所有的兵馬,全力收複塔山堡。”


    “不錯!當前局勢,確實是不宜固守錦州城。無論在兵力上,還是在糧食上,我們都沒有充足的準備。”


    “固守錦州城,無疑是將自己逼上絕路。”兵備王之楨也是點頭應和道。


    隨即,又有糧道通判袁國棟、朱廷榭,同知張為民、嚴繼賢等人出聲讚同。


    官廳內,唯有山西總兵周遇吉緊皺眉頭,一言不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明末的邊軍小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牛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牛俊並收藏奮鬥在明末的邊軍小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