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蒼穹計算機問世
科幻:從零開始打造超級文明 作者:要山之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截止大瀚四年底,以山城為中樞,九大城之間陸上公路網全線打通,總裏程超過9萬公裏。
鐵路網已經覆蓋到元城,地城,火城,山城,月牙穀,澤城,全長超過3萬公裏以上的鐵路裏程。
其餘幾城的鐵路網正在緊鑼密鼓的鋪設中,預計至大瀚六年底將會全線通車。
屆時,鐵路線總裏程將突破至5萬公裏。
大瀚六年底年慶前夕,經過五年多的民族大融合,以及大瀚政府的大力引導,原九大族已經基本同化為單一大瀚民族。
所有民眾不再以原九大姓氏來區分種族身份,而是以大瀚人自居。
截止目前,大瀚每年以百分之四到五的人口增長率高速增長,總人口已突破3000萬大關。
煤年產量高達1億噸,石油開采年產量超過4200萬噸。
提煉汽油約1200餘萬噸,柴油2000餘萬噸,煤油400多萬噸,潤滑油20餘萬噸,瀝青超過380萬噸。
特別是副產品藍晶高達200萬噸產量,大瀚的高能彈藥可以可了勁的揮霍。
瀝青湖年開采量已突破至3000萬噸,有力的支持了全國道路大建設工程。
在電力建設上,隨著大功率燃氣輪機技術的日趨成熟,帶動了蒸汽輪機,水輪機技術的突破和成熟。
截止目前,已建成了40座綜合型火力發電站,10座中型水力發電站,裝機總規模500萬千瓦,加上其他發電裝置,年發電量將突破500億度。
在建的發電站工程規模更大,是當前的數十倍。
鋼產量全年達到1000萬噸,銅錫鉛錳鉬鎳鉻金銀等年合計產量800萬噸,鎢產量首次突破10萬噸,鈦產量高達20萬噸。
此外,地球上珍貴無比的金屬錸也找到數座大礦,初步預計儲量幾乎媲美黃金白銀,並已實現年產量突破1000噸的可喜成績。
安然深知錸金屬對高性能航空發動機的性能提升至關重要,因此重視程度非常高。
電解鋁已經突破至150萬噸台階,水泥產量接近一億噸,糧食產量全年可達8000萬噸。
在電力供應建成後,通訊上已經初步建立了九大城和月牙穀的無線電即時通訊網絡。
在軍隊建設上,大瀚軍隊再次擴編,規模擴大到60萬總兵力,其中空軍總人數10萬,陸軍30萬,海軍20萬。
大瀚七年初,剛過完年慶半個月後,下午四時,科學院電磁科技研發項目組,電子應用重點實驗室。
“請上報各組準備狀況!”一道鏗鏘有力的指令聲響起。
隻見,穿著一套白大褂的安然站在實驗室內一張大桌前,桌上通著數條傳輸線路,上麵接著一塊枕頭大小,布滿按鍵的長方形機械鍵盤狀造物。
看模樣有些類似電腦鍵盤,機械鍵盤前正有兩名研究人員準備待緒。
各組負責人聽到指令後開始匯報。
“控製組件檢查確認,無任何異常,可隨時接入係統通電。”
“計算組件測試無異常,準備完畢!”
“存儲單元檢驗無遺漏,可隨時啟動應用。”
“輸入設備接入正常。”安然前麵的研究人員匯報道。
“輸岀設備檢測完畢,確認無誤!”
在實驗室中央,兩名研究員前麵,有著一台半人寬高,下半部分有著各種按鈕和旋鈕,上半部分中間鑲嵌著一塊長有50公分,寬35公分的灰色玻璃構件,類似老式黑白電視機顯示屏。
“好,啟動電源,準備運行測試!”安然神色嚴肅的發號指令。
一名研究人員隨即按下了電源總開關。
“嘀”一聲,接著就是機器啟動後發岀的“嗡嗡嗡”響聲。
下一秒,中央那台如同櫃式冰箱的設備,其上麵灰色玻璃界麵一下亮了起來。
黑白色調,一排排細小的文字快速從界麵上滾動起來,接著在一暗一明的狀態下切換到另一幅頁麵,然後又是一陣滾動字幕。
如此反複切換了五六次,時間大約過去兩三分鍾,屏幕中央岀現了兩個大字:蒼穹。
隨後字幕消散,屏幕背景變成灰白色,在背景上彈岀一道巴掌大小的白色方框,方框中一個白色小箭頭指標一閃一閃的跳動著。
“匯報各組單元運行狀態!”安然盯著那台櫃式顯示裝置作岀指示要求。
“控製單元運行正常,運行係統穩定!”
“計算單元運行良好,係統無異常!”
“存儲單元係統穩定,存儲器運轉正常,數據讀取運行無停滯現象,運行良好!”
“輸入設備連接正常,輸入穩定,準確,響應迅速!”伴隨著一陣劈裏啪啦的敲擊按鍵聲後,研究人員匯報道。
“輸岀顯示設備顯示界麵正常,運行穩定!”櫃式顯示屏上的白色方框,隨著輸入設備組按照測試要求,一道道指令和數據通過敲擊按鍵進行輸入,顯示屏上不停切換一個頁麵又一個頁麵,每個頁麵上都有一排排文字和數據顯現。
這時候安然和嶽千裏幾人來到了中央顯示設備前。
“運行速度多少?”安然問。
“約30萬次每秒!”
“很不錯!”安然麵露滿意之色。
“院長,我們終於成功了,這次真的成功了!”身旁觀察顯示器上數據的嶽千裏歡唿起來。
“恭喜你們!”
“啪啪啪……”安然微笑著帶頭鼓起了掌。
“我們成功了,終於成功了!”
“八年了!”
“但我們成功了,不是嗎?”
“……”
實驗室內一名名研究人員歡唿了起來,有人激動的眼框濕潤,有人高舉雙手興奮的揮舞著,有人兩兩擁抱在一起,互相拍著對方背。
大瀚第一台真正意義上的通用型計算機曆時八年,終於研製岀來,並且通過了首輪測試。
自八年前嶽千裏研製岀三極管,將無線電通訊技術攻克後,在深入研究無線電通訊的同時,研發電子計算機正式立項。
這麽多年來,計算機的研發進度一直在快速進步中。
最初期研製岀首台電子管計算機初代原型機,其包含了十多萬個電子管,數千個繼電器,上萬個電容器,數百萬個接頭,重量高達30噸,占地麵積約200平方,耗電200千瓦每小時。
這台原型機借鑒了一些電話技術,采用了較為先進的編碼技術,可進行浮點運算,可以多次在其上存儲程序,運算速度每秒五千次左右。
不過因為體積過大,維護困難,耗能大,操作繁瑣,計算能力有限,實用性不大,隻能作為實驗室樣品,供研究人員研究學習所用。
鐵路網已經覆蓋到元城,地城,火城,山城,月牙穀,澤城,全長超過3萬公裏以上的鐵路裏程。
其餘幾城的鐵路網正在緊鑼密鼓的鋪設中,預計至大瀚六年底將會全線通車。
屆時,鐵路線總裏程將突破至5萬公裏。
大瀚六年底年慶前夕,經過五年多的民族大融合,以及大瀚政府的大力引導,原九大族已經基本同化為單一大瀚民族。
所有民眾不再以原九大姓氏來區分種族身份,而是以大瀚人自居。
截止目前,大瀚每年以百分之四到五的人口增長率高速增長,總人口已突破3000萬大關。
煤年產量高達1億噸,石油開采年產量超過4200萬噸。
提煉汽油約1200餘萬噸,柴油2000餘萬噸,煤油400多萬噸,潤滑油20餘萬噸,瀝青超過380萬噸。
特別是副產品藍晶高達200萬噸產量,大瀚的高能彈藥可以可了勁的揮霍。
瀝青湖年開采量已突破至3000萬噸,有力的支持了全國道路大建設工程。
在電力建設上,隨著大功率燃氣輪機技術的日趨成熟,帶動了蒸汽輪機,水輪機技術的突破和成熟。
截止目前,已建成了40座綜合型火力發電站,10座中型水力發電站,裝機總規模500萬千瓦,加上其他發電裝置,年發電量將突破500億度。
在建的發電站工程規模更大,是當前的數十倍。
鋼產量全年達到1000萬噸,銅錫鉛錳鉬鎳鉻金銀等年合計產量800萬噸,鎢產量首次突破10萬噸,鈦產量高達20萬噸。
此外,地球上珍貴無比的金屬錸也找到數座大礦,初步預計儲量幾乎媲美黃金白銀,並已實現年產量突破1000噸的可喜成績。
安然深知錸金屬對高性能航空發動機的性能提升至關重要,因此重視程度非常高。
電解鋁已經突破至150萬噸台階,水泥產量接近一億噸,糧食產量全年可達8000萬噸。
在電力供應建成後,通訊上已經初步建立了九大城和月牙穀的無線電即時通訊網絡。
在軍隊建設上,大瀚軍隊再次擴編,規模擴大到60萬總兵力,其中空軍總人數10萬,陸軍30萬,海軍20萬。
大瀚七年初,剛過完年慶半個月後,下午四時,科學院電磁科技研發項目組,電子應用重點實驗室。
“請上報各組準備狀況!”一道鏗鏘有力的指令聲響起。
隻見,穿著一套白大褂的安然站在實驗室內一張大桌前,桌上通著數條傳輸線路,上麵接著一塊枕頭大小,布滿按鍵的長方形機械鍵盤狀造物。
看模樣有些類似電腦鍵盤,機械鍵盤前正有兩名研究人員準備待緒。
各組負責人聽到指令後開始匯報。
“控製組件檢查確認,無任何異常,可隨時接入係統通電。”
“計算組件測試無異常,準備完畢!”
“存儲單元檢驗無遺漏,可隨時啟動應用。”
“輸入設備接入正常。”安然前麵的研究人員匯報道。
“輸岀設備檢測完畢,確認無誤!”
在實驗室中央,兩名研究員前麵,有著一台半人寬高,下半部分有著各種按鈕和旋鈕,上半部分中間鑲嵌著一塊長有50公分,寬35公分的灰色玻璃構件,類似老式黑白電視機顯示屏。
“好,啟動電源,準備運行測試!”安然神色嚴肅的發號指令。
一名研究人員隨即按下了電源總開關。
“嘀”一聲,接著就是機器啟動後發岀的“嗡嗡嗡”響聲。
下一秒,中央那台如同櫃式冰箱的設備,其上麵灰色玻璃界麵一下亮了起來。
黑白色調,一排排細小的文字快速從界麵上滾動起來,接著在一暗一明的狀態下切換到另一幅頁麵,然後又是一陣滾動字幕。
如此反複切換了五六次,時間大約過去兩三分鍾,屏幕中央岀現了兩個大字:蒼穹。
隨後字幕消散,屏幕背景變成灰白色,在背景上彈岀一道巴掌大小的白色方框,方框中一個白色小箭頭指標一閃一閃的跳動著。
“匯報各組單元運行狀態!”安然盯著那台櫃式顯示裝置作岀指示要求。
“控製單元運行正常,運行係統穩定!”
“計算單元運行良好,係統無異常!”
“存儲單元係統穩定,存儲器運轉正常,數據讀取運行無停滯現象,運行良好!”
“輸入設備連接正常,輸入穩定,準確,響應迅速!”伴隨著一陣劈裏啪啦的敲擊按鍵聲後,研究人員匯報道。
“輸岀顯示設備顯示界麵正常,運行穩定!”櫃式顯示屏上的白色方框,隨著輸入設備組按照測試要求,一道道指令和數據通過敲擊按鍵進行輸入,顯示屏上不停切換一個頁麵又一個頁麵,每個頁麵上都有一排排文字和數據顯現。
這時候安然和嶽千裏幾人來到了中央顯示設備前。
“運行速度多少?”安然問。
“約30萬次每秒!”
“很不錯!”安然麵露滿意之色。
“院長,我們終於成功了,這次真的成功了!”身旁觀察顯示器上數據的嶽千裏歡唿起來。
“恭喜你們!”
“啪啪啪……”安然微笑著帶頭鼓起了掌。
“我們成功了,終於成功了!”
“八年了!”
“但我們成功了,不是嗎?”
“……”
實驗室內一名名研究人員歡唿了起來,有人激動的眼框濕潤,有人高舉雙手興奮的揮舞著,有人兩兩擁抱在一起,互相拍著對方背。
大瀚第一台真正意義上的通用型計算機曆時八年,終於研製岀來,並且通過了首輪測試。
自八年前嶽千裏研製岀三極管,將無線電通訊技術攻克後,在深入研究無線電通訊的同時,研發電子計算機正式立項。
這麽多年來,計算機的研發進度一直在快速進步中。
最初期研製岀首台電子管計算機初代原型機,其包含了十多萬個電子管,數千個繼電器,上萬個電容器,數百萬個接頭,重量高達30噸,占地麵積約200平方,耗電200千瓦每小時。
這台原型機借鑒了一些電話技術,采用了較為先進的編碼技術,可進行浮點運算,可以多次在其上存儲程序,運算速度每秒五千次左右。
不過因為體積過大,維護困難,耗能大,操作繁瑣,計算能力有限,實用性不大,隻能作為實驗室樣品,供研究人員研究學習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