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了由永昌伯率軍跨海迂迴過小淩河的決議後,洪承疇再次提出了一個補充建議。


    “諸位,雖然說永昌伯會率軍跨海迂迴過小淩河,完全的避開了乳峰山上與黃土嶺的清軍。但是,我們不能就此鬆懈,還是要做好進攻的準備,以配合永昌伯的行動。”


    “至於進攻何處方向,本督決意定在黃土嶺。”


    “因為,隻要我軍攻占了黃土嶺,那我軍便可以在永昌伯的接應下,順利的渡過小淩河!”


    “諸位,你們對此可還是有什麽補充的?”


    洪承疇掃視了一遍廳內眾人,並詢問眾人的意見。


    廳內眾人齊聲迴道:“一切聽從督臣安排!”


    “好!既然諸位沒有什麽補充意見,那本督就開始安排進攻黃土嶺的人選了!”


    洪承疇點頭,隨後從太師椅上起身,神色嚴肅的大聲道:“宣府總兵楊國柱、山西總兵李明輔上前聽令!”


    楊國柱與李明輔當即站了出來,對著洪承疇躬身抱拳,大聲應道:“末將在!”


    “你們二人率領本部兵馬,負責正麵進攻黃土嶺方向!”洪承疇大聲安排道。


    “末將遵命!”楊國柱與李明輔應聲領命。


    安排完正麵進攻的人員,洪承疇又繼續道:“薊鎮總兵白廣恩、寧遠團練總兵吳三桂聽令!”


    “末將在!”白廣恩與吳三桂急忙站了出來,抱拳行禮。


    “你們二人率領本部兵馬,負責應對從乳峰山上突襲下來的清軍!”洪承疇安排道。


    “末將遵命!”白廣恩與吳三桂大聲領命。


    而後,洪承疇再次大聲的道:“山海關總兵馬科、密雲總兵唐通聽令!”


    “末將在!”馬科與唐通急忙抱拳應道。


    “你們二人布陣於大軍西麵位置,防備清軍兵馬從西麵突襲而來!”


    “末將遵命!”


    “神機營副將統領符應崇!”洪承疇又一次大聲的道。


    “末將在!”符應崇立即起身應道。


    “你率領本部所有火器部隊,為正麵進攻的兵馬做好火力掩護,清除清軍在黃土嶺部署的火炮!”


    “末將遵命!”


    “至於其餘各鎮兵馬,則隨時做好支援的準備!”


    “是,督臣!”


    援剿總兵左光先、遼東總兵劉肇基、東協總兵曹變蛟等將領齊聲應是。


    安排完進攻的一切事宜後,洪承疇又再次與眾將商定,待到永昌伯的兵馬跨海越過了小淩河後,便立即對黃土嶺發起進攻。


    而且,一定要在兩天之內攻占黃土嶺,使得清軍沒有反應調兵的時間。


    另外一個原因,洪承疇也是擔心,若是久攻不下黃土嶺,不僅會對明軍士氣造成嚴重的影響,而且也會使得永昌伯孤軍深入而沒有援軍。


    因此,洪承疇才嚴定在兩天之內必須攻占黃土嶺。


    待議定了所有事宜後,洪承疇才宣布眾將散去,開始準備進攻事宜。


    ......


    崇禎十四年七月十一日。


    洪承疇調動水師上百艘大船,將永昌伯所部一萬六千多兵馬,全部跨海運送過了小淩河。


    由於此事需要做的極為隱秘,且不能讓清軍探的半分消息,故此運送兵馬的時間,全部安排在了夜間進行。


    可夜間行船困難,耽誤時間甚多。


    因此,待到將永昌伯的兵馬全部跨海運送過小淩河對岸時,已是花費了兩天時間。


    不過,洪承疇也正好趁著這幾天時間,下令明軍大量的建造各種攻山器械。


    比如尖頭轤、巢車、幔車、壕橋等。


    這些攻山器械,都是為了適應攻打山嶺等地形而建造的,能有效的減少明軍將士們的傷亡。


    除了建造攻山器械之外,洪承疇還下令明軍大量收集各種板車、雙輪車或獨輪車等,以便裝載土筐土袋,作為進攻填壕時所用。


    明軍一係列的大舉動作,也很快被清軍哨騎探知。


    當即,清軍哨騎就將探知到的軍情,向皇太極稟報。


    收到清軍哨騎的來報後,皇太極等人立即明白,明軍將要發起進攻了。


    隨即,皇太極廣派軍中哨騎,頻繁的前往鬆山堡查探。


    而明軍夜不收自然也是不能容忍,堅決反擊清軍哨騎的窺探。


    於是,雙方哨騎就此展開了一場場生死廝殺,鬆山堡周圍的火藥味,也越發的濃烈。


    所有人都能感覺的到,大戰即將到來了。


    ......


    崇禎十四年七月十四日。


    在前一日傍晚,洪承疇收到劉博源的來信,其所部兵馬已經全部跨海迂迴過小淩河,一萬六千多兵馬將會在兩天之內,掃清小淩河下遊的所有清軍,為大軍渡過小淩河做好前哨準備。


    見劉博源所部兵馬已經迂迴到位,洪承疇當即下令,大軍立即對黃土嶺發起進攻。


    當日一大早。


    宣府總兵楊國柱與山西總兵李明輔率領所部兩萬七千多兵馬,浩浩蕩蕩的向著黃土嶺進發。


    策應進攻的兵馬,也在吳三桂與白廣恩等人的率領下,慢慢的往黃土嶺西麵推進。


    人叫馬嘶、信使來往、號角之聲不斷,明軍兵馬源源不斷的向著黃土嶺方向前進。


    楊國柱與李明輔所部兵馬中,騎兵有七千多人,步軍兩萬多人。


    在前進中,七千多騎兵護在大陣的左右兩側,步軍正處中間。


    大陣前方,是一輛輛攻山器械。


    在攻山器械的後麵,則是前來助陣的神機營火器部隊。


    神機營所部人馬,也就五千人左右。


    軍中所裝備的武器,盡皆是清一色的火器。


    其中鳥銃是裝備最多的,而後便是虎蹲炮、佛郎機炮、將軍炮、大將軍炮與紅衣大炮等火器。


    其中,紅衣大炮足有二十門之多,其他火炮數量也足有三百多門。


    另外,神機營中還有一百多輛火箭車、幾十輛神火飛鴉等大麵積殺傷火器。


    裝備有如此多的火器,符應崇也自信的相信,掃清黃土嶺上的清軍火炮,簡直是實在太輕鬆了。


    而其他明軍將士們在望見如此多的神機營火器時,也是紛紛注目,歡唿聲一片。


    他們對於神機營的炮火力量,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期待。


    ......


    鬆山堡,城頭之上。


    薊遼總督洪承疇、總監軍王承恩、監軍張若麒、遼東巡撫邱民仰等一眾文官齊聚一起,目光全部眺望著前方的明軍大陣。


    眼看著所有明軍全部到位,舉著千裏鏡觀察形勢的洪承疇當即下令,擂鼓進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明末的邊軍小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牛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牛俊並收藏奮鬥在明末的邊軍小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