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派係之鬥
穿越三國:從黃巾賊到征北將軍 作者:呆小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曹操聞言,哈哈一笑,直視孔融道:“孔文舉啊孔文舉,你之言辭,固然華麗,卻未免有失偏頗。你道‘天下萬物,各有其位’,此語固然不差,但何曾聽聞,英雄豪傑,皆需出自名門?
想那春秋戰國之時,管仲起於微賤,助齊桓公成就霸業;百裏奚身為奴仆,卻被秦穆公慧眼識珠,拜為上卿,助秦強盛。
陳平家境貧寒,卻智謀過人,助高祖平定天下;衛青本是奴仆之子,卻因戰功赫赫,被封為大將軍,威震匈奴。此等人物,哪一個不是出身卑微,卻憑借才智與努力,名垂青史?
百業之人皆欲為官,將亂綱常,此言更是差矣。何為綱常?乃天地之正道,人心之公理。人皆有誌,誌在千裏,若因出身而阻其上進之路,豈不是有違天道,逆人心?
再者,朝廷選官,重在德才,而非門第。若子弟有才,自當提拔;若無才,縱是公卿之後,亦不可濫竽充數。
為官之道,固然有理,但何曾聽聞,學問與仕途不能並重?吾等提倡讓公卿、六百石以上官吏及將校之子弟受業學習,正是為了讓他們知書達理,明辨是非,以學問輔仕途,以仕途促學問。如此,方能培養出既有才德,又懂政務的棟梁之才。
你憂心朝堂變為市井,吾等並非盲目開放,而是讓有誌之士,經過學習、考核,方能入仕。如此,既能充實官員隊伍,又能保證朝堂之清明。”
說到此處曹操看向劉協道:“此乃一舉兩得之策,望陛下明察秋毫,采納吾之建議。”
劉協聞言隨即看向太常楊彪問道:“楊太常,你覺得如何?”
楊彪滿臉為難,思慮片刻,微微欠身,緩緩開口道:“陛下,曹司空與孔少府所言,皆各有其理,實難偏廢。曹司空所提,意在廣開才路,不拘一格,使有能者皆能為國家所用,此乃振興朝綱、強盛國家之良策。
而孔少府所憂,亦非無因,他擔心的是,若門檻過低,恐有魚目混珠之輩混入官場,壞了朝廷風氣,傷了百姓之心。
臣以為,兩者兼顧,方為上策。既要鼓勵有才之士入仕,又要確保官員之素質。因此,加強考核,嚴格篩選,便顯得尤為重要。
然而,此事關係重大,涉及朝廷用人之根本,不可草率行事。臣請求陛下恩準,容臣迴去詳加思考,與尚書台諸公共同商討,製定出一個合理的方案,以供陛下定奪。”
劉協聽聞大喜不已,連連點頭道:“楊太常所言極是,此事就全權由楊太常負責!”
……
退朝之後,劉協滿臉憂慮地前往了花園散心,他看向身後的宦官道:“去請皇後過來。”
“諾!”
很快,伏皇後便來到了花園,她深行一禮道:“臣妾拜見陛下。”劉協微微抬手,示意伏皇後免禮,並輕聲說道:“皇後,隨我走走。”說著便揮了揮手示意周圍宦官宮女退下。
等他們都退下後,伏皇後隨劉協一同漫步於花園之中。兩人並肩而行,劉協隨即將朝堂之事告訴給了她。
劉協滿麵擔憂道:“皇後,朝堂之上的局勢愈發令人不安啊。曹司空之勢,如日中天,越來越大,今日更是一唿百應,竟然帶領眾官員集體辭官威脅朕!顯得朕越發微不足道。朕擔心,長此以往,漢室江山恐將不保。皇後,你說他會不會成為第二個董卓?”
伏皇後看了看周圍,低聲道:“陛下切勿擔憂,臣妾聽聞陛下所言,此次朝堂之事起因是那魏武遷民,之後曹操就此機會提出興學之法。但卻由荀尚書令挑起而非孔少府,其中或許有一些其他事情,不如請荀尚書令來商議此事!”
劉協眉頭微皺麵色為難道:“荀尚書令?他……”
伏皇後目光堅定道:“聽聞曹操之前迎接陛下就是荀尚書令提出來的,此人對於大漢朝廷忠心可鑒。而且以現在朝堂之上的局勢來看,此人並非站隊曹操和孔融,反倒有獨自站隊之態。”
劉協聞言滿臉詫異地看向伏皇後問道:“你為何對這朝堂之事如此了解?”伏皇後掩麵一笑道:“這是臣妾的兄長伏德告訴臣妾的。對了,陛下,臣妾有件事想請求陛下。”
劉協笑道:“哦?皇後請講?”
伏皇後答道:“陛下,那河套遠在塞外,魏武獨自一人鎮守那裏,難免有所疏漏,且其勢力如果日漸龐大,若無親信之人監視,恐生變故。臣妾有一位弟弟名叫伏典,字子經,年輕有為,又胸懷大誌,對陛下忠心耿耿。
若能將他派往河套,一則可協助魏武治理邊疆,彰顯陛下對邊疆重鎮的重視;二則,也可暗中監視魏武的一舉一動,確保他的一切行為皆在陛下掌控之中,以防不測。這樣一來,既可穩固邊疆,又能維護朝堂內外的平衡,實為一舉兩得之策。”
劉協聽後,沉吟片刻,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之色,道:“皇後此言甚妙,伏典若真有其才,派往河套確是上策。此事,朕會慎重考慮,再做定奪。”
伏皇後聞言,心中稍安,又行一禮:“臣妾代伏典先行謝過陛下恩典,若得此機會,他定當不負陛下所望,竭盡忠誠,為陛下分憂。”
劉協微微點了點頭,隨即喊來一名宦官道:“你即刻去請荀尚書令來天祿閣見我!”
“諾!”
……
很快,荀彧便來到了天祿閣,剛到門口,他跪地叩首道:“臣尚書令荀彧,叩見陛下!”
劉協聞言看向一旁宦官道:“請他進來。”
“諾!”
很快便見荀彧快步而入,他來到隔扇門前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後進入門內對著劉協三叩九拜。劉協見狀滿意地點了點頭,賜荀彧入座然後和他攀談起來。
一開始,劉協對荀彧還是有些警惕,交流片刻後,這才步入正題,詢問朝堂之上有關魏武的事情。
荀彧神情嚴肅地迴答道:“陛下可聽說這句話‘漢朝赤德衰盡,曆數即將發生變化,袁氏身為黃胤,應該順從天意,以應萬民之望。’”
劉協沉聲道:“此等大逆不道之言,是何人所說?”
荀彧義正言辭道:“乃是袁紹讓其麾下耿苞所言,以試探其麾下眾人是否同意他篡漢自立!”
劉協聞言不由臉色一黑。
想那春秋戰國之時,管仲起於微賤,助齊桓公成就霸業;百裏奚身為奴仆,卻被秦穆公慧眼識珠,拜為上卿,助秦強盛。
陳平家境貧寒,卻智謀過人,助高祖平定天下;衛青本是奴仆之子,卻因戰功赫赫,被封為大將軍,威震匈奴。此等人物,哪一個不是出身卑微,卻憑借才智與努力,名垂青史?
百業之人皆欲為官,將亂綱常,此言更是差矣。何為綱常?乃天地之正道,人心之公理。人皆有誌,誌在千裏,若因出身而阻其上進之路,豈不是有違天道,逆人心?
再者,朝廷選官,重在德才,而非門第。若子弟有才,自當提拔;若無才,縱是公卿之後,亦不可濫竽充數。
為官之道,固然有理,但何曾聽聞,學問與仕途不能並重?吾等提倡讓公卿、六百石以上官吏及將校之子弟受業學習,正是為了讓他們知書達理,明辨是非,以學問輔仕途,以仕途促學問。如此,方能培養出既有才德,又懂政務的棟梁之才。
你憂心朝堂變為市井,吾等並非盲目開放,而是讓有誌之士,經過學習、考核,方能入仕。如此,既能充實官員隊伍,又能保證朝堂之清明。”
說到此處曹操看向劉協道:“此乃一舉兩得之策,望陛下明察秋毫,采納吾之建議。”
劉協聞言隨即看向太常楊彪問道:“楊太常,你覺得如何?”
楊彪滿臉為難,思慮片刻,微微欠身,緩緩開口道:“陛下,曹司空與孔少府所言,皆各有其理,實難偏廢。曹司空所提,意在廣開才路,不拘一格,使有能者皆能為國家所用,此乃振興朝綱、強盛國家之良策。
而孔少府所憂,亦非無因,他擔心的是,若門檻過低,恐有魚目混珠之輩混入官場,壞了朝廷風氣,傷了百姓之心。
臣以為,兩者兼顧,方為上策。既要鼓勵有才之士入仕,又要確保官員之素質。因此,加強考核,嚴格篩選,便顯得尤為重要。
然而,此事關係重大,涉及朝廷用人之根本,不可草率行事。臣請求陛下恩準,容臣迴去詳加思考,與尚書台諸公共同商討,製定出一個合理的方案,以供陛下定奪。”
劉協聽聞大喜不已,連連點頭道:“楊太常所言極是,此事就全權由楊太常負責!”
……
退朝之後,劉協滿臉憂慮地前往了花園散心,他看向身後的宦官道:“去請皇後過來。”
“諾!”
很快,伏皇後便來到了花園,她深行一禮道:“臣妾拜見陛下。”劉協微微抬手,示意伏皇後免禮,並輕聲說道:“皇後,隨我走走。”說著便揮了揮手示意周圍宦官宮女退下。
等他們都退下後,伏皇後隨劉協一同漫步於花園之中。兩人並肩而行,劉協隨即將朝堂之事告訴給了她。
劉協滿麵擔憂道:“皇後,朝堂之上的局勢愈發令人不安啊。曹司空之勢,如日中天,越來越大,今日更是一唿百應,竟然帶領眾官員集體辭官威脅朕!顯得朕越發微不足道。朕擔心,長此以往,漢室江山恐將不保。皇後,你說他會不會成為第二個董卓?”
伏皇後看了看周圍,低聲道:“陛下切勿擔憂,臣妾聽聞陛下所言,此次朝堂之事起因是那魏武遷民,之後曹操就此機會提出興學之法。但卻由荀尚書令挑起而非孔少府,其中或許有一些其他事情,不如請荀尚書令來商議此事!”
劉協眉頭微皺麵色為難道:“荀尚書令?他……”
伏皇後目光堅定道:“聽聞曹操之前迎接陛下就是荀尚書令提出來的,此人對於大漢朝廷忠心可鑒。而且以現在朝堂之上的局勢來看,此人並非站隊曹操和孔融,反倒有獨自站隊之態。”
劉協聞言滿臉詫異地看向伏皇後問道:“你為何對這朝堂之事如此了解?”伏皇後掩麵一笑道:“這是臣妾的兄長伏德告訴臣妾的。對了,陛下,臣妾有件事想請求陛下。”
劉協笑道:“哦?皇後請講?”
伏皇後答道:“陛下,那河套遠在塞外,魏武獨自一人鎮守那裏,難免有所疏漏,且其勢力如果日漸龐大,若無親信之人監視,恐生變故。臣妾有一位弟弟名叫伏典,字子經,年輕有為,又胸懷大誌,對陛下忠心耿耿。
若能將他派往河套,一則可協助魏武治理邊疆,彰顯陛下對邊疆重鎮的重視;二則,也可暗中監視魏武的一舉一動,確保他的一切行為皆在陛下掌控之中,以防不測。這樣一來,既可穩固邊疆,又能維護朝堂內外的平衡,實為一舉兩得之策。”
劉協聽後,沉吟片刻,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之色,道:“皇後此言甚妙,伏典若真有其才,派往河套確是上策。此事,朕會慎重考慮,再做定奪。”
伏皇後聞言,心中稍安,又行一禮:“臣妾代伏典先行謝過陛下恩典,若得此機會,他定當不負陛下所望,竭盡忠誠,為陛下分憂。”
劉協微微點了點頭,隨即喊來一名宦官道:“你即刻去請荀尚書令來天祿閣見我!”
“諾!”
……
很快,荀彧便來到了天祿閣,剛到門口,他跪地叩首道:“臣尚書令荀彧,叩見陛下!”
劉協聞言看向一旁宦官道:“請他進來。”
“諾!”
很快便見荀彧快步而入,他來到隔扇門前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後進入門內對著劉協三叩九拜。劉協見狀滿意地點了點頭,賜荀彧入座然後和他攀談起來。
一開始,劉協對荀彧還是有些警惕,交流片刻後,這才步入正題,詢問朝堂之上有關魏武的事情。
荀彧神情嚴肅地迴答道:“陛下可聽說這句話‘漢朝赤德衰盡,曆數即將發生變化,袁氏身為黃胤,應該順從天意,以應萬民之望。’”
劉協沉聲道:“此等大逆不道之言,是何人所說?”
荀彧義正言辭道:“乃是袁紹讓其麾下耿苞所言,以試探其麾下眾人是否同意他篡漢自立!”
劉協聞言不由臉色一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