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崇禎處置,借助餉銀
奮鬥在明末的邊軍小兵 作者:老牛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崇禎十二年六月二十日。
劉博源領軍迴到榆林城,得到了巡撫宋一鶴等一眾官員的熱烈迎接。
對於劉博源能覆滅鄂爾多斯部落,宋一鶴等人也是非常的驚喜。
原本宋一鶴等人以為,能消滅來犯的鄂爾多斯韃子騎兵就行,但卻沒有想到的是,劉博源竟然將鄂爾多斯部落給覆滅了。
如此巨大的驚喜,怎能不讓宋一鶴等人高興呢。
將劉博源迎進城後,宋一鶴等人又在悅來酒樓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慶功宴,歡慶這場大勝。
至於神木道兵備與通判廖世賢等人,早已是被宋一鶴等人拋在了腦後。
畢竟,沒有人去理會這些將死之人。
舉行完慶功宴後,向崇禎皇帝報捷的奏折也是必須要寫的。
而都任與廖世賢等人的走私賣國、勾結外族的事情,也同樣要向崇禎皇帝上奏。
很快,一份由巡撫宋一鶴與總兵劉博源聯名上奏的折子,交由快馬送往了京城。
快馬以三百裏加急的速度,在花費了六天的時間,便送達了京師。
......
京師,紫禁城。
在接到延綏鎮巡撫宋一鶴與總兵劉博源送來的奏折時,崇禎皇帝正在東暖閣內,與戶部尚書楊嗣昌,及新任的內閣首輔薛國觀商議國事。
至於上一任的內閣首輔劉宇亮,因為其德行不佳,被崇禎皇帝罷免了官職,迴家養老去了。
至於是否真的德行不佳,朝中有傳言說,是因為劉宇亮沒有擔當,沒有為皇上分憂。
特別是在去年的清軍寇關時,更是沒有絲毫作為,根本體現不出一個百官之首的能力。
因此,劉宇亮便被崇禎皇帝隨便找了一個理由,送迴老家養老去了。
沒有了內閣首輔,那次輔薛國觀就順利上位了,成為了現任首輔。
薛國觀在繼任首輔之後,就處處揣摩著崇禎皇帝的心思,全力奉行溫體仁的政策,從而得到了崇禎皇帝的信任與重用。
往日裏召見議事的寵臣隻有楊嗣昌,現在多了薛國觀一人,自然也引起了楊嗣昌的警惕。
因此,楊嗣昌與薛國觀二人的關係,並不是太好,且還矛盾多多。
......
崇禎皇帝看著手中的這份奏折,臉上的神情很是震驚。
當然了,震驚當中也還帶著憤怒。
堂堂一個神木道兵備,掌管一路的錢糧與軍隊之事,竟然會走私違禁物資,賣給長城外的韃子部落。
不僅如此,一個兵備竟然還勾結外族,謀害一鎮總兵。
如此荒唐之事,實在是出乎崇禎皇帝的預料。
同時,崇禎皇帝的心裏也暗自慶幸,幸好此事發現的較早,沒有造成過多的損失。
不然的話,一個兵備若是叛國,那造成的危害將是難以想象。
說不定,整個延綏鎮都將遭到難以估計的損失。
“薛愛卿,楊愛卿,你們都看看這份奏折吧!”崇禎皇帝將手中的奏折,拿給了薛國觀與楊嗣昌觀看。
二人在看完之後,臉上的神色也是又驚又怒。
“皇上,這真是沒有料到啊!堂堂一路兵備,竟然走私賣國、勾結外族、謀害官員,這等罪名,當誅滅九族!”
薛國觀率先表態,神情甚是激憤。
楊嗣昌也是點頭道:“皇上,都任與廖世賢等人如此無視大明律法,走私違禁物資賣給外族,又勾結外族來謀害大明官員,自當誅滅九族!”
二人的統一意見,讓崇禎皇帝也不由得點頭。
平日裏,薛國觀與楊嗣昌時常在崇禎皇帝的麵前針鋒相對,處處給對方找麻煩,使得崇禎皇帝很是苦惱。
要說處置其中任何一人,都讓崇禎皇帝不舍,誰讓二人都是他所器重的大臣呢。
此次二人的統一意見,使得崇禎皇帝的心中很是高興。
若是朝中沒有黨爭,大臣們全都一心為國的話,何愁國事艱難,何愁國事難辦。
“如此!那都任與廖世賢等人,就這麽處置了!”
隨後,崇禎皇帝下旨:“神木道之事既定,著有司依大明律處置。巡撫宋一鶴、總兵劉博源察剿有功,傳旨嘉獎,賜金銀五百兩,腰帶一件。”
“另,二官還需細查,避免有漏網之魚未能抓捕!”
聖旨下達後,延綏鎮神木道的這場變故,就此落下了帷幕。
雖然此事對於崇禎皇帝而言,是一件不大的事情,可對於朝中的某些大臣來說,卻是一件大事。
這些大臣,大都是與都任有著不小的瓜葛,確切的來說,是與都任後麵的王家有著不小的瓜葛。
至於是什麽瓜葛,那隻有朝中大臣們知曉了。
不然的話,僅憑神木道兵備都任,敢做出如此賣國之事。
而我們的崇禎皇帝,卻是絲毫不知曉其中的事情,隻當是都任與廖世賢等人的行為。
......
在處理完神木道之事後,崇禎皇帝再次與薛國觀及楊嗣昌商議起國事。
至於是何國事,當然是張獻忠等流賊的再度造反了。
在五月時,張獻忠等流賊再度起兵造反,使得崇禎皇帝大怒,下令將熊文燦削職,命其戴罪立功。
可現在已是過去了一個多月時間,仍是沒有收到熊文燦的任何捷報,仿佛沒有了任何聲息。
這樣的情況,讓崇禎皇帝很是不安。
於是,崇禎皇帝召來薛國觀與楊嗣昌,商議如何剿滅流賊之事。
可商議剿滅流賊之前,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是餉銀問題。
雖說崇禎皇帝已經下令開征練餉,但練餉是用來編練新增官軍所用,不能隨意的挪用。
而剿餉早已在清軍寇關之時,便被消耗一空。
如今,崇禎皇帝想要解決餉銀,又是一個大問題。
對於這樣的問題,薛國觀絞盡腦汁,終於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皇上,臣有一個辦法,或許可以解決餉銀問題!”
崇禎皇帝麵色大喜,急忙問道:“愛卿有何辦法,還請速速說來!”
薛國觀拱手迴道:“京城之地官紳富戶甚多,大明優待他們數百年。如今朝廷財政枯竭,正是這些官紳富戶為國效力之時。”
“臣之辦法,便是向官紳富戶借助,讓官紳富戶捐獻錢糧,以渡過此燃眉之急!”
“外廷官紳,可包在臣的身上,至於皇親國戚,非皇上親自出麵不可!”
“其中種種條文,盡在臣之奏折之上!”
說完,薛國觀從袖中拿出一份奏折,遞到了崇禎皇帝的麵前。
劉博源領軍迴到榆林城,得到了巡撫宋一鶴等一眾官員的熱烈迎接。
對於劉博源能覆滅鄂爾多斯部落,宋一鶴等人也是非常的驚喜。
原本宋一鶴等人以為,能消滅來犯的鄂爾多斯韃子騎兵就行,但卻沒有想到的是,劉博源竟然將鄂爾多斯部落給覆滅了。
如此巨大的驚喜,怎能不讓宋一鶴等人高興呢。
將劉博源迎進城後,宋一鶴等人又在悅來酒樓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慶功宴,歡慶這場大勝。
至於神木道兵備與通判廖世賢等人,早已是被宋一鶴等人拋在了腦後。
畢竟,沒有人去理會這些將死之人。
舉行完慶功宴後,向崇禎皇帝報捷的奏折也是必須要寫的。
而都任與廖世賢等人的走私賣國、勾結外族的事情,也同樣要向崇禎皇帝上奏。
很快,一份由巡撫宋一鶴與總兵劉博源聯名上奏的折子,交由快馬送往了京城。
快馬以三百裏加急的速度,在花費了六天的時間,便送達了京師。
......
京師,紫禁城。
在接到延綏鎮巡撫宋一鶴與總兵劉博源送來的奏折時,崇禎皇帝正在東暖閣內,與戶部尚書楊嗣昌,及新任的內閣首輔薛國觀商議國事。
至於上一任的內閣首輔劉宇亮,因為其德行不佳,被崇禎皇帝罷免了官職,迴家養老去了。
至於是否真的德行不佳,朝中有傳言說,是因為劉宇亮沒有擔當,沒有為皇上分憂。
特別是在去年的清軍寇關時,更是沒有絲毫作為,根本體現不出一個百官之首的能力。
因此,劉宇亮便被崇禎皇帝隨便找了一個理由,送迴老家養老去了。
沒有了內閣首輔,那次輔薛國觀就順利上位了,成為了現任首輔。
薛國觀在繼任首輔之後,就處處揣摩著崇禎皇帝的心思,全力奉行溫體仁的政策,從而得到了崇禎皇帝的信任與重用。
往日裏召見議事的寵臣隻有楊嗣昌,現在多了薛國觀一人,自然也引起了楊嗣昌的警惕。
因此,楊嗣昌與薛國觀二人的關係,並不是太好,且還矛盾多多。
......
崇禎皇帝看著手中的這份奏折,臉上的神情很是震驚。
當然了,震驚當中也還帶著憤怒。
堂堂一個神木道兵備,掌管一路的錢糧與軍隊之事,竟然會走私違禁物資,賣給長城外的韃子部落。
不僅如此,一個兵備竟然還勾結外族,謀害一鎮總兵。
如此荒唐之事,實在是出乎崇禎皇帝的預料。
同時,崇禎皇帝的心裏也暗自慶幸,幸好此事發現的較早,沒有造成過多的損失。
不然的話,一個兵備若是叛國,那造成的危害將是難以想象。
說不定,整個延綏鎮都將遭到難以估計的損失。
“薛愛卿,楊愛卿,你們都看看這份奏折吧!”崇禎皇帝將手中的奏折,拿給了薛國觀與楊嗣昌觀看。
二人在看完之後,臉上的神色也是又驚又怒。
“皇上,這真是沒有料到啊!堂堂一路兵備,竟然走私賣國、勾結外族、謀害官員,這等罪名,當誅滅九族!”
薛國觀率先表態,神情甚是激憤。
楊嗣昌也是點頭道:“皇上,都任與廖世賢等人如此無視大明律法,走私違禁物資賣給外族,又勾結外族來謀害大明官員,自當誅滅九族!”
二人的統一意見,讓崇禎皇帝也不由得點頭。
平日裏,薛國觀與楊嗣昌時常在崇禎皇帝的麵前針鋒相對,處處給對方找麻煩,使得崇禎皇帝很是苦惱。
要說處置其中任何一人,都讓崇禎皇帝不舍,誰讓二人都是他所器重的大臣呢。
此次二人的統一意見,使得崇禎皇帝的心中很是高興。
若是朝中沒有黨爭,大臣們全都一心為國的話,何愁國事艱難,何愁國事難辦。
“如此!那都任與廖世賢等人,就這麽處置了!”
隨後,崇禎皇帝下旨:“神木道之事既定,著有司依大明律處置。巡撫宋一鶴、總兵劉博源察剿有功,傳旨嘉獎,賜金銀五百兩,腰帶一件。”
“另,二官還需細查,避免有漏網之魚未能抓捕!”
聖旨下達後,延綏鎮神木道的這場變故,就此落下了帷幕。
雖然此事對於崇禎皇帝而言,是一件不大的事情,可對於朝中的某些大臣來說,卻是一件大事。
這些大臣,大都是與都任有著不小的瓜葛,確切的來說,是與都任後麵的王家有著不小的瓜葛。
至於是什麽瓜葛,那隻有朝中大臣們知曉了。
不然的話,僅憑神木道兵備都任,敢做出如此賣國之事。
而我們的崇禎皇帝,卻是絲毫不知曉其中的事情,隻當是都任與廖世賢等人的行為。
......
在處理完神木道之事後,崇禎皇帝再次與薛國觀及楊嗣昌商議起國事。
至於是何國事,當然是張獻忠等流賊的再度造反了。
在五月時,張獻忠等流賊再度起兵造反,使得崇禎皇帝大怒,下令將熊文燦削職,命其戴罪立功。
可現在已是過去了一個多月時間,仍是沒有收到熊文燦的任何捷報,仿佛沒有了任何聲息。
這樣的情況,讓崇禎皇帝很是不安。
於是,崇禎皇帝召來薛國觀與楊嗣昌,商議如何剿滅流賊之事。
可商議剿滅流賊之前,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是餉銀問題。
雖說崇禎皇帝已經下令開征練餉,但練餉是用來編練新增官軍所用,不能隨意的挪用。
而剿餉早已在清軍寇關之時,便被消耗一空。
如今,崇禎皇帝想要解決餉銀,又是一個大問題。
對於這樣的問題,薛國觀絞盡腦汁,終於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皇上,臣有一個辦法,或許可以解決餉銀問題!”
崇禎皇帝麵色大喜,急忙問道:“愛卿有何辦法,還請速速說來!”
薛國觀拱手迴道:“京城之地官紳富戶甚多,大明優待他們數百年。如今朝廷財政枯竭,正是這些官紳富戶為國效力之時。”
“臣之辦法,便是向官紳富戶借助,讓官紳富戶捐獻錢糧,以渡過此燃眉之急!”
“外廷官紳,可包在臣的身上,至於皇親國戚,非皇上親自出麵不可!”
“其中種種條文,盡在臣之奏折之上!”
說完,薛國觀從袖中拿出一份奏折,遞到了崇禎皇帝的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