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迴《馳騁遼西,經營閩地第六章
金戈麗人行:天命之魁 作者:一義三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吉義一群人在船隊載送下,來到贛江中遊的吉州一帶登陸。
吉州又稱廬陵,是漢人中一個族群——客家人從北向南遷徙的重要中轉地。因為華夏北方開發得早,南方開發得遲,加上幾次天下大亂時期北方遭難尤劇,於是有大批北方漢人南下避難。廬陵便是這樣開發起來的,後來客家人又陸續南下,加上在廬陵一帶繁衍起來的早期客家人後裔,繼續遷徙到湘贛、嶺南各地。客家人說白了就是流民,但不同於平常的流民,那是有文化、有意誌、有組織的流民,其祖先不乏北方的豪門大族,子孫流落四方開荒種地也不忘讀書,而且為了開拓自保也頗有尚武之風。
在吉州登陸之後,吉義率領所部百餘人向東南行進,與江右義軍的聯絡點接上了頭,得知如今江右義軍的主力已經不在南贛,而是向東越過武夷山,進入閩越之地開辟新地盤去了。
這是山士賢的計略,因朝廷組織四道進剿,弱小的義軍無法正麵抗衡,就發揮本軍所長,在山地裏或躲或跑,讓官軍無法抓住,甚至連義軍主力在哪裏都弄不清楚。為了更好地發展,山士賢做了大膽的安排,請作為全軍首領的姚水蓮隻帶一小部分人馬留在原地盤迷惑官軍,自己以軍師身份率領主力人馬入閩。
隻因官軍勢大,義軍就算全留在南贛也不能匹敵,還不如隻留少數人馬,反而可以更加靈活,神出鬼沒。隻要姚水蓮還在,官軍自會被牽著走,不會察覺義軍主力其實已經轉移——誰能想到首領還在這裏,主力卻不在了呢?
這也多虧姚水蓮信賴山士賢,否則平常義軍首領,怎麽可能把主力交給軍師而自己隻帶小部隊呢?山士賢是吉義的兄弟,又是賈熙推薦請來做軍師的人,因此姚水蓮毫無保留信賴,言聽計從。
江右義軍遂分兵行事,姚水蓮由賈熙保護著率領小部隊轉戰南贛,引得官軍四處撲擊卻難以剿滅;山士賢則與主要頭目率領主力人馬入閩。
閩越之地,極為坎坷難行,幾乎全境都是山林,隻有江河沿岸有少量農地而已,號為“八山一水一分田”。通常所謂險要的地方,無非是四麵都有山河環繞;可是閩越之地,無所謂什麽山河環繞了,整塊地全是山河!
如此一塊全是山河之地,交通自然閉塞,因此在開發上不但晚於吳越之地,甚至還晚於距離中原更遙遠的南越之地。在古時華夏各族聚合成了漢族之時,吳越、閩越、南越皆納入了中原皇朝統治,在那時候,吳越就不必說了;就連南越都有多達五個郡的區劃:南海郡、蒼梧郡、桂林郡、合浦郡、交趾郡;可是閩越呢……整個閩越那麽大的地盤,隸屬於會稽郡,全境隻有一個縣——冶縣!就在閩江入海口附近,也就是後來的福州。
天下還有一塊特別坎坷的地盤——古時夜郎之地,也就是黔地。黔地雖也號為“八山一水一分田”,但黔地畢竟還是不如閩地險。一是水不如,閩地降水更多,溪流、溝壑也就多;二是林不如,閩地遍地都是森林,而且是十分茂密的雨林。
閩地如今分為兩個道:福建道與漳泉道。福建道在北,主要城市有閩江下遊海邊的福州府、閩江上遊大山裏的建州府;還有中遊以軍屯而新興的延平城,前朝作為州級的延平軍所在地,後來改延平軍為南劍州,今朝升格為延平府;另外還有也是新興的邵武城,前朝開始作為州級的邵武軍所在地。漳泉道在南,主要城市有海邊的泉州府、漳州府;還有位於武夷山麓鄰近南贛的汀州,是由於客家人從南贛遷來開發閩西山區而新興的城市;還有前朝設立的興化軍,是從泉州劃出仙遊、莆田兩個縣,加上福州所轄福清、永泰二縣各劃出一部分,組成一個新的州級行政區。如今整個閩地便分為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和延平、邵武、興化共八個州級行政區,因此得別號叫做“八閩之地”。
江右義軍主力入閩,山士賢經過謀劃,選擇在閩北、閩南兩道之間開辟新地盤。於是小半年間,義軍主力逐步掃平兩道之間的土豪土匪,招兵馬,積錢糧,收民眾,從汀州的寧化縣、清流縣開始,逐步拓展到邵武軍的建寧縣、泰寧縣、邵武縣,然後再將延平府的將樂縣、順昌縣、沙縣納入地盤。這些地盤,鄉野幾乎都已經是義軍掌控之下,卻留著縣城不打,免得暴露實力。這也是山士賢的策略,與天下各路義軍都熱衷於攻州奪縣不同,本軍隻要悄悄發展,注重實力的提升。
吉義一群人到來,得知江右義軍如今的情況,甚為欣喜。由於策略得當,義軍如今又蓬勃發展起來。這時吉義如果去找姚水蓮,其實起不了什麽作用,畢竟姚水蓮隻是親身作為吸引官軍的誘餌,並不需要太多的人馬和頭目在其身邊,人馬多了也沒用,得力的頭目應該去開辟新地盤,更有利於義軍的壯大。
吉義出於為大局考慮,決定隻派薑棠和寧夢跟義軍接頭人去找姚水蓮和賈熙,讓他們繼續在南贛吸引官軍,如有餘力可以派些人馬去湘贛之間的羅霄山一帶開辟新地盤;吉義自己則領一群人入閩去找山士賢,幫那邊的義軍主力盡快發展。
分別之時,薑棠笑道:“古有大禹,為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今有大吉,為大局不見未婚妻。”寧夢笑道:“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他自然是要手足不要衣服。”吉義擺手道:“你們去吧!見了賈兄,多多替我問候。”
於是吉義一群人向東行進。在南贛東部,武夷山脈的西麓,有一座大金礦,朝廷專門在這裏設了一個瑞金監,形成一個大鎮子。就在瑞金鎮上,有江右義軍的聯絡點。吉義與聯絡人接上頭,然後在其引領之下入閩尋找義軍主力。
聯絡人引領吉義一群人行進,途中向吉義細細報告當前的情況,說義軍主力正在繼續打土豪、清土匪,已將地盤發展到了延平府的倚郭縣——南平縣境內。
那人官話說得不太好,有著濃重的地方口音……
“一鍋鮮?”吉義身邊的紅袖聽了叫道:“什麽叫做一鍋鮮呀?”
“一鍋鮮!”綠袖伸手豎起食指道:“就是好吃的東西呀!地盤對於義軍而言,就是最好吃的東西呀!”
“你莫胡說。”吉義用手按住綠袖的頭拍了拍,笑道:“小綠大有學問,我就不信你不知倚郭縣是什麽。”
綠袖一吐舌頭,拉過距離吉義遠一些的香苞,一把抱住道:“吉哥哥神機妙算,這就看破在下的小心機了!在下是要逗香苞小姐笑一笑,怎奈她不笑。”
香苞聽了更不好意思笑了,低下頭害羞著。
吉義解釋道:“倚郭縣,簡而言之,就是縣城鄰接州城的縣。”
紅袖刮臉道:“小賊骨頭你這心機婊子,整日裏要逗香苞妹子。奴說什麽一鍋鮮哩?原來是倚郭縣。”
倚郭縣,當然不是吃的東西,是指縣城與州城毗鄰的縣。通常是在曆史上,一個縣升級為州府時,原縣城成為州城,原縣治並不取消,而是在州城旁邊另建一片城區作為新縣城,這樣就形成了倚郭縣。也有不另立縣城、把縣衙設在州城裏的倚郭縣。還有一種情況是,州府所轄的地方太大或者人口太多,分出新縣,新縣的縣城就在州城的城郭之外開辟出來,這樣也成了倚郭縣。
(待續)
吉州又稱廬陵,是漢人中一個族群——客家人從北向南遷徙的重要中轉地。因為華夏北方開發得早,南方開發得遲,加上幾次天下大亂時期北方遭難尤劇,於是有大批北方漢人南下避難。廬陵便是這樣開發起來的,後來客家人又陸續南下,加上在廬陵一帶繁衍起來的早期客家人後裔,繼續遷徙到湘贛、嶺南各地。客家人說白了就是流民,但不同於平常的流民,那是有文化、有意誌、有組織的流民,其祖先不乏北方的豪門大族,子孫流落四方開荒種地也不忘讀書,而且為了開拓自保也頗有尚武之風。
在吉州登陸之後,吉義率領所部百餘人向東南行進,與江右義軍的聯絡點接上了頭,得知如今江右義軍的主力已經不在南贛,而是向東越過武夷山,進入閩越之地開辟新地盤去了。
這是山士賢的計略,因朝廷組織四道進剿,弱小的義軍無法正麵抗衡,就發揮本軍所長,在山地裏或躲或跑,讓官軍無法抓住,甚至連義軍主力在哪裏都弄不清楚。為了更好地發展,山士賢做了大膽的安排,請作為全軍首領的姚水蓮隻帶一小部分人馬留在原地盤迷惑官軍,自己以軍師身份率領主力人馬入閩。
隻因官軍勢大,義軍就算全留在南贛也不能匹敵,還不如隻留少數人馬,反而可以更加靈活,神出鬼沒。隻要姚水蓮還在,官軍自會被牽著走,不會察覺義軍主力其實已經轉移——誰能想到首領還在這裏,主力卻不在了呢?
這也多虧姚水蓮信賴山士賢,否則平常義軍首領,怎麽可能把主力交給軍師而自己隻帶小部隊呢?山士賢是吉義的兄弟,又是賈熙推薦請來做軍師的人,因此姚水蓮毫無保留信賴,言聽計從。
江右義軍遂分兵行事,姚水蓮由賈熙保護著率領小部隊轉戰南贛,引得官軍四處撲擊卻難以剿滅;山士賢則與主要頭目率領主力人馬入閩。
閩越之地,極為坎坷難行,幾乎全境都是山林,隻有江河沿岸有少量農地而已,號為“八山一水一分田”。通常所謂險要的地方,無非是四麵都有山河環繞;可是閩越之地,無所謂什麽山河環繞了,整塊地全是山河!
如此一塊全是山河之地,交通自然閉塞,因此在開發上不但晚於吳越之地,甚至還晚於距離中原更遙遠的南越之地。在古時華夏各族聚合成了漢族之時,吳越、閩越、南越皆納入了中原皇朝統治,在那時候,吳越就不必說了;就連南越都有多達五個郡的區劃:南海郡、蒼梧郡、桂林郡、合浦郡、交趾郡;可是閩越呢……整個閩越那麽大的地盤,隸屬於會稽郡,全境隻有一個縣——冶縣!就在閩江入海口附近,也就是後來的福州。
天下還有一塊特別坎坷的地盤——古時夜郎之地,也就是黔地。黔地雖也號為“八山一水一分田”,但黔地畢竟還是不如閩地險。一是水不如,閩地降水更多,溪流、溝壑也就多;二是林不如,閩地遍地都是森林,而且是十分茂密的雨林。
閩地如今分為兩個道:福建道與漳泉道。福建道在北,主要城市有閩江下遊海邊的福州府、閩江上遊大山裏的建州府;還有中遊以軍屯而新興的延平城,前朝作為州級的延平軍所在地,後來改延平軍為南劍州,今朝升格為延平府;另外還有也是新興的邵武城,前朝開始作為州級的邵武軍所在地。漳泉道在南,主要城市有海邊的泉州府、漳州府;還有位於武夷山麓鄰近南贛的汀州,是由於客家人從南贛遷來開發閩西山區而新興的城市;還有前朝設立的興化軍,是從泉州劃出仙遊、莆田兩個縣,加上福州所轄福清、永泰二縣各劃出一部分,組成一個新的州級行政區。如今整個閩地便分為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和延平、邵武、興化共八個州級行政區,因此得別號叫做“八閩之地”。
江右義軍主力入閩,山士賢經過謀劃,選擇在閩北、閩南兩道之間開辟新地盤。於是小半年間,義軍主力逐步掃平兩道之間的土豪土匪,招兵馬,積錢糧,收民眾,從汀州的寧化縣、清流縣開始,逐步拓展到邵武軍的建寧縣、泰寧縣、邵武縣,然後再將延平府的將樂縣、順昌縣、沙縣納入地盤。這些地盤,鄉野幾乎都已經是義軍掌控之下,卻留著縣城不打,免得暴露實力。這也是山士賢的策略,與天下各路義軍都熱衷於攻州奪縣不同,本軍隻要悄悄發展,注重實力的提升。
吉義一群人到來,得知江右義軍如今的情況,甚為欣喜。由於策略得當,義軍如今又蓬勃發展起來。這時吉義如果去找姚水蓮,其實起不了什麽作用,畢竟姚水蓮隻是親身作為吸引官軍的誘餌,並不需要太多的人馬和頭目在其身邊,人馬多了也沒用,得力的頭目應該去開辟新地盤,更有利於義軍的壯大。
吉義出於為大局考慮,決定隻派薑棠和寧夢跟義軍接頭人去找姚水蓮和賈熙,讓他們繼續在南贛吸引官軍,如有餘力可以派些人馬去湘贛之間的羅霄山一帶開辟新地盤;吉義自己則領一群人入閩去找山士賢,幫那邊的義軍主力盡快發展。
分別之時,薑棠笑道:“古有大禹,為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今有大吉,為大局不見未婚妻。”寧夢笑道:“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他自然是要手足不要衣服。”吉義擺手道:“你們去吧!見了賈兄,多多替我問候。”
於是吉義一群人向東行進。在南贛東部,武夷山脈的西麓,有一座大金礦,朝廷專門在這裏設了一個瑞金監,形成一個大鎮子。就在瑞金鎮上,有江右義軍的聯絡點。吉義與聯絡人接上頭,然後在其引領之下入閩尋找義軍主力。
聯絡人引領吉義一群人行進,途中向吉義細細報告當前的情況,說義軍主力正在繼續打土豪、清土匪,已將地盤發展到了延平府的倚郭縣——南平縣境內。
那人官話說得不太好,有著濃重的地方口音……
“一鍋鮮?”吉義身邊的紅袖聽了叫道:“什麽叫做一鍋鮮呀?”
“一鍋鮮!”綠袖伸手豎起食指道:“就是好吃的東西呀!地盤對於義軍而言,就是最好吃的東西呀!”
“你莫胡說。”吉義用手按住綠袖的頭拍了拍,笑道:“小綠大有學問,我就不信你不知倚郭縣是什麽。”
綠袖一吐舌頭,拉過距離吉義遠一些的香苞,一把抱住道:“吉哥哥神機妙算,這就看破在下的小心機了!在下是要逗香苞小姐笑一笑,怎奈她不笑。”
香苞聽了更不好意思笑了,低下頭害羞著。
吉義解釋道:“倚郭縣,簡而言之,就是縣城鄰接州城的縣。”
紅袖刮臉道:“小賊骨頭你這心機婊子,整日裏要逗香苞妹子。奴說什麽一鍋鮮哩?原來是倚郭縣。”
倚郭縣,當然不是吃的東西,是指縣城與州城毗鄰的縣。通常是在曆史上,一個縣升級為州府時,原縣城成為州城,原縣治並不取消,而是在州城旁邊另建一片城區作為新縣城,這樣就形成了倚郭縣。也有不另立縣城、把縣衙設在州城裏的倚郭縣。還有一種情況是,州府所轄的地方太大或者人口太多,分出新縣,新縣的縣城就在州城的城郭之外開辟出來,這樣也成了倚郭縣。
(待續)